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倒掉鞋里的沙:小毛病大问题
9159100000025

第25章 自己的世界(3)

10.最好的自助方法

有一句俗话,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话听起来似乎很简单,不就是人们互相帮助吗?的确,道理的确简单,就是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互相扶持,共同度过人生的难关,或者共同走向人生的成功。人类世界有个规律,一些看似简单的话语,实际做起来难度却不小。

阿明在他的朋友圈子里算不上最出色的一个,无论从家境、职业、才气、体魄各方面讲,他都显得平平。但所有的朋友都把他视为知己。他出国的时候,朋友到机场依依不舍地送他。当他同他们一一握别渐渐走远直至身影消失后,朋友们都感到若有所失的怅惘。阿明的朋友对他为何如此看重?用他一位朋友的话说:阿明平时话不多,也不常参加朋友的聚会,甚至不常到朋友家串门,但他心中始终装着朋友。当别人需要帮助时,他就会出现。俗语说,患难识知己。在困难和逆境中得到关心帮助的人是最易感动的。同样,能及时地为别人送去帮助的人也最易赢得朋友的信任和忠诚。

朋友之间,如能像《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刘、关、张那样形影不离、情同手足当然不错。然而现实生活中,朋友之间绝不可能空闲到日夜相随相伴的地步,即使是经常的谋面在一般友人间也是不易。因此,许许多多的人相交成友之后,便无法对友情加以进一步的深化发展,往往流于一般的交际而已。有一种常见情况,可称之为“有事有人,无事无人”。由于忙碌地为生存而奔波,我们往往不能把朋友经常揣在心中,只当我们有事需要帮助时,我们才会记起一个对此事有助的友人,然后去登门拜访,重叙友情。真正的朋友当然不会计较而且乐于相助。但久而久之我们便会感到一种不安,因为求助于人同帮助别人毕竟是两回事,只收进不付出,不仅叫人于心不安,而且容易渐渐丧失别人的友情。

为了使友谊长青不老,使友情与日俱增,就该像阿明那样心里永远想着朋友。不是在自己需要朋友而是在朋友需要自己的时候出现在他们面前。特别对那些个性较强,不轻易求助于人的朋友来说,别人主动给予的关心和切实有效的帮助能使他们满心感激、刻骨铭心。

一个不为别人奉献的人,无权要求别人为他奉献,相互给予对方,各自才会感到生命的丰满,各自想着占有,势必都为占有不得而打着自己的小算盘。所以,以心交心,以爱博爱,友谊才会天长地久。

11.先许的愿望

从前,有两位很虔诚、很要好的教徒,决定一起到遥远的圣山朝圣,两人背上行囊,风尘仆仆地上路,誓言不达圣山朝拜,绝不返家。

两位教徒走啊走,走了两个多星期之后,遇见一位白发年长的圣者。这圣者看到这两位如此虔诚的教徒千里迢迢要前往圣山朝圣,就十分感动地告诉他们:“从这里距离圣山还有十天的脚程,但是很遗憾,我在这十字路口就要和你们分手了,而在分手前,我要送给你们一个礼物!什么礼物呢?就是你们当中一个人先许愿,他的愿望一定会马上实现;而第二个人,就可以得到那愿望的两倍!”

此时,其中一教徒心里一想:“这太棒了,我已经知道我想要许什么愿,但我不要先讲,因为如果我先许愿,我就吃亏了,他就可以有双倍的礼物!不行!”而另外一教徒也自忖:“我怎么可以先讲,让我的朋友获得加倍的礼物呢?”于是,两位教徒就开始客气起来,“你先讲!”“你比较年长,你先许愿吧!”“不,应该你先许愿!”两位教徒彼此推来推去,“客套地”推辞一番后,两人就开始不耐烦起来,气氛也变了:“你干嘛!你先讲啊!”“为什么我先讲?我才不要呢!”两人推到最后。其中一人生气了,大声说道:“喂,你真是个不识相、不知好歹的人啊,你再不许愿的话,我就把你的狗腿打断、把你掐死!”

另外一人一听,没有想到他的朋友居然变脸,竟然来恐吓自己!于是想,你这么无情无意,我也不必对你太有情有义!我没办法得到的东西,你也休想得到!于是,这一教徒干脆把心一横,狠心地说道:“好,我先许愿!我希望……我的一只眼睛……瞎掉!”

很快地,这位教徒的一个眼睛马上瞎掉,而与他同行的好朋友,也立刻两个眼睛都瞎掉了!

自私是一种心理贫穷,往往使美好变成邪恶,它会扭曲人的心理,造成自我毁灭。

12.拥有就是快乐

现有的已在你手中,只要看护得好就不会丢失,缺乏的对于你来说却始终是一个模糊不清的谜,能否得到,怎样获得或能得到多少都是未知数。所以与其对缺乏的艾艾怨怨,不如乐视囊中所有。

众所周知的大哲学家迪欧盖尼可谓是真的一无所有,一篇文章这样描述他的生活:“他躺在光溜溜的地上,赤着脚,胡子拉碴的,半裸着身子,模样活像个乞丐或疯子。大清早,他随着初升的太阳睁开双眼,搔了搔痒,便像狗一样在路边忙开了他的‘公事’。他在公共喷泉边抹了把脸,向路人讨了一块面包和几颗橄榄,然后蹲在地上大嚼起来,又掬起几捧泉水送入肚中,他没有工作在身,也无家可归,是一个逍遥自在的人,众人都认识他,或者都听说过他。他们会问他一些尖刻的问题,而他也尖刻地回答。他没有房子,甚至连一个亭庐都没有……”从这段描写过程中,无论怎么看,我们都可以肯定迪欧盖尼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穷光蛋,然而就是他,却使马其顿国王、希腊的征服者亚历山大大帝羡慕不已,据说当时亚历山大筵请了所有的有智慧的人,只有迪欧盖尼没有去,于是他亲自来看迪欧盖尼。当亚历山大来到他用以居住的破木桶前问他是否需要帮助时,他却毫不客气地说:“是的,请你站到一边去,你挡住了我的阳光。”

迪欧盖尼可谓是真正的大智者,他不屑于钻营,不齿于奢华,用他自己的话说:“房子有什么用处?人不需要隐私;自然的行为并不可耻;我们做着同样的事情,没有什么必要把它们隐藏起来;人实在不需要床榻和椅子等诸如此类的家具,动物睡在地上也过着健康的生活。”

一个农夫痛苦地向一位大师求助:“我的环境若不马上改变,我会发疯的。我们一家人与许多亲戚都住在同一个屋子里,整天屋子里充满谩骂和吼叫声,我的神经都快崩溃了。”

大师:“若要我帮助你,你必须照我的吩咐去做。”

农夫说:“一定照办。”

大师:“你养了多少牲畜?”

农夫:“一只狗、二头牛、四只羊、六只鸡、三只猪……”

大师:“把它们养在屋内一星期。”农夫闻之变色。

一周后,他疲倦地来找大师说:“肮脏、恶臭、吵闹、拥挤……我们所有的人都快疯了。”

大师说:“回去吧!把所有牲畜赶出去。”

这人立即冲回家,将所有的牲畜都赶出去后,发觉家中像天堂一般安静、干净且充满温馨。

生活中有许多事常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试着多珍惜我们所拥有的,少抱怨我们所不足的。去看看比我们悲惨的人,你会爱惜自己所有的一切。

现有的已在你手中,只要看护得好就不会丢失,缺乏的对于你来说却始终是一个模糊不清的谜,能否得到,怎样获得或能得到多少都是未知数。所以与其对缺乏的艾艾怨怨,不如乐视囊中所有。

我们用了太多的时间去策划未来的快乐,期望明天的美好,却忽视了眼前的东西,在失去的时候感到痛惜,而拥有的时候却不知道这就是值得珍惜的幸福。

13.别人的怜悯

威尔逊先生是一位成功的商业家,他从一个普普通通的事务所小职员做起,经过多年的奋斗,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公司、办公楼,并且受到了人们的尊敬。

这一天,威尔逊先生从他的办公楼走出来,刚走到街上,就听见身后传来“嗒嗒嗒”的声音,那是盲人用竹竿敲打地面发出的声响。威尔逊先生愣了一下,缓缓地转过身。

那盲人感觉到前面有人,连忙打起精神,上前说道:“尊敬的先生,您一定发现我是一个可怜的盲人,能不能占用您一点点时间呢?”

威尔逊先生说:“我要去会见一个重要的客户,你要什么就快说吧。”

盲人在一个包里摸索了半天,掏出一个打火机,放到威尔逊先生的手里,说:“先生,这个打火机只卖一美元,这可是最好的打火机啊。”

威尔逊先生听了,叹口气,把手伸进西服口袋,掏出一张钞票递给盲人:“我不抽烟,但我愿意帮助你。这个打火机,也许我可以送给开电梯的小伙子。”

盲人用手摸了一下那张钞票,竟然是一百美元!他用颤抖的手反复抚摸这钱,嘴里连连感激着:“您是我遇见过的最慷慨的先生!仁慈的富人啊,我为您祈祷!上帝保佑您!”

威尔逊先生笑了笑,正准备走,盲人拉住他,又喋喋不休地说:“您不知道,我并不是一生下来就瞎的。都是二十三年前布尔顿的那次事故!太可怕了!”

威尔逊先生一震,问道:“你是在那次化工厂爆炸中失明的吗?”

盲人仿佛遇见了知音,兴奋得连连点头:“是啊是啊,您也知道?这也难怪,那次光炸死的人就有九十三个,伤的人有好几百,可是头条新闻哪!”

盲人想用自己的遭遇打动对方,争取多得到一些钱,他可怜巴巴地说了下来:“我真可怜啊!到处流浪,孤苦伶仃,吃了上顿没下顿,死了都没人知道!”他越说越激动,“您不知道当时的情况,火一下子冒了出来!仿佛是从地狱中冒出来的!逃命的人群都挤在一起,我好不容易冲到门口,可一个大个子在我身后大喊:‘让我先出去!我还年轻,我不想死!’他把我推倒了,踩着我的身体跑了出去!我失去了知觉,等我醒来,就成了瞎子,命运真不公平啊!”

威尔逊先生冷冷地道:“事实恐怕不是这样吧?你说反了。”

盲人一惊,用空洞的眼睛呆呆地对着威尔逊先生。

威尔逊先生一字一顿地说:“我当时也在布尔顿化工厂当工人,是你从我的身上踏过去的!你长得比我高大,你说的那句话,我永远都忘不了!”

盲人站了好长时间,突然一把抓住威尔逊先生,爆发出一阵大笑:“这就是命运啊!不公平的命运!你在里面,现在出人头地了,我跑了出去,却成了一个没有用的瞎子!”

威尔逊先生用力推开盲人的手,举起了手中一根精致的棕榈手杖,平静地说:“你知道吗?我也是一个瞎子。你相信命运,可是我不信。”

同是不幸的遭遇或失败,有人只能以乞讨混日为生,有人却能出人头地,这决非命运的安排,而在于个人的奋斗与否。

面对自己的不幸,屈服于命运,自卑于命运,并企图以此博取别人的同情,这样的人只能永远躺在自己的不幸上哀鸣,不会有站起来的一天。可失败并不意味着失去一切,靠自己的奋斗一样可以消除自卑的阴影,赢得尊重。

“弱者困于环境,智者利用环境”,反复述说自己的不幸只不过给了别人一个听故事的机会,博取别人的同情永远不能弥补自己的损失,要抓紧时间努力奋斗,拿回属于自己的那份东西。

14.上帝的恩典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有艘船被炮弹击中沉没,全船只有一个人活着漂到孤岛,独自一人在岛上艰苦地生活。

他天天站在岸边大摇白旗,希望有人来救他,可是一直都没有结果。

有一天,他千辛万苦所搭盖的茅屋,突然起火燃烧,而且一发不可收拾,把他所有的“家当”都烧光了。

他伤心之余,埋怨上帝:“我惟一的栖身之处,我仅有的一点生活用品,都化为灰烬,上帝啊,你为何使我走上绝路?”

不久,忽然有人驾船来救他,他问他们怎么知道岛上有人。救他的人说道:“我们起先也不知道,但是看见岛上有火光,所以船长派我们来看看。”

他起初的埋怨,变为大大的感激,因为上帝借这把火救了他。

失去并不可怕,即使不是每个人的命运都会如同上面故事里的主人公那么幸运,也不会是世界末日。可怕的是在失去的时候,你心中的那盏希望的灯也跟着熄灭了。

索斯说:“失败不是气馁的来源,而是新鲜的刺激。”著名的大发明家爱迪生的一场意外遭遇恰恰给这一说法下了一个注脚。爱迪生费尽大半的财力,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实验室,但不幸的是一场大火,几乎将之吞噬殆尽,造成的损失相当严重,他一生的研究心血也几乎付之一炬。

当他的儿子在火场附近焦急地找他父亲时,他看已经六十七岁的爱迪生,居然平静地坐在一个小斜坡上,看着熊熊大火烧尽一切。

爱迪生看儿子来找他,扯开喉咙叫他儿子快去找妈妈来,“快把她找来,让她看看这难得一见的大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