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不孕不育中医治疗学
9154100000060

第60章 性功能障碍(2)

五、现代研究进展

由于西医对此症的治疗效果不显著,也很少有特效药的报道,而运用中医药治疗遗精则显示出其优势。现将国内著名中医学家治疗遗精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一)病因病机

王琦等认为其基本病机可概括为二点:一是火热或湿热之邪循经下扰精室,开合适度,以致精液因邪扰而外泄,病变与心、肝、脾关系最为密切;二是因脾肾本身亏虚,失于封藏固摄之职,以致精关失守,精不能闭藏,因虚而精液滑脱不固,病变主要涉及脾、肾。李曰庆认为心肾不交、湿热下注、心脾两虚、肾虚不固是其主要病机。曹开镛强调君相火动,心肾不交、劳伤心脾,气不摄精、肾虚滑脱,精关不固、湿热下注,扰动精室是其主要病机。

(二)诊断标准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诊断依据

1.男子不因性生活而排泄精液,多在睡眠中发生,每周超过一次以上。甚则劳累或有欲念即精液流出。

2.遗精频繁者,可伴有头晕、耳鸣、腰酸腿软等症。

3.直肠指检、前列腺B超及精液常规等检查可协助病因诊断。

(三)中医治疗

1.辨证论治 王琦等分6型:君相火旺证,方用黄连清心饮合三才封髓丹加减;肝火偏旺证,方用龙胆泻肝汤或化肝煎加减;湿热下注证,方用萆薢分清饮或八正散加减;脾虚不摄证,方用妙香散合水陆二仙丹或补中益气汤加减;肾虚不固证,方用右归丸合金锁固精丸加减;瘀血阻滞证,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王怀义分6型:君相火旺证用三才封髓丹;心虚肝郁证用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肾气不固证用秘精丸;心肾不交证用心肾同源方;脾虚气陷证用补中益气汤加味;湿热下注证用龙胆泻肝汤。李祥云对肾阳不足用右归丸加减;肾阴亏损用大补阴丸加减;脾肾不足用金锁固精丸加减;心脾两虚用归脾汤加味;心肾不交用黄连清心汤加减;湿热下注用萆薢渗湿汤加味;外伤瘀阻用红花桃仁煎加减。金维新分4型:心肾不交用黄连清心饮合三才封髓丹;肾虚不固用金锁固精丸合水陆二仙丹;心脾气虚用归脾汤加减;湿热下注用萆薢分清饮。曹开镛分4型:君相火动,心肾不交用三才封髓丹加减;劳伤心脾,气不摄精用妙香散加减;肾虚滑脱,精关不固常用右归丸;湿热下注,扰动精室用萆薢分清饮。李曰庆分5型:心肾不交用黄连阿胶汤加减;湿热下注用程氏萆薢分清饮加减;心脾两虚用归脾汤加减;阴虚火旺用知柏地黄丸加减;肾阳衰微用右归丸合金锁固精丸加减。

2.专病专方 施今墨方用覆盆子、菟丝子、沙苑子、金樱子、石莲子、莲须、芡实、桑螵蛸、刺猬皮固涩精关,锁阳、杜仲、川续断、补骨脂补肾温阳,山茱萸、怀山药补肾养阴,龙骨、牡蛎、远志、石菖蒲、益智仁、龟甲安神益智,黄柏、牡丹皮、秦皮清泄相火。李广文认为知母和黄柏治疗遗精有特效,加相应的药物可以治疗各型的遗精,配枣仁可降低大脑皮质的过度兴奋,故能减少性的冲动,有利于性功能的恢复。任应秋对遗精之湿热下盛者用二黄散(黄柏、黄连、茯苓、泽泻、萆薢);脾胃湿热太盛者用加味苍白二陈汤(苍术、白术、半夏、陈皮、茯苓、甘草、黄柏、升麻)。程门雪治湿热遗精常用刘松石之猪肚丸加味,效佳。猪肚丸:白术(蒸炒)、煅牡蛎各8两,苦参(酒浸)6两,为末,用雄猪肚3个,洗净煮烂,捣泥为丸,梧桐子大,每服3钱,日2次。

3.针灸推拿 李曰庆选用心俞、肾俞、神门、百会、气海、关元、曲骨、三阴交等穴,每次选用2~3穴,隔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

4.单方验方 王琦、曹开镛用刺猬皮一具,焙干研末,每次服3~5g,黄酒送服。日服2次。

(四)疗效评价标准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疗效评定

1.治愈 遗精消失,或控制每月1~2次,伴随症状消除。

2.好转 遗精次数减少1/2以上,其他症状减轻。

3.未愈 遗精次数及其他症状无改变。

(五)小结

建国以后对本病的临床研究较多,并取得了较大进展,确定了诊断、疗效标准,但缺乏实验研究与双盲对照研究,笔者认为应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进行多方位的研究,应辨证论治。

阳痿

阳痿指阴茎不能勃起,或勃而不坚,影响正常性生活的男子性功能减退症。

一、病因病机

1.肝气郁结 情志不遂,郁怒伤肝,则肝气郁结,肝失条达,宗筋阴血充盈不足,宗筋失用,发生阳痿。

2.命门火衰 先天禀赋不足或房事不节,使肾精亏耗,阴损及阳;或手淫所伤太过;或久病大病失养;或误用寒凉伤阳,致肾阳亏损,命门火衰。命门少火的温养,乃性功能正常的必备条件。命门火衰,宗筋失于温煦,则阳痿不举。

3.心脾两虚 思虑过度,损伤心脾,则生化无源,阳明经气血空虚,宗筋失养,且无力鼓舞阳事,阳道不振,导致阳痿。

4.湿热下注 过食肥甘,或饮酒太过,或感受湿热之邪,损伤脾胃,运化失职,聚湿生热,内阻中焦,郁蒸肝胆,伤及宗筋,致使宗筋驰纵不收而至阳痿;或交合不洁,湿热内生,或忍精不泻,败精内郁,化为湿热,或患病之后,湿热未清,湿热下注,浸淫肝肾,肝肾无力主司外阴,宗筋迟缓,导致阳痿。

5.瘀血阻络 情志刺激,肝失疏泄,气郁日久;或跌仆外伤,损及阴部;或邻近部位手术创伤;或痰湿、湿热、寒邪、败精久留;或久病等致气虚,气虚失运,血停为瘀;或久病、失血等致血虚,血虚失润,涩滞为瘀;或房事不节,阳虚血寒,凝滞为瘀;或房事过频或手淫过度,损伤肾阴,阴虚血稠,黏滞而瘀等均可使瘀血阻络。无论何种原因导致的瘀血,均可导致阳痿,因瘀血阻于宗筋络脉,导致宗筋失养,难以充盈则发为阳痿。

6.阴虚火旺 先天不足,阴精亏虚;或房事太过,屡竭阴精;或久病、大病,失于调养;或屡用刚燥壮阳催性之品,耗伤阴液,致肝肾精血不足,阴虚火旺,宗筋失于濡养则为阳痿。

7.惊恐伤肾 素来胆虚,多疑善虑,突遭意外,神情恐慌;或初次性交失败而恐于以后性交失败;或性交不和谐,恐怕女方斥责;或房事之中卒受惊恐,心悸胆怯,精神不振,惊则气乱,恐则伤肾,肾伤则作强不能,宗筋微软不用,而至阳痿。

8.寒滞肝脉 素体阳虚寒盛,或起居不慎,感受寒邪,寒滞肝脉,阳气不能布达阴器,宗筋失煦,宗筋无以屈伸,导致阳痿。

9.肝血亏虚 禀赋不足,或久病重病失养,或饮食化源不足,或失血,导致肝血亏虚,宗筋失养,则阳痿不举。

10.痰湿阻络 饮食不节致脾失健运,聚湿生痰;或形体丰盛,素有痰湿等,导致痰湿过盛,湿浊下注,聚于宗筋,经络受阻,则无以令阳器振兴,导致阳痿。

二、诊断依据

1.青壮年男性在性生活时阴茎不能勃起,或勃而不坚不能进行正常性生活。

2.多有房事太过,或青少年期多犯手淫史。常伴有身倦乏力,腰酸膝软,畏寒肢冷,或小便不畅,滴沥不尽等症。

3.排除性器官发育不全或药物引起的阳痿。

三、辨证论治

1.肝气郁结

主症 阳事不举,情志抑郁,胸胁胀满,急躁易怒,善太息,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

治法 疏肝解郁,通络振痿。

方药 逍遥阳春丹(自拟)。当归、白芍、柴胡、茯苓、白术、甘草、蜈蚣、水蛭。

2.命门火衰

主症 阳事不举,面色白,头晕目眩,精神萎靡,腰膝酸软,畏寒肢冷,耳鸣。舌淡,苔白,脉沉细。

治法 温肾填精,振阳兴痿。

方药 右归媛欣丹(自拟)。附子、肉桂、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枸杞子、菟丝子、鹿茸、淫羊藿、巴戟天、水蛭。

3.心脾两虚

主症 阳痿,精神不振,失眠健忘,胆怯多疑,心悸自汗,纳少,面色无华。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 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方药 君土启春丹(自拟)。黄芪、人参、当归、龙眼肉、白术、茯苓、夜交藤、酸枣仁、炙甘草、柴胡、白芍。

4.湿热下注

主症 阴茎痿软,勃而不坚,阴囊潮湿气臊,下肢酸重,尿黄,解时不畅,余沥不尽。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 清热利湿。

方药 清利鸯春丹(自拟)。黄柏、苍术、厚朴、萆薢、黄芪、车前子、猪苓、滑石、栀子、益母草、枳壳、莱菔子。

5.瘀血阻络

主症 阴茎痿软,伴见睾丸刺痛,胸胁胀闷窜痛,性情急躁,胁下痞块,或腹、腰、阴部刺痛。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涩。

治法 活血化瘀,通络振痿。

方药 逐瘀秃鸡丹(自拟)。蜈蚣、川芎、丹参、水蛭、三棱、莪术、九香虫、白僵蚕、柴胡、黄芪、当归。

6.阴虚火旺

主症 阳器易兴却痿软无用,动念即泄,头晕健忘,耳鸣腰酸,五心烦热,舌红,少苔或苔薄黄,脉细数。

治法 滋阴降火。

方药 春雨鸳欣丹(自拟)。知母、黄柏、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淫羊藿、菟丝子、龟甲。

7.惊恐伤肾

主症 阳痿,胆怯多疑,精神苦闷,心悸失眠,舌淡,苔薄,脉弦细。

治法 宁心安神,补肾振痿。

方药 宣志祥春丹(自拟)。柴胡、当归、白芍、炒枣仁、远志、蜈蚣、熟地黄、巴戟天、淫羊藿、人参、白术、水蛭。

8.寒滞肝脉

主症 阴茎痿软,性欲减退,阴茎、睾丸冷痛牵引小腹、少腹,得热稍舒,遇寒加重。舌质淡,苔白,脉沉弦。

治法 温经暖肝,散寒振痿。

方药 暖肝金枪长胜丹(自拟)。乌药、小茴香、肉桂、淫羊藿、仙茅、山茱萸、枸杞子、橘核、荔枝核、当归。

9.肝血亏虚

主症 阴茎痿软,伴见眩晕耳鸣,面色无华,夜寐多梦,肢体麻木,关节拘急不利,爪甲不容,视力减退,舌质淡,苔白,脉细。

治法 补血养肝。

方药 鱼水双美丹(自拟)。人参、黄芪、白术、甘草、当归、熟地黄、白芍、茯神、枣仁、山茱萸、枸杞子、砂仁。

10.痰湿阻络

主症 阴茎痿软,体倦易疲,晨起痰多,头晕目眩,肢体困重,胃脘痞满或见胸闷、泛恶,口中黏腻,舌胖大有齿痕,舌质淡,苔白腻,脉滑。

治法 化痰,祛湿,通络。

方药 涤痰忘忧丹(自拟)。白僵蚕、苍术、半夏、陈皮、茯苓、瓜蒌、薏苡仁、黄芪、露蜂房、桂枝、九香虫。

四、疗效评定

1.治愈 症状消失,性生活恢复正常。

2.好转 阴茎能举,能进行性生活,但时好时差。

3.未愈 症状无变化。

五、现代研究进展

西医虽有万艾可问世,但中医治疗阳痿仍有强大的优势。现将国内著名中医药学家关于阳痿的治疗与研究归纳如下。

(一)病因病机

李海松、李曰庆认为中青年时期以痰热、血瘀、肝郁为主,肾虚次之;老年时期以肾虚、血瘀为主,而肝郁、痰热次之,阳痿之中医基本病理变化乃肝郁、肾虚、湿热、血瘀。李兰群认为,肾虚、血瘀是男科疾病的常见病机,肾虚、血瘀并存为患:血液的运行有赖于肾气的推动、肾阳的温煦及肾阴的濡润。若肾气亏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则脉道涩滞而成血瘀。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指出:“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为瘀。”若肾阳不足,阳虚生内寒,寒凝经脉,气血运行不畅,则瘀血内生。若肾阴亏损,津液不足,可致血液黏滞,血行迟缓,瘀阻经脉。又精血同源,二者相互资生。若肾精不足,则血液生成障碍,精亏血少,脉络空虚,血行不利,久而成瘀。反之,脉络瘀阻,血行不畅,水谷精微失于输布,不能充养肾中精气,又可导致肾虚。由此可见,肾虚多致血瘀,血瘀加重肾虚,肾虚与血瘀并存。

肾虚、血瘀是男科疾病常见的病理改变,肾虚为本,血瘀为标。因此,益肾勿忘活血祛瘀,活血有助于肾中精气的化生。徐福松、莫惠等强调阴虚火旺、命门火衰、心脾两虚、恐惧伤肾、肝郁不疏、湿热下注、血脉瘀滞是其主要病机。

(二)诊断标准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诊断依据

1.青壮年男性,在性生活时阴茎不能勃起,或勃而不坚不能进行正常性生活。

2.多有房事太过,或青少年期多犯手淫史。常伴有身倦乏力,腰酸膝软,畏寒肢冷,或小便不畅,滴沥不尽等症。

3.排除性器官发育不全或药物引起的阳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