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3分钟读懂一个经济学常识
9148600000029

第29章 企业管理中的经济学常识(2)

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资源,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中,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这就是帕累托最优或帕累托改进。

帕累托最优的状态就是不可能再有帕累托改进的余地;换句话说,帕累托改进是达到帕累托最优的路径和方法。帕累托最优是公平与效率的“理想王国”。

经济学家在描述理想经济社会的时候,都强调“最大多数人的最大福利”。然而,在现实社会中,怎样做才能达到这一原则呢?对此,帕累托用数学方法给出了逻辑严密的描述,并被经济学界普遍认可。因此,人们把符合此描述的经济学现象叫做“帕累托最优”。

如今,帕累托最优已经成为了经济学中理想境界的代名词,它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状态,在不让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而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而帕累托改进,则是指一种变化,它是达到帕累托最优的路径与方法。

狼医好了羊

在澳大利亚,有一个大型牧场经常被狼群骚扰,牧民们放养的羊经常丢失,而且夜里睡觉还得担心狼群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来突袭羊群。羊群是牧民们的主要收入,野狼对羊群的袭击,严重影响着他们的经济收入。因此,狼群对羊群的攻击,让以放牧为生的牧民们大为烦恼。为了能将狼群“斩草除根”,牧民们向当地的政府和军队求助,最后狼群在政府和军队的大力捕杀下,被“赶尽杀绝”。

牧场的羊群没有了狼群的威胁,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生息,就慢慢壮大起来,这让牧民们非常高兴。可是好景不长,几年之后,他们发现羊群的产值率大大下降,而且羊群总体的抵抗力越来越差,病残的羊数量越来越多,羊毛的质量也不如从前那么好。牧民们这才反应过来,没有狼群的威胁,羊群的天性就变得迟钝了,因为没有了生存的压力,可以不用像以前一样为了活命而拼命地奔跑了。

为了改善这种状况,牧民们只好又求助于政府,政府为牧民们引进了一批野狼。野狼的出现,又重新威胁着羊的生存,重新提高了羊的警觉性。一段时间后,虽然不断有羊丢失,但羊群的总体数量还是提高了,这是因为,狼群吃掉的总是那些老弱病残的羊,这也是生物的优胜劣汰。

狼之所以能治好羊的病,实质上是利用了一种负激励效应,这种负激励效应是激活企业和员工队伍的一种有效方式。最近浙江某市的媒体报道说,某市将实行公务员聘用制,率先打破了公务员的“铁饭碗”制度,让公务员有了择业的需求,而且能进能出,能上能下,政府还说那些专业强、技术好的公务员只要一旦被聘用上了,薪酬也将得到提高,是普通公务员的数倍。该市这一举措,打破了政府机构等级森严的状况,改变了公务员的官僚主义作风,解决了办事效率低下等问题。大大地刺激了公务员的行政效率,增强了公务员的责任感、危机感。在拓宽选人、用人渠道的基础上聘任制度发挥了负激励的作用。

松下电器和八百半百货是日本的两家著名的大企业,他们却有着两种不同的命运。八百半公司发展鼎盛的时候,还是家族式的非理性化的管理。后来因为决策层的腐败,员工没有得到激励,以至于企业陷入危机,最终垮掉。而松下电器,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强调尊重人,强调团队精神,强调建立学习型组织。现在倡导的所谓“学习型组织”这些概念,实际上跟松下电器这种公司的前期创新是分不开的。因此,松下电器成了一家百年老店式的世界型的跨国企业,并且很快就变成一家世界性的股份公司。

我们可以看出,一家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由这家企业决策层的领导风格和对员工人性的假设决定,而员工的心态又是由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决定的。员工的心态又决定了企业的命运,决定了企业是长盛还是衰败。如果采取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以自我为中心的非理性的家族式管理,这种管理就会导致一种自闭的、自危的后果。如果员工是这种表现,企业最终将导致失败。反之,如果企业的主要领导认为员工是一个活的主体,是能够激发的,是有自尊的,是能够在为了自己利益的同时,也为公司利益、国家利益做出贡献的,这时候主要领导人建立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就是以人为中心的、理性化的团队管理模式。如果想让员工们的整体心理表现是开放的、愉悦的,就一定要强调团队精神,这样,员工们才具有创新精神,企业最终也会更繁荣。

现代社会,全球化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激励员工对一个企业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一是员工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源投入的程度和效果明显影响着企业的竞争力;二是如今最激烈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争夺战愈演愈烈。而人才管理的关键是激励。在良好的激励机制之中,管理者应能找准员工的真正需要,并将满足员工需要的措施与组织目标的实现有效地结合起来,在这样的激励机制作用下,组织可以不断发展壮大,不断成长。因此,如何建立良好有效的激励机制,不同的企业或同一企业在不同的发展时期,针对不同的员工、员工的不同人生和职业阶段性制订实施恰当的、适度的激励措施是管理成功的关键所在。如果说管理是门艺术,那么员工激励则是艺术中的艺术。在不同的阶段,我们的企业都应根据不同的企业文化、组织结构,针对不同类型的员工设计出人性化的激励机制,这样才可以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让企业立足于竞争的舞台上。

经济学常识鲶鱼效应

挪威人喜欢吃活的沙丁鱼,而且市场上活的沙丁鱼价格昂贵,这就成了渔夫们赚钱的一条门路。挪威的很多渔夫加入到贩卖沙丁鱼的行列中。可是沙丁鱼因为不好游动、生性懒惰,所以在运输的过程中死亡率很高,沙丁鱼一旦死亡,在挪威的渔市中就一文不值了,很多渔夫都因此而赔了钱。但有一个渔夫他总能让沙丁鱼活着运到市场上去,然后卖个高价。这个聪明的渔夫在运输沙丁鱼的过程中,往鱼槽里放入了一条会吃沙丁鱼的鲶鱼。鱼槽里的沙丁鱼见到鲶鱼,危险意识迅速提高,沙丁鱼们为了不被鲶鱼吃掉,不得不在鱼槽里拼命游走,和鲶鱼周旋起来。就这样因为一条鲶鱼,沙丁鱼不再懒惰、安静、平稳,它们不停地在鱼槽里游来游去,“一潭死水”就在鲶鱼的威胁下活跃起来。渔夫用这个办法每次都能将沙丁鱼活着运到市场,然后卖个高价。这也就是经济学领域著名的“鲶鱼效应”。

在动物世界,如果没有外界的刺激,动物们就会变得死气沉沉,毫无斗志可言。同样,一个人如果没有对手,那他就会甘于平庸,养成惰性,最终导致庸碌无为。从企业角度来看,鲶鱼效应可以理解为,是采取一种手段或措施,刺激一些企业活跃起来,投入到市场中积极参与竞争,从而激活市场中的同行企业。从管理员工来看,其实质是一种负激励,是激活员工队伍的奥秘。

不要小看企业的知识产权

2007年到2009年,针对浙江东阳市英姿化妆品有限公司“OUMEINA /欧美娜”产品对“NIVEA/妮维雅”商标和包装装潢构成的商标侵权和不正当竞争行为,及其重复侵权行为,拜尔斯道夫公司(以下称BDF)将生产商、销售商先后诉之于行政和司法机关,取得了有利的处理决定和判决。判决中,法院判定赔偿金额时未局限于侵权者的非法所得,对同一产品给予了商标权和包装装潢权的双重保护,且BDF针对同一事实的两个不同诉由分别在两个不同的管辖法院得到支持。

此案反映了中国三个知识产权维权体系中两个体系(行政和司法机关)的高度协作——最初行政部门执法,之后法院予以确认和支持;反映了法院对立法旨意的准确解释;显示了法院在商标侵权认定和赔偿金额方面判定方面的突破;对知名产品使用在先、但未先行注册的包装装潢被仿冒的情况下,如何依法保护,此案起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2009年9月,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判定“OUMEINA/欧美娜”产品构成商标侵权;10月,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同样作出强有力的判决,认定“欧美娜/OUMEINA”产品构成不正当竞争,同时认定“妮维雅/NIVEA”系列产品包装为知名商品特有的包装装潢,两个法院判令侵权者赔偿BDF经济损失和诉讼支出共计162,000元。

知识产权指公民或法人等主体依据法律的规定,对其从事智力创作或创新活动所产生的知识产品所享有的专有权利,又称为“智力成果权”、“无形财产权”,主要包括发明专利、商标以及工业品外观设计等方面组成的工业产权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摄影和电影摄影等方面的作品组成的版权(著作权)两部分。

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产权,它是指智力创造性劳动取得的成果,并且是由智力劳动者对其成果依法享有的一种权利。这种权利被称为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也称之为精神权利和经济权利。所谓“人身权利”,是指权利同取得智力成果的人的人身不可分离,是人身关系在法律上的反映。例如,作者在其作品上署名的权利,或对其作品的发表权、修改权等等,即为精神权利;所谓“财产权”,是指智力成果被法律承认以后,权利人可利用这些智力成果取得报酬或者得到奖励的权利,这种权利也称之为经济权利。因此,知识产权的对象是人的心智,人的智力的创造,属于“智力成果权”,它是指在科学、技术、文化、艺术领域从事一切智力活动而创造的精神财富依法所享有的权利。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直接因素。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就提出,“没有产权的社会是一个效率绝对低下、资源配置绝对无效的社会”。美国的经济学家威廉姆森也表示:“运行及资源配置有效与否,其前提之一就是要实现明确双方交易之前的产权,以确保交易后不会因未来的不确定性产生困扰,不会带来事后的交易成本。”

而人类历史上的三次工业革命都是科技进步带来的,而科技就是知识。假如一家公司率先引用某种先进的生产技术,那么,这家公司的劳动生产率就会提高,它的生产成本就会降低,因此它的产品在同类产品的市场上就会获得竞争优势。这是每一个公司管理者所愿意看到的局面。相反的,如果一家公司的生产技术迟迟上不去,那么,这家公司在激烈的竞争中就只能处于被动局面,最终将会被市场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