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三卷(1840-1895)
9053000000013

第13章 从“臆测”到实证(3)

第三,渡边华山进而认为在这种国际形势中,中国与日本的关系是一种唇齿相依的关系。他说:“唐山长于陆战,拙于海战。彼(指俄罗斯)乘其拙而自海上而苦其首,且欲自陆上扑其背。我国之遭祸害,在唐山,唇亡齿寒之忧也。英国尤知之,蜿蜒委屈而磨其牙,伺机侵略。然英国之求于我者,如蝇之追膻,必拂之又来。”渡边华山:《慎机论》(1838年),《渡边华山高野长英佐久间象山横井小楠桥本左内》,日本思想大系55,岩波书店1971年版,第70—71页。但是由于中国与日本地理环境不同,在面对西方列强时也有不同的处境。日本因为四面环海,形势更加严峻。他说:“唐山之地,崇山峻岭以南北为界,其西围着浩淼沙漠,即便大寇推举袭来,仅一片之地。加之皆为代代不动之地,屯田守城,以逸待劳,尤有易防者。且其徒亦剽悍骄横,北狄之利居于北塞,仅易于南侵。如今我国四周为渺然之海,成为天下外国所据之界,我世世之所不备者多,而其来亦不限于一所。一旦有事,即便以全国之力,恐鞭长莫及也。况且西洋腥膻之徒,察明四方,治理万国,世代扰乱之骄徒,以其海船火技之长,而应我所短,妨害海运、威胁不备,以逸攻劳,百事反戾手足无措。”因此他呼吁要以中国为借鉴,接着说:“惟皆转为唐山滉洋恣意之风,高明空虚之学盛行,最终其光明被遮蔽,自陷于井蛙管见而不知。况且如明末尚典雅风流,虽然干戈日警,亦酣歌鼓舞,士风益陷于猥薄,终至亡国。”最后他联系到当时的情况,不仅有感而发:“呜呼,如今虽欲责在上之大臣,本来为纨绔子弟;虽欲责要路之谏臣,而有贿赂之幸臣。唯是有心者为儒臣,儒臣又难以指望,措大取小,皆为不痛不痒之世界。今夫如此,只有束手待寇欤?”渡边华山:《慎机论》(1838年),《渡边华山高野长英佐久间象山横井小楠桥本左内》,日本思想大系55,岩波书店1971年版,第72页。正是这一结尾之感叹,成为了幕府所抓住的“不惮公义不敬之至”高野长英:《わすれがたみ》(1839年),《渡边华山高野长英佐久间象山横井小楠桥本左内》,日本思想大系55,岩波书店1971年版,第181页。和“诽谤庙堂”高野长英:《蛮社遭厄小记》(1841年),《渡边华山高野长英佐久间象山横井小楠桥本左内》,日本思想大系55,岩波书店1971年版,第199页。的把柄,而被下狱。

三鸦片战争之后日本儒者及志士的中国观

鸦片战争之后,直到日本真正开国,与美国等西方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中国在鸦片战争中的失败一直是日本朝野议论国际形势的重要话题。如上所述,斋藤竹堂的《鸦片始末》(1843年)是鸦片战争结束之后日本较早对此事件始末进行系统论述,而且以各种写本的形式被翻刻收录进各种资料集中,在当时知识界广为流行。其中他在此书结尾处所作的评论最为有名,他说:满清奄有汉土二百年,北起鞑靼,西至回部诸城,幅员万里,皆为臣妾。其疆之大、力之强,自有汉土以来,未之闻也。而鸦片之变,幺麽小丑阅四岁不定。江南殆陷,天下骚然。是其故何哉?吾考清英二国之名义顺逆,而愈有怪焉。夫鸦片之为物,英夷既不自食,而嫁祸于清,清不知而买之尚可也。知而绝之,为英夷者固宜收函敛櫜而补前日之愆。即不然,抗颜强请、唯贪利己而不顾他人之生死利害,是何不知礼义廉耻之甚也。吾自海外闻之,犹不能无唾弃骂斥之心,况当日立其朝之君臣乎?痛绝而极戮之,固其宜矣。而一败不振,日以委薾,事势颠倒,彼此变局,至以无礼无义之丑虏而挫衂堂堂仁义之大邦,是亦何也?吾反复考之,而后知清英之胜败利钝,在平日不在鸦片之事也。何者?宇宙万国,风土自异,孰夷孰夏?而汉土常以中夏自居,侮视海外诸国如犬彘猫鼠、冥顽不灵之物,不知其机智之敏、器械之精,或有出于中夏之所未尝识,而汉防之之术茫乎不讲,开口辄曰夷曰蛮,而彼航海纵横,称雄西域。而受其侮,其心必愤愤已久矣。而窥视累岁,颇有得清国要领,及鸦片之事起也,尚未敢遽与之抗,先卑其辞,出不必听之请,清主果下严急峻酷之法,而夷怨益深、夷谋益固。鸦片之事,曲在英,直在清。而今反变之,清失于骄盈疏傲,英有发愤思报之志。即一战炮炮仅发,汉军皆辟易,如行无人之地。清主虽欲不和,得乎。和则赂金割地,皆其所欲,可以休兵一时而窥变异日矣。是乃英夷之所以能料于其初,而既决其胜败之机也。不然,英夷岂特以火炮船舶诸器之精而妄加兵于人国哉。呜呼,为清者既一误矣,果无再误则可也。斋藤竹堂:《鸦片始末》(1843年5月),见《历史认识》,日本近代思想大系13,岩波书店,1991年,第3—4页。原文为汉文,文字据龟山历史博物馆所藏加藤家文书中的写本及早稻田大学图书馆所藏写本而定。这里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第一,在鸦片战争之前,清朝统治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强大的时代,为“堂堂仁义之大邦”。第二,认为鸦片战争的起因,罪不在清朝而在英国。“鸦片之事,曲在英,直在清。”他批判英国说:“夫鸦片之为物,英夷既不自食,而嫁祸于清,清不知而买之尚可也。知而绝之,为英夷者固宜收函敛櫜而补前日之愆。即不然,抗颜强请、唯贪利己而不顾他人之生死利害,是何不知礼义廉耻之甚也。吾自海外闻之,犹不能无唾弃骂斥之心,况当日立其朝之君臣乎?痛绝而极戮之,固其宜矣。”其义愤填膺,可见一斑。第三,他分析清朝失败的原因,断言乃“在平日不在鸦片之事也”。具体而言,就是“汉土常以中夏自居,侮视海外诸国如犬彘猫鼠、冥顽不灵之物,不知其机智之敏、器械之精,或有出于中夏之所未尝识,而汉防之之术茫乎不讲,开口辄曰夷曰蛮,而彼航海纵横,称雄西域。而受其侮,其心必愤愤已久矣。而窥视累岁,颇有得清国要领,及鸦片之事起也,尚未敢遽与之抗,先卑其辞,出不必听之请,清主果下严急峻酷之法,而夷怨益深、夷谋益固。”是清朝的骄横使英夷“有发愤思报之志”,而一旦战争爆发,“汉军皆辟易,如行无人之地”,只好清朝讲和,而使清朝“赂金割地”,“可以休兵一时而窥变异日”也正是英夷之所欲。清朝只有改弦更张才能有所希望。

此《鸦片始末》被收入盐谷宕阴编辑的《阿芙蓉汇闻》,盐谷宕阴对鸦片祸害的源起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探讨,其《阿芙蓉汇闻序》此序收入《宕阴存稿》(刻于1867年11月,成于1870年5月)卷四,此《阿芙蓉汇闻序》(1847年正月)后来经过删节而改题为《论澳门居夷》,收入《隔靴论》(1859年快风堂藏梓,见关仪一郎编《日本儒林丛书》第4册论辩部,东洋图书刊行会,1929年)。《日本儒林丛书》的“例言”谓《隔靴论》为1857年著。中明确指出:“鸦片之祸,自澳门居西洋诸夷始。”他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他认为“栖诸夷于澳门者,满清之履霜也”。具体而言,即:夫诸夷之居澳门,从明中叶,清沿而不革,至乾隆时,洋夷来住者二千余人。营家室,长子孙,置兵备炮,设寺观园囿台榭,分汉民宅而赁之。有与汉妇淫者,有诱汉民入其教者,有雇汉民为奴者,有引汉民为蛮者,甚焉至伤害汉民,抗匿不敢抵偿。汉法之纵,与夷之鸱张亦极矣。于是乎夷汉杂居者余二万人。夫其数千万之汉民,不为夷之服役,则为夷之接济;不为夷之腹心,则为夷之耳目。

因此,西洋诸夷对清朝的情况,包括风土人情,“乃至文字言语、政治得失、官吏能否、戎备虚实,莫不洞悉”。相反,他分析了清朝对西洋存在着几种错误认识,特别是对其军备、技术方面,不知其“坚舰如山”,而在中国内部,不知其“汉奸如蝇”,总体形势他认为“洋夷知彼知己,而清人以华自高,不务索外蕃之情,及其交锋,毋怪乎如以铢称镒“以铢称镒”,表示力量极不相称,处于绝对劣势。《孙子·形篇》:“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王皙注:“言铢、镒者,以明轻重之至也。”张预注:“二十两为镒,二十四铢为两。此言有制之兵对无制之兵,轻重不侔也。”见《诸子集成》第六册所收《孙子十家法》,上海书店影印,1986年,第64页。也”。最后以“微之不可不慎,渐之不可不防,如此哉”的结论,来印证和说明《鸦片始末》中“清英之胜败利钝,在平日不在鸦片之事”这一观点。

极端的攘夷论者则主张从根本上禁绝洋学洋货,认为其腐蚀人心,危害极大,必须防微杜渐。如大桥讷庵《辟邪小言》(1857年)也是借中国的情况来进行阐述其攘夷思想。他说:“满清之败绩,而受英夷之丑辱,乃由于洋学洋货之行蠹蚀人心所致,是洋学之可恶第一明鉴也。……洋学之初入明朝,亦以历算等为香饵,瞒昧缙绅学士,遂酿其洪害。清人无远识,凡出自西洋者,一切该芟夷。仅禁绝袄教,而采用其余之事,就如同贬黜小人而爱惜其才艺,置之于庶僚之末。流毒阴阴,而未有决裂之时乎?……知西洋诈黠之心而半舍半用,且亦许通商,丑虏愈益得其便宜,送来新说新器,暗中腐蚀人心,渐之已久也,故稍有见者深惧为他日之祸。……不禁绝洋说洋货而任其蔓延,自养祸害,可谓清人失策之至极。”大桥讷庵:《辟邪小言》,《明治文化全集》第23卷·思想篇,日本评论社,1967年第2版,第28—29页。

《阿芙蓉汇闻序》中说:“谚曰:邻人病疝,我则疾诸首。诮其痛痒不相关而妄忧者也。我之距清土才一苇,而夷之涎垂于东海矣,今则不可不相病者焉。”结尾写道:“乃自我而观之,西海之烟氛,又庸知不其为东海之霜也哉。”盐谷宕阴是幕末有名的汉学家,深谙中国历史,他编此书,不仅是发自其危机意识,同时他也认为这是最好的预防之策。《阿芙蓉汇闻跋》中说道:“我之于清英鸦片之乱,比诸宋元之事,事体虽异,观其攻守之迹,以审利害得失者,亦非预备之一端欤?呜呼,宋之忠臣义士,所殚智毕精,扼腕张胆以建议者,率多不行。即不行于当时,冀或被取于身后。不独不被取,而深筹良谟,悉为赍盗之粮,使其不劳而收功,则忠义之精块魂魄,宜何如抱恨也。今则不然,鉴乎邻而警乎我,及暇修备,使豕蛇鲸鲵震詟逃避之不暇,则亦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者也。”《宕阴存稿》卷一二。好的意见得不到重视和推行,这正是他在《翻刊海国图志序》中对魏源的《海国图志》所发出的感叹:“英主硕辅,能斟其意、择其策,举而施诸政事,则转祸为福、变凶为吉,无难也。”可惜的是,“忠智之士,忧国著书,不为其君之用,而反被琛于他邦,吾不独为默深悲焉,而并为清主悲之。”《宕阴存稿》卷四。盐谷宕阴将自己对中国的认识,特别是对在鸦片战争中清朝战败的原因及英国的狡诈的认识,在对旧作进行删改整理的基础上,撰成《论澳门居夷》、《论清十败》等十一篇文章,结集为《隔靴论》一书出版,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吉田松阴1858年6月28日给久坂玄瑞的信中说到:“盐谷文《论澳门居夷》以下五六篇皆妙,实为海内之文宗。”《吉田松阴全集》第6卷,岩波书店,1935年,第45页。1851年吉田松阴在《复中村道太》中说“宕阴子(盐谷),仆亦尝钦其为人,顷闻笃疾,未得相见”。见《吉田松阴全集》第1卷,岩波书店,1936年,第395页。如上面已经提到,清朝的失败“汉奸如蝇”是一个重要原因。他在系统总结清朝失败的十条原因中,其中的第七条再次提到:“清发鞑兵,万里羁旅,久役思家;英夷深入意专,有汉奸为之主,或以为乡导,或以为探报,或以为因粮之计,或以为内应之策,是英转客为主,而清则主反为客。”《隔靴论·论清十败》,见关仪一郎编《日本儒林丛书》第4册论辨部《隔靴论》,东洋图书刊行会,1929年,第7页。此《论清十败》原题为1847年所作《书清兰鸦片单报后》。而1850年吉田松阴在《西游日记》中记述了自己读《阿芙蓉汇闻》的情况,并在一篇随笔中写道:“余观满清鸦片之乱,大患在汉奸自内勾引,盖由邻里乡党之制废,而伴助扶持之教荒耳矣。”《吉田松阴全集》第1卷,岩波书店,1936年,第357页。其影响可以想见。

吉田松阴对中国的认识,特别是他对鸦片战争、太平天国的认识及其思想与孟子的关系,郭连友所著《吉田松阴与近代中国》一书有详细的论述郭连友所著《吉田松阴与近代中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的相关章节有:第一章为“鸦片战争与吉田松阴”,第二章为“太平天国与吉田松阴”,第三章为“吉田松阴的‘民政论’与孟子思想”,第四章为“吉田松阴的‘人性观’与孟子的‘性善论’”,第五章为“吉田松阴的天皇观与孟子思想”。请参阅。,这里仅就在当时的国际形势下,吉田松阴的相关思考作一简单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