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李叔同说佛
916200000059

第59章 1 永远保有天真之心

第三篇第六章 此心就是佛,没有别的佛

1 永远保有天真之心

有一天,怀海禅师陪马祖道一散步,听到野鸭的叫声,马祖问:“是什么声音?”

“野鸭的叫声。”

过了好久,马祖又问:“刚才的声音哪里去了?”

怀海答:“飞过去了。”

马祖回过头来,用力拧着怀海的鼻子,怀海痛得大叫起来。

马祖道:“再说飞过去!”

怀海一听,立即醒悟,却回到侍者宿舍里痛苦起来。

同舍问:“你想父母了吗?”

答:“不是。”

又问:“被人家骂了吗?”

“也不是。”

“那你哭什么?”

怀海说:“我的鼻子被马祖大师拧痛了,痛得不行。”

同舍问:“有什么机缘不契合吗?”

怀海说:“你去问和尚去吧。”

同舍就去问马祖大师:“怀海侍者有什么机缘不契合?他在宿舍里哭。请和尚对我说说。”

大师说:“他已经悟了,你自己去问他。”

他回到宿舍后,说:“和尚说你悟了,叫我来问你。”

怀海呵呵大笑。同舍问:“刚才哭,现在为什么却笑?”

怀海说:“刚才哭,现在笑。”

同舍更迷惑不解。

怀海悟道了,在开悟的瞬间,他人性自然清净的一面呈现在眼前,禁不住泪流满面。怀海为什么哭,他是伤心吗?还是真的被马祖捏疼了鼻子?很显然都不是。当本性——一个人的本来面目呈现时,自己有无限的欢喜,但是找不到欢喜的形迹,自然会哭泣。

我们在红尘中奔走,自我在慌乱间早就被丢弃了。学佛悟道,就是为了把宝贵的自我找回来。怀海在直面自我的时候,自然会像找到了遗失的东西般心生欢喜。这种感情是自然而然的天性流露,看似悲欢,其实无关乎悲欢,心意到处,清泪涟涟。

当人们在世俗的社会中熏染得久了,就会越来越世故,心灵之泉日渐枯竭,甚至干涸。因此,那些能够保持自己本真天性的人往往会拥有别人想像不到的幸福。怀海通过学佛修道,重新找到自己阔别已久的本真个性,我们几时能有他那种幸运,重获纯净的心性?

夏丏尊回忆,他有一次请弘一法师吃饭,碗里是普普通通的萝卜白菜,可是在法师看来是“几乎要变色而作的盛馔”,他“喜悦地把饭划入口里”。萝卜白菜都能给他带来喜悦的满足感,这样的法师,让人想到几岁的小孩子,给块萝卜在手中握着来吃,就高兴的眉开眼笑。孩子们不知萝卜的价值,只在乎萝卜的真滋味,觉得好吃,就满足。法师拥有孩子般的洁净心灵,难怪于粗劣的饭食中吃出了真味,吃出了满足。

出家前弘一法师曾在虎跑寺尝试断食,他在断食期间以写毛笔字打发时间,各种书体都写,笔力丝毫不减,而心气比平时更灵敏、畅达,有一和脱胎换骨般的感觉。于是,他根据老子"能婴儿乎"之意,改名为李婴。那时的法师不过是追求肉体的康健,与心灵的追求还有一定距离。通过修行佛法,法师做到了实际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使心灵如婴儿般纯真质朴。

心地纯净,就不会沾染任何俗世欲望的污染,悠然地活在这平凡的人间,并在这平凡之中体悟到常人不能体悟到的美丽,纵情流泪和欢笑,抒发对生命的感动。

什么是佛?心性纯净,不染妄缘的就是佛。

柴陵郁禅师研修佛法,却不见开悟。一日雨后,禅师骑着毛驴走过一座小桥,驴子不小心滑了一脚,把禅师丢到了河里。

河水不深,禅师挣扎几下爬起来站在河中央,低头看水中映照的被清新的河水濯洗过的自己,禅师大悟,仰天大笑,吟道:“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柴陵郁禅师的偈子流传千百年,被人们由衷喜爱。杨岐方会禅师在帮助柴陵郁禅师的徒弟白云守端禅师开悟时,也曾经引用过这个偈子。天真的心灵如明珠宝贵,亦如明珠充满神奇的力量。拂去心灵上厚积的红尘之沙,展露心性最初的样貌,就是与佛最接近的时刻。

滴水佛音

1、天然可爱的本心

从前有一个老者和一个小孩子生活在一起,奇怪的是,这个老者从来不教孩子各种礼仪和做人的道理,只是让他自然而然健康地成长。

有一天,一个云游四方的僧人,在老者的家中借宿,见孩子什么也不懂,于是教了他很多礼仪。孩子很聪明,很快就学会了。晚上,孩子见老者从外面回来。于是恭敬地走上前去问安。老者十分惊讶,就问孩子:“是谁交给你的这些东西?”

孩子如实回答:“是今天来的那个和尚教我的。”

老者马上找到和尚,责备说:“和尚你四处云游,修的是什么心性啊?这孩子被我捡来养了两三年,幸好保持了他一片天然可爱的本心,谁知道一下子就被你破坏了!拿起你的行李快出去吧,我家不欢迎你!”

当时已经是傍晚了,还下着淅沥的小雨,但是生气的老者还是将和尚赶走了。

2、天龙八部 天龙八部是佛教八大护法神,分别是天众、龙众、夜叉、乾闼婆(又称香神或乐神)、阿修罗、迦楼罗、 紧那罗(歌神)、摩睺罗迦(蟒神)。这天龙八部,以天众和龙众最为重要,故统称天龙八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