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3分钟读懂一个经济学常识
9148600000035

第35章 世界经济学常识(2)

欧盟现有27个成员国,人口5亿,GDP14.5万亿美元。欧盟的宗旨是:通过建立无内部边界的空间,加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建立最终实行统一货币的经济货币联盟,促进成员国经济和社会的均衡发展;通过实行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在国际舞台上弘扬联盟的个性。

5.东盟自由贸易区

东盟自由贸易区于1992年提出,目前包括原东盟6国(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文莱)和4个新成员国(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共10个国家,陆地总面积为450万平方公里,人口5.3亿。经过10年的构建,原东盟6国于2002年正式启动自由贸易区,其他新成员国也将加快关税的削减速度。

东盟自由贸易组织于1967年8月8日成立。英文缩写为“ASEAN”。东盟成立的宗旨虽是:提倡以平等及合作精神共同努力,促进东南亚地区的经济成长、社会进步与文化发展。但其根本用意却是希望遏制共产势力在东南亚的扩展,政治用意甚于经济涵义。其后,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逐步转为以政治、经济合作为主的区域集团。

另外,政府间的国际经济组织还有石油输出国组织、南方共同市场、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上海合作组织、欧元区等。

经济学常识锁定效应

人们把一旦形成行为规划就很难改变这种规则的现象,称之为“阿瑟的路径锁定效应”,简称“锁定效应”。

该效应是由美国圣塔菲研究所研究员、斯坦福大学经济与人口学教授布莱恩·阿瑟提出的。他认为事物的发展过程对道路和规则的选择有依赖性,一旦选择了某种道路就很难改轩易辄,形成行为规划后就很难改变这种规则。

所谓“锁定”,就是说一个团体、一个社会只要选择了某一种制度,就会对这种制度产生依赖性,并在一定时期内出现制度自我强化现象。其基本特征为制度自我强化,即制度在某个方向上不断繁衍复制。

国际公约和经济论坛

国际公约,是指国际间有关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方面的多边条约。公约通常为开放性的,非缔约国可以在公约生效前或生效后的任何时候加入。有的公约由专门如集的国际会议制定。经济论坛,是以研究和探讨经济领域存在的问题、促进国际经济合作与交流为宗旨的非官方国际性机构。

1.巴黎公约

巴黎公约是《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的简称,于1883年3月20日在巴黎签订,1884年7月7日生效。最初的成员国为11个,到2004年12月底,缔约方总数为168个国家,1985年3月19日中国成为该公约成员国。

《巴黎公约》自1883年签订以来,已做过多次修订,现行的是1980年2月在日内瓦修订的文本。共30条,分为3组,第1-12条为实质性条款,第13~17条为行政性条款,第18~30条是关于成员国的加入、批准、退出及接纳新成员国等内容,称为“最后条款”。

巴黎公约的基本目的是保证一成员国的工业产权在所有其他成员国都得到保护。但由于各成员国间的利益矛盾和立法差别,巴黎公约没能制定统一的工业产权法,而是以各成员国内立法为基础进行保护,因此它没有排除专利权效力的地域性。公约在尊重各成员的国内立法的同时,规定了各成员国必须共同遵守的几个基本原则,以协调各成员国的立法,使之与公约的规定相一致。

2.伯尔尼公约

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简称伯尔尼公约,是关于著作权保护的国际条约,1886年制定于瑞士伯尔尼。

1878年,由雨果主持在巴黎召开了一次重要的文学大会,建立了一个国际文学艺术协会。1883年该协会将一份经过多次讨论的国际公约草案交给瑞士政府。瑞士政府于1886年9月9日在伯尔尼举行的第三次大会上予以通过,定名为《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简称《伯尔尼公约》。1992年10月15日,中国成为该公约成员国。截至2004年12月31日,缔约方总数为157个国家。

《伯尔尼公约》的产生,标志着国际版权保护体系的初步形成。美国也派代表参加了1886年大会,但因当时美国的出版业远不如英法等欧洲国家发达,参加公约对美国不利。所以,美国代表便以该条约的许多条款与美国版权法有矛盾,得不到美国国会的批准为借口,拒绝在公约上签字,直到1989年3月1日才参加伯尔尼联盟,成为第80个成员国。

3.京都议定书

1997年在日本京都召开的《气候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上通过的国际性公约,为各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规定了标准,即:在2008年至2012年间,全球主要工业国家的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比1990年的排放量平均要低5.2%。其目标是“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进而防止剧烈的气候改变对人类造成伤害”。

尽管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对京都议定书进行成本效益分析还是可能的。有经济分析认为,京都议定书比由此减缓全球变暖而得到的好处更昂贵,而“哥本哈根舆论”项目分析发现议定书还有好处的,尽管比不上理想化的二氧化碳税。协议的支持者们认为不管这次温室气体能削减排放多少,这都为未来更大规模的削减排放设置了一个成功的政治先例,他们寄希望于“预防机制”。

4.博鳌亚洲论坛

博鳌亚洲论坛,英文缩写BFA,或称为亚洲论坛、亚洲博鳌论坛,由25个亚洲国家和澳大利亚发起,于2001年2月27日在海南省琼海市万泉河入海口的博鳌镇召开大会,正式宣布成立。成立之时通过了《宣言》、《章程指导原则》等纲领性文件。论坛为非官方、非营利性、定期、寻址的国际组织;为政府、企业及专家学者等提供一个共商经济、社会、环境及其他相关问题的高层对话平台;海南博鳌为论坛总部的永久所在地。

博鳌亚洲论坛是一个非政府、非营利的国际组织,目前已成为亚洲以及其他大洲有关国家政府、工商界和学术界领袖就亚洲以及全球重要事务进行对话的高层次平台。博鳌亚洲论坛致力于通过区域经济的进一步整合,推进亚洲国家实现发展目标。

经济学常识科斯定理

科斯定理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提出来的,其含义为:只要财产权是明晰的,并且交易成本很小以至为零,则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任何人,市场最终的均衡结果都是有效的。

如果采用准确的语言来描述科斯定理,可以这样来描述:在当事人的偏好都为准线性时,如果市场中出现了外部性效应,则讨价还价的过程会产生一个有效的结果,而且该结果与所有权具体归属于哪一个当事人无关。

科斯定理告诉我们,解决经济外部性并不需要通过政府征收的方法,来将造成负外部性的当事人的部分收入转移给受到损害的当事人。科斯定理的解决方法是当事人以资源谈判与交易的方式来解决外部性的问题。这样,在产权清晰的条件下,就可以将外部性问题内部化。

多级世界的形成

多级世界是相当于单级世界而言的。简单来说,单级世界是说,世界上只存在一个超级大国,其他国家都要屈服于它;而多级世界是说世界上有多个大国,他们之间互相制约。

世界多极化作为一种历史趋势,大体上是在20世纪90年代才出现的。二战结束后,以雅尔塔体系为标志形成两极格局:一边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另一边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阵营。两大阵营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成为世界的主要矛盾。从60年代起,世界范围的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一系列亚非国家纷纷独立,两大阵营内部一些国家不满于超级大国的控制,表现出强烈的独立自主倾向,阵营内部出现裂痕乃至公开的冲突。此刻,已催生了世界多极化的萌芽。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正式宣告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跃然而出。

1.金砖四国

“金砖四国”来源于英文BRICs一词,是指巴西(Brazil)、俄罗斯(Russia)、印度(India)和中国(China)四国,因这四个国家的英文名称首字母组合而成的“BRICs”一词,其发音与英文中的“砖块”(bricks)一词非常相似,故被称为“金砖四国”。

金砖四国是指巴西、俄罗斯、印度及中国四个有希望在几十年内取代七国集团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的国家。这四个国家中,巴西被称为“世界原料基地”和“咖啡王国”;俄罗斯被称为“世界加油站”;印度被称为“世界办公室”;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

“金砖四国”国土面积占世界领土总面积的26%,人口占全球总人口的42%。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的统计,2006年至2008年,四国经济平均增长率为10.7%。随着四国经济快速增长,其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