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10秒钟打造办事高手
9146700000026

第26章 在上司那儿遇到难办的事怎么办(1)

与上司发生冲突后怎么办

在工作中,上下级之间难免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产生一些摩擦和碰撞,引起冲突。这时候,作为下属如果处置不当,就会加深鸿沟,陷入困境,甚至导致双方的关系彻底破裂。那么,一旦与上司发生冲突后该怎么办?常言道:“冤家宜解不宜结”。通常情况下,缓和气氛、疏通关系、积极化解才是正确的思路。否则,将对你以后办事留下无穷的后患。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一些方式方法:

1.引咎自责,自我批评。

心理素质要过硬,态度要诚恳,若责任在自己一方,就应勇于找上司承认错误,进行道歉,求得谅解。如果主要责任在上司一方,只要不是原则性问题,就应灵活处理,因为目的在于和解,下属可以主动灵活一些,把冲突的责任往自个身上揽,给上司一个台阶下。人心都是肉长的,这样人心换人心,半斤换八两,极容易感动上司,从而化干戈为玉帛。

2.丢掉幻想,主动答腔。

不少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即当与对方吵架之后,有时候谁见了谁也不先开口,实际上双方内心却都在期待对方先开口讲第一句话。所以,作为下级遇到上司,特别是有隔阂后,就更应及时主动地问好,热情打招呼,以消除冲突所造成的阴影,这样能给上司或公众留下一种不计前嫌、大度处事的印象。不要有侥幸心理,见面憋着一股犟劲不搭腔不理睬,昂首而过,长期下去就会旧疙瘩未解又结新疙瘩,矛盾像滚雪球般越滚越大,势必形成更大的隔阂,如此再想和好就晚了,困难会更大。

3.不与争论,冷却处理。

当下属与自己的上司发生冲突之后,作为下属不计较、不争论、不扩散,而是把此事搁置起来,埋藏在心底不当回事,在工作中一如既往,该汇报仍汇报,该请示仍请示,就像没发生过任何事情一样待人接物。这样不揭旧伤疤,噩梦勿重提,随着星移斗转,岁月流逝,就会逐渐冲淡、忘怀以前的不快,冲突所造成的副作用也就会自然而然消失了。

4.请人斡旋,从中化解。

找一些在上司面前谈话有影响力的“和平使者”,带去自己的歉意,以及做一些调解说服工作,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策略。尤其是当事人自己碍于情面不能说、不便说的一些语言,通过调解者之口一说,效果极明显。调解人从中斡旋,就等于在上下级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但是,调解人一般情况下只能起到穿针引线作用,重新修好,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要靠当事人自己去进一步解决。

5.避免尴尬,电话沟通。

打电话解释可以避免双方面对面的交谈可能带来的尴尬和别扭,这正是电话的优势所在,打电话时要注意语言应亲切自然,不管是由于自己的鲁莽造成的碰撞,还是由于上司心情不好引发的冲突,不管是因上司的怠慢而引起的“战争”,还是由于下属自己思虑不周造成的隔阂,都可利用这个现代化的工具去解释。或者换个形式,利用书信的方式去谈心,把话说开,求得理解,形成共识,这就为恢复关系初步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为下一步的和好面谈铺开了道路,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此法要因人而用,不可滥用,若上司平时就讨厌这种表达方式的话就应禁用。

6.把握火候,寻找机会。

要选择好时机,掌握住火候,积极去化解矛盾。譬如:当上司遇到喜事受到表彰或提拔时,作为下级就应及时去祝贺道喜,这时上司情绪高涨、精神愉快,适时登门,上司自然不会拒绝,反而会认为这是对其工作成绩的同享和人格的尊重,当然也就乐意接受道贺了。

7.宽宏大量,适度忍让。

当与自己的上司发生冲突后,运用这一方法就要掌握分寸,要有原则性。一般来讲,在许多情况下,遇事能不能忍,反映着一个人的胸怀与见识。但是,如果一味地回避矛盾,采取妥协忍让、委曲求全的做法,就是一种比较消极和压抑自己的行为了。正确的做法是现实一些,肚量要大,宰相肚里能撑船,不要小肚鸡肠,斤斤计较,既然人在屋檐下,就不妨暂时先委屈一下自己,适度地采取忍让的态度,既可避免正面冲突,同时也保全了双方各自的面子和做人的尊严。

综上所述,是站在下属这个角度而言的,理不辩不明,我们把话说回来,如果下属偏偏遇到的是位不近情理、心胸狭窄、蛮横霸道的上司,大搞顺者昌逆者亡,把下属的顶撞视为大逆不道,必欲将其置之于死地时,处于如此环境如此高压之中的下属,就不必抱什么希望了,这时,就应当机立断,毫不犹豫地“三十六计走为上”。“良禽择木而栖”,换个工作环境,再图发展。

怎样获取上司的信赖

1.信赖是办事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1)信赖的基本要素。

我们经常看到如下情形,某人问道:“这句话讲的真不错,是谁说的?”

问话的人本来还在佩服那句话说得很有道理,可是却被下面一句话打消了:

“是一位名叫李凡的人说的”。

“谁?”这时候,钻石也会变成石头。

如果是下任局长人选所说,则某人一定会露出欣喜的神情,说:“果然不错,毕竟是局长人选。”

由上可见,同样一句话,但因说话人的身份不同,在听者心目中所占的分量就大不相同。“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作为一句古训,尽管这是许多人寻求的品格,但要真正做到却很难。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信赖问题,作为局长人选的人,因为他长期与下属相处,有一定威信,也有一定工作业绩,其说的话容易为人信服,而李凡只不过是才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人,大家对他不了解,因而其说的话就难为大家所信服。

任何一个学识渊博或精明能干的人,如果没有大家对他的信赖,要想取得成功都是很难的,也很难为上司重用。而任何一个想有所作为,能在自己的工作范围内取得突出成绩的下属,都必须得到上司的器重,得到上司器重的一个最基本的要素就是取得上司的信赖。

信赖可分为两种,一是对其为人处世信赖,一是对其工作能力信赖。前者是指人格上的信赖,有些上司最看中这点,后者是业务能力,也就是以成果表现出来的成绩。

在这两种信赖中,最理想的莫过于两者都具备,即既信赖你的人品,又信赖你的能力,但在现实生活中,两者却很难兼得。有些下属,人品很好,但工作能力不佳;而有些下属,工作能力很强,但人品欠佳;还有些下属,人品、能力均很差。作为上司来说,会如何面对此种情况呢?一般来说,比较正统、规矩、本身能力也不太强的上司,对下属首先看重的是人品,至于工作能力只要不经常出大的差错,不经常捅漏子,一般的工作能够应付,他就满足了。而对于开拓能力强,工作能力强,对下属驾驭能力也强的上司来说,他看重的往往就是能力,只要你能够做事,有较强的创造性和开拓性,能打开工作局面,就不错。至于你人品欠佳,我可以控制你,反正你也翻不了船。当然,对那些人品、能力本身就差的上司来说,他看重下属的不是人品,也不是能力,而是对他毫无条件地依附,对这样的上司,最好的办法是避开他。

(2)如何知道上司对自己的信赖程度。

每一个人在这个问题上都倾向于对自己有利的解释,这是一种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所作出的推测,因为谁都不愿意让上司不信赖自己。有一个30多岁的工厂技术员,在谈起与上司相处时他说:“与上司相处,有些事情是需要谈开的。”

原来他的上司只比他大一岁,他们的关系处得很随便,经常在一起打牌,彼此交情不错,他以为上司很了解他,也觉得上司对他很信赖。

但是有一次发年终奖时,他却发现并没有自己想像的那么多,甚至比一些比他表现差的同事还少,因而百思不得其解,精神上也受到某种打击,心想,都是铁哥们了,怎么这样对待我呢?

为此,有一天下班后,他到上司家里去,一本正经地向上司说起他的工作与所发奖金不相称的事,令人惊讶的事,上司对他的工作情况并不很了解,甚至他曾经向上司说过的一些事,他也不记得了。

“自从那次谈话后,上司改变了对我的看法,这一次发奖金还马马虎虎,说真的,有时候,事情还是需要谈开的。”他深有感触地说。

由此可见,因为过于亲近,以致把上司同下属的关系看得太随便,结果他的实力反而没有被正确了解。

平常如果该讲的话不讲,该要求的事情没有要求,则自己的工作能力也会被低估,最后会发现自己并不如想像中那样受信赖,这种情形屡见不鲜。

切忌不要因为与上司很要好,就以为一定受信赖,这是一种很天真的想法,还可能产生骄傲心理。

然而,如果上司对你说:“这一切全靠你了。”“委托你了,好好干吧。”“对你有信心哟。”这些话时,你的看法如何呢?

这些话如果是对你表示信赖,你的感觉一定不差,会说这种话的上司到底是何种人物,这点是很重要的。

假如上司不能信赖下属时,他一般不会率直地将前述的话说出口。如果他是一个工于心计的上司,则他不但不会说出对你的真实看法,也不会表现在态度上,反而会装出信赖你的样子,那么他就会说出前述的话。

这时你如果不折不扣地相信这些话,如有一天被你识破了是一句假话时,你所受到的打击将是沉重的。

为了验证上司说这种话的真假,你不妨对上司提出问题,看他采不采纳你的意见。

富兰克林曾说过:“如果你想知道金钱的价值,只要向人家借借看就知道了。”同样的,如果你想知道上司对你的信赖度,试着主动去说服上司看看。说不定上司笑容满面的脸孔,会突然变得阴沉,或者不再说“一切全靠你了”的话,而吐露出“不能信任你所说的事情”一类的话。

对此,也用不着用“原来这个人是这样”来责备上司,趁这个机会,更加努力充实自己,以逐渐增加上司对你的信任。

也有许多上司是为了让下属有干劲,才经常说这种话,如果上司对下属说:“你到底会不会做,我有点担心?”

则有可能使软弱的下属不但失去工作干劲,甚至连不多的自信也一扫而光,稍微聪明一点的上司都不希望产生这种结果,所以才会说“我信任你”、“好好干”来鼓励。

虽然没有必要产生自卑感,但也不必因上司说了“信任你”而沾沾自喜。宁可认为自己远未受到上司信赖,从而更加振作精神,以争取真正的信赖。

2.不可使自己的行为让上司感到困扰。

(1)力求在工作中能说能做。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这种情况,不少人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埋头苦干,但不喜欢说话,更不善于用语言展示自己。这并非他们开口说话会吃亏,而是他们给人的感觉就是这样。

这样,尽管他们尽其本分地工作,实事求是地说,也做出了很大的成绩。但对一个管理很多下属的上司来说,他们实际做出的成绩却很容易使上司遗忘,甚至被抹杀。不仅如此,而且还容易被上司觉得“不知他们在想些什么,真是摸不透的人”。由此,不但自己吃亏,同时也让上司感到为难。

现代社会生活步调加快,每个人的工作和生活都是紧张而繁忙的,谁都没有多少空闲和余力去打听和了解别人做了些什么,或正在做什么,以及准备做什么。因此,如果你要想让别人了解你,你就必须抓住适当的时机,将自己的想法和愿望主动地表达出来。

当然,若一个人经常大言不惭,说要做这做那,但一具体要他去做某件事,就迟疑不前,典型的“光说不做”,也是不会令上司信赖的。

要获取信赖,务须“信守承诺或约定”的工作。但有许多人,在接受上司交办的工作时,往往信誓旦旦地说:“行,没问题”,但就是迟迟不付诸行动,直到上司屡次催促,才找借口推诿道:“真对不起,一直忙不过来。”

大部分爱推诿的人,一般都会失去上司的信赖。拿破仑说过:“要守约定,最好的办法就是绝对不要跟人约定。”但在如今的世界上,没有人能够在无任何约定的情况下生活下去。所以此言,只可以把它看成是“约定”和“实行”两者间关系的特例。

日本学者土光敏夫在《信赖的基础》一书中,曾指出:

要站在对方的立场来思考事物。

确确实实遵守约定。

言行必须一致。

彼此要经常沟通。

替对方的难处着想。

只要将上述的“对方”改成“上司”,就成为让上司信赖的基础。

(2)不可成为去处不明的人。

我们常可看到这种情况,当上司叫某个下属时他却去向不明。一般来说,上司召唤其下属,必定有事,并且很可能是要紧的事。

比如:某个机关正在开有上级领导参加的会,与会的某处长从会议室外打电话叫下属小陈来,可偏偏小陈不在。与小陈同办公室的小刘问处长别人来行不行。某处长说:“不行,”有一些资料必须由他来说明,他到底去哪里了?”

在这种情况下,这位处长一定坐立不安了,一则需要他说明的事有可能就无法说清楚,二则在这么多与会者,特别是上级领导面前,让人感到连自己下属的去向都掌握不了,面子上也很不好受。

当然,这并不是要每一个下属怕受上司召唤而始终贴坐在自己的位子上,而是要注意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