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背针疗法治百病
9153400000047

第47章 外科疾病(3)

在挑治过程中,一定要随时旋转针体让纤维缠绕在针体上,纤维随针摆动而拉长,拉出一定长度后,又随之把纤维旋缠在针体上,边摆边旋转,直至把纤维拉出为止。摇摆时,感到右手指下抵抗力明显减弱时,切勿大力提拉,以免纤维中断。如果中断,可用针重新挑拨,直至不能挑出皮内纤维为止。如纤维过长,缠满针尖,不利操作,也可用小剪刀剪掉。在整个操作过程中,针体与皮肤要保持平行状态。术后正确的针挑口呈上窄下阔,针口周围隆起一条基边,呈井栏状,上口0.2~0.3cm,挑治时,一定要将针挑部位周围的纤维挑干净,否则会使疗效大受影响。

六、腰骨质增生症

骨质增生又叫骨刺或骨赘,是骨关节边缘上增生的骨质。腰骨质增生症是指发生在腰椎上的退行性骨关节疾病。中医将其归属于“腰痛”、“痹证”范畴。

【病因病理】

人的关节软骨随着年龄的增长弹性会锐减,软骨胶原纤维显露,关节中部活动时极易磨损,其外周软骨面便代谢性增生肥厚,最后骨化形成骨刺。职业性持久用力、长期被迫体位不良、慢性或机械性刺激、跌打损伤等是重要的发病诱因。一旦增生的骨刺刺激邻近组织和压迫神经根时,就会出现局部或放射性疼痛。中医学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高,肝肾之气衰退,精血不足,筋骨失养,骨质疏松,再加上反复劳损,外伤等诱因,容易引起骨质增生。

【诊断要点】

1.好发部位,以腰3、腰4椎体最为常见。

2.临床上常出现腰椎及腰区软组织酸痛、胀痛、僵硬与疲乏感,甚至弯腰受限。如邻近的神经根受压,可引起相应的症状,出现局部疼痛、发僵、后根神经痛、麻木等。如压迫坐骨神经可引起坐骨神经炎,出现患肢剧烈麻痛、灼痛、抽痛、串痛,向整个下肢放射。

3.通过X线检查可帮助确诊。

【治疗方法】

方一

1.取穴肾俞、腰阳关、阿是穴。

2.操作用埋线疗法。两组穴位交替。穴位局麻,将浸泡好的肠线装入穿刺针头内,迅速刺入穴位皮下,再将针缓慢刺入适当深度,提插使之产生酸、麻、胀感后,边退针边推针芯,将线留于穴位深部,出针后贴创可贴。15~20d1次,4次为1个疗程。

方二

1.取穴背部阳性反应点。

2.操作用挑治法。用指甲向一阳性反应点处做十字形按压,常规消毒,反应点处用2%的利多卡因做局部麻醉,用三棱针挑断皮内部分纤维组织,然后局部消毒,覆盖敷料,胶布固定。每次挑刺2穴,7d挑刺1次。

方三

1.取穴夹脊穴。颈椎病加风池,腰椎病加环中。

2.操作用电针法。取穴以相应病变椎体旁的夹脊穴为主。风湿型加TDP照射,劳损型加拔火罐,肾虚型用低频弱电流;快速进针,得气后分别接G6805治疗仪,电流强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度。治疗时间,每次30min,每日1次,连续10次为1疗程。

方四

1.取穴肾俞、命门、增生腰椎夹脊穴。

2.操作用艾灸和穴位注射法。用2.5寸毫针垂直刺入,得气后将2cm长的艾炷插在针柄上点燃施灸,在针身与皮肤间垫上一薄纸片,以防烫伤。待艾炷烧完后除尽灰烬,将针取出。随后以5ml无菌注射器配7号针头,抽取骨宁、当归注射液各2ml,快速刺入夹脊穴3ml。(针尖与皮肤成60°向脊柱斜刺),得气后回抽无血,缓慢注入药液0.5ml。温针每日1次,穴位注射隔日1次,连续治疗10d为1疗程。

【治疗效果】

刘婧用方一治疗本病60例,治愈48例,占80%;好转12例,占20%。总有效率100%[刘婧.上海针灸杂志,2002,21(3):47]。刘翠平用方二治疗38例,疼痛消失29例,疼痛减轻9例,有效率100%[刘翠平.针灸临床杂志,2004,20(2):41]。曾才鑫用方三治疗38例,对照组30例,治愈38、4例,显效14、12例,有效8、14例,无效0、0例,总有效率均为100%[曾才鑫.中国针灸,1999,19(3):153]。王晓东用方四治疗本病103例,经过2个疗程治疗,基本治愈74例,占71.8%;显效15例,占14.6%;好转10例,占9.7%;无效4例,占3.9%。总有效率为86.1%[王晓东.中国针灸,1996,16(11):45]。

【处方荟萃】

1.取腰2~4夹脊穴、肾俞、腰阳关,用3寸毫针在腰夹脊穴处取与皮肤成15°进针,针尖朝下,沿皮下进针,刺至腰4夹脊穴处,使患者产生酸、胀、麻样感觉。针刺肾俞、腰阳关时须快速进针,采用捻转补法5~10次,令针感传至下肢或足跟区似触电样为佳,然后留针30min。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每个疗程间隔2d[孙树起.针灸临床杂志,1999,15(7):26]。

2.取督脉上的痛点作主穴,在其上、下各2.5cm处选配穴行隔姜灸,每次4~5壮,一般1次即可,顽固者再灸1次[缪金华.中国针灸,1992,12(1):34]。

3.采用金属制灸器施灸。取肺俞、膈俞、脾俞、肾俞,将灸器置于八俞穴上,时间一般在10~40min,以局部皮肤潮红或汗出为度。个别病例配合隔附于饼(即附子研末加面、酒水做成2份厚饼)灸法,直接取病变部位,上置艾炷施灸。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郭朝印.陕西中医,1986,7(1):26]。

【按语】

背针疗法治疗本病,以局部取穴为主,随证(症)循经远道配穴。针刺夹脊穴时,要掌握好针刺的深度与角度,行提插结合捻转手法,诱导经气感传是取效的关键。配合电针可增强止痛效果,病久虚寒可加灸法协同增效。久痛入络者用刺络拔罐祛瘀止痛。耳针平时按压可起防治作用,耳针时配合患部活动可松解筋肉,解锁关节,缓解疼痛。

采用埋线疗法时,埋线3d内不吃鱼虾及发物(如酒、牛肉等),神经干及大血管分布的表浅部位避免埋线,以免损伤;皮肤局部感染或溃疡处不宜埋线;发热、感冒、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神志不清、身体极度衰弱及有出血倾向性疾病者均不能使用本法。

七、增生性脊柱炎

增生性脊柱炎又称“肥大性脊柱炎”,是一种以软骨退变,脊柱周围软组织变性,骨质增生为主的骨关节炎。中医学归属于“腰痛”、“痹证”范畴。

【病因病理】

现代医学认为增生性脊柱炎是椎体的生理退化或因创伤引起的关节软骨病变,由于椎间盘退变,椎间隙缩小,椎后关节压力增加,椎间盘缓冲能力下降,椎体两端受到的压力也增加,再加上骨质疏松,椎体承重能力下降,在体内代偿机制作用下,出现炎症充血,并逐渐出现后关节骨质增生和椎体的唇样改变,以增加接触面积,增加关节稳定性,有的甚至出现“骨桥”。如果增生改变影响邻近组织器官的功能,则会产生疼痛等临床表现。中医学认为,本病多由年老体衰,骨失滋养,气血失调,风寒湿邪乘虚侵入脊椎骨络,或跌仆闪挫、伤损骨络,以致气血瘀滞,运行不畅,不通则痛。

【诊断要点】

1.症状体征腰区僵硬酸痛,活动不利,晨起症状较重,稍活动则症减,但活动较久,尤其是在劳累受凉后,症状又加重。局部有压痛和肌肉痉挛,直腿抬高试验一般接近正常。

2.腰椎X线片或CT检查腰椎有不同程度的生理曲度减小或消失,椎体唇样增生,椎间隙狭窄,严重者有骨桥形成。

【治疗方法】

方一

1.取穴相应双夹脊穴、八髎穴、膀胱经穴、督脉腧穴、阿是穴。配穴:委中。

2.操作用挑罐法。局麻后,用小号外科巾钳钳住挑点皮肤1~1.2cm,深达皮下,交替施行挑提法(从低到高,一提一放),挑拉法(向一侧牵拉,一拉一放)及挑摆法(左右或前后有节奏地不断摇摆)。针挑频率约60/min,每点操作15min。拔罐出血,同时用TDP照射15~20min。每次挑2点,2d挑1次,5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7d。

方二

1.取穴脊柱疼痛最甚的部位、肝俞、肾俞、太溪、膈俞穴。

2.操作用埋线疗法。局麻后取1~3cm长的无菌铬制羊肠线(根据肌肉厚薄度和穴位深度,选择不同长度的铬制羊肠线),放置在腰穿针针管的前端,再将针芯插入针管后端,迅速刺入穴位,穿过皮下,达到所需深度,得气后即缓慢退针,边推针芯边退针管,将羊肠线埋植在穴位肌层内。针孔消毒后用创可贴覆盖,3~5d后去掉创可贴。埋线20d1次,连续治疗2次为1个疗程。

方三

1.取穴命门、腰阳关、肾俞、腰俞、腰眼、与增生腰椎相对应的华佗夹脊穴。臀腿部疼痛者配秩边、环跳、承扶、阳陵泉、委中等穴。

2.操作针罐法。穴位常规消毒后进针,采用提插捻转开阔补泻手法。

命门、腰阳关、肾俞、腰俞、腰眼用补法,其余穴位均用泻法,留针15~20min,中间行针1次;出针后在针孔处用闪罐法反复吸拔多次,以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次,1个月为1疗程,疗程间隔3~5d。

方四

1.取穴以患病椎体两旁的夹脊穴为主穴。上肢麻痛者配肩偶、曲池、外关、后溪;下肢麻痛者配环足、风市、委中及昆仑。

2.操作用温针刺法。用毫针刺入穴内,得气后,于主穴针柄施约1cm长的艾条温灸。留针25min,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治疗效果】

黄柳和用方一治疗本病50例,针刺和服药组各50例,临床痊愈41、25、21例,好转8、20、23例,无效1、5、6例,总有效率49%、45%、44%[黄柳和.针灸临床杂志,2002,18(6):7]。李平用方二治疗62例患者,治愈55例,占88.71%;好转5例,占8.06%;无效2例,占3.23%[李平.上海针灸杂志,2004,23(6):28]。王凡星用方三治疗80例中,临床治愈12例,占15.0%;显效36例,占45.0%;有效29例,占36.3%;无效3例,占3.7%。总有效率为96.3%[王凡星.中国针灸,1998,18(8):462]。李庆华用方四治疗本病30例,针刺组30例,分别临床痊愈5、3例,显效14、9例,无效2、8例[李庆华.针灸临床杂志,1994,10(4):19]。

【处方荟萃】

1.根据患者描述及压痛点并结合X线片确定病变椎体及相应夹脊穴2寸,在棘突下刺入1寸左右,再以7寸针以75°从双侧夹脊穴刺入达骨面,并在骨面上反复点3~5下,以引起强烈的酸胀感为佳,同时在上下相邻脊间及夹脊穴再各刺3针,共9针,可视病变范围再加针数。然后再在每根针上套长约2cm的艾条点燃,燃尽2次即出针。以其压痛点(若无压痛点者则以棘间或患者描述的晨起痛点)为中心用七星针重扣至皮肤渗血,以大号玻璃火罐重拔10min,同时可自两侧膀胱经各拔3~4个大罐,下次可在病变椎体上下加拔火罐。起罐后针刺双侧大钟穴,毫针略斜向膝关节方向刺入约0.4寸,留针1h。期间不做任何提插捻转,进针时一定要令患者呼气,起针时令其吸气,并以干棉球按揉针孔,如此便为补法,否则成泻法。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七星针隔4d用1次[秦玉革.针灸临床杂志,2006,22(1):19]。

2.增生椎体相应的夹脊为主,偏侧腰痛或有坐骨神经受压症状者,取其病侧大肠俞透向相应夹脊穴,做穴位局麻,将4~8cm羊肠线置于穴位,以埋线针斜刺将肠线推入夹脊穴,每次取3~7穴,20~30d埋线1次。3次为1疗程。首次宜取0号羊肠线,第2次宜用1号,第3次取2~3线为宜。

【按语】

本法对颈、胸、腰椎各部位之骨痹疗效均佳,是治疗本病的较为理想的方法。治疗结果提示,本证及早治疗,效果更佳。

有人观察,针刺治疗本病可明显缓解症状,但对椎体的生理改变似无影响。临床治愈者中,X线片或CT复查,腰椎无明显变化。3例无效者,年龄均在75岁以上,X线片显示有明显的骨桥形成。临床实践体会到有骨桥形成者,治疗困难,疗效不明显[王凡星.中国针灸,1998,18(8):462]。

采用埋线疗法时,每穴埋线后,须挤捏出血,并检查是否有线头外露,如有则必重新植入。而后在针孔处加贴创可贴,5d后拔出,1周内禁忌洗澡和水浸,以防感染。植线后4d内局部可有活动性牵扯痛,极个别患者可有类似感冒样轻、中度发热,乏力等,-般过1d即自行消除,可不加任何治疗,如反应较重者可对症处理,整个操作过程一定要严格消毒,以防感染,夏季多汗尤当注意。一旦个别穴位局部有红肿或脓点,应及时拔罐,可将线头吸出弃之,并同时吸净脓汁,必要时给予抗感染药物。-般不会有更重的并发症,一般经3次1疗程治疗而症状仍存在,可每隔40d左右,再强化埋线1~3次,则疗效更为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