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动物的危机与保护
9160300000012

第12章 动物需要我们的保护(2)

2.野生动物栖息地破坏严重

野生动物的灭绝或濒临灭绝的主要因素是人为因素。这些因素包括狩猎及生活环境的破坏,尤其是生活环境的退化、生活环境的丧失和生活环境的高速度断裂,这在过去的40多年中显得尤其突出。每种动物的生存和繁衍,都受到其栖息地的各种环境的限制。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一般是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但由于人类的干扰等原因,又在无时不刻地发展变化着,其中,变化的程度一旦超过野生动物可以适应的范畴,它们就将无法在原来的栖息地里繁殖、生活下去。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这种变化来得日益明显而急邃。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的迅速增长与经济的飞速发展,野生动物的栖息地生态环境不断遭到人为干涉和破坏,其中,天然植被和森林的不断减少,导致野生动物栖息地越发呈现“破碎化”趋势(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破碎化指在人为活动和自然干扰下,大块连续分布地野生动物栖息地,被其他非适应的障碍物分隔成许多面积较小的板块),一些地区之中,随意砍伐森林、侵占山地屡见不鲜。虽然也有人工育林项目,可这种林地的林种较为单一,虽然能够提高部分地区的森林覆盖,但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却没有发挥很大作用。围湖造田、填海建地现象普遍,天然的湿地严重被侵占。其中,以破坏沿海地区红树林、不按标准过度捕捞鱼类、过量使用农药化肥、污染滥用水资源引起江河断流现象最为典型,扎龙自然保护区这一国际级湿地名录保护区,甚至要通过人工注水来保持湿地面积。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的其他大部分保护区,虽然被列为国家保护范围,但由于林地归属权不清,人员不足、经费不足等,正常工作往往无法开展,这对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的保护无疑是雪上加霜。

此外,由于为发展旅游业而兴建工程和旅游设施,大量建在野生动物栖息的地区,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给野生动物的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再加之游客所产生的嘈杂噪声、野炊烟火、拍摄观赏等,严重影响并干扰着野生动物的生活和生存环境,大量游人还可能使野生鸟类和动物正常生活习性紊乱,进而影响它们的健康,使其心律加快,繁殖能力衰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已有超过1/3出现因非保护目的不当开发而引起的环境恶化。与此同时,修水库、大坝、铁路、公路及采煤采矿等活动造成了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破碎化。由于这些工程阻断了野生动物的正常迁移、扩散和建群,不利于野生动物开拓新的生境和资源,降低了野生动物个体间的资源竞争,导致了近亲繁殖,不利于各种野生动物种群间的遗传基因交流,使野生动物体质不断下降以至灭绝。

3.野生动物管理权限划分不清,管理体制不顺

我国对动物管理权限的划分存在一定问题,使很多动物成为管理不力的受害者。在野生动物管理方面,国家林业局、农业部分别主管全国陆生、水生野生动物管理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农林)厅(局)、渔业(水产、海洋与水产)厅(局)分别主管省、自治区、直辖市陆生、水生野生动物管理工作,自治州、县、市渔业(水产、海洋与水产)局主管自治州、县、市水生野生动物管理工作,自治州、县、市林业(农业、农林、一畜牧、农牧)局主管自治州、县、市陆生野生动物管理工作。这种以行政区域和水生、陆生动物为界限的管理权限划分方式存在一定弊端。第一,水生动物与陆生动物不是动物学上的分类标准,有些动物既在水里生活也在陆地上生活;此外,野生动物保护法也没有对水生动物和陆生动物下定义,因而水生与陆生动物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这必将引发对动物管辖权的争议。第二,不符合动物生长分布规律,人为地割裂了动物生存环境的完整性,导致一些动物处于保护的真空地带。第三,地方政府和各个部门往往以各自的利益为重,难以保证对动物保护进行合理的人力、物力投入。第四,管理权限分散,难以对动物实行有效的科学管理。

贴士:工业革命以来,已有750余种动物从地球上彻底消失;当今世界每天都有约100个物种灭绝,以“万物之灵长”自居的人类正使自己日益走向孤独。

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藏羚羊被大量非法猎杀为例,在我国藏羚羊主要分布在青海、新疆、西藏、四川四省区海拔3700—5500米的高山荒漠草原。为了保护藏羚羊,我国政府在重要分布区先后建立了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疆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藏羌塘自然保护区等多处自然保护区,成立了专门保护管理机构和执法队伍,定期进行巡山和对藏羚羊种群活动实施监测。但非法猎杀藏羚羊的活动并没有因此而停止过。对此,中央电视台对有关主管部门的负责人和偷猎分子进行了采访,指出了以行政区域划分管辖权的一些弊端:第一,各省交界处容易形成保护区的薄弱地带。因为保护区的执法队伍分属保护区所在的各地方政府机构,在执法时,各执法队伍只管辖在本行政区域内的保护区,这样各自保护区范围内的边缘地带往往被忽视;第二,有的地方政府因财政困难无法承担执法、巡山等保护工作带来的财政开支,形成了执法瘫痪的局面,这样就使地方政府联合执法的链条出现了薄弱环节,从而也为偷猎者提供了可乘之机。看来,野生动物管理权限的划分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实效。

4.野生动物的福利依然令人堪忧

野生动物依然有动物福利问题。1993年我国在深圳建立了第一所野生动物园,此后,短短十几年中,全国野生动物园总数已经达到30余家,这是美国的3倍、日本的6倍。但单纯的数字并不能说明什么,在这些野生动物园中,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的增长,往往疏忽基础建设缺,规划与布局也不合理,野生动物的生存条件不容乐观。其中,大部分野生动物园属企业或个人投资,抵御自然灾害与市场风险能力弱,保护濒危野生动物的功能丧失。野生动物在那里仅仅被当作是旅游资源或观赏物被关在笼子里,备受虐待和折磨。据《北京青年报》2003年5月26日报道,福建省海沧县野生动物园在SARS流行期间由于门票收入减少而克扣动物的活命口粮,致使动物园的濒危动物因饥饿而互相残杀……现在不少地方,为商业利益而滥建动物园,不考虑动物的基本利益,没有设立企业储备金应对风险,遇到危机就克扣动物的口粮,这种虐待动物的行为在许多动物园都存在。在驯兽团里,种种虐待野生动物的行为就更加普遍了,为了不让野生动物反抗,有些驯兽团还将老虎、狮子的牙齿和指甲全部拔掉或打断,以上种种虐待行为在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却并没有被明文禁止,即使他们引起民众的强烈的愤慨,受到道德的谴责,也照样可以逃避法律的制裁。更有偷猎者为制作猛禽标本,将捕获的猛禽眼睛刺瞎,将其关于黑房内,并切断食物和水源,令其痛苦死去。大量猴子被残忍地取出脑髓,无数食用动物在完全清醒的状态下被屠宰以及活熊取胆等残忍的中药入药方式……诸多事例表明,我国野生动物的福利状况不容乐观。

野生动物和人类一样是地球的主人,同样拥有生存的权利,尊重和保护它们的生存权是社会文明的表现。野生动物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资源,并在维护生态平衡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而上述我国野生动物生存和保护状况,说明了我国的野生动物保护形势还很严峻,需要常抓不懈。

二、我国驯养动物的保护现状

驯养动物主要是指农场动物、工作动物、娱乐动物、宠物动物和实验动物。在这里我们以农场动物和工作动物为主来观察我国的驯养动物的生存和保护状况。

目前,中国的肉食动物饲养业正在高速发展。专家估计,中国一年有6亿头生猪出栏。据中国肉品协会公布,2003年我国已有6932万吨肉类出产,品种达300多种,其中猪肉4518万吨,牛肉630万吨,羊肉357万吨,禽肉1312万吨。我国肉类生产总量居世界第一,占全世界总产量的27%,其中猪肉产量也居世界第一,占全世界总产量的47%,牛肉产量居世界第三位,占全世界总产量的9%,羊肉产量居世界第一,占全世界总产量的26%,禽肉产量居世界第二位,占全世界总产量的17%。中国现在已经是名副其实的肉类生产大国。但与此同时,各类被作为食物批量生产的动物的生存状态却急剧恶化了。与之相关的动物健康和动物福利问题也随之而来。

(一)饲养环节的状况

随着农场动物变为“大宗商品”和“产肉机”,畜禽规模化、集约化饲养的工厂式养殖方式在我国不断推广,忽视动物生命需要和基本利益,甚至虐待动物的行为也大大增加。

按我国一些科学家的研究表明,在我国肉鸡的生产上规模化、集约化占的比重比较大。一些生产者为了保证成品鸡肉的质量及出笼速度,将采购的肉鸡全部是室内饲养,在设定的温度、湿度、光照下,吃着按营养配比、口味始终如一的饲料,不到两个月就会走完一生,一般是45天左右的寿命。当这些从来没有接触过大自然的肉鸡,首次走出屋外享受阳光的时候,就是将被屠宰的时候。据介绍,看着那些温顺的肉鸡“叽叽喳喳”地涌到阳光下,一些操刀的员工会流下眼泪。在猪的饲养方面,猪场建设、过度限制母猪自由、猪鸡混养以及滥用添加剂上均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以我们猪场的标准,在5平方米的圈里我们要养15~60公斤的猪9头,在12平方米的圈里要养15公斤以下的猪20~30头,这是十分拥挤的。猪连翻身都不行,更别说有其他空间。为了不让母猪压死小猪,母猪只能在一个仅可容身且勉强能站起来和趴下的分娩栏里生产,而且必须35天都待在这样的狭小空间里。整体来看,猪的生存情况十分糟糕。我们的养殖场引进并利用了很多欧洲逐步淘汰的工业化养殖技术。对母猪普遍采用单体限位饲养,有的甚至把正在生长发育的后备猪也关在单体限位栏内饲养,造成种母猪体质下降,使用年限缩短,肢蹄病严重,以致有的猪场种母猪在生产3~4胎后就因站不起来、配不上种、难产、死胎增多而不得不提前淘汰。居住空间是动物福利非常重要的指标。我国传统的家畜动物养殖方式是,栓养和圈养。在饲养过程中,业主主要关注的是尽可能降低养殖成本,创造经济价值,因此,许多养殖场的动物生活在空间过小、连身子都无法转动的封闭型环境中,导致常常出现躁动和骚乱,精神和生理健康也就无从谈起。

中国肉类协会2004年2月23日发布的《关于应对禽流感挑战做好禽肉和禽蛋加工的情况通报》中指出:我国南方一些家庭农场的鸡舍就设在猪圈上方,鸡的排泄物随时落入猪舍中,在恶劣拥挤的饲养条件下,动物免疫力下降,如果加上催熟激素的滥用,使得畜禽的生长期过短(鸡的成熟期不足40天)。这些本来发育就不正常动物更容易受到病毒侵害。

在驯养动物的饲养方面,我国不但存在人为地或过分地用改善饲养配方的方法来提高生产率,打乱动物自然生长规律问题,而且为了节省土地,缩短畜禽的饲养周期,还采用了高度集约化的饲养方式。我国的饲料状况也非常糟糕,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效益,许多驯养动物都处在一个非正常生长的状态,甚至是中毒的状态。比如饲喂“瘦肉精”(盐酸克伦特罗)比较严重的生猪,呼吸急促,有明显的瘫软症状,四肢严重颤抖或卧地不起。人食用了有残留的食品易出现中毒。国内外曾发生多起中毒事件。1999年国家虽明文禁止使用盐酸克伦特罗,但从2002年全国统检结果看,仍有部分企业违法使用。还有在食粮中添加高剂量铜(125~250毫克/千克)、砷制剂,直接影响动物健康和畜产品的食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