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跌打损伤奇效良方
9159800000049

第49章 软组织损伤(30)

【经验心得】手法治疗骶髂关节损伤具有舒筋通络,活血散瘀,滑利关节,整复错位的作用。笔者认为采用理筋手法与复位手法相结合可达较理想效果。复位手法前必须先运用理筋手法充分舒筋才能成功。前错位者采用单髋过屈复位法;后错位者采取单髋过伸复位法。若手法一次不成功可下一次重复进行,整套手法要柔和不要粗暴,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医源性损伤。急性损伤、病程短者,治愈率高;慢性损伤、病程长者,常需多次复位,才能收效。中药以桃红四物汤加减,具有活血化瘀,疏筋活络等功效,方中桃仁、红花活血祛瘀,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当归、熟地黄、白芍补血和血,巴戟天、锁阳补肾阳,牛膝补肝肾强筋骨,苍术、薏苡仁健脾祛湿,制川草乌祛风除湿、散寒止痛,全蝎通络止痛,诸药合用,直达病所,治其标本。

【方剂出处】寿可可.手法配合中药治疗骶髂关节损伤56例.江西中医药,2007;38(7):37手法和内服中药辨治梨状肌损伤【药物组成】自拟8味煎。药用:川芎20g,乳香15g,没药5g,芍药15g,牛膝20g,鸡血藤、木瓜各15g,甘草5g。

【随症加减】外伤瘀血型加红花、刘寄奴各10g,蜈蚣3条,全蝎5g,其中把蜈蚣、全蝎研粉冲服;寒湿型加制川乌、草乌、桂枝各10g;湿热甚加苍术、秦皮各10g,薏苡仁25g;气血不足兼肝阴亏虚加枸杞子、当归各15g,白术10g,黄芪25g。

【治疗方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用,1周为1个疗程,每次煎完后将药渣装入布袋内,热敷梨状肌部,每日2次,每次20~30min。

配合手法治疗①按摩理筋法:患者俯卧于治疗床上,全身放松,医者先按揉腰臀至大腿后侧上部,再依次揉环跳、承扶、委中、承山、解溪,最后用拇指与其他指捏法,捏昆仑透太溪2~3min,以使臀部及其周围的肌肉放松。然后术者拇指按于患臀部压痛点,与梨状肌投影相垂直,上下左右反复臀部弹拨梨状肌,力量由轻到重,频率由缓到速,范围由小到大,持续治疗15min。②摇髋法:患者仰卧,自然屈曲患肢膝髋关节。术者以一手握定踝关节,另一手扶定膝关节,使髋关节屈曲后再做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的旋转摇动,摇动的速度由小到大,不应超过正常生理范围,每次治疗运摇10~15次即可。③后伸搬腿法:患者侧卧,患肢在上,术者一手按于患者梨状肌部,另一手握住患者踝部,用力向后牵拉,使患侧下肢尽量过度后伸4~5次。

【功效主治】活血通络,舒筋止痛。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128例,痊愈:症状完全消失,腿关节活动恢复正常74例;显效:症状基本消失,腿关节活动功能趋于正常35例;好转:症状有明显减轻,腿关节活动功能改善19例。总有效率100%。

【经验心得】本病用手法治疗可松解粘连,使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快,以增加病变部位血液供应,使病变部位组织复原,“以达到以松治痉、痉松痛解“的目的。手法治疗后宜多卧床休息,以达到”防痉解挛“和减轻水肿,再加之用中药辨证,活血通络,舒筋止痛,在此方的基础上根据各人的体质进行中药加味治疗。并且再加外用药物敷梨状肌部则能调理气血,舒通经络,濡养神经,不但能治其标又能调理其本。方中川芎辛温,归肝、胆、心包经,辛散温通,下行血海,善开气血郁,活血止痛,为“血中之气药”;乳香芳香、走窜,内能宣通脏腑,外能透达经络,功擅活血散瘀,通经止痛,伸筋消肿;没药功近似乳香,唯破血散瘀药力较雄;芍药入肝、脾经,通血脉,散瘀破积,养血止痛,平肝养阴;与甘草相配,酸甘化阴,疏筋止痛,调和气血;牛膝疏利泻降,主气血壅滞之病,并且还具有逐瘀血、通经脉、引血下行之功;鸡血藤苦、甘、温,活血舒筋,去淤血,生新血;木瓜入肝,益走血。上药合用,既有活血通络止痛之效,又有养血柔筋止痛之功,起到双向调节的作用。再用手法和外用中药综合治疗,不论是初期气血不畅,瘀滞不通,还是后期气血失养,脉络不通,均能收到满意疗效。

【方剂出处】郭永明.手法和内服中药辨治梨状肌损伤128例.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1;3(1):54四妙丸加减治疗髌下脂肪垫损伤【药物组成】苍术15g,黄柏10g,薏苡仁30g,怀牛膝15g,赤芍15g,川芎10g,萆薢15g,木通6g,茯苓20g,白术25g。

【随症加减】疼痛甚者加延胡索、川楝子,关节活动不利者加五加皮、木瓜。

【治疗方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10剂为1个疗程,连服2个疗程。嘱患者适当休息。

【功效主治】活血化瘀,健脾利湿,消肿止痛。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41例,治愈26例,显效5例,有效10例。

【经验心得】髌下脂肪垫有血管神经丛,长期过度活动,反复损伤、创伤,均可发生较多的出血,形成水肿、增生、肥厚的无菌性炎症,其丰富的神经末梢受到炎症的化学刺激会引起膝痛。髌下脂肪垫附着处的疼痛可继发股四头肌功能不全,引起下肢酸软乏力,关节不稳易跌倒。本病属“痹证“范畴,是由于外伤以及劳损后,气血痰湿凝滞,留着于膝部而成。药用苍术、黄柏清热燥湿;赤芍、川芎、延胡索、川楝子活血化瘀、止痛;萆薢、木通利水渗湿;茯苓、白术、薏苡仁健脾益气、运化水湿;木瓜、五加皮祛风湿、强筋骨;怀牛膝引药下行直达病所。诸药配合共奏活血化瘀、健脾利湿、消肿止痛之效。

【方剂出处】李庆和,等.四妙丸加减治疗髌下脂肪垫损伤41例.中国民间疗法,2006;14(7):44刺血配合小针刀治疗梨状肌损伤综合征【治疗方法】①刺血方法:在压痛最明显处用掌根揉按片刻,使该部位络脉怒张,用碘酒棉球消毒后,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三棱针迅速点刺35下,并加拔火罐帮助瘀血外排,留罐10~20min,起罐后根据”循经取穴“的原则,在患部下肢选取12穴点刺出血,取”上病下取“之意,2d治疗1次,嘱患者当天避免洗冷水澡。疗程为5次。②小针刀疗法:患者侧卧于治疗床上,健侧在下,患侧在上,健侧腿伸直,患侧腿屈曲,身体略向前倾,使患侧膝部着床,找准梨状肌压痛点常规消毒,铺无菌手术巾,术者持小针刀在压痛点处进针刀,刀口线与梨状肌纵轴平行,针体与臀部平面垂直,当刀锋刺入皮下后继续摸索深入,待出现酸胀感时,先进行纵向剥离,后行横向剥离,有硬结者须切开剥离,紧接着横行铲剥。术毕后出针,盖上无菌纱布即可。必要时5d 后再进行第2次手术。

【功效主治】活血化瘀,解粘止痛。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50例,痊愈39例,显效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

【经验心得】本病病机为气滞血瘀,经络壅塞,刺血疗法能使淤血随之而出,邪出则经络通畅,”通则不痛“,符合中医“宛陈则除之”的理论原则。小针刀治疗,一方面直接松解粘连硬化,切断部分梨状肌纤维,解除挛缩,使坐骨神经游离松解;另一方面能够疏通经络,加速局部气血流通,促进梨状肌组织炎症吸收,从而消除各种病理因素对坐骨神经产生的刺激及压迫而达到止痛的目的。是“以松止痛“理论原则的具体实践。刺血配合小针刀治疗本病,可以达到局部与整体同治,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为治疗本病的理想方法。

【方剂出处】汤忠军.刺血配合小针刀治疗梨状肌损伤综合征50例.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1;13(3):195刺血拔罐法治疗梨状肌损伤综合征【治疗方法】在压痛最明显处用掌根按揉片刻,使该部位络脉怒张,用碘酒棉球消毒后,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三棱针迅速点刺3~5次,并加拔火罐帮助淤血外排,留罐15min。起罐后根据“循经取穴”的原则,在患部下肢取1~2穴点刺出血,取“上病下取”之意。2d1次。一般治疗3~5次,最多不超过10次,治疗20d后判定疗效。

【功效主治】活血通络,行气止痛。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32例,痊愈25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治愈率为78.1%,总有效率为96.9%。

治验:患者,女,56岁。半个月前因搬运东西时不慎滑倒,数日后疼痛加重,部位深在且牵引下肢而痛,弯腰穿鞋、行走及上下床均感困难。检查见腰臀部肌肉紧张,压痛最明显处可触到钝厚的索样肌性隆起,且疼痛如刀割,并向下肢放射,大腿外旋、抬高,均疼痛加剧,诊为梨状肌损伤综合征。治疗时在压痛点处点刺出血,并加拔火罐,留罐15min。起罐后再在委中穴点刺出血。治后疼痛大减。共刺血拔罐3次后,疼痛完全消失,下肢功能恢复正常。

【经验心得】梨状肌损伤综合征,属中医学“伤筋”范畴。多因跌仆,闪挫等原因,使梨状肌受强力扭转,牵拉压迫,局部发生瘀血伤肿,致络道痹阻,不通则痛。从病人均有外伤史来看,也能说明这一点。由于梨状肌行径于坐骨大孔中,损伤后常累及坐骨神经,故疼痛常向下肢放射,并影响其功能活动。因此,气滞血瘀,经络壅塞是本病病机,采用刺血拔罐法使瘀血随之而出,邪出则经络通畅,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

【方剂出处】车光锡.刺血拔罐法治疗梨状肌损伤综合征32例.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6;20(2):205刺络拔罐治疗膝内侧副韧带损伤【治疗方法】

1.刺络患者取侧卧位,患侧在下,健侧在上。患肢屈膝45°,健侧下肢避开患处架于床上。以阿是穴为中心,在半径为2.5cm 的范围内常规消毒后用梅花针重叩出血,每分钟叩刺90次,共叩刺3min。

2.拔罐在叩刺部位依患膝大小及肌肉丰满程度选择合适的抽气罐,拔出血液3~5ml或出血少于3ml但局部血液流出缓慢,皮肤有皱缩凹陷时起罐。刺络拔罐后用酒精棉球擦净患处,消毒纱布覆盖,弹力绷带包扎。隔日1次,7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为2d。

【功效主治】强泻恶血,祛瘀生新,活血通络。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31例,1个疗程结束时治愈18例,好转13例;2个疗程结束时治愈28例,好转3例。总有效率为100%。

治验:潘某,男,26岁。因踢球不慎致右膝内侧肿痛1d,自喷云南白药喷雾剂后肿痛不消,不能行走。体检:右膝内侧肿胀,压痛(-),右侧副韧带分离试验(+)。加压应力X线片:右膝内侧间隙达1.5cm。诊为右膝内侧副韧带损伤。在右膝内侧以阿是穴为中心,半径为2.5cm 的范围内先用梅花针重叩3min 致局部皮肤渗血,继用拔罐法,拔出暗紫红色血液5ml后肿痛立减,最后用酒精棉球擦净患处,消毒纱布外覆,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共治疗2次即获治愈。

【经验心得】膝内侧副韧带损伤又名虎眼里缝伤筋,属中医学“伤筋”范畴。其主要病理机制为气滞血瘀,脉络不通。《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气伤痛,形伤肿”,形气相伤以肿痛为先,故肿胀、疼痛为本病的主要表现,也是局部经络、气血损伤的病理反应。膝内侧副韧带损伤后脉络受损,气机凝滞,血溢脉外,瘀滞于肌肤腠理,形成血肿或炎性反应。一般以活血化瘀为治疗该病的大法。取穴以阿是穴为主,以痛为腧,直达病所,疏通患部气血。梅花针重叩出血取“菀陈则除之”之意,再加拔罐以加强泻恶血、祛瘀生新、活血通络之力,故疗效显著。

【方剂出处】尚志华,等.刺络拔罐治疗膝内侧副韧带损伤31例.江苏中医药,2002;23(11):48乳香没药糊治疗急性腰腿扭伤【药物组成】乳香、没药各6~10g。

【治疗方法】上药研细末,30%乙醇调为糊状,涂布于双层纱布上,四周向内折好,于受伤当日置于患处冷湿敷。次日可在其上置热水袋(双层毛巾包好防烫伤)增强疗效。每日上、下午各1次,每次30min,一般连用3~5d即愈。

【功效主治】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100例,其中急性腰肌劳损57例,腰腿扭伤14例,踝关节扭伤29例(均无皮肤损伤)。经上方治疗,其中1~3d症状减轻,5~7d消肿,7~10d活动自如。

【经验心得】乳香、没药为活血祛瘀药,乳香主要含树脂、树胶、挥发油、乳香脂酸、乳香树脂烃等;没药主要含树脂、树胶、挥发油(芳香油或精油)等。其中乳香的活血作用较强,而没药散血作用为主,二者皆有止痛消肿作用。因溶于乙醇故用乙醇调糊,而乙醇又有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作用;热水袋之热作用同样有扩张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由于肿胀致神经末梢压迫痛。所以,该方对消肿、止痛、恢复生理功能效果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