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刘永好:民营巨匠独占鳌头的成功奇智
9154300000014

第14章 披露战场风云(2)

外资保险公司会不会放弃与民生保险的合资呢?这也是此前业界对民生保险存在的一个疑问。4月18日的民生保险创立大会上,全国工商联表示,民生人寿保险公司成立后将与国外大型人寿保险公司共同成立中外合资寿险公司并开展业务。在民生人寿保险公司筹建过程中,已与20多家国际著名的外国人寿保险公司进行了多次接触,为组建中外合资公司打下了基础。

民生保险已经迈出了第一步,下一步要如何走下去,走得是否顺利,还是个未知数。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来自“入世”的挑战,对民生保险和我国保险业来说,却意味着国际竞争的开始。刘永好认为当前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要了解国际规则,使保险业的营运尽早与国际规则进行对接。只有这样,才能把挑战变为机遇,实现多方共赢。

有一篇标题为《一位保险业务员自曝行业内幕》的文章,引起了刘永好的注意。他认为对于来自外界的挑战,凭着执著,凭着智慧,又有他们这些实力雄厚的支持者,民生保险完全可以应对,而且还会促进自身的发展。但来自公司内部——或是人员,或是机制,或是经营方式的缺陷——却是十分致命的。

通过这篇文章,他看到了保险业所存在的种种痛疾:某些保险企业“既要规模又要效应”,为了追求保费收入和市场份额,让一些不适合做保险业务的人进入行业,在管理上又极为松懈:而一些保险从业人员,由于利益的驱动,违背了诚信原则。这不得不令刘永好深思,于是他不得不重新强调“新希望”所一直秉持的经营原则,那就是诚信。他主张要在民生保险内部坚决杜绝欺瞒、诱骗消费者的现象,要让民生保险以一个讲求诚信的企业形象树立在公众面前。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系教授郝演苏说:“诚信是保险四大原则的第一条。保险业为什么需要最大的诚信?花钱买了保险的消费者,即使缴了300万元,也看不到一件具体的商品。他得到的,只是一个预期服务、一个承诺。保险业的诚信问题,因此比其他行业更重要,要求更高。”刘永好对于这一点完全赞同,他不能容忍自己的企业内出现诚信危机。这与他正直的性格有关,更是企业立足之本。

不过,刘永好也看到绝大多数的保险从业人员是好的,是靠勤劳、靠诚信获得收益的。而且我国保险业的主流发展势头相当不错,从1980年中国恢复保险业以来,有着平均35%的年增长率,大大超过国家GDP的增长速度。我国的保险业市场已被视为世界上最后一块肥沃的业界处女地。

如此出众的成绩单,令刘永好对民生保险未来的经营更具信心。

他提出在国内保险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国家保险法规似乎已无法跟上节奏,应尽快加以修改和完善。刘永好认为,保险法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在于:

1.经营范围要扩大

保险经营范围方面,应将意外伤害保险和疾病保险(常称第三领域)列入寿险公司和财产保险公司均可经营的业务范围。财险公司可以兼营意外伤害保险和健康保险业务的原因在于:从可能性看,二者业务性质相同,都属于短期业务,并且计算费率的依据均以损失概率为依据:从必要性看,便于投保人投保,也便于保险人降低展业成本。这正好与保护被保险人利益的保险监管目的一致。

2.保险条款和费率要市场化

原因在于:一是为了保证公平需要。保险合同争议处理通常要作有利于被保险人或受益人的解释,是基于保险人作为起草人的。因此,还保险人起草人地位,正是公平原则的需要;二是中国保险市场已经逐步发育,保险公司或行业协会已经基本具备制订保险条款和费率的能力;三是价格和产品策略通常为国际上绝大部分国家保险市场营销惯用的重要手段,实行条款和费率的市场化,将有利于促进市场竞争;四是我国已经在广东进行车险费率市场化试点,说明其修订的必要性所在。

3.完善保险投资监管

基于中国情况并借鉴海外经验,改进保险投资监管的基本思路应该是:适当放松投资方式,严格控制投资比例。应在目前保险投资的基础上,允许保险公司直接投资于股票、公司债券、不动产、抵押贷款,规定相应的投资比例,增强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放松投资方式利于保险公司提高投资回报率,低于保险公司通过投资组合来控制风险:后者则为其控制投资风险提供了条件。该比例可分为方式比例和主体比例,前者规定了风险比较大的投资方式所占总投资的比例,这就有效控制了有关高风险的投资方式所带来的投资风险;后者有效控制了有关筹资主体所带来的投资风险。

4.保险组织形式要多样化

我国目前保险法规定的保险组织形式为:国有独资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他组织形式。而在国外,相互保险公司和保险合作社是保险组织的重要形式。尤其是相互保险公司,在2000年全球500强中的49家保险公司中,占有17家,这是因为相互保险公司有投保人与保险人利益一致性的重要优势。因此,我国的保险组织形式应当有:股份有限公司、国有独资公司、相互保险公司、保险合作社,以及其他保险组织。保险组织形式多样化的重要原因在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保险需求的多样性。同时,有利于构架我国垄断竞争型保险市场模式。一方面有大量的公司存在,利于促进竞争;另一方面少数公司所占市场份额较高,利于保证保险市场的稳定,从而,使被保险人得到保险保障。为此,应当打造我国的“保险航空母舰”,通过国有独资公司股份制改革、股份公司的增资扩股,以及一定程度的购并来实现。

2001年10月份,国家已经开始着手《保险法》的修订工作,以适应新的经济环境。

有了企业家们的踊跃参与,加上行业法规的逐步完善,刘永好相信民生保险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钟情信托业重组

在中国信托业的发展欣欣向荣之际,刘永好通过中诚信叩开闽国信托的大门,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2003年2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批复福建联华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正式成立。央行批准的联华信托股本为3.6亿元,其股本结构为:福建省华侨信托代表福建省国有资产,以1.5亿优资资产入股,占总资本的42%;新希望现金出资1.3亿元,占总股本的36%。其余的股东分别为中诚信、北京永安资产管理公司、福建南平担保公司等。有关人士称,原闽国股董事长王希超将担任新公司的董事长,而中诚信的CEO毛振华将执掌新公司总裁帅印。新希望则派出得力干将李晓东等人分别出任新公司的董事副总经理、副董事长。据说刘永好是在15分钟内敲定入股这家号称“全国最干净”的信托公司的。他表示,虽然新希望已经在饲料、化工、乳业、房地产、商业等方面都有涉足,但是能够进入融资领域,将能更好地体现新希望的战略意图。

据业内人士介绍,按照人民银行有关信托公司经过整顿后“一省保留一家”的原则,保留下来的信托公司大多还是国有控股,对新资金加入的吸引力不大。但如果新希望重组福建信托成功,将使这个现实大为改观。同时,此举意味着民营资本首次介入信托公司,其意义已超出了事件本身。据称,新成立的“联华信托”将以股份公司形式出现,注册资金6亿元,新希望将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出资1个多亿,买下20%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

有评论人士分析,对新希望而言,刘永好作为国内第一个参与信托业重组的民营企业家,其作用不亚于当年参股民生银行。据分析,新希望以前在金融领域的投资皆属入股分红性质,但在成为福建国投的大股东后,新希望就有可能是经营者。

抛开刘永好是民营资本投资信托业的“第一人”不谈,这个事件的影响力也是不容小觑的。在北京国投、爱建信托、上海国投、重庆国信、大连华信、厦门国信、新疆金新信托等国内众多信托投资公司蜂拥而出、推出各自的资金信托计划的时候,不少机构、企业及个人投资者也将目光投向信托公司本身。

进军汽车金融领域

2002年,除了在信托业的非凡之举,刘永好还联手上海永达集团进入汽车金融领域。

永达集团是目前国内较为领先的集约化汽车服务供应商,拥有众多国内国际品牌的代理权,在汽车相关产业同样处于国内较为领先的地位,一直以来,永达方面也有意在汽车金融服务领域有所突破。而新希望集团也曾表示,作为国内知名的民营企业之一,新希望在金融、实业等领域均有着辉煌业绩,对于汽车金融业务同样持有较为乐观的态度。

据透露,双方即将成立一个非银行汽车金融服务公司,并选择有助于拓展汽车金融服务业务的战略合作伙伴,如国内外资本拥有者、保险公司、银行等,进一步吸引国内外资本,在实际运作当中,利用新希望集团入股的民生银行、民生保险的金融优势,加之永达集团的渠道优势,建立以新希望、永达为主的互动服务平台,二者利益与风险共担,从而实现放贷与销售的共同促进。

深入基金

2003年5月28日,东方基金管理公司获准筹建,其发起人之一南方希望出资1800万,占注册资本的18%,与另外3家公司并列为第二大股东。2002年12月成立的金鹰基金管理公司,南方新希望则出资2000万元占注册资本20%,也是并列第二大股东。

南方希望的董事长是刘永好年仅23岁的女儿刘畅。不难看出,进军基金业已成为刘永好资本布局中重要的一招棋。

放手投资

2002年12月,新希望集团与几家外资机构在上海注册成立了新希望投资公司,新公司注册资本5.6亿元人民币,主要进行金融和产业投资。这是新希望集团近年来先后投资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类公司之后,进军金融领域的又一举动。此后的两年内,并没有看到该公司有多大的动作。但刘永好在投资领域的身影依然十分活跃,据资料介绍,目前他已涉足饲料、房地产、金融、制药、外贸、印刷、化工、广告等几大行业。

2004年12月2日举行的“第三届领袖论坛”上,刘永好和IFC人士透露,已联手世界银行集团国际金融公司(IFC)在上海重组新希望投资公司,整个投资达2.3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9亿元)。其中IFC投资达4500万美元,约占19.5%股份。有关人士称,这预示着由“知名企业家+国际巨头”模式组建的一家大型金融控股公司将浮出水面。

据了解,这家新成立的公司名叫“新希望投资有限公司”。股东包括新希望农业、新希望集团和IFC等3家,从资料来看,新希望农业投资最多,达1.39亿美元,占股60.2%,新希望集团占股20.3%,而IFC投资达4500万美元,占股19.5%。实际上,新希望农业是刘永好旗下的上市子公司,该公司1998年在深圳上市,总资产达32亿人民币,其中刘氏家族持有67%的股份,而新希望集团是刘永好一手创建的旗舰母公司。依此推算,刘永好一方斥资达15亿元人民币,实际在新希望投资公司中持有超过80%的股份。

按照知情人士的说法,新的投资公司将发展为多元化的金融控股公司,并在3年内实现海外上市。IFC对介入该公司非常满意,此前,IFC在新希望投资的成都华融化工中有一笔近20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IFC人士称,IFC发挥的重要作用在于将新希望集团引入中国金融业,并吸引潜在的国际技术合作伙伴。当然,IFC也希望通过这一合作平台发现新的优质项目。据刘永好称,将聘请法国一家知名金融机构的高层出任新公司的董事总经理。据悉,新希望投资已聚集了一批具有丰富投资经验的人员,包括曾经在世界银行和一些国际知名银行工作过的人士。

据此揣测,新希望投资公司很可能在金融领域大崭头角。

从入股民生银行、民生保险,到进入信托业,再进军汽车金融服务领域,刘永好正在打造一条更为完整的金融产业投资链,其自身也正在成为“金融大鳄”。

稳步前进,涉足房产

总体来讲,全国房地产开发市场存在这样的特点:多,开发商多;弱,企业实力弱;差,品牌不够亮;乱,管理乱;散,分散各自为政。

刘永好认为,相对人们的生活来说,基本要求是吃穿住,住的问题正在解决的过程中,随着国家取消福利分房政策的落实,与国际逐步接轨,国家将住宅业作为一个支柱产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住宅质量要求也逐步提高,住宅业所占人们收入的比重将逐步上升,与食品的下降相反。在比较发达的国家包括我国香港,住宅占一般人一生收入的20%、30%甚至是一半,这是一个巨大的产业,谁能把握好机会进入就会获得巨大的回报,当然还要持续发展10年或者20年,到相当发达后才形成饱和,如日本、美国,而我国还是快速成长的阶段。

住宅业方面地区性的品牌企业不多,全国性品牌更少。绝大多数地方的情况是这样的,早年靠政府的投入,靠垄断性的土地资源,垄断的房地产开发,一方面奠定的房地产开发的基础,但这种政府化或者垄断化的开发手段,随着市场化进程会逐步弱化,而外资投资的、民间投资的或者混合所有制投资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正在逐步成长,大有后来居上的趋势,实际上这种格局在多数地方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