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10秒钟打造交际高手
9147000000020

第20章 如何与朋友打交道(2)

帮倒忙不如不帮

办不好的事还是不办好。当同事或亲友托你办某事时,当领导委托你做某事时,你一定不要不假思索地满口应承。至少也要冷静1分钟,在脑中转一个圈子,考虑这件事自己能不能办得到,办得好。将自己的能力与事情的难易程度以及客观条件是否具备等问题结合起来统筹考虑,然后再作决定。

为同事或亲友办事,应该是自己应尽的责任,如果不帮忙办,可能会感觉情理上不太对劲,有时事情尽管很难办,也不得不勉强答应。作为下级,对于领导委托给自己的事,虽然不乐意,但又不好拒绝,这种搪塞性的应承,可能会对自己产生不利。你可能没有考虑到,如果为了一时的情面接受自己根本无法做到或无法做好的事情,一旦失败了,同事、亲友、领导一般不会考虑到你当初的热忱,而往往只会以这次失败的结果来评价看待你。

一些比较不错的朋友托我们办事时,我们为了保全自己的面子,或为给对方一个台阶,往往对对方提出的一些要求,不加分析地加以接受。但不少事情并不是你想办就能办到的,有时受各种条件、能力的限制,一些事是很可能办不成的。因此,当朋友提出托你办事的要求时,你首先得考虑,这事你是否有能力办成,如果办不成,你就得老老实实地说:“我不行!”随便夸下海口或碍于情面硬撑都是于事无补的。当然,拒绝别人的要求也的确是件不容易的事。在承诺与拒绝两者之间,承诺容易而拒绝困难,这是谁都有过的经验。但在承诺之前,一定要先考虑到自己的能力,看自己是否办得到,如果非自身能力所及,还是拒绝为好。

卸掉人情包袱

让朋友欠个人情并不是件太难的事,同样,你也可能欠下朋友的人情。

人情是必须回报的,但是,如何回报,何时回报,回报的代价是多大,却从来没有什么定规。如果你欠了小情,却还了大的,岂不吃亏?如果你欠久了,难以还,成了负担,岂不糟糕?所以,你既要学会“做人情”,又要努力使自己避免欠下朋友的人情。

《论语》上说:“惠则足以使人。”意思是说,给人恩惠,就足以使唤人了。所以,对朋友的小恩小惠、大恩大惠要慎重,能不接受的尽量不接受,“吃了人家的嘴软,拿了人家的手短”。这一短,若想再长起来,就必须替朋友办事。

朋友之间来来往往,提点礼物,都挺正常,不在上述之列。带有明显功利目的的朋友,是可以看得出来的。今人与古人不同,今人的生活速度已提高许多,请朋友办事的速度也大大提升。假如一个并不经常见面的朋友,却在一天忽然登门,你可千万别奇怪。或者常见面的好友,带的礼物超乎平时的贵重,你也要心里有数。

中国人讲面子,带来的东西,你不收,他觉得你不给面子,你再让他带回去,更是有损尊严了,所以,你也不能太驳人家的面子,盛情难却,你可以暂时收下,但你必须将这个人情送出去。你要去回访他,带着差不多的恩惠,两下扯平,也不会伤了和气。这没什么不好意思的。不要像孔子那样,收了人家的礼,必须回访,又不想同人家碰面,专找一个人家不在的时候去,却想不到在路上不期而遇。

朋友请你办事的第二种手段,就是请你吃饭,东西送到门,你不能不给人面子,吃饭却得预约,这就让你有许多理由去推脱掉,但脑袋要转得快些,推辞讲得委婉些。

脑袋转得快些,知道对方是谁,要弄清关系网,搞清朋友圈,然后,再想想该接受还是推掉。

5朋友间张弛有度

距离产生美

交友是人生一大乐趣,一旦逢着知己,便想越来越好。愿望是好的,但做法不足取。道家“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这种“小国寡民”思想是一种极端的疏,不可取,但也不宜过分亲密,到了不分你我的亲近程度。凡过分亲密必生摩擦,出矛盾,于是出言不逊,棍棒相加,你长我短,揭老底,戳痛点,鸡犬不宁。调查一下邻里关系不和谐的人家,你会发现他们大都曾经有过亲密无间的往来史。所以朋友之间相处,特别是好朋友之间也需要掌握好分寸、火候,若即若离,不失为一种和谐之交。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这是庄子在论述交友之道时说的一句话。这句话的意思是,交朋友要保持水一般的细水长流滋味。如何理解这句话呢?就是说朋友之间的关系不可太过密切,比如你有事去找朋友,到朋友屋前时,恰好听到里面有人在和朋友交谈,这时你该怎么办?有人会想,既然是朋友,干脆推门进去就是了。其实不然,虽然是朋友,但你冒昧而入,打搅了人家谈话,其结果通常是不好的。因此,你应该悄悄离去,另外再找合适的机会。或者去朋友家拜访之前先打个电话约好时间,而不能认为是朋友就可以随时登门。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你们的朋友关系的纽带一定很牢固持久。

与“君子”相对立的是“小人”。庄子指出:“小人之交甘如醴”。这是讲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倘若像甘饴一般地粘住对方,开始交往时一定很好,时间久了关系就会疏远。因此,交朋友时要保持一定的距离,给自己同时也给对方,留下回味的余地。

《菜根谭》的作者洪自诚在论交友时也说:“交友须带三分侠气。”侠气须压制为三分,即与朋友相处,需要保持适当距离,不要过分地亲密,这与庄子所说的“君子之交淡若水”相似。侠气如果发挥到了八分、十分的地步,往往容易造成两败俱伤,如此友谊便无法永久持续。

朋友之间,在非原则问题上应谦和礼让,宽厚仁慈,多点儿糊涂,但在大是大非面前,则应保持清醒,不能一团和气。见不义不善之举应阻之正之,如力不至此,亦应做到不助之。如果明明知道人在行不义不善之事,却因他是长辈、上司、朋友,即默而容之,这就是一种很自私的趋避。有时候,立定了脚跟做人,的确是会冒风险的,也可能会受到暂时的委屈,受到别人的不理解,但是这种公正的品德,最终会赢得人们的尊敬。

不要苛责朋友

有的人对朋友有依赖感,经常听取朋友的意见,把朋友的建议作为行动的催化剂,但事后又把责任归罪于这个无辜的建议者,这种情况,有时竟达到荒唐的地步。

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个人写了一部小说,请几位朋友看了并希望他们提意见。他总是认真考虑这些建议是否重要,有无价值之后才采纳。他有一位在出版社工作的朋友好心地告诉他,说他应该雇一位出版代理人,说这是推销他的书的最好办法。他采纳了这个朋友的意见,很快地列出一系列代理人的名单。几个月中,他拿着手稿逐一去找这些代理人,而不去找图书出版商。每次代理人总是读了他的作品以后说不行,又把稿子退给他。这样往返多次后,他发现这些人根本就没把他这样的新作者放在眼里。他责备那个给他建议的朋友,说他故意害他,让他徒劳一场,浪费了时间,却丝毫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从不想想自己作品的质量是否合格。

常识告诉我们,如果我们愿意采纳别人的意见,就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即使对方的意见有错,也不应责备对方。实际上,如果我们不允许,朋友根本无法控制或者破坏我们的生活,掌握自己命运的是我们自己而不是别人。

“朋友”也不可轻信

经济活动的扩大,社会交往的增多,个人活动的辐射,使“朋友”在当代不能不走俏。俗语:“多个朋友多条路”,其实“朋友”不仅是“路”,是信息,是声势,是捧月众星,是成交鹊桥,是躲难的法宝。但有时也是一剂足以让你失去判断力的迷药。

“朋友”在中国传统中是两弯相映的明月组合,讲究一个肝胆相照,义字当先,可惜当今正在为一个“利”字浸泡。深圳人对此看得透彻:“钱是大家赚的”,意思是朋友互掏钱包是当今正常之道。

如今,有些“朋友”确实像一些按摩情感的骗子和强盗!君不见,朋友间搭伙开店,集资办厂,有几个不是亏则扯皮拉筋,赚则打斗红眼的?一个众人争当掘金客的时代,一个个体意识代替集体意识,存在意识代替理想意识,金钱意识代替事业意识的年月,梁山泊之大秤分金、大块吃肉、大碗喝酒之遗风能不搁浅?

因此,告诫大家:在生意场上交朋友,一定要提高警惕,擦亮眼睛,谨防上当受骗!

例如,有些时候,朋友帮忙对你并不划算,帮你租门面的朋友也许在当赚过手钱的房东;帮你筹资金的朋友也许要收你的高利贷;帮你介绍生意的朋友也许要狠狠杀你一笔回扣;帮你装电话的朋友至少要带走你一条红塔山、两瓶好酒。

朋友之情是个软绵绵的玩意,有弹性,有回旋之利,因此时常被一些不怀好意的人所利用,才使社会上出现了这样令人齿冷的局面:友情隐藏着商情,友道蜕变为畏途,友谊沉浸于利害,友好则难度白头。俗话说,生意场上无父子。这句话之所以流传多年,时至今日仍在教诲我辈,就因为国人很难做到这点。毕竟中国人的血管里流淌着东方人的亲情之血,在“义”与“利”的冲突中,往往是理智的“利”,让位给感情的“义”。所以,在与朋友交往时,也应小心从事,不可轻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