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微观社会主义经济研究
9143600000016

第16章 资源和灾源(14)

法律最初指国内法,只在一国主权范围内适用。国内法是指由某一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在本国主权管辖内生效的法律。国内法包括宪法、民法、诉讼法等。国内法的主体一般是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国家只能在特定法律关系中成为主体。随着国家间交流的频繁,国际法也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国际法指适用主权国家之间以及其他具有国际人格的实体之间的法律规则的总体。国际法又称国际公法,以区别于国际私法或法律冲突,后者处理的是不同国家的国内法之间的差异。国际法也与国内法截然不同,国内法是一个国家内部的法律,它调整在其管辖范围内的个人及其他法律实体的行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际法和国内法常常发生冲突,也随着冲突逐渐彼此协调。

虽然所有的法律体系处理的议题通常都是很类似甚至是一样的,不同的国家对于各种法律的分类和命名上通常都会不同。最一般的区分为与国家密切相关的“公法”(包括宪法、行政法和刑法)和规范私人间权利义务关系的“私法”(包括合同、侵权行为和物权法)。在大陆法系中,合同法和侵权行为法属于债法的一部分,信托法则在法令制度或国际公约下运作的。国际法、宪法、行政法、刑法、合同法、侵权行为法、物权法与信托法被视为“传统核心课题”,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可能更为重要的课题。

第五节灾源

一、灾源的定义

灾源是相对资源而言的。如果说资源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那么灾源就是社会发展的阻力。灾源是对能够给人类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破坏性影响的事物总称。灾源不表示程度,通常指灾害或灾难的源头。一切对自然生态环境、人类社会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尤其是人们的生命财产等造成危害的天然事件和社会事件,如地震、火山喷发、风灾、火灾、水灾、旱灾、雹灾、雪灾、泥石流、疫病等,都属于灾源的范畴。

二、灾源的起因

1.天文事件

由于星系交汇,导致地球在一年四季,遭遇各种风、雨、雷、电、雪、冰、霜、冻、旱、涝、龙卷风、台风、风暴、海啸、阴霾、沙尘暴、火山喷发、泥石流、雪崩等极度天气和气象地质灾害;在这类常见的天文现象没有达到近地高度时,通常人类感觉不到它的破坏力;所以在空天行进的卫星、飞船、飞机、航空器有时会遭遇莫名其妙的袭击,强度等级不同。

2.地壳板块运动滑移漂移

由于星系交汇和地壳板块运动属于常见自然天文现象,导致地震、垮塌、地面裂缝、矿井坑道地洞渗水和瓦斯渗出聚集,大型工农业设施装备管道和管网索道绳索被拉伸扭曲导致微裂纹扩展等;地震是很常见的自然现象,只有震级达到了具有破坏人类社会设施的等级,才具有灾害性。

3.因天文事件导致的各类稀少奇异现象

不明飞行物、光团、耀斑、磁暴、射线、辐射等,以及可能引发的森林火灾、地面爆炸、等离子巨能火球,都是自然地天文现象;一些奇异的地理遗址、地质景观都有可能是奇异天文事件留下的真迹。

4.其他

有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两类。

①自然因素:包括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生物链的破坏或远离平衡的发展,大气和水圈在演化过程中所出现的大区域或局部远离平衡的运动,岩石圈在运动过程中出现大规模的突然断裂等,这些会给人类带来虫灾、旱灾、水灾、地震等自然灾害。

②社会因素:包括人类对森林、植被和草原的过度砍伐和破坏等造成土地荒漠,人类活动对地球表面环境的污染,物种灭绝,人口暴长等等。

三、灾源的社会后果

1.造成人口的大量死亡

长期以来,人类经常受到各种灾害的严重危害。据美国海外灾害救援局统计,20世纪60~70年代,全世界人口死亡数增加了6倍。据联合国统计,近70年来,全世界死于各种灾害的人口约458万人。地震造成的人口死亡尤甚,已发生过4次造成20万人以上死亡的大地震。

2.给社会经济造成破坏

20世纪70年代有人估计,人类社会每年创造的财富,约有5%被各种灾害所吞噬。

3.造成社会不稳定

灾害迫使灾民迁移,给社会管理带来困难,造成社会秩序的不稳定。人类在抵抗灾害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防灾和救灾经验。主要有开展对灾害的预报工作,实施防灾对策;防灾和救灾立法;实施灾害保险;宣传和普及防灾、救灾知识,进行防灾、救灾演习训练等。

四、灾源的划分

灾源是相对资源而言,如果说资源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那么灾源就是社会发展的阻力。灾源始终站在我们人类的对立面,在不断的蚕食我们人类的健康和人类的文明成果。灾源的组成主要分为两大类:自然灾源、生物灾源和微生物灾源。

第一类:自然灾源

自然灾源,是地球上的自然变异,包括人类活动诱发的自然变异,无时无地不在发生,当这种变异给人类社会带来危害时,即构成自然灾源。因为它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包括以劳动为媒介的人与自然之间,以及与之相关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灾源都是消极的或破坏的作用。它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二是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自然灾源是地理环境演化过程中的异常事件,却成为阻碍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自然因素之一。

1.非生物灾源

(1)风灾

风不像水,也不像火,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风速适中的风,可以促进气流的流动,加快空气的活性更换,这样可以改善地球的整体生存环境,有利于全球动植物的生长生存,对保护我们这个绿色家园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但如果风的整流太大,将会形成一种对人类社会和全球环境不利的无形灾源,也就是风灾。风灾,是指因暴风、台风或飓风过境而造成的灾害。风灾与风向、风力和风速等具有密切关系。

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例如由北方吹来的风叫北风。风向通常可由风向标等观察出来。风向标箭头指向的风向就是风吹来的方向。

风力,是指风的力量。风力的大小与风速大小成正比。

风级,风力的等级。一般分为十二十三级,速度每秒0.2米以下的风是零级风,32.6米以上的风是十二级风。

A.风的命名及等级划分

按风力的大小,还可分为无风、软风、轻风、微风、和风、劲风、强风、疾风、大风、烈风、狂风、暴风和飓风。微风风速2米/秒~3米/秒,相当于2级风,旗帜微微飘动,草微动,细树枝微动;和风风速4米/秒~7米/秒,相当于3~4级风,旗帜展开并飘动,草不停地摆动,细树枝晃动;强风风速8米/秒~12米/秒,相当于5~6级风,旗帜刮成水平并哗哗作响,草倒于地面,粗树枝摇动。

大风等级采用蒲福风力等级标准划分。风灾灾害等级一般可划分为3级:一般大风:相当6~8级大风,主要破坏农作物,对工程设施一般不会造成破坏;较强大风:相当9~11级大风,除破坏农作物、林木外,对工程设施可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特强大风:相当于12级和以上大风,除破坏农作物、林木外,对工程设施和船舶、车辆等可造成严重破坏,并严重威胁人员生命安全。

平均风力达6级或以上(即风速10.8m/s以上),瞬时风力达8级或以上(风速大于17.8m/s),以及对生活、生产产生严重影响的风称为大风。

大风除有时会造成少量人口伤亡、失踪外,主要破坏房屋、车辆、船舶、树木、农作物以及通信设施、电力设施等,由此造成的灾害为风灾。

B.风灾常见类型

a.暴风

是指大而急的风,高出地面10米平均风速28.5米/秒~32.6米/秒。暴风往往与雨相伴,一次时间较为短促。

b.台风

台风,是指发生在太平洋西部海洋和南海海上的热带空气旋涡,是一种极猛烈的风暴,风力常达十级以上,同时伴有暴雨。夏秋两季常侵袭我国。

台风是各种风暴灾源中对人类危害最严重的风害,当台风发生的时候,不但人的生命有高度危险,还有人类所创造的财富,人类的文明都可被毁灭的可能性。1991年4月29日发生在孟加拉国南部沿海地区的一次特大台风,风速有240公里/小时,台风在海里掀起的浪头有7米高,把孟加拉国沿海的港口和岛屿吞没,海军的军舰和几十架战斗机被风浪击残,给孟加拉国带来了巨额的经济损失。据过后孟加拉国政府公布:灾民1000万人,死亡13.8万人和17亿的直接经济损失。这场台风把本来就不是很富裕的孟加拉国带到了另一个困境之中。几百年以来,台风灾源主要显示三个特点:发生次数多,波及范围广和人员经济损失重。据不完全统计,1737-1977年间,记录在案的死亡人数超过5000就有25次,死亡人数超过10万的有8次,死亡人数超过30万的有过4次。动辄千万人送命,动辄亿万财产损失,发展至今,在全球气候异常变化的大环境之下,台风成了一个全球性关注的灾源。

c.龙卷风

龙的游走,是盘云而上;龙的现身,是张牙舞爪,一副穷凶极恶之相。有一种风发起飚来的时候,恰恰和龙的姿态有酷似,所以人们就把这一种风美其名曰龙卷风。龙卷风是一种涡旋:空气绕龙卷的轴快速旋转,受龙卷中心气压极度减小的吸引,近地面几十米厚的一薄层空气内,气流被从四面八方吸入涡旋的底部。并随即变为绕轴心向上的涡流,龙卷中的风总是气旋性的,其中心的气压可以比周围气压低10%。龙卷风通常是极其快速的,每秒钟100米的风速不足为奇,甚至达到每秒钟175米以上,比12级台风还要大五六倍。风的范围很小,一般直径只有25~100米,只在极少数的情况下直径才达到一公里以上;从发生到消失只有几分钟,最多几个小时。龙卷风分为两种,一种是陆龙卷,顾名思义,是在大陆板块上发生的龙卷风;一种是水龙卷,有的人也称之为海龙卷,是在水面发刮的龙卷风。两种龙卷风一般都是云层中雷暴的产物。这种风少见,范围小,但造成的灾情却很严重。他们有一个不变的共同点,那就是破坏力巨大,所到之处,基本是所向披靡,可以把房屋整栋吹翻,可以把汽车整架丢进空中,可以把人当沙子一样吹来吹去。

我国也是龙卷风高发的地区,平均每年都发有数十次龙卷风爆发的记录,并且大多都发生在东部地区,长江三角洲一带是我国龙卷风的高发地区,1995年4月19日,龙卷风袭击珠江三角洲地区,有54人遇难,经济损失接近7亿元。1969年8月,河北霸县发生了20世纪中国最严重的一次龙卷风,在这次大风当中,仅河北褚河港公社一个村的死亡人数就达到861人,另外天津市的死亡人数也有120人。纬度20~50度的地区是龙卷风高发的地区,全球每年发生的龙卷风大约都超过1000次以上,这个世界上有一个“龙卷风王国”,每年的龙卷风发生次数可达900次,并且有一次在同一个镇在短短19小时内,竟吹起了148个龙卷风,这个国家就是美国。

d.飓风

飓风是指发生在大西洋西部的热带空气旋涡,是一种极强烈的风暴,相当于西太平洋上的台风。高出地面10米平均风速大于32.7米/秒。风灾形成的原因除各种自然因素以外,还常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有关。如滥采地下水,破坏地表植被,汽车尾气等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形成温室效应等。城市之中风灾,过去还常见于修建大型、高层建筑时,因预先没有进行风洞测试而出现的楼道、楼与楼之间的人为风洞效应等。

风造成的灾害通常包括直接灾害与衍生灾害两种。①直接灾害。即因大风而直接造成的灾害。如毁坏建筑物和农作物,卷走人员、车辆、牲畜,折损电线杆致使断电,倾侧行船等。②衍生灾害。即因风而造成的间接灾害。如沙尘暴等。

2.风灾防护

A.个人防护

在大风来临前:要弄清楚自己所处的区域是否是大风要袭击的危险区域。要了解安全撤离的路径;以及政府提供的避风场所(各级政府要做好预案)。要准备充足且不易腐坏的食品和水。

大风到来时(当气象部门发布白色、绿色台风信号时):第一,要经常收听电台、电视以了解最新的热带气旋动态。第二,保养好家用交通工具,加足燃料,以备紧急转移。第三,检查并牢固活动房屋的固定物以及其他危险部位;检查并且准备关好门窗,迎风面之门窗应加装防风板,以防玻璃破碎;常检查电力设施、设备和用电器,注意炉火、煤气、液化气,以防火灾。第四,检查电池、直流电收音机,以及储备罐装食品、饮用水和药品;准备一定的现金。第五,清扫屋外排水沟及屋顶排水孔,以防阻塞积水。第六,居住河边或低洼地带,应预防河水泛滥,及早撤到较高地区;如果居住在移动房、海岸线上、小山上、山坡上容易被洪水或泥石流冲的房屋里,要时刻准备撤离该地。第七,屋外各种悬挂物体应立即取下或钉牢,并修剪树枝,以防暴风吹毁伤人。第八,风势突然停止时可能正处于大风眼时刻,不可贸然外出。确需行走时,应避开危险建筑、高层建筑与高层建筑之间道路等。徒步者可选择雨衣作雨具,特别是学生应少使用雨伞;骑车者应下车步行,以免失去控制;开车者应减速慢行,注意加强观察,并避免将车辆停放在低地、桥梁、路肩及树下,以防淹水、塌方或压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