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音乐知识100问
9050700000007

第7章 《诗经》和音乐有什么关系?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民歌和诗歌集,收入了305篇古代民歌和诗歌,通称“诗三百”。收入的是从西周初期(约前1066)到春秋末期(约前541)前后500年间的歌曲,具有无比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即民歌,古代有“采风”(即收集民歌)的制度,统治者通过收集上来的民歌来观察社会民情,《诗经》中的“风”包括当时15个诸侯国的民歌,共计160篇,大都是黄河流域的民歌,即今天陕西、甘肃、河南等地的古代歌谣,代表了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如周南(今江汉流域)民歌《关雎》,卫国民歌《木瓜》,魏国民歌《伐檀》、《硕鼠》等,都是传颂千古的优秀之作。“雅”是当时贵族阶层创作的歌词,计有105篇。“颂”是歌颂祖先的诗歌,一般用在宗庙的祭祀仪典中。宋代的郑樵对风、雅、颂是这样分类的:“风”是民间音乐,“雅”是朝廷音乐,而“颂”则是宗庙音乐。

据传《诗经》原先全部都是有音乐能唱、能奏、能舞的,可惜它的曲调部分由于当时没有乐谱而未能留存下来。如果从诗歌的内容和形式来推测,有些民歌类似现在的劳动号子,有些则类似山歌小调,音乐上也是非常丰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