书城亲子父母要为孩子做的50件事
9162300000007

第7章 多陪陪孩子,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2)

教子故事

母亲无言的关爱

高考过后,住在南方的小米报了北方的大学,因为她想去感受一下北方的生活与南方有何不同。在填志愿表之前,小米的母亲告诉她要她选择一个离家近一点的学校,而小米则固执地选择了一所远离故土的北方学校。

离家的前夕,母亲拿了一叠厚厚的明信片,足足一百多张,硬是塞进了小米满得不能再满的行李中,年少气盛的小米认为母亲实在是多此一举。母亲叮咛小米最多隔两天写一封明信片回家报平安,而老家收件的地址巷号,她老早就请人刻了橡皮章,一张张地都盖上了故乡的地址。

当小米到达了毫不熟悉的北部,面对这陌生的环境,尚不熟识的同学,十分想家。她开始往家寄明信片,告诉妈妈她十分想家,想亲人。

然而,随着校园生活的继续,求学生涯的色彩愈加缤纷亮丽,社团、同学、课业、纷纷取代了小米对家的眷恋,她开始厌烦这份母亲规定的作业。

找了无数理由,也与母亲沟通过几百次,仍旧得不到“可以不写”的回应。小米常常咬着笔杆枯坐在宿舍桌前,想半天也不知道该写什么,便索性写上“平安”二字。

从那次起,明信片上的内容通常都只有“平安”两个子,有时候感冒了就写上“感冒”两个字。

就这样,每学期回校报到前,母亲总是按惯例给小米另一迭明信片。写了四年,内容也增加了多样性,可能是抄下的一首诗,也可能是听到的一个笑话。

四年的时光转眼就要过完了,毕业典礼之前,父母特地从南部赶来。

母亲从行李箱中,拿出十本装订成册的小本子对小米说:“这是我挑出‘平安’两个字以外的明信片,彩色的大学日子给你作纪念,而你平安的讯息,由我来保留。”

伟大的母亲用心良苦,那一封封明信片如此轻薄,但对母亲来说却十分重要,因为它代表着女儿的平安。这也让孩子在日后深深地体会到了母亲无言的关爱。

10.和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家里有好多的故事书,任毅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妈妈便每天晚上坚持在睡前给他讲故事,而小任毅也总是似懂非懂地静静地聆听。这个习惯,如今已经成为任毅每天的必修课。现在的任毅不但喜欢听故事,而且喜欢问问题,还能够看着图片自己讲故事。尽管,有时候他的故事让人啼笑皆非,但妈妈总是给他最大的鼓励。

在征得任毅同意的情况下,爸妈为他报了钢琴班。经过几天,他已经感到了学习钢琴的枯燥和乏味了。父母采取了化整为零的办法,每天带他到钢琴学校看看别的小朋友弹琴,每天只让老师教他10分钟左右,慢慢地培养他的习惯和兴趣。现在,任毅已经天天自觉地去上课,并能够弹奏一些简单的曲子了。

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学习的内容。父母经常抽时间带任毅到附近去游玩,这大大开拓了任毅的视野,增长了他的见识,丰富了双休日生活。任毅在满山遍野的草地上,追逐美丽的花蝴蝶,采摘蒲公英的时候,高兴极了。在父母的鼓励下,任毅还第一次一个人骑了马,从此他的胆量一下子大了许多,不再畏惧高大的动物了。

任毅是个好动的孩子,有时甚至是个破坏狂,但父母没有一味地责怪和阻拦,而是有针对地引导他正确使用,以培养他的动手能力。对爸爸的电脑,任毅从开始的胡乱敲键盘,慢慢地已经会正确使用鼠标,玩一些游戏。任毅似乎对家里那台照相机很有兴趣。开始的时候,父母担心他摔坏(确实被她摔坏过),总是要将相机挂在他脖子上才让他玩。现在,他不但已经掌握了相机的基本操作方法,拍摄回放样样拿手,还坚持不要挂绳,一会横着拍,一会竖着拍,着实让人担心,又忍俊不禁。

任毅父母觉得,一家人和孩子一起学习、成长是快乐的。在这个知识经济的时代,或许也只有和孩子一起不断的学习,亲子之间才不会有代沟,而孩子也才能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健康成长。

延伸阅读

孩子的思维需要你的不断启发

要保护和激发孩子的好奇心,父母就要和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父母不仅要耐心、科学、艺术地解答孩子的提问,而且还应该反过来多问孩子一些为什么,启发孩子去探求答案。具体来说,父母要注意以下几点:

选择适合孩子的图书

如今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复杂,孩子接受的信息也越来越多,好奇心也在不断地增强。孩子迫切地想了解我们的身体、我们的地球、可爱的动植物、变化万千的周围世界……科普读物能为孩子营造一个美好的精神乐园,满足其旺盛的求知欲。所以父母应该走进书店,选择适合孩子的图书。

为孩子创设和谐的心理环境

孩子探索世界需要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这样孩子才有安全感,才能感受到被尊重、被关心,从而消除顾虑,集中精力大胆尝试、探索、发现和创造。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也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孩子好好学习的愿望。”在科学探索活动中,父母要抓住孩子的每一点成功,及时鼓励,使孩子获得成功的愉快与满足,得出“我也行”结论。这样,通过一次次的尝试,孩子的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让孩子充分接触大自然

丰富多彩的自然事物,变幻莫测的自然现象,都隐含着许多值得探索的科学内容。自然环境中所隐含的科学教育内容,比书本上的科学知识更加生动,能给孩子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对孩子要有耐心

当父母上街时,千万不要怕麻烦而把孩子留在家中。带孩子上街,正好可以让孩子去观察并注意很多事物的奇妙之处。比如乘公共汽车,父母可以让孩子注意车门的自动开关,然后再向他解释。

父母可以给孩子一个花盆,让他自己在盆子里播下种子,然后去观察植物发芽、长叶、开花的奥秘。从中孩子会遇到很多问题,甚至当父母给他介绍一些知识的时候,他也不能完全记住。但是,至少有些现象引起了他的注意,他也许能从其他现象中找到答案。

避免过分保护孩子

孩子是在不断的活动中真正认识这个世界的。因此,父母如果过分保护孩子,为孩子做了许多本应由孩子自己去做的事情,无形中就剥夺了孩子发展自身能力的机会,也降低了孩子的自立精神与自信心。

教子故事

“玩”出来的发明

1609年,荷兰一家眼镜店老板汉斯的孩子拿了几块镜片,有近视的,也有老花的,与几个邻居小孩一块玩耍。他们模仿大人,把镜片架在自己的眼睛上。可是他们既不近视也不老花,只有把它们举在离眼睛比较远的地方,才能看清楚镜片后面的东西。有一淘气的孩子想了一个异想天开的游戏方法。他一只手拿着近视镜片,一只手拿着老花镜片,把它们一前一后地拿在眼前向远处一望,不由惊喜地喊了起来:“喔!真奇怪,礼拜堂的尖塔突然变得这样近啦!”孩子们在玩中,发现了可以望远的透镜。眼镜店老板汉斯就照这个方法,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望远镜。

1816年,在法国巴黎的市郊,有一群孩子正围着一堆木头在玩耍。其中一个孩子用大铁钉在木头的一端不停地敲打,其他孩子在另一端用耳朵贴着木头听。这时,一位刚给心脏病患者看病回来的医生恰好路过这里,好奇地看着这群孩子,忍不住也凑上前去倾听。立刻,一阵阵真切清脆的敲击声传入耳朵,耳朵离开木头,声音就变得微弱、遥远了。医生马上联系到刚才的出诊,由于那个女病人过于肥胖,传统的叩诊已无法准确听得她的脉搏,又不便直接用耳朵贴在她的胸部听诊,刚才医生感到十分为难。圆木的敲击声启发了医生,他做了一个木管子给病人听诊,后来用改进成喇叭形的象牙管,上面安了两根柔软的管子,这就是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不能只为了玩而玩,要在玩中学会思考和观察,这样不但能从玩中体会到乐趣,往往还能有意外的收获。

11.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

文文在妈妈送她上学时自己不愿走,经常提出让妈妈背她,还哭哭啼啼地说一大堆理由,比如:“妈妈,我很累,走不动了,我要你背我。”“妈妈,我脚疼,你上班很累不愿背我,咱们就打车吧。”学校离家很近的,不到十分钟的步行路程,妈妈觉得这孩子太会撒娇缠人了。

睡前,故事讲好该熄灯了,她又嚷嚷着叫妈妈过去,一会儿说怕黑,一会儿想喝水,一会儿又哭叫:“要妈妈陪呀……”妈妈哄她:“文文都上幼儿园了,是大孩子了,睡觉哪能让妈妈一直陪着呀?”妈妈的话刚一说完,文文撇着嘴泪水就要掉下来,可怜巴巴地说:“那爸爸都那么大了,睡觉还要妈妈陪?”弄得妈妈又好气,又好笑,又心疼。

延伸阅读

不滥用爱,但要让孩子体会到你的爱

儿童情感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如何对待孩子的情感需求,才能让他既体会到家人的爱,又不会滥用,从而把孩子培养成一个高“情商”的人,对孩子的一生都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