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穰苴
司马穰苴(生卒不详),原名田穰苴,田完的后裔。春秋后期着名军事家。因官至大司马,故称司马穰苴。着有《司马穰苴兵法》传世。
出身寒门临危拜将
春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各种社会矛盾十分尖锐。由于东周王室日益衰弱,已无力控制全国的形势,周天子也只是一个地位和王权的象征,根本无法控制那些势力逐渐强大起来的诸侯。他们为了争夺土地人口,争夺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相互进攻,互相侵吞,兼并战争激烈而频繁。
司马穰苴便出生在这个时期的齐国。当年,姜尚由于辅佐周文王、周武王灭商有功,周成王时被封为齐侯,建都营丘(今山东淄博东),享有代表天子征伐有罪诸侯的特权,地位在各封国之上。
到春秋时,齐国凭借自身的强大力量,吞并了十个小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到齐桓公时,又经春秋第一名相管仲的治理,已成为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强冠华夏的东方大国,齐桓公因此也成了五霸之首。齐国称霸后,曾救过邢、卫、北燕等国,阻止过戎狄的侵扰,公元前567年,它又灭了东夷族大国莱国,灭莱之后,齐国地盘扩大了一倍以上,成了真正的滨海大国。但是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齐桓公之后,经孝公、昭公、懿公、惠公、顷公、灵公、庄公至景公,已是一代不如一代。
齐景公即位后,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对外软弱无力,对内却无比强硬,横征暴敛,严刑峻法之下,人民内部矛盾不断加深。邻国纷纷乘机加兵于齐。公元前531年,晋国发兵从西面进攻齐国的阿东及鄄城(今山东阳谷、甄城一带);燕国也乘机从北面侵入河上地区(今沧州、德州北界),齐军腹背受敌,屡遭败绩,举国上下笼罩在一片忧虑之中。齐景公愁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可手下尽是些虾兵蟹将,没有一个能够担当重任,统帅兵马以御外敌。
当时担任相国的晏婴,对司马穰苴的军事才能素有了解,深知在这国难当头的关键时刻,只有司马穰苴出来才能挽回败局,解除齐国的危机。但是,司马穰苴姓田,而当时齐国的田氏家族正是齐桓公的最大危胁,其领袖人物田文子正用施惠于民的办法在竭力争取民心。他借粮于民时,用自制的比通行的容量大得多的量器;而收税收债时,还用通行的量器,使民众从中得到实惠。因此,百姓大都投靠到田氏门下,因此,晏婴不敢让司马穰苴掌握军权,担心姜氏的齐国政权将来要为田氏所篡夺。但后来考虑再三,为保全大局,于是就向齐景公推荐了司马穰苴。他说:“穰苴虽然是田氏的庶孽,然而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齐景公一听有此能才,便立刻召见了司马穰苴,和他讨论了治军、用兵的方略。司马穰苴在军事上的卓越见解赢得了齐景公的赞赏,遂被拜为大将,命他率兵抵抗燕、晋的军队。
斩庄立信威震燕晋
司马穰苴受命以后,担心自己人微言轻,无法服众,因为他并不像其他的将帅要么出身名门,要么征战多年,因此他请求齐景公说:“我本来是个出身卑微的普通百姓,承蒙大王看重,一下子就选入军旅之中,委以重任,当了大将,恐怕士兵未必能够服从,希望大王能派一个信得过而又有众望的大臣做监军。”齐景公满足了司马穰苴的要求,派自己的亲信大夫庄贾去当监军。
司马穰苴与庄贾约定:“明日中午在营门会齐。”第二天穰苴先到军营,设立计时表木、漏壶,等待庄贾到来。然这庄贾素来依仗景公宠信骄横傲慢惯了,根本就没有把司马穰苴的话放在心里,再加上又有亲友送行留饮,到了中午仍不见踪影。穰苴放倒表木,独自进营整顿兵马。将近日落,庄贾才跚跚而来,还酒气熏天。穰苴要求按军法处置,庄贾恐惧万分,立即派人飞驰报告景公,请求解救。报信人还未及返回,司马穰苴已将庄贾斩首于三军之前。三军将士无不为之震慑。不久,景公使者前来传达赦免命令,驱车直入军中。穰苴说:“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并依法斩了擅自在营中驱车的景公使者的仆人,并折断了车附,杀了左骖,只以“国君的使者不能随便斩首”为由,留了使者一条性命。由此全军肃然,无不听命。
司马穰苴派使者回报景公,率军出征。严明的军纪使齐军焕然一新。同时,司马穰苴还深入到士兵的生活之中,对士兵食宿、卫生、医疗状况都一一慰问,他还把将军才能得到的钱和粮拿出来与士兵分享,自己则领取普通士兵的口粮,其份额和身体最弱的人差不多。对于有病的士兵,他更是问病送药,亲自照顾,无比关怀。经过三天的行军,司马穰苴与士兵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大家都愿意在他的指挥下奋力作战,英勇杀敌,为国效命。甚至那些生病的士兵也都纷纷要求一同参加战斗,为国建功立业。由于齐军上下一心,团结一致且军纪严明,所以齐军士气高昂,誓与燕晋军队决一雌雄。入侵的晋国军队得到这方面的情况,自知不是对手,撤兵而去。入侵的燕国军队听说晋军已退,更是不敢与齐军正面交锋,也匆忙北渡黄河撤兵回国。于是,司马穰苴率军乘胜追击,未经交战就收复了被晋、燕侵占的全部国土。
司马穰苴没有动一兵一卒就令敌军撤退,凯旋归来之时,齐景公喜出望外,亲自率领满朝文武大臣到郊外迎接,而后又专门召见了司马穰苴,授予他“大司马”之职,让他掌管全国的军事。从此大家就称他为“司马穰苴”。他与推荐自己的晏婴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两人一文一武,分别成为景公手下职权最高的文武官员。同时因为穰苴担任了大司马,掌管全国的军事,田氏在齐国的势力更加强大了。
含冤而死兵法传世
所谓“树大招风”,随着穰苴不断地受到齐景公的重用,许多的人就开始妒嫉他,因而没过多久,他就被卷入了齐国统治集团内部勾心斗角的权力斗争之中。当时,齐国的大家族国氏、高氏、田氏等卿大夫之间争权夺利、相互倾轧的斗争非常尖锐。
在穰苴未被举荐之前,田氏为了笼络人心,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在经济上,他们通过施惠于民的方式使老百姓纷纷流向自己的采邑中。在军事上,他们联合鲍氏,先发制人,击败了齐惠公的后代栾、高二氏。现在,田氏中的穰苴又当了掌管全国军事的大司马,使得田氏一族一下子成了齐国最大的贵族。面对这一切,不但一向与田氏对立的高氏、国氏不能容忍,就是原来与田氏联合的鲍氏,也非常有压力。为了抑制和排挤田氏的势力,高氏、国氏和鲍氏结成了联盟。他们首先要除掉的就是对自己最具威胁的司马穰苴。为此,他们开始不择手段地对司马穰苴进行迫害。他们在齐景公面前竭尽造谣、诬蔑之能事。而齐景公本人,早已经就对田氏的崛起感到担忧,当时用司马穰苴只是因兵临城下,无将可用。现在外敌已退,边关已固,当然不能把他还留在大司马的位置上,于是便将他革职罢官,赶出宫廷,贬为庶民。
政治上的失势以及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使司马穰苴的健康状况不断恶化,终于病入膏肓,不治而亡,享年仅40多岁。
后来田氏得势,杀了齐王,自立为齐王,同时也继承了司马穰苴的军事思想,用兵于诸侯,诸侯臣服于齐。齐威王使人整理古代《司马兵法》,将司马穰苴的军事理论附述其中,名叫《司马穰苴兵法》。今本《司马兵法》虽然只有5篇,总共不到4000字,但内容极为丰富,书中所阐述的内容和观点,对后世兵家,特别是孙武、孙膑影响很大。
《司马兵法》除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之外,更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它保存着许多古代已经失传的方阵、兵法。此外,《司马兵法》关于三代的军赋、军法等军制资料也被许多史家和兵家所征引;它关于战争的许多锦言妙语广为流传,已成为军事上的至理名言。
孙武
孙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人。我国着名军事家。一生淡泊功名,专事兵法理论研究。后被举荐,以《兵法》13篇见吴王阖庐,被任命为将,曾与伍子胥一道率兵伐楚,连战连捷,所向披靡,使吴国威名大振。
投身吴国研兵着书
上古时,姓是表示血统,氏是表示所居的地方。齐国是姜太公的封国,所以姜姓就是齐国的“王族”。田氏是舜的后裔,姓妫,在齐属于外来的家族。起初,势力远逊于公族。为了在齐国立足,田氏的祖先既努力争取齐国君主的支持,又对百姓实行怀柔政策。这样,田氏在齐国的声望提高,但同时,也因此与齐国旧贵族的矛盾加深。孙武的祖父因有战功而受封赐姓孙,而不再姓田,但与田氏终究是同族。在田氏与王族矛盾加剧的情势下,孙武只能把自己的命运与田氏绑在一起。但为何孙武没有在齐国为自己的家族效力,而是离开了故土,到了南方的吴国,这个原因一直无人揭晓。
吴国东靠大海,南同越国接壤,西与强楚为邻,北与齐、晋各国相望。在东周列国中,它立国很早,但由于远离中原,所以开化很晚。直到公元前584年,晋国为了牵制楚国,在楚国后院点火,才派大夫巫臣出使吴国,教吴乘车,教吴战阵,教吴叛楚。这样,吴国才开始同中原各国有了交往。
那时候,孙武在边关小镇过着隐居的日子,他一边下地耕种,一边苦读兵书,写作兵法。他的父祖既是卿大夫,又是有名的将领,这些都是他能够写出兵法的有利条件。孙武是一个喜欢研究战史的人。在他少年的时候,每当遇见老一辈的人,他总是要打听一下往日的战争情形。如果遇到打过仗、参加过实战的人,一定请他讲一些实战的经验。时间长了,孙武渐渐认识到战争的胜利与失败是由于一定的原因所导致,并非像人们传说的那样,一切都是命中注定,个人无能为力。
孙武常常把研究的心得记下来,由于那时还没有纸张,所以就在竹片或木片上以小刀刻字或者用漆书写,然后再连在一起。如果是作战地图,他则绘在大张的帛布上,注明军队或车船的配置及移动情况,标出战争的原因、经过和结果,有时还要加上自己的评语。
除了听他人讲述评论之外,他还亲自前往战场实地进行勘察和研究。这项工作在交通条件相当落后的春秋时代是相当艰巨而困难的。然而他却乐此不疲,前后竟持续了20年之久。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渐渐形成了他独特的军事思想。
吴宫教战小试锋芒
公元前516年,吴公子光刺杀吴王僚,自立为王,称阖庐。阖庐是一个野心很大的人,他上台以后,重用伍子胥等人,励精图治,发展生产,使吴国迅速强盛起来。在这种情况下,阖庐意欲同楚国一决雌雄,但朝中却缺一位统帅三军的将才,因此他一直不敢轻易发兵。伍子胥深知吴王的心思,就向他推荐了孙武。一开始吴王并不在意,后经伍子胥多次推荐,吴王决定亲自召见孙武,看看他到底有什么高深之处。
阖庐在与孙武长谈后,就很有兴趣的将孙武交与他的《孙武兵法》看了一遍。这书虽只有13篇,5000字左右的小论述,却给了阖庐极深的印象。但孙武是否只会纸上谈兵呢?阖庐决定要对孙武进行考察。他说:“可以就近调我宫中的美女进行操练吗?”孙武毫不迟疑地接受了任务。他迅速将180位美女编为两队,还让吴王最宠爱的二位美女分任队长。编队完毕后,孙武即向这些持戟娇嗔的美女讲解队列规则。待她们表示掌握了规则后,孙武又向她们声明军纪。军纪也讲解清楚后,孙武就要求妇女们依从自己的口令,展开队列。可是这些持戟娇嗔的女子,闻令后却一个个笑得前仰后合。于是,孙武表示责任在将兵者。随即重新向她们讲解队列规则,声明军纪的严肃性。待众女子敛笑表示都已明白了,孙武再次发令,展开队列。美女们再次大笑。孙武发怒说:“纪律清楚,号令熟悉,却不依照口令去做,这就是队长和士兵的过错了!”他认为队长应对军纪不整负责,并根据军法,下令将队长斩首。在旁观看的阖庐,慌忙请求赦免队长。孙武说:“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拒绝了吴王的请求,将吴王最心爱的两个妃子给斩了,同时又任命了新的队长,再次击鼓操练。先前闻令前仰后合的美女们,片刻间就成了服畏军法的士卒。向左向右,上前退后,跪下起立,无不符合命令和纪律要求。全体肃然,没有一个敢出声。孙武便向吴王报告说:请您来检验,这些兵可以被驱赶着赴汤蹈火了。吴王虽然对于孙武斩其妃子的事很不高兴,却由此知道孙武有实际经验,便任命孙武为将军。
在伍子胥、孙武的精心治理下,吴国的内政和军事都大有起色。吴王极为倚重二人,把他们视为自己的左膀右臂,经常在一起谋划经国治军的大计,议论古往今来帝王治国平天下的经验教训,分析当时各国政事的利弊与得失。同时,吴王又按受了孙武的意见,对内励精图治,富国强兵,对外积极活动,离间楚国上层及楚与其附庸国之间的关系,为灭掉楚国打下良好的基础和创造有利的条件。
西破强楚南服越人
孙武与伍子胥二人还合力为吴国制定了发展的战略,即以破楚为首要任务,继而使南面的越国臣服,尔后进图中原的争霸方略;并实施分师扰楚、疲楚的作战方针,使吴取得与楚争雄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