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金匮要略》导读
9145700000052

第52章 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虫病脉证并治第十九

本章论述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蚘虫(蛔虫)五种病证。其中以蛔虫病为重点。

趺蹶,指跌倒或颠扑伤足,使人足背僵直,转动不利,只能往前行走,而不能后却的病证。由太阳筋脉受伤,筋脉拘急所致。故仲景指出用针刺小腿部腧穴以舒缓筋脉。

手指臂肿,是指手指、臂部的关节肿胀,并作振颤,全身肌肉也随着发生牵动的病证。多由风痰阻滞经络所致。治疗上应以祛风除痰,养血通络为主。

转筋,指突然发生筋脉拘挛掣痛的病证,以下肢为多见,甚则牵引小腹作痛。

其病多由湿浊化热伤津,或因吐泻甚而伤津,或因素体阴津气血不足,或因暴受寒冷凝滞筋脉,筋脉失于温煦濡养引起。治疗时,应分别采用清热除湿,养阴增液,温经散寒,活血通络,柔筋解痉等法为主。

阴狐疝,是一种阴囊偏大偏小,时上时下的病证。由寒凝肝筋所致。治以辛温通阳,疏肝理气为主。

蚘虫,“蚘”同“蛔”。蛔厥在《伤寒论·厥阴篇》即有记载,是由脏寒、蛔动不安、上扰胸膈所引起的烦躁吐蛔,心腹剧痛,吐涎沫,得食即吐,手足厥冷,呈发作性的病证。治疗蛔虫病,应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当虫动不安,发生剧痛时,急当安蛔止痛;待蛔虫安定而痛止,则当驱蛔杀虫。

肝主风,易犯脾胃;又主筋,其脉绕阴器。所以说,以上五种病皆与肝有关。趺蹶虽是太阳经伤,但与腓肠肌部有关系,与转筋同是一个部位,故合一章论述。

一、原著精读

【原文1】 师曰:病趺蹶①,其人但能前,不能却,刺腨②入二寸,此太阳经伤也。

【词解】

①趺蹶:“趺”同“跗”。“蹶”,《说文》:“僵也”。趺蹶是一种足背僵直,行走不便,只能前行,不能后退的疾病。

②刺腨(chuai或shuan):《说文》腨,腓肠也。即指小腿肚。刺腨是指针刺小腿肚的穴位。

【释义】 本条论趺蹶的病因和证治。

“此太阳经伤也”句,应列在“刺腨入二寸”之前,为倒装文法。“太阳经伤”是趺蹶的病因,人身筋脉,阳明行身前,太阳行身后,太阳经损伤牵引不利,故出现趺蹶但能前不能后的症状。治疗当取足太阳经脉,针刺腨部合阳、承山等穴以舒缓筋脉。

【辨治要点】

主证:足背僵直,但能前行,不能后却。

成因:太阳经伤。

治法:刺腨入二寸(针刺腨部合阳、承山等穴以舒缓筋脉)。

“趺蹶”有注家作“跌蹶”,认为本病由倾跌而致蹶,明确跌伤为其病因。但从文义看,趺蹶是太阳经脉受伤的病证,并非拘于外伤,故仍以“趺蹶”为是。

“刺腨入二寸”,不可拘泥,小腿部腧穴,临床多以刺入8分~1寸为度。

【原文2】 病人常以①手指臂肿动,此人身体瞤瞤②者,藜芦甘草汤主之。

藜芦甘草汤

【词解】

①常以:以,语助词。常以,即时常的意思。

②瞤瞤(shun):指身体筋肉发生振颤掣动。

【释义】 本条指出手指臂肿动的证治。

手指臂肿动是一种手指臂部肿胀,并有振颤,全身肌肉也发生抽动的病证。从药测证,此病为风痰阻膈,攻走流窜所致。阻于经络则手指及臂部肿胀振颤;攻走流窜则全身肌肉有跳动感。藜芦甘草汤方未见,但从二药的功效来推测,本方属于涌吐剂,运用这种方法化去风痰,则诸证自愈。

【辨治要点】

主证:病人时常手指臂肿动,身体筋肉振颤抽动。

成因:风痰阻于经脉。

治法:涌吐风痰。

方药:藜芦甘草汤(方缺)。

临床上对此种病证,常用导痰汤(胆星、枳实、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生姜、大枣)或指迷茯苓丸(半夏、茯苓、枳壳、风化硝、姜汁),效果亦好。多用于类风湿关节炎。

【原文3】 转筋之为病,其人臂脚直①,脉上下行②,微弦。转筋入腹③者,鸡屎白散主之。

鸡屎白散方

鸡屎白上一味为散,取方寸匕,以水六合,和,温服。

【词解】

①臂脚直:臂同背,古通用,谓足背强直不能屈伸,是转筋之证也。

②脉上下行:形容脉象强直有力而无柔和之象。

③转筋入腹:即痛自两腿牵引少腹。

【释义】 本条论述转筋入腹的证治。

转筋,俗称抽筋,是一种筋脉拘挛作痛的病证,常见于霍乱吐下严重者。这是由于阴液耗损过多,筋脉失养而失去柔和之势,脉象也见强劲有力而微弦,与痉病的脉“直上下行”相同。转筋一般多发生于下肢。转筋之甚者,邪随经脉上行入腹,所以严重时其痉挛会从两足牵引少腹部作痛,称为转筋入腹,可用鸡屎白散治疗。

鸡屎白散性寒,下气祛湿,通利二便。《本草纲目》谓鸡屎能“下气消积,通利二便”。

《素问·腹中论》以鸡矢醴治臌胀,均取其通利二便之功。由此可知本条转筋入腹的原因是湿浊化热,伤阴伤络所致。

【辨治要点】

主证:其人足背僵直,脉劲急,微弦,甚或从两腿牵引小腹作痛。

成因:湿浊化热伤阴,筋脉失养。

治法:下气祛湿,通利二便。

方药:鸡屎白散(鸡屎白)。

转筋一证原因很多,不仅限于湿热伤阴,最常见于霍乱吐泻严重者,由于阴液耗损过多筋脉失去阴液濡养和阳气温煦所致。后世王孟英用蚕矢汤治热性霍乱转筋,即受本方启发。如属寒性霍乱,吐利太过,阴液耗伤,阳气大衰,而致转筋者,可用通脉四逆汤、白通汤等治疗。

【原文4】 阴狐疝气①者,偏有大小②,时时上下,蜘蛛散主之。

蜘蛛散方

蜘蛛十四枚(熬焦) 桂枝半两上二味为散,取八分一匕,饮和服,日再服,蜜丸亦可。

【词解】

①阴狐疝气:简称狐疝,谓疝气时上时下,像狐狸那样出没无定,故名。

②偏有大小:指两侧阴囊大小不同。

【释义】 本条论述阴狐疝气的证治。

阴狐疝气与俗称的小肠气相似,阴囊一边大一边小,时上时下,每因起立或劳动时,从腹内下坠至阴囊,若平卧时能复纳回腹内,严重的由阴囊牵引少腹剧痛,较轻的则仅有重坠感,多由于寒气凝于厥阴肝经所致。治疗应以辛温通利为主,蜘蛛破结通利,配桂枝之辛温,引入厥阴肝经以散寒气。但蜘蛛有毒,用时宜慎。后世治疗本病常用疏肝理气药,如川楝子、延胡索、木香、小茴香、香附、乌药、荔枝核之类,能取得一定效果。

【辨治要点】

主证:阴囊偏有小,时上时下。

成因:寒气凝滞厥阴肝经。

治法:辛温通利。

方药:蜘蛛散(焦蜘蛛、桂枝)。

本章所论阴狐疝,与今之腹股沟斜疝相似,乃小肠从疝孔脱出,非睾丸本体受病。阴狐疝与前“腹满寒疝宿食病”所论寒疝亦不同,寒疝为寒气攻冲,以腹部疼痛为主症,小肠不脱出,睾丸不肿大。

【原文5】 问曰:病腹痛有虫,其脉何以别之?师曰:腹中痛,其脉当沉若①弦,反洪大,故有蚘②虫。

【词解】

①若:连词,相当于“或”。

②蚘:音、义同蛔。

【释义】 本条指出蛔虫腹痛的脉象。

腹痛是蛔虫病的主要症状。一般来说,腹痛属里寒的,脉多见沉或弦,沉脉主里主寒,弦脉主痛。若脉反洪大而无热势,乃蛔动气逆之象。

临床时,不能单凭脉象来判断腹痛的属性,须脉症合参。如属虫扰之腹痛,常伴有心腹疼痛、吐涎、鼻孔瘙痒、贪食不易消化、嗜食异物、睡中齘齿、眼白睛有蓝色斑点、下唇黏膜有半透明状颗粒、舌面有红点、面部有白斑等症。

【原文6】 蚘虫之为病,令人吐涎,心痛①,发作有时,毒药不止②,甘草粉蜜汤主之。

甘草粉蜜汤方

甘草二两粉一两蜜四两上三味,以水三升,先煮甘草,取二升,去滓,内粉蜜,搅令和,煎如薄粥,温服一升,差即止。

【词解】

①心痛:指上腹部疼痛。由于蛔虫扰动上逆,致胃脘近心部疼痛。

②毒药不止:是指用过多种驱虫药,不能制止。

【释义】 本条指出蛔虫病的证治。

吐涎为口吐清水。心痛是指上腹部疼痛。蛔动则痛作,蛔静则痛止,故上腹部疼痛发作有时,用毒药治疗未取得效果。所以改用安蛔缓痛之药以缓病势,然后徐徐图治。甘草粉蜜汤中甘草、粉、蜜,皆是甘平安胃之药,服后可以安蛔缓痛。

【辨治要点】

主证:令人吐涎,上腹部疼痛发作有时,毒药不止。

成因:蛔虫腹痛。

治法:安蛔缓痛。

方药:甘草粉蜜汤(甘草、粉、蜜)。

对于方中之粉,后世医家有两种看法:一认为系铅粉;一认为系米粉。从原文“毒药不止”一句来看,则不当更用铅粉;再从方后煎如薄粥来看,则粉为米粉,更为明显。但临床应用时,安蛔缓痛用米粉,杀虫则用铅粉。由于铅粉为毒性药,故宜慎用。

【原文7、8】

蚘厥者,当吐蚘,令病者静而复时烦,此为脏寒①,蚘上入膈②,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蚘闻食臭③出,其人当自吐蚘。

蚘厥者,乌梅丸主之。

乌梅丸方

乌梅三百个细辛六两干姜十两黄连一斤当归四两附子六两(炮)川椒四两(去汗) 桂枝六两人参六两黄柏六两上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升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子大,先食饮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臭等食。

【词解】

①脏寒:指内脏虚寒,此处指胃肠虚寒,并与脾有关。

②入膈:乃指近胸膈的部位,如上腹部的胆道等。

③食臭:指食物的气味。

【释义】 以上两条论述蛔厥的证治。

蛔厥是因蛔虫的扰动而产生腹痛剧烈,手足逆冷,吐涎沫,得食则吐,烦躁不安等呈发作性的症状。是一种寒热错杂的证候,所以治疗寒温并用,虚实并调,安蛔止厥,方用乌梅丸。方中乌梅能安胃、止呕、伏蛔;黄连、黄柏清热止呕;川椒温中杀蛔;细辛、干姜、附子、桂枝温阳散寒;人参、当归补气行血,安正祛邪。

【辨治要点】

主证:烦躁吐蛔,腹痛急剧,发作有时,吐涎沫,得食则吐,手足厥冷。

成因:脏寒蛔动,寒热错杂。

治法:寒温并用,安胃杀虫。

方药:乌梅丸(乌梅、细辛、干姜、黄连、当归、炮附子、川椒、桂枝、人参、黄柏)。

蛔厥与伤寒的脏厥不同,脏厥则脉微而厥,肢冷烦躁,无暂安时,为孤阳将绝之候,宜四逆汤、白通加猪胆汁汤之类急救之。蛔厥则吐蛔,手足厥冷,静而复烦,得食而呕,为寒热错杂之证,宜乌梅丸。

乌梅丸,临床除常用于安蛔缓痛外,还可用于木克土之胃脘痛或呕吐、厥阴下利、寒热错杂之崩漏、经期头痛等证。

二、小结

趺蹶主要表现为足背僵直,只能前行而不能后退,是太阳经脉受伤的缘故,治疗用针刺小腿肚的方法。

手指臂肿是由风湿痰涎引起,证候为手指臂部肿抽动,身体肌肉跳动,用藜芦甘草汤涌吐痰涎。

转筋是一种筋脉拘挛作痛的证候,常由湿热伤及筋脉而致,用鸡屎白散清利湿热。

阴孤疝主要表现为阴囊偏有大小,且时时上下,由寒气凝于厥阴所致,用蜘蛛散辛温通利。

蛔虫病的证候有腹中痛,无热,脉反洪大,或吐涎沫,心痛发作有时等,治疗用甘草粉蜜汤安蛔缓痛。蛔厥的主要证候为:四肢厥冷,静而复时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吐蛔。治疗用乌梅丸安蛔止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