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10秒钟打造办事高手
9146700000004

第4章 办事要学会如何求人(1)

放下身份办好事

有一位军校大学生,在校时成绩很好,大家对他的期望也很高,认为他必将有一番作为。他最后果然取得了某些成就,但不是在政府机关或大公司里,是卖米线卖出了成就。

原来他是在退伍后不久,得知家乡附近的夜市有一个摊子要转让,他那时还没找到工作,就向家人借钱,把它顶了下来。因为他对烹饪很有兴趣,便自己当老板,卖起米线来。他的大学生身份曾招来很多不以为然的眼光,但却也为他招来不少生意。他倒从未对自己学非所用及高学低用怀疑过。

“要放下身份!”这是那位军校大学生的口头禅和座右铭:“放下身份,路会越走越宽。”

人的“身份”是一种“自我认同”,并不是什么不好的事,但这种“自我认同”也是一种“自我限制”,也就是说,“因为我是这种人,所以我不能去做那种事”,而自我认同感越强的人,自我限制也越厉害,所以,千金小姐不愿意和下人同桌吃饭,博士不愿意当基层业务员,高级主管不愿意主动去找下级职员,知识分子不愿意去做“不用知识”的工作……他们认为,如果那样做,就有损他的身份!

其实这种“身份”只会让人路越走越窄,并不是说有身份的人就不能有得意的人生,但在非常时刻,如果还放不下身份,那么会让自己无路可走!像博士如果找不到工作,又不愿意当业务员,那就只有挨饿了;如果能放下身份,那么路就越走越宽,也没有走不通的路!

你如果想在社会上走出一条路来,那么就要放下身份,也就是:放下你的学历,放下你的家庭背景,让自己回归到“普通人”!同时,也要不在乎别人的眼光和批评,做你认为值得做的事,走你认为值得走的路!

“放下身份”比放不下身份的人在竞争上多了几个优势:

——能放下身份的人,他的思考富有高度的弹性,不会有刻板的观念,而能吸收各种资讯,形成一个庞大而多样的资讯库,这将是他的本钱。

——能放下身份的人会比别人早一步抓到好机会,也能比别人抓到更多的机会;因为他没有身份的顾虑!

有一则这样的故事:一个千金小姐随着婢女在饥饿中逃难,干粮吃尽后,婢女要小姐一起去乞讨,千金小姐说:我是小姐!不愿意去。

结果怎么样呢?

脸皮厚点好办事

求人办事本来就是一件厚着脸皮的事,因为你不知道人家是答应还是不答应,你是抱着求的心理来碰运气的,答应了,自然皆大欢喜,算是欠了一个人情,以后想着要偿还。可是不答应,那就避免不了尴尬和难堪。脸皮厚,更多的是指后者而言的。

觉得求人办事不好意思,“求”字刚说出口,就满脸通红,这样,事情十之八九是办不成的。大家都在这个社会上生活,没有哪一个人是万能的,什么事都能自己大包大揽,谁也不求。要想办成事,就得求人,不求人事办不了。这样的局面下,该怎么办呢?一次因为不好意思不办了,可以;两次也可以。可人活着会有数不清的事情要办,而这么多事总有要求人的,总不能都放弃了吧?这样,人生还有什么意义?人总有自己办不了的事,每个人都是如此。这样安慰一下自己,心里宽慰一些,脸皮或许也会厚一些吧。

人生在世,为了生存发展,需要请求很多人给予帮助,万事不求人,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既然要求人,脸皮就得厚,脸皮薄了,事办成的指望也就小了,个人的发展也就受到局限了。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这话说得是有其客观合理性的,求人办事,也得厚着脸皮,低下头,陪笑脸,说着好话。

没有哪一个人天生就是厚脸皮,厚脸皮是需要长时间和许多事情的打磨才形成的。每个人在初涉世事的时候,脸皮都薄,都放不下自己清高的架子或是尊严。可是始终保持着这个样子,是无法被社会所接纳的,无法适应整个社会生存的大环境,更无法与之融为一体,也就无法迈出真正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寻找发展,体现自我的人生价值。这样不行,会被社会孤立和抛弃的。为了生存,为了在这个社会上有立足之地,就要开始寻改变,逐渐迎合和适应社会。人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改变的,变得脸皮越来越厚。

我们在这里提倡厚脸皮,说脸皮薄了不行,只是宣扬一种为人处世的哲学,并不是要人放弃原则和人格尊严,变得厚颜无耻,像一块橡皮糖一样粘住谁不放。我们说脸皮薄者,是指在求人办事的时候,抹不开面子,感觉不好意思;而办事要学会如何求人相对的脸皮厚,则是指要抹开面子,别不好意思,大大方方地把请求帮忙的事情说出来,争取求人办事的成功,为自己多创造一些机会。

在任何一个城市,我们都很容易看到一些乞丐,这些乞丐有的是不靠乞讨就无法维持生活,这是真乞丐。而还有另外一些人,他们是以乞讨作为自己发财的一种途径或方式。

一次,有位作家出差到某地,他在火车站的候车室等车,突然有一个满脸皱纹,衣衫褴褛,浑身脏兮兮的老头来到了他面前,向他伸出了颤抖的手,口中像念经似的细语:“你行行好,赏几个钱吧!”

这位作家见他的样子很可怜,便从口袋里掏出了两块钱,递了过去。老乞丐接过钱,咧开嘴,露出了一口焦黄的牙齿,笑着连声说谢谢,转身又把手伸向了其他的人。

老乞丐在乞讨之际,突然像看见了什么可怕的东西一样,急匆匆地跑了。作家见此情景感到非常纳闷,不由得朝乞丐刚才望的那个方向看去,原来是有两个警察正朝着这边走来。乞丐见了警察,为什么像耗子见了猫一样逃跑呢?

作家一开始有些纳闷,但他后来还是想明白了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原来这个乞丐乞讨是假,骗钱才是最主要的目的,他背后背着的那个麻袋包,讨来的钱已经有半袋多了。讨饭的人,只要谁能够施舍他一点,给他饭吃,他就已经心满意足了,可这个乞讨的老人好像永远也不满足的样子。既然目的不一样,难怪刚才见到警察要仓皇逃窜了。作家想起自己刚才给他钱的时候,那咧嘴一笑,直觉得那是因欺骗得手而发出的窃笑。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没想到乞讨竟也有这么大的诱惑,成了一条谋生赚钱的路子。外表看起来让人生厌的乞丐,实际上是一个大富翁也说不定。

报纸上曾登过这样一篇读者来信,说一位老太太自称是因为儿女不孝,且不尽赡养之责,她在农村乡下实在是呆不下去了,所以才到城里来讨生活。她不是完全的乞讨,她是卖盆景,她希望有人能买下她的盆景,让她赚一点钱,能吃上饭。

一位行人见她可怜,便掏钱买下了她的盆景,可是隔几日到某花店里看到一模一样的盆景,才发觉自己上了大当,白白掏了高出5倍的价钱。

在这里,以乞丐为例,并不是要以其与求人相提并论,不是叫人像那些专门从事坑蒙拐骗勾当的假乞丐学习。他们那种卑劣低下的手段是为人所不耻的,而且是在典当自己的尊严和人格,不值得效仿。但我们只是想说一说他们那种拉得下脸的“精神”,其实还是有一些可值得借鉴的。

他们面对任何一个人,都能厚着脸皮去乞讨,结果他们喂肥了自己的口袋。乞讨都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求人还在乎什么呢?虽然这两者之间从本质上来说是没有什么差别的,都是想在别人那里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但前者想要的是物质上的,而别人给他们是因为同情和怜悯。后者则不同,后者可能是精神上的,也可能是物质上的,或是其他的各个方面,而别人帮不帮助,要看交情,要看你的诚意,还要看在你的面子上。这是根本区别所在,但其结果,验证的却往往是一个道理:脸皮薄,要吃亏,脸皮厚,落个实惠。

我们应该厚着脸皮学会求人,会求人了,事也好办了。而求人办事,这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几乎是随时随刻都发生的。不说有多么重大的事情,就是平时诸如与他人合作,很多时候也是要求人的。这些都是我们无法避免的,而没有了这些,人们也可能无法生存下去。

不学会求人怎么能行!

摆正求人心态好办事

求人办事,遇到冷遇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在这样的情况面前,不同的人会采取不同的态度,有的人会因气愤而拂袖离去,有的人会依旧如常、笑脸相对,还有的人会暗暗地怀恨在心。哪一种反应都是有可能发生的,没有必要去指责去议论,这都是人情绪的一种发泄。但不同的反应肯定会带来不同的结果,直接影响到你求人办事的成功与失败。因小失大的事情,常常是由态度的转变而在瞬间形成的。

遭到冷遇,对任何人来说,心里肯定都是不太舒服的,但不舒服归不舒服,我们最终的目的是把事情办成,为了把事情办成,一定要对其冷遇有个具体的了解,然后再做出相应的反应,这是十分必要的。

一般情况下遭冷遇,可以按其成因分为以下三种:

一是自感性冷遇,也就是对方并没有故意冷落和怠慢你的意思,只是你自己的期望过高,因为对方没有达到想像中的热情程度,所以对对方不满意,自感遭到了冷遇。

二是无意性冷遇,是指对方并没有故意冷落,怠慢你,但由于种种不同的原因,比如他这个人的性格就不是太夸张,太热情,习惯了对谁都是不冷不热的样子,他在不经意中流露出来的某种情绪,让你感觉自己受到了冷遇,称为无意性冷遇。

三是故意性冷遇,这种是指对方故意心存怠慢,对你不冷不热、不搭不理,这种情况是最让人感到难堪的了。

当了解了这三种情况以后,遭受冷遇时,就要仔细地想一想,到底是属于哪一种情况,区别开来后,再采取合适的对策。

对于自感性冷遇,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自己,所以要进行自我反省,调节心理态势,实事求是地看待彼此之间的关系,避免猜测和嫉恨的产生而导致互相误会。

不仅在生活之中,就是在我们自己身上也常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在准备求人之前,总是想凭着我们之间的关系或我这么大的面子,对方肯定会热情招待我,事情也会很顺利地办成的。

可是事实情况却与想像中的截然不同,对方完全没有那么热情,也没有答应帮助,而是采取低调处理,这时候,任何人的心里都会有一种空落落的感觉。

其实,这种冷遇形成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对自己及彼此之间的关系估计太高,期望也太高而形成的,这种冷遇不是对方强给予的,而是自己强加的。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最先应该检查一下自己,再重新认识确立一下自己的位置及期望目标,以便适应彼此关系和客观水平,这样,就会很容易平复自己内心的不平静,而去正视现实。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误会和麻烦。

有一位青年,去一位多年不见的朋友家探望。这位朋友现如今在商业圈里已有了不小的名气,每天来造访的人一批接着一批,从来没有断过,为了应付这些人,他每天都被弄得疲惫不堪,有时候也躲,但总也躲不了。因此,到家里来的客人,如果没有什么特别要紧的事情,一般不那么热情地招待。

这位青年想,大家朋友一场,多年不见,再一碰面,重温旧情,肯定会受到热情的招待。但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么多年,两个人在不同的环境里都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所以他也和别人一样,受到了不冷不热的待遇。

这位青年心里顿时就觉得无法承受,有一种被轻慢的感觉,认为昔日的朋友太不够意思了,所以坐了一会儿,便非常气愤地离开了,并发誓以后再也不与之来往了。但是后来他得知这位朋友的待客方针就是这样,对所有的人都是如此,并不是特别针对他的,再仔细想想,自己与他虽说是朋友,但并没有特别深的交情,而且又这么多年不曾来往,人家那样招待也并没有什么不妥,自己之所以感觉受到了冷落,不过是一厢情愿罢了。

于是,他调整了自己的心态,并采取主动姿态与之交往,没想到这位名声显赫的商人倒还是很看重朋友之情,随着不断的往来,两人的交情比以前还要好了。

对于自感性冷遇应该主动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对于无意性冷遇,则要采取理解和宽容的态度。在与人交往中,由于各种原因,常会在不经意中流露出某种情绪,顾此失彼,难免就会给他人造成冷落的感觉。遇到这种情况,千万不要迁怒对方,更不应该愤愤然地拂袖离去,而是以另外一种姿态,站到对方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地为他想一想,将心比心,问一问,如果自己是他该怎么办?给予他充分的理解和体谅。

例如:有一家请客,因为要接一位客人,于是主人便把邻居一位当司机的小伙子请来帮忙,告诉了他地址和去接什么人。小伙子按着地址把人接到并送了来,可是主人只顾热情地招待客人,却把司机给忘了。

司机当时心里也很生气,心想忙了半天,到头来连句谢谢的话也没有。不过转而一想,在这样闹哄哄的情况下,主人太忙了,疏忽自己也很正常,在所难免,不一定就是看低自己、冷落自己。这样一想,心里的气顿时消了大半,悄悄地把车开回了家,吃了饭,在家休息。

当主人想起司机时,赶到家里一看,他已经吃过饭了。主人十分过意不去,一再解释说,是自己忙糊涂了,忘了这个事。司机见主人这样,自己倒觉得不好意思了,也开始解释说是自己胃口不好,而且也不习惯那么大的场合,再有那么多人他都不认识,在一起呆着也别扭。司机这种大度和为主人着想的心理使主人大受感动,事后,专门请司机吃了一顿饭作为补偿。从此两家的关系不仅没有生疏,反而更加亲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