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佛心领悟:领悟佛学中的人生智慧
9162200000021

第21章 佛心是慈悲(4)

穷人就这样安全地回到家乡,与妻儿团聚。

佛心领悟

在某些关键时刻,我们应该有一种舍己为人的精神,这是大慈大悲。有这种大慈大悲的胸怀,才能度己度人。

佛林百科

无常

无常是佛教教义,指世界万有(一切事物和思维概念)都是生灭变化无常的。佛教认为,宇宙间一切现象,都是此生彼生、此灭彼灭的相互依存关系,没有永恒的实体的存在。所以任何现象都是无常的,表现为刹那生灭的。佛典中常提到的有:

1、刹那无常。谓一切有为法,刹那之间,有生、住、异、灭的变化;

2、相续无常。谓一切有为法在一期相续之上有生、住、异、灭之四相。佛教不仅认为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是普遍存在的,而且还认为有其发展的过程,可分为四个连续相承的阶段或呈现为四种相状,所谓“四相迁流”,即生、住、异、灭,一种现象的生起称生,事物或现象形成后有其相对的稳定性称住,在相对稳定中又无时不在变异称异,现象的消灭称灭。任何事物和现象在一刹那中都具有生、住、异、灭四相。

布施不一定要用钱

佛陀格言

在你贫穷的时候,那你就用身体去布施,譬如说扫地、洒水、搬东西等,这也是一种布施。

迦旃延在阿槃提国宣化后,想回到舍卫国去听闻佛陀说法的途中,见到一位妇人手持水瓶,坐在河边大声的嚎哭。

尊者一见,不觉油然地生起同情怜悯心。他怕这个女人因什么失意的事想不开,而投水自杀。因此,他就向前问道:“妇人!什么事情使你伤心,要在这里嚎哭?”

“不要你管,告诉你有什么用?”妇人哭的声音更大了。

“妇人!告诉我,我是佛陀的弟子,我可以帮助你解决苦难的问题。”

“你是没有办法的,你看世间上这么不平,贫富如此的悬殊,我是一个苦命的穷人,一生都受苦,我给贫穷的苦难折磨得实在不想活了!”

女人说后,像要往水中跳的样子,迦旃延赶快上前一把拉住她,非常慈悲和同情地开导她道:“妇人!你不要伤心,世间上的穷人很多,不仅是你一个人。同时,穷人并不一定是苦或不幸,富人并不一定就是快乐。你看那些拥有奴婢和田宅的富人,他们天天仍然为贪欲瞋恚的烦恼受苦。为人只要平安的生活就好,贫穷不值得悲伤啊!”

女人不耐烦的挣扎着说道:“你是一位出家的沙门,你能看得开世情,但我们不能。你要知道,我是这里大富豪的奴隶,我穷年累月的做着奴役,衣食不周,没有自由,而且我那黑心的主人,悭贪暴恶,没有丝毫慈心,我们做事,稍有差池,打骂交加,叫我们求生不能,求死不得,想到这些痛苦都是由于我的贫穷所致,怎么不叫人为穷苦悲伤呢?”

“妇人!既然如此,你不要悲伤,我告诉你一个解脱贫穷和发财的方法。”

“是什么方法啊?”妇人把眼泪揩拭一下,望着迦旃延。

“这个方法很简单,你既然为贫穷而受苦,那你可以把贫穷卖给别人!”

“贫穷可以卖给别人?”女人惊叫起来:“你不要这么乱说,如果贫穷可以卖给人,那世间上就没有穷人了。又有什么人肯买贫穷呢?”

“卖给我,我肯买!”迦旃延回答。

“贫穷可以出卖,而且也有你买,不过,出卖的方法,是怎样的呢?”

“要布施!”尊者开示道:“你要知道,人生的贫富各有因缘。贫穷的人所以贫穷,是前生没有布施和修福,富贵的人所以富贵,是前生肯布施和修福。因此布施和修福是卖贫买富的最好办法。”

女人听后,智慧开朗,她想,到了今天才明白致富之道。但她随后就苦着脸问道:“尊者!你说得不错,我确实明白了发财的方法。不过我极其贫困,我是一无所有的人,就是我手中的水瓶,还是我那爱财如命的主人所有,你叫我怎么样布施呢?”

迦旃延把自己的钵交给女人,说道:“布施不一定要钱的,见到别人布施,自己欢喜也可以。现在你持此钵盛水给我,作为你对我的布施!”

女人此刻真正明白布施的意义,当即依教奉行,后来她以供水功德,得生忉利天享乐。

佛心领悟

佛法不分贫富,是什么人都可以奉行的,布施不一定是富人才能为,因佛教所说的布施,并不仅是钱财的施舍,就是看见别人行施,心理不起嫉妒,不生瞋恨,而同生欢喜心,也算是功德,也和布施的人同等。

佛心慧语

你必须做到唯求心安,事事无愧,人活着是责任义务,如初祖达摩所说“不谋其前,不虑其后,无恋当今”,这才是真正的解脱。

——耕云先生

信仰不必拘泥于表面形式

佛陀格言

真正的信仰,并不是一定要顶礼膜拜。

在一个寒冷的冬夜,有一个乞丐来找荣西禅师,哭诉道:“禅师,我的妻儿已多日粒米未进。我想尽我的一切努力给他们温饱,可是始终无法办到。连日来的霜雪使我旧病复发,我现在实在是精疲力竭了,如果再这样下去,妻儿都会饿死。禅师!请您帮帮我们吧!”

荣西禅师听后颇为同情,但是身边既无钱财,又无食物,如何帮他呢?不得已只好拿出准备装饰佛像的金箔说道:“把这些金箔拿去换钱应急吧!”

听到荣西禅师的这个决定,弟子们都很惊讶,纷纷表示抗议:“老师!那些金箔是替佛像装金用的,您怎么能轻易地送给别人?”

荣西禅师非常平和地对弟子说:“也许你们无法理解,可是我实在是为尊敬佛陀才这样做的。”

弟子们一时无法领会老师的深意,忿忿地说道:“老师!您说是为了尊敬佛陀才这么做的,那么我们将佛陀圣像变卖以后用来布施,这种不重信仰的行为也是尊敬佛陀吗?”

荣西禅师不再辩解,只是说:“我重视信仰,我尊敬佛陀,即使下地狱,我也要为佛陀这么做!”

弟子们仍然不服,还是嘀咕个没完。荣西禅师于是大声斥责道:“佛陀修道,割肉喂鹰、舍身饲虎在所不惜,佛陀是怎么对待众生的?你们真的了解佛陀吗?”

佛心领悟

真正的信仰,不是仅仅挂在嘴上的,也不是必须要顶礼膜拜的。它应该存在于具体的事情之中,甚至是一件极普通极平常的小事之中,比如雪中送炭。真正慈善的人,是不会拘泥于礼节和形式的,他们会将自己的善念化为一汪清泉,流进所有干渴的心灵。

佛林百科

无我

佛教教义,亦称非我、非身。佛教根据缘起理论,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没有独立的、实在的自体,即没有一个常一主宰的“自我”(灵魂)的存在。原始佛教在《相应部经典》中着重论述了佛教的无我论,如“无常是苦,是苦者皆无我”,“此形非自作,亦非他作,乃由因缘而生,因缘灭则灭”。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会自生,而是种种要素的集合体,不是固定不变的、单一的独立体,而是种种要素刹那依缘而生灭的。他们认为房子是砖瓦木石的结合体,人是由五蕴组成的,在这样的集合体中,没有常住不变的“我”,故谓无我。

真正的慈悲是能经受住考验的

佛陀格言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国王名叫萨波达,他心地善良为人慈悲,经常济困扶贫、行善积德。

天帝释知道这一情况后,十分担心,感到自己的座位底下直发热。因天帝释这地位,并非终生制,无论是谁,只要坚持修善积德,修行到一定的程度,死后便能转生到天堂当天帝释。

天帝释害怕萨波达国王会来夺自己的帝位,就想试探一下萨波达国王,已修行到什么程度,到底想干什么,便找来手下的一个侍从对他说:“下界的萨波达王正在修善积德名气很大,德行很深。他大概是想夺我的帝位!现在我变作老鹰,你变作鸽子,我追捕你,你就逃到萨波达王那儿,向他求救。他既然心肠仁慈,就一定会救你,然后我去向他索求鸽子。他既然答应救你,就不能把你交给我,也许会买点肉来做交换,但我坚持不答应,他就会割自己的肉,来抵鸽子的命。到时候我耍点小法术,教他无论如何割肉,哪怕把全身的肉都割下来总抵不过鸽子的重量,那他一定会后悔这样,他以前行善积下的功德,就完全作废了,也就夺不走我的帝位。”

于是,天帝释变成一只体态雄壮的苍鹰,侍从变成一只可爱的小鸽子。苍鹰恶狠狠地扑向鸽子,鸽子便慌慌张张地一边呼救,一边向远处逃去。

萨波达王正在王宫处理政事,突然听到空中传来呼救声,抬头看见一只苍鹰正在追逐一只可怜的白鸽。

鸽子东躲西闪实在无路可逃,一头扑到萨波达王脚下叫道:“大王!老鹰要吃我,请您救命!救命!”

萨波达王说:“你别害怕,我一定救你。”

苍鹰随后扑了过来立在宫殿前,对萨波达王说:“这只鸽子,是我口中之食,现在逃到大王您这儿来了。请大王快把它还给我,我肚子饿极了。”

萨波达王说:“我曾发誓要救度一切众生,更何况这只鸽子向我求救,我已经答应它了。人应当言而有信,我不能把这只鸽子交给你。”

苍鹰说:“大王!您说您要救度一切众生,但我今天如吃不到这只鸽子,就会饿死,难道我不是众生之一吗?难道您就眼睁睁地看着我饿死而不闻不问吗?”

萨波达王说:“既然这样那么我再拿些肉给你,你就别吃这只可怜的鸽子了。”

苍鹰说:“那也行,但您拿来的必须是刚割下来的新鲜热肉,否则我不吃。”

苍鹰这么说,萨波达王心中暗感为难。他曾想随便找点熟肉打发苍鹰了事,但没想到苍鹰只吃刚割的新鲜热肉。

萨波达王想:“到哪里去找刚割下的新鲜热肉呢?如果为此而宰杀其他动物,则我为了救一命,又害另一命,这样的事情不能做。”想来想去,他决定从自己身上割一块肉来喂苍鹰。

主意打定,便慨然地对苍鹰说:“既然你一定要吃刚割的热肉,那我就割一块肉给你吧!”

苍鹰见萨波达王中圈套了,心中暗暗发笑,却一本正经地说:“大王!您能这样做,足见您道德高尚。不过,既然您要普度众生,就应当平等地对待一切,我虽然只是一只鸟保证也不偏不倚。因此,只要您割下的肉,与刚才的那只鸽子一样重,那么,我保证不再找那只鸽子的麻烦。”

萨波达王说:“好吧!”便让左右取来一具天平。

萨波达王把鸽子放在天平的一端,然后忍着剧痛,手持利刃从自己左腿上,割下一块大致相等的肉,放在天平的另一端。

由于天帝释搞了鬼,天平放鸽子的那一端,低低地向下沉着,而放肉的一端却高高地翘着。

萨波达王见状,连忙又割下一块肉,但天平两端仍不平衡。就这样,他两条腿上的肉全割完,鲜血淋漓,流了一地天平放肉的那一端,仍高高地翘着。萨波达王无奈,只得继续割下自己的胸脯与手臂上的肉,一身可割的肉眼看就快割完了,天平还是不平衡。萨波达王急了,挣扎着使出全身仅有的一点力气,一下子扑到天平上,昏厥了过去。

这时,天地震动,天神们纷纷下凡,为萨波达王的高尚行为而感动不已。

天帝释这时也恢复了原形他唤醒萨波达王,问道:“你之所以做出这种一般人无法做到的善行到底是为了什么?是想当转轮圣王?还是想当天帝释?在这三界之中,究竟什么是你所追求的呢?”

萨波达王用微弱而坚定的声音说:“对这三界中的一切我一无所求,我只希望普度众生。”

天帝释又问:“今天你为了一只小鸽子割尽全身的肉吃了这么多苦,心里觉得后悔吗?”

萨波达王说:“我一点也不后悔。”

天帝释这才明白,原来萨波达王不是要抢他的位子,但心中总有那么一点不放心,又追问:“你所说的全是真话吗?”

“当然全是真话。”

“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你说的全是真话呢?”

萨波达王挣扎着站起来指着天地发誓说:“天在上,地在下,如果我刚才说了一句谎话,请惩罚我!如果我说的全是真话,请让我的身体平复如故!”

说也奇怪萨波达王的话音刚落,全身突然长出了新肉与没割过之前一模一样,甚至连个伤疤刀痕也没留下。

天地诸神看到这种情形,个个合掌赞叹萨波达王的高尚品德,为他恢复健康而欢喜雀跃。

佛心领悟

一个人不是说有慈悲之心就会有的。很多时候,有没有慈悲之心试一试就便知道。一个人只有怀有慈悲之心,才能放下对自身的执著,才能成佛得道。

佛心慧语

我们必须确知:人只要是活在错误当中,他也不得不活在烦恼当中。而人最大的弱点就是姑息自己、苛求别人。

——耕云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