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3分钟读懂一个经济学常识
9148600000033

第33章 从“三农”学一些经济常识(3)

风险的发生是客观的,但风险是否发生,在何时、何地发生以及发生的范围和程度等完全是一种偶然的、杂乱无章的组合和不确定的结果。通常将由于风险的存在或发生而引起的有形或无形的损失称为风险代价或称为风险成本,主要包括物质利益损失、无形损失及处置风险的费用。物质利益损失是由风险造成的直接损失或间接损失构成的风险成本,直接损失指风险造成的财产及人身的实际损害成本,间接损失指风险发生所带来的相关损失。风险无形损失是指由于风险的发生或存在而形成的对社会经济福利、社会生产率、资源配置以及社会再生产过程等方面的破坏性后果,此外还包括风险本身使人们对其后果充满忧虑和恐惧所造成的巨大的社会心理负担和精神痛苦。

由于农业生产的特性,农户所面临的经济风险具有多样性,因为农户既是生产单位又是销售单位,面临着生产和消费的双重风险;农户的风险还带有自然属性,农户家庭作为一类特殊的经济组织,其经济运行所遵循的规律不同于一般的经济组织,在农户经济发展中,家庭生命周期规律可以说是这一组织经济运行所遵循的最基本的自然规律;农户经济风险具有外部分摊的有限性,因为我国农户缺乏有效的资本市场来分散风险。

经济学常识蛛网理论

蛛网理论是一种动态均衡分析理论,它运用弹性理论来考察价格波动对下个周期产量的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均衡变动。主网理论引入时间这一重要因素,从动态变化的角度来分析与考察需求和供给的变动,如果将变动情况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来描述,所得图像就类似于蛛网。因此,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将这一理论形象地称为“蛛网理论”。

古典经济学理论认为,如果供给量和价格的均衡被打破,经过竞争,均衡状态会自动恢复。蛛网理论却证明,按照古典经济学静态下完全竞争的假设,均衡一旦被打破,经济系统并不一定自动恢复均衡。这种根据的假设是:完全竞争,每个生产者都认为当前的市场价格会继续下去,自己改变生产计划不会影响市;价格由供给量决定,供给量由上期的市场价格决定;生产的商品不是耐用商品。这些假设表明,蛛网理论主要用于分析农产品。

提高收入,才能带动农民的消费

我国是一个传统的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国家,因此城市化水平较低仍是我国经济的一大特点。进入21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中期目标,而农民问题、农业问题和农村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关键性因素。“三农”问题能否得到较好地解决,其最终反映在农民利益问题上,衡量的标准就是农民的收入和农民的消费。

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工业化和城市化是推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的主要途径,农业投资、农村税收、农业贸易条件等与国民收入分配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这些宏观经济因素构成了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外部条件。

现实中,我国农产品加工增值链条短,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农民不合理的负担过重,严重制约着农民收入的增加;乡镇企业发展速度下滑,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减弱,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加。

制度上,农村土地制度的固化,国家不平等的就业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造成农民就业机会少,农村公共品供给体制不合理,农村基础设施投资欠账多,以及历史上形成的城乡二元制,都是造成农民收入持续不前的重要原因。

在制约消费的因素中,收入是最主要的因素。农民消费水平与其收入水平有着直接的联系。如果农民的收入水平高,增长速度快,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农民用于满足自己需要的消费支出能力就强,相应消费水平也就高,反之则相反。另外,收入差距也是制约消费的因素之一。

随着农民收入差距增大而出现的农村社会财富向少数富裕户集中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消费需求总水平的增长。少数富裕群体消费需求相对饱和,而大部分低收入群体的消费需求又受到购买力不足的限制,使得农村消费市场很难像人们期望的那样升温。

农民收入水平的不确定性,也会使得农民消费的谨慎性动机加强。首先,农民的经营性收入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农业生产成本在增加,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在扩大,存在农民增产不增收的现象。再次,农民的工资性收入也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乡镇企业发展的困境、农民外出打工的机会减少,都会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面临困难,使得农民家庭的工资性收入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这些收入的不确定性,都会限制农民的消费。

只有从根本提高农民收入,让农民富起来,才能改善农民低迷的消费市场。

1.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中央政府应将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工农之间收入差距作为和谐社会建设和统筹发展战略的一项具体任务,在确保经济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的基础上,争取在较短时期内将基尼系数降至警戒线以下。

2.主攻城乡收入差距

城乡收入差距问题是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因此,有必要将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作为各级政府的主攻方向。

3.大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效益

农业虽然不是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但仍然是农民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进行农业结构调整虽然不能力保增收,但一定能提高农业竞争力。

4.搞好农产品流通,促进产销衔接

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开通鲜活农产品运销绿色通道;发展农村营销队伍;优化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培育农产品知名品牌等。

5.推进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城镇化进程,增加农民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机会,切实保护农民工权益。

6.创新农村土地制度

土地理应成为农民财产和收入的主要来源。土地对农民的这些功能的充分实现,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利益和收入增长。

另外,加快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发挥税收调节收入的功能,加大政府转移支付力度,进一步完善财政支农体制,增加农村公共物品的投入,积极推进农村金融改革与创新,改进对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加大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等,都可以作为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对策。

经济学常识农产品供给和需求定理

农产品供给定理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农产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呈正向变化关系。农产品市场价格与农产品供给数量之间的这种正向变化的规律,为农产品市场开发提供的理论指导是:提高农产品价格,有利于增加农产品生产量和供应量,故保持一个适当的农产品价格水平,对于跳动农业生产者积极性、增加农产品供给、满足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农产品需求定理而言,也有例外,如炫耀性农产品和吉芬农产品就不同。炫耀性农产品是用来显示消费者身份的农产品,这种产品的高价显示了消费者的特殊身份和地位,因此常常在价格下降时消费量反而减少。吉芬产品是指低档生活必需农产品,其价格上升而需求量反而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