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跌打损伤奇效良方
9159800000012

第12章 骨折(12)

【治疗方法】将上药装入沙锅中,加水淹过药面寸许,中火煎沸15~20min。并于沸后加入白酒50ml、米醋25ml,去火。先以药液之热气熏患处,待温度适宜时,再泡洗之。每日1剂,1剂可反复煎后熏洗3~4次,每7d 为1个疗程。注意:本方辛香走窜,活血通经之品较多,孕妇忌用。皮肤破损者忌用,幼儿慎用。

【功效主治】消散瘀血,行气止痛,祛风散寒。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500例,治愈:治疗1个疗程(含不足1个疗程)疼痛消失,肿胀消除,活动功能恢复正常400例;显效:治疗1个疗程,疼痛肿胀明显减轻,第2个疗程内症状消失30例;好转:治疗2个疗程后,症状有所改善70例。

治验:马某,男,28岁。扭伤致右踝关节肿痛,功能障碍18d。刻诊:右外踝肿痛,右外踝周围压痛明显,走路稍用力则痛增。询之,曾于扭伤后做X线片检查,未见骨折X线征。乃诊为右踝关节扭伤。予筋伤熏洗方艾叶、徐长卿、大黄各30g,姜黄20g,白芷25g,乳香、没药各15g,当归尾25g,荆芥穗20g,海风藤30g,千年健25g,按治疗方法中进行熏洗,治疗1个疗程后,右踝肿痛消失,走路活动功能恢复正常。随访1年,未见复发。

【经验心得】伤筋后期,多为肿未尽消,瘀未尽散,气未尽畅,夹风夹寒夹湿,从而致筋结不舒,机关不利。正如《杂病源流犀烛·筋骨皮肉毛发病源流》云:“筋也者,所以束节络骨,绊肉绷皮,为一身之关纽,利全体之运动者也。”故治之当消散瘀血,行气止痛,祛风散寒逐湿、舒利经筋为要。方中以大黄、乳没、姜黄、白芷、当归尾散瘀消肿,行气止痛;荆芥穗、艾叶消风散寒;徐长卿、千年健、海风藤祛风湿,舒筋络。而专取外治熏洗者,盖外治之药汽通过汗孔而入腠理,达筋络。药物直达病患之所,药力更为迅速。

【方剂出处】马志杰,等.自拟筋伤熏洗方治疗伤筋后期500例.辽宁中医杂志,2004;31(11):930洗伤疗法治疗骨折后期关节僵硬【药物组成】透骨草、伸筋草、海桐皮、秦艽、桂枝、艾叶、片姜黄各15g,红花6g。

【治疗方法】煎熬法:取洗伤药2包放在布袋内,放入锅内加水800~1000ml,煮沸10~20min。取2~3块纱布垫(长54cm,宽30cm)浸入药汤,取一块重盖上,将橡皮布盖在外面保温,为了保持一定湿度,要三块交替,每次20~30min。洗伤完毕,将患部擦干,以免受冻,并循经穴位按摩及功能锻炼。蒸敷法:将中草药碾成粗末,装入布袋内备用。将5~7个药袋放入蒸锅内煮沸30min后使用。取药袋1个先拍沾患部至温度适宜后,药袋上放1个热水袋,然后再盖上塑料布1块以燥湿,每次20~30min。敷后保温患部,并行循经按摩及功能锻炼。

【功效主治】温通经络,活络关节,祛风止痛,破瘀消肿。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983例,其中607只关节显效(外洗后关节功能完全恢复),占60%。354只关节有效(外洗后关节功能大部分恢复),占35%。50只关节无效(外洗后关节功能恢复不理想或无明显恢复),占5%。

【经验心得】骨折后肢体长期固定,经络不通,气滞血瘀,则关节僵硬,活动不利。中药洗伤方能温通经络,活络关节,祛风止痛,破瘀消肿,助阳化气。外洗药经过煮沸,药物充分渗透,有利于药液在组织内渗透而达到脱水、消肿、止痛的功效。

【方剂出处】郑碧莲.洗伤疗法治疗骨折后期关节僵硬983例.福建中医药,2002;33(2):48熏洗方治疗外伤后期关节僵硬【药物组成】透骨草25g,川芎15g,伸筋草20g,艾叶15g,五加皮20g,莪术15g,海桐皮15g。

【随症加减】上肢患者熏洗方加桂枝、羌活、葛根等,下肢熏洗方加独活、川牛膝等。

【治疗方法】加水适量,煎沸后,先熏后洗,洗时注意将僵硬关节浸泡在温热药液中(约45℃),每次约30min,每日2次,同时嘱患者做主动锻炼,1个月为1个疗程。注意14岁以下的患儿应在大人陪同下进行熏洗,防止过热烫伤等情况发生。

【功效主治】舒筋通络,活血祛瘀,温经散寒。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76例,痊愈42例,有效27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0.8%。

【经验心得】筋伤骨断,气滞血瘀,风寒湿邪痹阻筋脉,经脉不通,淤血不去,积血成块,致关节周围组织变硬、关节活动不利,日久气血不足以濡养筋脉肌肉,致筋脉挛缩,关节僵硬,屈伸不利。熏洗疗法有水温的理疗作用、药物作用和神经末梢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它能改善局部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松解粘连,强壮筋骨。方中透骨草、伸筋草配以海桐皮、五加皮舒筋活络,祛风除湿;川芎、莪术活血祛瘀,消肿止痛;艾叶温经散寒,通络祛风,共奏舒筋通络、活血祛瘀、温经散寒除湿之功。诸药直接熏洗局部,可使肌腱、韧带、关节囊等组织的延展性增大,肌张力下降,肌痉挛缓解。

【方剂出处】俞力行,等.熏洗方治疗外伤后期关节僵硬76例疗效观察.中医正骨,2004;16(11):10手法治疗近关节骨折术后关节僵硬【治疗方法】①取穴:上肢关节僵硬者,取合谷、手三里、曲池、肘髎、五里、臂臑、肩髃、内关、外关、天宗、少海、青灵穴;下肢关节僵硬者,取涌泉、太溪、承山、承筋、委中、环跳穴。手法:先采用指掐法,每穴各掐0.5~1min。然后采用搓法,沿关节表面做用力上下左右搓动5~10遍。使之有明显的热感,达到舒筋活血、缓解痉挛的作用。②持续屈伸:医生一手握僵硬关节近端,另一手握其远端,使关节被动屈曲,2~3min,然后再行关节被动伸屈活动,2~3min,力量均匀持久适度,幅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准。如此反复3~5次,每次伸屈活动后对关节由上至下施揉法以结束治疗。以上手法每日1~2次,10d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1~2个疗程。

【功效主治】舒筋通络,活血止痛。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56例,治疗时间最长20d,最短11d,平均16.7d。按上述评定标准评定,治愈48例,显效6例,改善2例。

【经验心得】近关节骨折手术后由于长时间不恰当的固定,或虽未固定但长时间不活动,造成关节僵硬。关节僵硬的病理改变为静脉和淋巴淤滞,循环缓慢,组织水肿,渗出的浆液纤维蛋白在关节囊皱襞和滑膜反折处以及肌肉间形成粘连,乃至周围肌肉的挛缩。在治疗过程中运用穴位刺激可起到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的目的,大小鱼际揉法可起到舒筋作用,但是在解除关节囊和周围组织粘连时,必须施加一定强度的均匀外力,否则难以撕开粘连较重的组织。此外力需持续作用一定时间,不能无限度加大,以患者可以耐受为准,并非一次性撕开粘连组织,这样既具有分次撕开法的优点,又有较强的伸展挛缩的作用,疗效显著。

【方剂出处】唐岩,等.手法治疗近关节骨折术后关节僵硬.中医正骨,2006;18(12):66

第四节并发症良方

大成汤防治胸腰椎骨折并发消化道功能障碍

【药物组成】大黄12g,芒硝12g,枳壳12g,厚朴12g,红花9g,当归6g,苏木6g,陈皮6g,木通6g,甘草6g。

【随症加减】疼痛较重者,加延胡索、川楝子;气滞较重量者,加木香、香附;有肾功能障碍者,减木通。

【治疗方法】水煎,大黄后下,取汁溶芒硝,分2次服用。孕妇及体虚患者不宜使用。注意事项:大黄性峻猛,又因为系预防性用药,其用量及方法可因人、因时、因病情而异:病情缓、病程短,年老体弱者用量可减少或与其他药物同煎;反之,病程长,体质壮实者用量可加大或后下。一般取1剂,先服半量,12h 后若无明显不良反应(腹泻等),服另外半量。如果服完后仍有肠鸣音弱、腹胀、腹痛等,可以服用第2剂。

【功效主治】行气活血,攻下逐瘀。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96例中,有12例服用大成汤后仍有胃肠道功能出现,发病率12.5%。

【经验心得】临床上胸腰椎椎体骨折后直接或间接地损伤、压迫了位于脊柱前外侧的交感神经节,交感神经兴奋,副交感抑制,造成消化道动力减弱,产生腹胀、腹痛、便秘等症状,膀胱壁肌松弛,小便排出困难,引起尿闭,某些刺激性药物、某些食物及胃内本身残留物对胃壁刺激,反射性胃收缩,引起呕吐。《素问·刺谬论》云:“人有所堕坠,恶血内留,腹中胀满,不得前后,先饮利药。”中医认为,由于跌仆损伤,离经之血存在于体内,致经脉瘀阻、血瘀气滞,脏腑功能紊乱;伤后恶血内留,致气血运行不畅,蓄积化热,胃肠炽热,脏腑气机逆乱,升清降浊功能失调,肠道传导失常。临床出现腹部胀痛、烦躁、口中异味、便秘、舌红苔黄燥等热证。治宜行气活血、攻下逐瘀。大成汤为伤科医圣蔺道人所制,有行气活血、攻下逐瘀之功,专治跌仆损伤、瘀血内蓄、腹胀便秘者。以大成汤加减防治胸腰椎骨折后腹胀便秘及原发病有标本兼治的双重效应。方中用大黄攻逐瘀血,芒硝助大黄泻热逐瘀,枳壳、厚朴、陈皮破积行滞,木通行气利水,甘草和中解毒。大成汤能使肠道蠕动功能增强,能明显增强实验动物胃肠道对肠腔内容物的推进能力,并能增强肠容积,而具有显著的泻下作用。大黄为分泌性泻剂,其增强肠道推进作用强,而芒硝为渗透性泻剂,给药后短时间内不增强肠道推进功能,但却可引起肠管内积存液体增多,肠管扩大。另一方面大黄主要兴奋大肠,芒硝主要兴奋小肠,大黄芒硝合用时其荡涤肠道的作用增强,因此,大成汤加减能解除胸腰椎骨折早期出现的腹胀、便秘等并发症,并符合骨折三期用药原则,因骨折早期以活血化瘀为主,对促进骨折愈合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因此对于伤科早期治疗用药是一首值得推荐并行之有效的成方。

【方剂出处】王彦亭,等.大成汤防治胸腰椎骨折并发消化道功能障碍96例.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6;27(1):23柴苓汤治疗外伤和手术后下肢肿胀【药物组成】柴胡、半夏、黄芩、大枣、党参、甘草、生姜、泽泻、苍术、猪苓、茯苓、桂枝、川牛膝各10g。

【治疗方法】每日1剂,分2次服,5~7d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活血祛瘀,通利关节,行气消肿。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24例,本组患者术前服药1周者,出院时(2周)下肢肿胀绝大多数已消退。

治验:杨某,男,35岁。车祸伤致左胫腓骨中上段粉碎骨折,入院后做跟骨牵引,伤后10d行钉固定,术后第1天左足背肿胀,左足周径25.7cm,右侧为24cm,肿胀比为107.08%。服柴苓汤1周后,左足背周径为24.2cm,右侧为24cm,肿胀比为100.83%。2周后肿胀全部消退。

【经验心得】外伤或术后下肢肿胀原因有深部静脉血栓症;淋巴回流障碍;长期卧床致下肢静脉瓣功能不全;外伤或手术本身造成局部血管系统、淋巴系统损伤局部包扎固定压迫以及肌肉萎缩等因素有关,由此产生毛细血管内压上升,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组织液胶体渗透压上升,组织压降低,组织间液和毛细血管内的液体交换平衡被破坏。再加上运动障碍和功能障碍,继而再次给予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影响,患部产生营养障碍,由此更增加肿胀,形成了恶性循环。方中柴胡疏肝止痛;黄芩清热;大枣健脾胃;党参益气;甘草补脾和胃;生姜温中通脉;泽泻利水化湿热消水肿;苍术利水消肿;猪苓、茯苓利水渗湿;桂枝温通经脉,用于肩臂肢节酸痛;川牛膝活血祛瘀,通利关节等作用。用西医的理论来讲,促进内因性皮质酮分泌,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维持微循环的正常运行,保持体内电介质平衡,排泄过剩的水分,抗炎、抗肉芽肿,柴苓汤正是具备了这些作用,所以能起到较好的疗效。

【方剂出处】陈金凤,等.柴苓汤治疗外伤和手术后下肢肿胀24例.河南中医,2003;23(4):33柴胡疏肝汤加减治疗肋骨骨折致胁痛【药物组成】柴胡9g,赤芍9g,香附9g,川芎9g,枳壳6g,红花6g,橘红6g,甘草6g,厚朴12g,大黄12g,丹参20g,桔梗10g。

【治疗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宣肺行气,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120例,本组胁痛消失时间最早6d,最长15d,骨折愈合时间最早为13d,最长为25d,平均为20d,优96例,良21例,可3例,优良率达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