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动物的危机与保护
9160300000019

第19章 给动物建造天然的乐园(3)

海拔3600米以上,气候寒冷而湿润,夏季短促,冬有积雪,森林逐渐消失,仅有的几种灌木是高山杜鹃以及匍匐枸子木,这里大量出现中生耐寒的草本植物并形成山地灌丛草甸。报春花、珠芽蓼、金莲花、银莲花、紫堇、唐松草、橐吾、凤毛菊等十分繁茂,到了花期时节,五颜六色的大、小花朵竞相开放,艳丽夺目,因为花期各异,今天看到一片金黄,几天或十几天后又会变成一片粉红、一片绛紫、一片雪白或一片翠绿,形成五光十色的季相变化,所以植物学家把这种景观叫做五花草甸。

海拔4000米以上,高燥风大,只生存着很少的高山伏地而生的垫状植物或砾石质植物。

贴士:卧龙自然保护区是地球上仅存的几处大熊猫本息地之一,保护区内建有大熊猫研究中心及繁殖场。游人可以看到国宝大熊猫在这里自由自在的生活。

卧龙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茂密,箭竹苍翠,草甸五彩缤纷,这些都为多种珍贵的动物创造了良好的栖息环境。其中,属于保护对象的珍稀动物就占了全国保护动物的一半以上,而人们喜爱的火熊猫大约有200多只生活在这里,是中国大熊猫最集中的地区。

3.独特的生活习性

大熊猫有一对圆圆的黑眼圈和黑白相间的花斑,体态丰满圆润,性格温顺,且能模仿人类的许多行为和动作,是一种逗人喜爱的野生动物,也是动物园中最能招引游客的动物。如今,许多友好国家,如英国、美国、德国、日本、墨西哥等的动物园,都将中国赠送的大熊猫视为珍宝,倍加保护。大熊猫既为世界许多国家的人民增添了生活乐趣,又带去了中国人民的友谊。

在动物分类学上,大熊猫自成一科。大熊猫堪称是肉食动物中的素食者,它虽与食肉动物同类,却以脆嫩清香的竹笋及竹叶为食;近来也有少数研究发现大熊猫会捕食极少量的动物性食物。大熊猫食性高度专化,加上长期的历史演变,它们只适应于阴湿和竹类繁茂的环境。大熊猫有发达而厚密的毛层,这增加了抗寒能力,因此它们从不冬眠,在冬季积雪的箭竹林中仍然可以找到大熊猫活动的足迹,它们的活动范围常与箭竹的生长和水源的分布密切联系。它们总是寻找清洁流动的水源和箭竹发育良好的地区,因为这些地区既有丰富的食物,又能随时隐蔽以防止敌人的侵犯。大熊猫对不同的竹类有很强的选择性,因此,并非所有箭竹都为它们所喜食。在保护区中可以看到冷箭竹、拐棍竹、大箭竹、箭竹、丰实箭竹和白夹竹等,其中冷箭竹是大熊猫的最爱,因此在冷箭竹分布最集中的针阔混交林带中,大熊猫活动的足迹最为频繁,而且总是敏锐地选取营养期生长发育最好的、脆嫩的冷箭竹;而那些经采伐后的林地,箭竹虽生长稠密,但植株纤细、质量低劣,大熊猫极少光顾。竹笋也是大熊猫喜爱的食物之一,竹笋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及多种维生素。有时,为了调剂过分单调的食谱,大熊猫也会采食森林中其他一些植物的果实。

大熊猫一般一胎产一个仔,繁殖率低,雌性大熊猫要选择产仔洞穴、筑巢、哺幼,幼仔出生一周后便由母体带着生活,因此,在遇到天敌时,也会发生不慎丢弃幼仔的情况。

4.世界关注的科学研究

为了保护大熊猫并使其得到繁衍,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同中国有关单位合作,采用无线电遥控装置,实地跟踪观察野生大熊猫,研究大熊猫的栖息环境、活动与习性、食物与食物基地、自然繁殖过程、种群与群落、人为活动的影响等,并找出最适合它们生存繁殖的条件,以实现保护并扩大繁殖大熊猫的计划。同时,在保护区的研究机构中,还设立了动物,植物、土壤、气候、驯化栽培等方面的研究项目,并派遣固定的科技人员对其进行观测。近年来,福州动物园与有关单位配合,对“大熊猫人工驯化及生理生态”进行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现在他们能对大熊猫在正常自然状态下进行秤体重、听诊、肌肉注射避免病毒性急性感染、作心电检查、静脉采血、接受输液以及各种游戏活动。有些专家、教授认为,这项成果已经达到了国内外的先进水平,也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大熊猫的生态、行为、生理、生化、病理等奠定了良好基础。近几年,人工繁殖大熊猫的研究工作也取得了成果,并开始应用于社会主义建设和科学理论研究。

以保护珍稀动物大熊猫为主的自然保护区,除了卧龙自然保护区外,还有四川省境内的王朗自然保护区、唐家河自然保护区、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美姑大风顶自然保护区、蜂桶寨自然保护区、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以及陕西省境内的佛坪自然保护区和甘肃省的白水江自然保护区。这些保护区与卧龙自然保护区有着许多共同的自然特性,集中分布于川、陕、甘三省交界亚热带地区的一条狭长地带,与卧龙自然保护区联合起来成为中国保护和研究大熊猫的中心。

水生生物的保护

在中国辽阔的土地上,江河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内陆水体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50,水生生物资源异常丰富。

但是由于不择手段地滥捕,人类活动造成对环境的破坏,工业废水造成的水体污染,以及无计划放养造成的区系的改变,中国水生动物资源的破坏已达到十分严重的地步,以至于相当数量的珍稀种类濒临绝灭。

以世界罕见的淡水鲸——白鱀豚为例,它是一种哺乳动物,是现今世界上仅存的5种淡水鲸中的一种,为中国的特产。

1600年前,中国已有文献记载白鱀豚生活于长江中。晋代郭璞(公元276~324年)的《尔雅注》对白鱀豚的形态及习性作了详细记述:“鱀,体似鱏,胎生。……大者长丈余。江中多有之。”可见,当时长江的白鱀豚数量很多,但是由于人类滥捕,特别是滚钩渔业的发展,都导致了白暨豚种群的下降。此外,兴修水利、改造河道会影响白鱀豚的活动场所及居留环境,甚至会炸死部分白鱀豚;大量机船航行会干扰白鱀豚的正常活动,其机船螺旋桨会击伤甚至杀死白鱀豚,因此致死的白鱀豚约占白鱀豚死亡总数的6.5%。由于种种原因,白鱀豚的数量日益减少,现存的白鱀豚估计仅300头左右,实际观察到的不超过100头。白鱀豚是世界上现存的几种淡水鲸中数量最少的一种,已成为世界濒于灭绝的珍稀大型哺乳动物,被列入中国的一级保护动物。

白鱀豚主要以鱼虾为食,由于它是一种古老的孑遗动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弱,一般水位的降落或食饵的减少都可能影响它的种群趋向衰退,因此对于白鱀豚的保护愈感迫切。近年来因个别白鱀豚游至浅水中而被捕获,已作为科研材料,对进一步研究其习性,以便进行人工饲养都极为有利。

目前湖北省的新螺自然保护区为保护白鱀豚的自然保护区,对于它重要的科研价值已逐渐被重视,现在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驯养的一头雄性未成年的白鱀豚已有数年,生活正常,有希望在家养状态下进行繁殖。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特有的淡水生物种类很多,仅鱼类就有三、四百种,且多数都具有经济价值,其中像白鲟、四川哲罗鱼、胭脂鱼、团头鲂、松江鲈、大理裂腹鱼、花鳗和香鱼等的珍稀种类,都遭到了严重破坏,有的甚至已经濒临绝灭。现在只有黑龙江省的呼玛河和逊别拉河两个自然保护区明确为保护大马哈鱼和鳇鱼,但是仅这两个保护区不能满足中国对鱼类资源的保护,因此建议在下列两个地区建立自然保护区:

(1)长江中下游通江湖泊保护区。该保护区与保护长江鱼类产卵场配合,可以保护青、草、鲢、团头鲂等养殖种类的天然种群,以保持养殖对象的天然基因库,同时保护鳊鲌类、鲴类、鯮鱼、鳡鱼、鳤鱼、铜鱼及某些鮈亚科和鳑鮍亚科的小型鱼类及鳜鱼等。这样长江中下游淡水鱼类区系的基本状态就可以保持,水生生态系统的研究工作也可以开展。长江中下游鱼类在世界淡水鱼类中具有特殊性和重要的经济意义,这个保护区应当尽快建立。

贴士:中华白海豚是世界范围内最为濒危的一类海洋生物,也是中国海洋鲸豚中唯一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誉为“海上国宝”。

(2)云南高原湖泊鱼类自然保护区。云南高原湖泊鱼类区系的类元简单,物种分化复杂。仅鲤鱼一个属,全国各地都是一个种,在云南湖泊中却分化出12种和亚种,且都是特有种,这些都是研究遗传规律的好材料。此外,湖泊中还有裂腹鱼类、鲍类的特有种。目前,因为不恰当地引种放养,该地区的自然的生态系统已经瓦解,特有的地方种逐渐消失,因此必须迅速采取保护措施。

仅建立这两个保护区也还是无法解决淡水生物资源保护问题的,但目前也不可能立即建立很多的保护区。我们认为,在已经建立的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应当同时将该区的水生生物保护起来,或者引进并保护一些珍贵水生生物。例如东北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可以兼顾保护鲑鳟鱼类及其他冷水性鱼类,川西大熊猫和金丝猴自然保护区可以注意同时保护四川哲罗鱼和一些裂腹鱼类。

鸟类水禽的保护地

世界上现存的鸟类约9021种,中国就拥有1186种,超过整个欧洲和北美的总数,居世界各国之首位,而且还有不少特产种类及世界上珍贵稀有的种类,它们在科学研究上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作为自然界的一员,鸟类在生态系统食物链上通常是处于消费者地位的。鸟类的食性复杂,分布广泛,活动迅速,因此它们可以在生态系统中处于不同的营养级。它们有时会吃掉粮食、树木的种子,导致农田的减产和森林更新的困难;但同时又可以传播种子,消灭害虫,起传播和清洁大自然的作用。据报道:啄木鸟能消灭果园中52%的越冬幼虫,64~82%的农田越冬玉米螟幼虫。黑龙江带岭林场招引益鸟消灭松毛虫,将越冬虫口密度由每株10.1只降到1.3只。还有一些鸟类以鼠类为食,帮助人类消灭了大害。

鸟类的经济价值还有很多。有些鸟类的肉比家禽的肉还要;不少鸟的羽毛颜色艳丽,常常作为装饰及工艺品;还有一些鸟或鸣声婉转动听,或形态优美,因而成为观赏鸟类。

同其他生物一样,鸟类也与外界环境保持着互相依存、彼此制约的关系。一方面,鸟类可以帮大自然消除废物;另一方面,鸟类又需要以外界环境为栖息地和食物来源。因此,一旦鸟类的生活基地受到人为或其他因素的破坏,它们的繁殖就直接受到影响,甚至会导致某些种类的灭绝。

扎龙:鹤的福地

全世界共有闻名中外的鹤类15种,中国有9种,约占一半以上,其中以丹顶鹤最为名贵。这是一种颈部、脚、嘴伸长而尾部很短的大涉禽,高达1.2米左右,主要在中国黑龙江省、俄罗斯西伯利亚、朝鲜和日本北海道一带生活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