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背针疗法治百病
9153400000036

第36章 内科疾病(12)

【处方荟萃】

1.选督脉以及两侧足太阳膀胱经的腧穴,患者采取俯卧位,先采用连续闪罐法把罐吸拔在背腧穴上,随后用腕力取下反复操作由上至下,以皮肤潮红为止。然后在取穴部位的皮肤表面和玻璃罐口涂上少许石蜡油,用闪火法把罐吸拔在大椎穴处,向下沿督脉至尾骶部,上下推拉数次。推拉旋转移至夹脊穴及背腧穴,依次垂直于脊柱方向上下推拉,吸拔力小,以推拉顺手,患者疼痛能忍为宜,颜色变为紫红色尤以局部出现紫色血瘀为最佳。每周2次,6周为1个疗程[钱洁.北京中医,2003,22(5):27]。

2.取腰背部。患者俯卧,两手握拳用4指的掌指关节在腰背部点揉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及腰骶部关元俞(分别为腰椎第3、4、5椎棘下旁1.5寸)做上下移动用力。然后,再按摩腰骶部3~5min。每个穴位各1min(周荣.推背疗法,北京学苑出版社2006:82)。

【按语】

通过观察发现,走罐法具有和民间刮痧、按摩疗法相似的效应,同时兼具火罐的疗效。经走罐后的局部皮肤有红色痧点,此为病症反应点。走罐疗法的结果是把内在和外部有机地联系起来,扩大了治疗范围。缓慢而轻的手法对神经系统具有镇静作用,急速而重的手法对神经系统具有兴奋作用,因而可以改善病人的睡眠状态。我们在应用过程中对情绪低落,悲伤,哭泣,躯体症状减轻的病人采用轻缓的手法。对焦虑不安,心烦,易怒,躯体症状明显的病人采用重快的手法。走罐可以增强肌肉的血流量,增强肌肉的工作能力和耐力,改善患者的疼痛和疲劳症状;增强胃肠道蠕动,兴奋支配腹肌内器官的神经。增进胃肠等脏器的分泌功能,提高食欲,调整二便。

用背腧穴治疗抑郁症病人的躯体症状和改善情绪,疗效是肯定的。它具有提高机体内在动力的作用,病人没有依赖感和某些西药的不良反应,经济实惠,起效快,是应当推广的有效治疗方法。

六、焦虑症

焦虑症是一种以广泛持续性焦虑或反复发作的惊恐不安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症。中医学将其归属于“郁证”、“惊悸”、“脏躁”、“百合病”范畴。

【病因病理】

有人认为本病的发生与大脑额叶及边缘系统有关,与肾上腺素能系统、GABA能系统、五羟色胺能系统有关。其神经递质的抑制、吸收、释放和重吸收传递过程障碍是焦虑症发作的关键。焦虑症的发生多与社会背景相关,以生活事件刺激为主要致病源。中医学认为,其病因主要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致神主不明,窍道闭塞不通,如果神有所伤,精神活动就可以产生各种变化,脏腑功能就会失调。阴阳偏盛偏衰,从而导致各种症状出现。

【诊断要点】

1.广泛性焦虑①过分的焦虑持续时间在半年以上;②伴自主神经功能亢进、运动性不安和过分警惕;③不符合强迫症、恐惧症、抑郁性神经症的诊断标准,且焦虑并非器质性疾病引起的。

2.惊恐发作①无明显原因突然发生的强烈惊恐,伴濒死感或失控感;②发作时伴有严重的自主神经症状;③每次发作短暂(一般不超过2h),发作明显影响日常工作;④1个月至少发作3次;⑤特别要注意排除甲状腺功能亢进及肾上腺嗜络细胞瘤、心血管病、自发性低血糖、内分泌病、药物戒断反应和颞叶癫癎所致的类似发作。⑥不符合癔症和恐惧症的诊断标准。⑦脑电图示X活动减少B活动增加。

【治疗方法】

方一

1.取穴肝俞、肾俞、大椎。配穴:膻中、中脘、章门。

2.操作用穴位埋线法。用1个背穴与1个腹穴相配。用0~1号羊肠线1~2cm埋线,将9号穿刺针垂直快速进针,针达皮下及肌肉层后迅速调整针尖方向,以15°向前速刺。有针感后,将羊肠线埋入穴内。3组穴交替使用,2周1次,3次为1疗程。主治儿童广泛性焦虑症。

方二

1.取穴心俞穴、厥阴俞。配穴:百会、神庭、神门。

2.操作用毫针刺法。采用针刺背腧穴的方法,选取心俞穴、厥阴俞、百会、神庭、神门为主穴,随证进行配穴。每日针刺1次,每次30~40min,每针6d休息1d。

方三

1.取穴心俞、肝俞、脾俞、胃俞、肾俞、三焦俞2.操作用穴位注射法。背穴均取双侧。药用维生素B注射液1ml,当归注射液2m1,黄芪注射液lm1,混合抽于5ml注射器中。取坐位或俯卧位,穴位局部常规消毒后用4~5号针头垂直刺入,每穴注入0.5~1ml。以上穴位交替使用,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3d。

【治疗效果】

段月娥用方一治疗儿童广泛性焦虑症35例,药物对照组35例,结果分别痊愈11、7例,显著进步15、14例,进步7、11例,无效2、3例,有效率94.3%、91.4%[段月娥.中国针灸,2007,27(5):341]。郑祖艳用方二治疗58例,对照组50例,结果分别痊愈20、12例,显效25、16例,好转8、14例,无效5、8例,总有效率91.4%、84%[郑祖艳.辽宁中医学院学报,004,6(3):208]。赵秀敏用方三配合治疗80例,治愈54例(占67.5%)显效26例(占32.5%)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30例,治愈17例(占56.7%),显效8例(占26.6%),无效5例(占16.7%),总有效率为83.3%[赵秀敏.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1,8(12):78]。

【处方荟萃】

在脊柱两侧采用钳拿法。患者俯卧,操作者用拇指和示指、中指或用拇指和其余四指做对应钳形用力,提拿脊柱两侧,进行一紧一松的拿捏,时间为5~10min,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周荣.捏脊疗法,北京:学苑出版社,2006:68]。

【按语】

从临床疗效看,针刺治疗组与西药对照组疗效相当,但因口服阿普唑仑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如头晕、口干、便秘、排尿困难、嗜睡等,而针刺基本上没有不良反应,更易被广大患者所接受。尤其是对一些不能用药的患者更为适用。

针灸治疗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具有双向调节、整合作用,使之有序。通过治疗随着躯体症状(如睡眠障碍、疼痛等)的改善,精神心理障碍也得以改善。焦虑症患者由于精神紧张,心理压力大,部分有畏针现象,有全身肌肉僵硬者,针灸疗效不稳定。对于这类患者不能强迫针灸治疗,可施以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相结合。

七、癫癎

癫癎是一种大脑皮质局部异常放电引起的突发短暂意识丧失性疾病。中医属“痫证”范畴。俗称“羊癫风”。

【病因病理】

本病多由先天遗传因素、脑部疾患、情志失常、代谢及内分泌障碍等引起,癫癎发作是由于大脑局部神经细胞的瞬间异常放电,而引起的神经网络信息传递障碍,属于神经损伤性疾病。中医学认为,其主要病理为阴阳不调,影响心肝脾肾诸脏,脏气失调,痰浊内生,痰聚而气逆不顺,导致气郁经火,火炎风动,夹痰上蒙清窍,横贯经络,内扰神明以致发作。

【诊断要点】

1.以反复发作性抽搐,意识障碍,感觉、精神及自主神经功能异常为主症,发作间歇期无任何不适。

2.常在过劳、惊恐、暴饮暴食、感染、过度换气和月经来潮等情况下诱发。

3.常规脑电图或诱发试验脑电图可见癫癎波形。

4.除原发性癫癎外,一般可找到致病原因及其有关征象

【治疗方法】

方一

1.取穴大椎。

2.操作用毫针刺法。选用26号2寸毫针(常规严格消毒),由大椎穴进针,向上约30°斜刺,进针1.5寸深左右,若病人有触电样针感传至肢体时,立即出针,勿反复提插。针刺时间:隔日针刺1次,10次为1疗程,休息7d,继续针刺。一般需针刺3~4个疗程。

方二

1.取穴脊中、筋缩。配穴:大椎、长强、膻中、中脘、气海、内灵。心中烦乱者配膻中;胃脘糟杂不适者配中脘;胆怯、心神不安者配内关。

2.操作用埋线疗法。每次埋线首选主穴1个,再按患者发作时的先兆症状,辨证选用配穴1~2个。局麻后,用手术刀在距主穴旁开1.5~2cm处一侧,沿脊柱方向纵行切开皮肤,切口0.3~0.5cm,用小号弯嘴止血钳向左右两侧分离皮下组织,深达肌膜,然后弯侧朝皮侧直插穴位深部进行按摩,1~2min,使病人有麻、胀感方止。抽出止血钳,将3号羊肠线3cm对折,用止血钳送入穴位深处,抽出止血钳,不需缝合,外敷消毒敷料,胶布固定。

配穴处也用碘酒和乙醇棉球消毒,局麻下用18号脊髓穿刺针,刺入穴位下肌膜层,待有麻胀感后,抽出针芯,将3号羊肠线2cm用镊子镊住装入针管,用针芯送入,边推针芯边抽针管,不使肠线露出皮肤,消毒针眼,消毒敷料外敷,胶布固定(必须无菌操作)。

每次埋线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3个月。埋线后不需休息,仍可从事轻体力劳动。

方三

1.取穴督脉穴为主:大椎、陶道、灵台、筋缩、脊中、命中、腰阳关、无名穴(第2胸椎棘突下)、癫癎穴(大椎与尾骨端联线之中点,相当于第11胸椎棘突)、腰奇穴(第2骶椎棘突下)一般病例仅取上述督脉穴及督脉上奇穴,不配体穴,上下各取一穴,常用大椎、腰奇;陶道、癫癎穴两对。个别病例痰湿明显配丰隆;胃脘不适配足三里、鸠尾;智力障碍配内关等。每2~3周埋线1次,穴位上下配对轮换使用。一般治疗2~5次,长者10余次。

2.操作用埋线疗法。用三角针埋线法:皮肤消毒后,在穴位两侧1.5cm处局麻,用持针器夹住带羊肠线之三角针,由局麻点穿过穴位,至另一局麻点穿出,多次来回牵拉羊肠线,使穴位产生酸麻胀感,然后紧贴皮肤剪断羊肠线,局部消毒后敷盖消毒纱布。线头一定植入皮内,不得外露。每2~3周埋线1次,穴位上下配对轮换使用。一般治疗2~5次,长者10余次。

方四

1.取穴至阳、筋缩、脊中、命门、腰阳关(鸠尾),配穴:膈俞、脾俞、大肠俞。上肢抽动症状明显者加大椎;下肢抽动症状明显加长强。(二便失禁者亦加长强)。

2.操作用埋线疗法。术前充分暴露选出穴位的区域,局部常规消毒后,用三皮针引肠线做穴位皮下埋藏,先做主穴,再根据病情选出配穴组1或2,要求埋藏双线,重叠经络线埋藏,线段不少于1cm,植入皮下,勿外露。做完后用纱布压迫包扎,必要时口服抗生素防止感染,若需第2次埋线,则需间隔90d为宜。

【治疗效果】

徐苯人用方一治疗95例原发性癫癎,显效24例(占25.2%)好转45例(占47.4%)无效26例(占27.4%)[徐苯人.中国针灸,1982,2(2):4]。李凤太用方二治疗846例占经埋线治疗后,基本痊愈占30.2%,好转占53.5%,有效占16.3%,总有效率为100%[李凤太.中国针灸,1982,2(2):1]。马学媛用方三治疗110例中显效32例(占29.09%),好转69例(占62.73%),无效9例(占3.18%),总有效率为91.7%[马学媛.中国针灸。1987,7(4):7]。赵川用方四治疗100例,一般埋线1~3次,痊愈占86%,有效占14%;无效占2%。总有效率占98%[赵川.中医外治杂志,1999,8(6):29]。

【处方荟萃】

1.取大椎、神道、腰奇,急性发作期配人中、百会、内关、合谷、太冲;缓解期配足三里、心俞、肝俞、脾俞、肾俞;痰多配丰隆;白天发作配申脉;夜间发作配照海。大椎穴直刺1.2寸,采取捻转、提插手法,使针刺局部酸、胀、麻。神道穴顺督脉向上沿皮透至身柱穴,腰奇穴顺督脉向上沿皮刺入2.5寸以上,两穴并要求针感向上传导。其他配穴按常规进针操作,施以平补平泻手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每10min行针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3~5d[王进才.上海针灸杂志,2001,20(2):20]。

2.①大椎、筋缩、丰隆;②心俞、肝俞、阳陵泉;③心俞、肝俞、臂臑。配穴:风火上炎型加胆俞;风动痰阻型加风池,瘀血内停型加膈俞,心脾两虚型加脾俞,肾元不足型加肾俞。3组主穴轮流取用,每次埋线加配穴1个,配穴左右交替。用注线法,将消毒后的羊肠线剪成1cm长的线段埋入穴位皮下。每隔15d埋线1次,交替选穴。连续治疗3个月[张静.针灸临床杂志,2006,22(6):9]。

【按语】

用方一时,针刺大椎穴,必须出现触电样针感传至肢体时,才能收到较好的疗效。如果仅仅局部有胀痛样针感,而无触电样针感,则疗效较差。因癫癎常反复发作,当治疗后癫癎停止发作时,应继续针刺1~2个疗程,以便观察和巩固疗效。如果复发,继续针刺治疗仍然有效。

埋线治疗前没有长期服用抗癫癎药者,可以不服药,已经长期服抗癫癎药者,不可突然停药,应嘱其逐渐减量两年内完全停药,必要时还可根据出现的证候给予中药辅助治疗。

临床中发现,不少癫癎儿童热衷于电子游戏机、电脑、电视等,会导致癫癎反复发作。因此,应注意克服这些习惯。针前服抗癫癎药者治疗达控制后即开始减量,一般3~6个月内将所有药物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