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国当代音乐(1949-1989)
9051600000035

第35章 后记

关于1949年以后的“中国当代音乐史”的研究,目前在国内还是一个空白。中国当代音乐已经走过了四十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留下了惨痛的教训。然而对它的研究却还有一些禁区和许多难点.令音乐史学工作者裹足不前。

我从1985年起,接受了中央音乐学院给我的任务,在中央音乐学院开设了“中国当代音乐”这门新课,已经讲了几个轮次,并逐渐编写了该课的教材。在这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目前,编写系统、完整的《中国当代音乐史》的主、客观条件都还不成熟。于是,我写下了这本《中国当代音乐》,意图从当代音乐自身的发展特点出发,依照各种音乐体裁本身的演进轨迹和发展过程,来探讨我国当代音乐历史的主要脉络。

中国当代音乐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它的发展为整个社会,政治的更大的系统所制约和决定。毋庸讳言,影响着中国当代音乐的社会、政治、自然、经济、文化、地理……诸因素中,政治是头一重要的因素。各类音乐体裁的发展,无不受到四十年间的政治大气候的深刻、具体的影响。为了避免重复,我在第一章(论四十年的歌曲创作)中对时代背景介绍得比较详细,其他各章可以参看第一章的背景论述。

历史最需要正直和真实,而不应该、不容许有任何的隐瞒和歪曲。因此我没有回避当代音乐历史中的一些血的教训和惨痛的代价。错误并不可怕,能够正视错误和吸取教训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民族。可惜我们太不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今天仍不断重复着昨天和前天的错误。

在世界当代音乐文化中,中国音乐保持着它的独特体系、独特思维和独特风格,因而对世界音乐是具有独特贡献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有一些中国当代音乐作品可以列入世界音乐的经典宝库。在这一点上我们应该有充分的自信心。

然而,中国音乐的发展毕竟是太缓慢太缓慢了,道路太坎坷太坎坷了。目前还不是中国音乐腾飞的时代。看来,整个二十世纪的中国音乐是在为下一世纪作准备,我们有信心地期待着二十一世纪。中国音乐的腾飞,有赖于民族的腾飞;中国音乐的走向世界,有赖于中华民族真正走向世界。终将会有一天,令世界瞩目的中国音乐的鲜丽的花朵,会从我们民族的广阔的沃土中绽开。

本书的写作在音乐史学方法上是很传统的。我只是做了一点努力——将音乐史学和音乐评论相结合。因为我既从事音乐史研究,也从事音乐评论工作。对许多中国当代音乐作品,我曾发表过评论和看法。书中的观点渗透了我的审美观念和审美理想,代表了个人的价值判断,因而具有主观的因素。或许这就是本书的一个特点。

恩格斯曾说过: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本书是对中国当代音乐创作的一个考察和思索。我期待着在不远的将来,能有系统的、真实的、富于哲理的《中国当代音乐史》的出现。

粱茂春

1989年10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