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带教医案实录
9158500000053

第53章 小便不利(1)

【病例1】

刘某,男,22岁。尿频,少腹不适,微满,口渴,舌暗红,苔白,脉滑。

辨证:邪与水结,气化不利。治则:化气利水。

处方:泽泻15g,猪苓30g,茯苓15g,白术20g,白芍30g,桂枝5g,4剂,水煎服。二诊:舌暗红,苔白,尿频轻。处方:莪术25g,桂枝20g,乌药10g,瞿麦30g,败酱草30g,熟地黄50g,山药30g,牡丹皮15g,泽泻15g,苦参15g,天花粉25g,7剂,水煎服。另方减苦参加皂角刺20g,滑石20g,6剂为丸,每丸15g,每日3次口服。

【按语】

本例为小便不利,应与淋证相鉴别:小便不利是指小便困难、量少,但尿道不疼痛,临床患者多主诉为尿频,而淋证是以小便点滴、淋沥涩痛为主的一种病证,淋证多为热邪结聚于膀胱,多入血分,而小便不利多为膀胱气化不利,本病例即为膀胱气化不利,水停于下,津不上承,以致口渴,小便不利。方用五苓散加味。《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第四条:“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宜利小便发汗,五苓散主之。”方中桂枝通阳助膀胱气化,茯苓、猪苓、泽泻利水渗湿,白术健脾运水。白芍和阴利水,全方共奏利气利水之功。嘱患者服药后多饮暖水。二诊考虑有慢性前列腺炎表现,加莪术、橘核破气散结,乌药温经散寒,瞿麦、败酱草清热解毒利尿,熟地黄补肾,苦参清热燥湿,天花粉防利水及药物过苦而伤阴,丸药方加皂角刺化瘀散结,滑石清热利尿止痛。

【病例2】

黄某,女,52岁。尿频,不痛,少腹时满痛,尿浊多年,反复发作,身肿。舌暗苔薄,脉沉细滑。

辨证:邪结下焦,气滞血瘀。治则:行气活血,清热利湿。

处方:熟地黄40g,山茱萸20g,山药20g,牡丹皮15g,茯苓15g,泽泻15g,败酱草40g,连翘30g,土茯苓50g,皂角刺15g,荔枝核(捣)20g,猪苓20g,14剂,水煎服。

二诊:不痛胀轻,尿频减轻,肿轻。上方加桃仁15g,土鳖虫15g,14剂,水煎服。

【按语】

本例为小便不利以下焦瘀滞为主,气滞血瘀而见少腹满而痛,故治疗以滋阴益肾同时理气活血散结。方以六味地黄丸加味,六味地黄丸滋阴益肾,荔枝核、皂角刺、连翘理气活血散结。败酱草、土茯苓清热解毒利尿而不伤阳气。猪苓利水消肿散结,止尿浊。《本草纲目》云其:“开腠理,治淋肿脚气,白浊带下,妊娠子淋胎肿,小便不利。”二诊时气滞血瘀之象好转,于上方加桃仁活血通经,土鳖虫活络化瘀,以祛经络之瘀滞。

【病例3】

姚某,女,24岁。1个月前阑尾炎手术之后,晨起或劳累之后眼睑肿,手胀,尿频,畏寒。舌淡红苔白伤苔,脉沉。

辨证:膀胱气化不利。治则:通阳利水散结。

处方:桂枝7.5g,茯苓15g,猪苓20g,瞿麦30g,生白术20g,泽泻15g,败酱草30g,小蓟30g,7剂,水煎服。

二诊:舌淡红苔白,脉弦细,服方好转。处方:上方加金钱草30g,7剂,水煎服。

【按语】

《素问·灵兰秘典论》云:“膀胱者,洲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膀胱气化不利,水湿内停则水肿,小便不利,方以五苓散利水散结。方用桂枝通阳散结,泽泻、茯苓、猪苓利水渗湿,生白术健脾运湿,加瞿麦、败酱草、小蓟以化瘀利水、清热解毒,以防邪结于下焦而逐渐发展为淋,嘱患者服药后多饮暖水。二诊加金钱草增强清热利湿作用。

【病例4】

徐某,女,50岁。感冒4日,周身痛,尿频感,双手晨僵3年,畏寒,大便素稀,手心热,眠差。舌暗红苔白,脉细。辨证:邪传膀胱,气化不利。治则:通阳化气利水。

处方:桂枝7.5g,茯苓20g,白术30g,泽泻20g,瞿麦30g,鸡血藤30g,杏仁15g,远志20g,4剂,水煎服。

二诊:尿频、急,夜尿频,舌暗苔薄黄,脉细。处方:上方加白芍30g,熟地黄30g,土茯苓50g,桑寄生30g,7剂,水煎服。

三诊:好转,舌暗红苔白,脉细,咳嗽。处方:上方加甘草20g,枇杷叶20g,10剂,水煎服。

四诊:仍有尿频感,不重,眠佳,舌淡红苔薄黄,脉细。处方:原方减桂枝、远志,加土茯苓50g,蒲公英30g,石韦20g,栀子10g,7剂,水煎服。

【按语】

该患为感冒后发尿频、急,太阳表邪未解,内传太阳之腑,以致膀胱气化不利而成太阳经腑同病之蓄水证。《伤寒论》:“太阳病,发汗后。……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故本例以五苓散化裁,以温阳化气利水,加杏仁以甘润之品畅利气机,瞿麦以清热利尿,鸡血藤养血活血舒筋活络以治晨僵,远志宁心安神治疗失眠,嘱患者服药后多饮暖水。二诊加白芍养阴和血,熟地黄、桑寄生补肾益阴,土茯苓清热解毒散结。三诊加枇杷叶化痰止咳。四诊加土茯苓、蒲公英、石韦清热解毒,利尿通淋。栀子清三焦之火,清热利湿。

【病例5】

李某,女,64岁。尿后不尽感,全身发麻,焦虑心烦,汗出,2年余。近1个月加重,口干。舌暗红,苔厚,脉细。

辨证:膀胱气化不利。治则:通阳化气利水。

处方:桂枝5g,生石膏5g,知母20g,白芍15g,猪苓15g,白术20g,泽泻15g,茯苓15g,甘草15g,4剂,水煎服。

二诊:服上方2剂后汗少,余均同前,舌红苔白厚微黄。处方:黄连5g,竹叶15g,党参30g,升麻5g,生石膏15g,麦冬25g,柴胡20g,黄芩15g,半夏15g,杏仁15g,4剂,水煎服。

三诊:下肢发软,舌暗红,苔白,脉弦滑。焦虑减轻。处方:上方加杜仲30g,狗脊30g,4剂,水煎服。

【按语】

本例与上例同为膀胱气化不利,方用五苓散通阳化气利水,该患者有焦虑心烦、汗出、口干,考虑为阳明经热,故加生石膏5g,知母20g,以清热除烦、止渴,白芍和阴利水,甘草调和诸药。二诊时舌红苔白厚微黄,该患素体多湿,湿郁生热,方用升阳益胃汤化裁,党参健脾益气,升麻升提举陷,柴胡升举清阳,半夏、黄连清热除湿,黄芩清热利湿,杏仁畅利气机,生石膏、麦冬清热生津,竹叶清热利尿,全方共奏益气升阳,清热除湿之效。三诊加杜仲、狗脊补肾强筋骨壮腰膝。

【病例6】

蒋某,女,24岁。久居寒湿之地出现尿频,耳鸣,膝酸,时目肿,心烦。舌红苔白,脉细。

辨证:肾阳不足,气化失常。治则:温通肾阳,化气利水。

处方:通草15g,竹叶15g,熟地黄40g,牛膝20g,白芍30g,麦冬20g,桂枝5g,断续25g,桑寄生30g,7剂,水煎服。

二诊:舌淡红,苔薄白。处方:上方加桂枝5g,瞿麦30g,7剂,水煎服。

三诊:耳不鸣,尿略频,目肿,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处方:上方减麦冬,加败酱草30g,7剂,水煎服。

四诊:舌淡红苔薄,脉沉细。处方:上方加乌药10g,7剂,水煎服。五诊:渐愈,舌暗红苔薄黄,脉沉细。处方:上方减桂枝,7剂,水煎服。

【按语】

膀胱的气化功能主要依赖于肾气、肾阳的温养蒸化。该患者久居湿地,肾阳不足,而致膀胱气化失司,故小便不利,肾虚则水液代谢障碍,故出现目肿,肾阳不足则腰酸、耳鸣,故本例为肾阳不足,膀胱气化不利,故方用熟地黄补肾益阴,桂枝温肾助阳,以求阴中求阳,牛膝、续断。桑寄生补肝肾、强腰膝,通草、竹叶利水道,白芍养阴和血,麦冬清心除烦。二诊加瞿麦清热利尿。三诊加败酱草清热解毒。四诊加乌药温肾散寒。五诊舌暗红苔薄黄,有化热趋势,所以减桂枝。

【病例7】吴某,女,24岁。尿频、急,少腹酸胀,心悸,手肿,畏寒,舌淡苔薄,脉沉细。辨证:肾阳不足,气化失常。

治则:温通肾阳,化气利水。

处方:桂枝5g,小茴香15g,通草10g,熟地黄40g,山药20g,牡丹皮15g,茯苓15g,泽泻15g,桑寄生30g,瞿麦30g,土茯苓30g,7剂,水煎服。

二诊:舌淡苔白,脉细。上方减通草加地锦草20g,7剂,水煎服。

三诊:畏寒,舌淡苔薄黄,上方加附子10g,天花粉20g,土茯苓30g,7剂,水煎服。

四诊:时好时坏,舌淡苔白,脉细滑。晨起目肿。处方:桂枝5g,附子10g,瞿麦30g,败酱草30g,熟地黄40g,山茱萸20g,山药20g,牡丹皮15g,泽泻15g,茯苓15g,小茴香15g,7剂,水煎服。

五诊:服方可,舌淡苔薄白,脉沉细。上方加血余炭15g,7剂,水煎服。六诊:渐愈,上方7剂,水煎服,另方4剂为丸,每丸12g,每日3次常服。

【按语】

病属膀胱,虚在少阴,本应以五苓散,但病久邪气久恋,有传肾成水之势,故改以肾气丸加味,以补肾温阳化气利水。三诊苔略黄,是津不足易生浮火,故又合以瓜蒌巨麦丸方以护津液,此症临证频多,且也难诊,时有反复,日久易传为肾水。故宜早治,防其传变。

【病例8】

郭某,女,71岁。双膝关节痛,得冷甚,尿频,夜重,微肿,近2年。尿蛋白(+),舌淡苔薄白,脉沉滑。

辨证:肾精虚衰,气化无力。

治则:养阴补肾,温阳化气。

处方:附子10g,桂枝10g,熟地黄50g,山药25g,山茱萸20g,牡丹皮15g,茯苓15g,泽泻15g,冬瓜皮25g,防己15g,木瓜30g,牛膝25g,独活15g,7剂,水煎服。二诊:舌暗红苔薄。处方:上方加瞿麦30g,7剂,水煎服。

三诊:夜尿频。肾B超示:正常肾脏,膀胱壁毛糙。处方:上方减牛膝,加乌药15g,山茱萸5g,7剂,水煎服。

四诊:诸症均轻,舌淡红,苔薄。处方:上方加猫须草30g,7剂,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