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步入中医之门:道少斋中医讲稿
9154200000042

第42章 附录书评摘录(2)

通读全书,作者一本“授人以渔”之法,直金针度人;读是书而能学其法者,则不枉作者之苦心;如仅记其医案方药,是为误读该书。盖本书所述皆为作者20余年临证之所聚,与一般书籍大有不同处,这也正是该书之前身“道少斋主人医话讲稿”在网上火热的一大原因所在。如“教授在孩子后背摸到了什么”等就曾在网上引起大家的广泛思考讨论;全真一气汤、升陷汤等名方的运用经验也惠人不浅。临床多有桴鼓之效,我即多受其益,并因读是书而纠正了某些不足:经络之于中医、叶天士医案的价值等等。

本书与一些为“名利”而著书者之作品截然不同,因此书为毛博士为众多中医网友爱好者的讲稿,初并无出书之意,后因该文在网上广为流传而为人民军医之编辑王显刚关注并促成者。故读是书,浅者得其浅,深者得其深,皆可从中受益。我此前曾将原12讲自己整理打印研究,现成书面市,方便阅读不少,遂购数部送与同好者,皆有好评也。

读者 YJ123

2007年12月17日

翻读是书,整夜难眠

《步入中医之门》读感

比起勤奋的夜猫来说,午夜一点时分之前入睡也算是按时了,且多一睡至天明。只是昨晚“拉灯”之后,辗转难眠,源自一部仅15万字的中医讲稿《步入中医之门》(毛以林著)。翻读是书,浮想如麻,两目沉昏,杂思溢出,回想起来,得残感数则……

翻阅是书,一股轻快、爽朗而又简捷直白的文字扑脸而至,阅感为之一振。

在这里,看不到时下为托“经方”而贬损“温病方”之偏颇、师心自用之狭窄和门户之见;不以事小而不为,不以耀世而趋之,诚踏实精进之君子也。

在论述基础根底时,文中多有可圈可点之处:

读书,尤应以读(背)为要,声声才能入耳,字字方可入心。

深思,思则举一反三,思则化、思则纳。

勤练,练则心灵手巧,体会切身。

反省,省则知之深,误者不蒙而顺者不傲,是故日进。

作者强调为医者,当读之书是批量的,其言有“……外感病、温病怎样治疗,少一样,你都不能做好中医。”

从作者明示明清以来的十数种医案而言,那确实是十分重视实践操作和总结的;这要比那些业医以来,除教材外读典籍文献屈指可数之“新中医”,那实在是天壤之别。

读书数百、审案过千、临证达万,而思接千古,又脚踏实地(三因),高标远大、眼光宏阔者,想不成良医亦难矣。

由是,今医之败,从资质言之,乃根基缺失之败也。

巧学敏思,读书得间,诸多心得体会,予人以良启:

“……往往一个医家,一生就创出那么几个方子,所以在他的著作中常常会加以自注,这些东西,你得细看,并记录下来。”

“很多所谓的秘诀,并非一定要老师口传心授,读书时稍加留心便可得其半矣!”

重外治,提疗效,尤益于难治之内科杂症。

审思积验虚求留心即学问,乃作者提高临床技艺之明线宽道。

不遮不讳,以自案之得失(如诸失案中,得出一金子般的用药训示:气阳皆虚者,勿以损阳为用),警示后学,其胸襟也宽,其用心也切。

吾观附子、石膏之要药,既能起绝症于立是,又能杀人于顷刻,唯知医者能运用自如,实乃知药辨病掌控安全底线于若是者也。

中西医结合是一大难题,非一二言可尽。唯这“结合”多悖论:低水平者谈不上结合,中等程度结也难精,高水准者既不多也不必言合矣。故合则用之,不合则各呈其才,不必强求杂交,更不必借此行改造、变异之实。

古人云“男女婚配,门当户对”,乃婚姻之要件也,今人虽结而又多离弃者,想必其中是深有缘由的。医理亦然。

合书而思,吾由此反观医坛某些大家,读其专著头头是道,观其诊案平淡无奇,从其洋洋洒洒万言之中,甚难得一睹大医之风,如起大症、疗难疾,惊心动魄者,几无所见。

再进一步思之,在西医一统之都市里,中医可作为之天地委实太小、之时机委实太少了。

试想,一位从无经历战火考验或退求其次之超负荷、高难度演练之兵士,整日悠哉游哉者,何以为战?何以战则胜之?为医者若此,何以让人信赖,又何以培增几分自信呢?

禁不止让人想起今日当红影视剧的一句台词:“特等射手不是靠瞄出来的,而是靠无数的子弹给喂出来的!”

漫漫长夜,神游思乱。

复兴国医、承继岐黄,萎靡不振之余,前路漫长。

吾等业余,生年不满百,常怀杞人之忧……不时地还窜出一些很不合时宜,而又困惑十分的话题来:

以“伤寒”为本者与以“内经”为本者,谁会走得更远一些?

“五运六气”乃医之必知,还是早该淘汰虚幻之论?

医之巅峰在于“重医轻技”,还是“针药合一”?

知药者,当以“四气五味”主治,还是以“色、嗅、味、形、质”之五行特性为要?

“医者术也”,还是“医者易也”?

记于2007年12月6日

其他评价

读老师“道少斋主人医案讲稿”,胜读十年书。文言新颖,切身实际,不仅教如何学,更教怎样用。不懂中医者,可以了解中医;初学中医者,更坚定了学习之志;在职中医医生们,更是提高技能的良师。

总算看完了,实在精彩!中医辈多几个道少斋这样的专家,中医发展就有希望了!

你好,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进入了你的博客,很精彩,我一口气看完了你的所有文章,一个晚上没有睡觉,呵呵……我很遗憾,我本人出身中医世家,对中医有浓厚的兴趣,但是就是没有学好中医。惭愧啊!你的思路里处处体会你的非常人之思维,你是一个真正的中医学者!

中医之路艰难,后来者更难。道少斋教授指出中医应该走的路,真正的中医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这对中医来说是一盏航灯,对希望认识了解中医的人是一个窗口,对反对中医的人是严正的反驳……看了文章,对我这个半路出家、自学中医的年轻医生来说真是受益匪浅。我学到的不单是几个病例,更重要的是学到了学习提高的方法。谢谢!

道少斋主人以真知灼见,结合临床真正疗效论述了中医的真正精髓,同时也给我们指出了学习中医的成长途径……用了6天终于看完了,原以为只要好好地看些书和几部经典的著作就可以将中医掌握得差不多了,现在看来,我只是刚刚进入中医博大精深境界的大门,看来要不断地反问和思考自己的知识了。谢谢教授精辟的讲解!

今天方大彻大悟!学习不可偷懒,没什么捷径,有的话也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只有多读,多想,才是学中医的捷径。以后要下工夫了,谢谢教授指导!

本人搞中医已20年,虽喜临证用中医治疗,也有一些临床心得,但却远没有达到道少斋主人的境界,中医是好啊,没有发扬,确实是我们学医不精之故啊。

读书少,反思少,总结少,基础掌握的不牢是重要原因啊!以后要好好学习啊!

道少斋先生之言,如醍醐灌顶,令在下豁然开朗,实乃学验俱丰者心得之谈。谨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敬献各位后学同仁共勉之。

道少斋主人在爱爱医里的这些帖子,正如一位慈祥的中医学长者对我们这些中医后学娓娓地讲述着关于中医的故事,在这故事里,让我们认识真正的中医,更加确认中医的魅力…………看得出教授不仅在中医理论和实践有很高的造诣,而且文笔很棒,对我们这些学中医刚刚入门的,也容易看得懂,有启发。

来了这里我才真正了解到,学好中医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要通过不断的努力,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思考,活到老学到老,才能有一点点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