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现代物流运输管理
9050400000057

第57章

(3)获取参照客体的信息。参照客体,是可以被评价者用来比较评价客体在同类客体中地位的客体。从可能性上说,可与评价客体形成比较的客体,都是评价客体的参照客体,而在于不同参照客体相比较时,评价的结论会是不同的。评价的结论除受到评价客体、评价主体信息的左右之外,还受到参照客体信息的制约。获取参照客体信息的常见方式,一是凭以往经验和当前联想获得;二是根据评价目的要求,有意识地搜集查询可与评价客体形成比较的参照客体的信息。这种信息搜集的方式既受到评价者认识能力的限制,又受到评价的时间、物力、人力、财力的限制。

根据评价工作方案的要求及评分的需要收集、核实及整理基础资料和数据。

选择物流行业同等规模的评价方法及评价标准值。收集连续三年的会计决算报表,有关统计数据及定性评价的基础材料,并确保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全面性。

4.进行评价计分运用计算机软件计算评价指标的实际分数,这是物流绩效评价的关键步骤。

按照核实准确和会计决算报表及统计数据计算定量评价指标的实际值。根据选定的评价标准,计算出各项基本指标的得分,形成“企业物流绩效初步评价计分表”。利用修正指标对初步评价结果进行修正,形成“企业物流绩效基本评价计分表”。根据已核实的定性评价基础材料,参照绩效评议指标参考标准进行评议指标打分,形成“企业物流绩效评议计分汇总表”。将企业物流绩效基本评价计分表和企业物流绩效评议计分汇总表进行校正、汇总,得出综合评价的实际分数,形成“企业物流绩效得分总表”。根据基本评价的四部分(财务效益、资产营运、偿债能力、发展能力)得分情况,计算各部分的分析系数。对评价的分数和计分过程进行复核,为了确保计分准确无误,必要时用手工计算校验。

5.形成评价结论将绩效基本评价得分与物流产业中相同行业及同规模的最高分数进行比较,将四部分内容的分析系数与相同行业的比较系数进行对比,对企业物流绩效进行分析判断,形成综合评价结论,并听取企业有关方面负责人的意见,进行适当的修正和调整。

6.撰写评价报告评价报告主要内容包括评价结果、评价分析、评价结论及相关附件等,送专家咨询组征求意见。评价项目主持人签字,报送评价组织机构审核认定,如果是委托中介机构进行评价需加盖单位公章。

7.评价工作总结将评价工作背景、时间地点、基本情况、评价结果、工作中的问题及措施、工作建议等形成书面材料,建立评价工作档案。同时报送企业备案。

13.2.4物流绩效评价的实施与控制

1.树立科学的物流绩效评价观念

物流绩效评价对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改善管理效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鉴于此,一方面企业应当注重加强对企业的文化氛围的建设,在企业内部推广全面成本管理的思想,使企业员工对全员参与物流成本管理和物流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并将这种认识带入到实际的工作中,使成本节约和风险规避成为企业员工自觉自愿的行动;另一方面将物流管理同人力资源管理结合,将物流的绩效评价同员工的奖酬挂钩,鼓励管理人员到现场进行监督。

2.加强物流绩效评价的组织工作

首先是物流的数据收集系统的建设,因为目前我国多从成本角度考虑物流的绩效,所以数据来源多由会计报表归纳,过程繁杂而且数据的时效性差不能实时反映物流的状态,所以如果要从成本、风险、效率和客户满意程度来考虑物流的绩效那么就应当建立一个更为灵活、反应迅速的物流数据归集系统。

其次是在人员配备方面,可以考虑设立专门的物料经理或者设立比目前的库管员权限更大的物流绩效评价操作员的职位来保证物资供应,保证物料按质按量按计划正常流动,满足客户和市场的需求,降低成本和库存量,提高库存的周转次数,加速资金周转。如果公司的规模较小那么可以通过专业的管理咨询公司对企业内部物流进行定期的绩效评价和提出解决方案。

3.采取行之有效的控制方式

首先,加强对物流的预算管理。物流的预算管理包括对物流的成本预算管理、对物流的效率的预算管理以及对物流的风险的预期。

其次,对物流实施标准化管理。不但物流的尺寸、物流的操作规程和方法要尽量标准化,而且物流绩效评价体系也应当标准化。如果有国际标准那么最好与国际标准接轨,如果没有国际标准,可以利用物流环节的运输、储存、装卸搬运等的一些行业定额指标,对照企业生产条件对历年的物流环节的物流成本进行统计分析,并参照同行业和同类型的产品的平均物流成本来指定比较合适的衡量标准。

再次,利用系统论的方法对物流进行全局与局部并重的控制。不但要对采购运输、仓储、包装和流通加工进行局部的控制而且更应当利用由企业内部网、移动通信、车辆跟踪定位技术等构成的信息支持系统加强企业各部门的信息共享,改善各个环节的协调程度,减少衔接成本,提高整体的运作效率。

最后,加强对物流的风险管理。如果前一阶段疏于对物流进行控制那么就会造成后续阶段物流风险像滚雪球一样上升,例如,如果在物资采购阶段,采购人员同供应商勾结购进质量不能满足生产需求的产品,那么有可能会导致生产线的停顿,生产线的产品会堆积在仓库中使库存成本盘升,这就是所谓的雪球效应,因此应当加强对物流风险的管理和控制。

13.3物流成本控制

增加企业利润有扩大销售和降低成本两个最基本的方法。对物流企业来说,降低成本比扩大销售(物流量)更为有效,因为,在这一过程中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有助于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物流质量,从而进一步扩大物流量。控制物流成本在物流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是物流绩效控制的重要内容。

13. 3.1企业物流成本的构成

物流成本是指产品在空间位移(含静止)过程中所耗费的各种劳动和物化劳动的货币表现。由于物流活动贯穿于企业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原材料物流、生产物流、从工厂到配送中心再到用户的物流。因此,包装、装卸搬运、储存、流通加工等各个活动中的费用都计作物流成本。但是,企业财务数据计算的物流费用只能反映物流成本的一部分,有相当数量的物流费用是不可见的。日本早稻田大学西泽修教授对这一现象提出了物流冰山的学说,向外支付的物流费用只是冰山的一角,而大量的物流费用是在企业内部消耗的。

按照国家标准GB/T20523—2006《企业物流成本构成与计算》的要求,企业物流成本构成包括企业物流成本项目构成、企业物流成本范围构成和企业物流成本支付形态构成三种类型。

1.企业物流成本项目构成企业物流成本项目由物流功能成本和存货相关成本构成。

1)物流功能成本

(1)运输成本。一定时期内,企业为完成货物运输业务而发生的全部费用,包括从事货物运输业务的人员费用,车辆(包括其他运输工具)的燃料费、折旧费、维修保养费、租赁费、养路费、过路费、年检费、事故损失费、相关税金等。

(2)一定时期内,企业为完成货物储存业务而发生的全部费用,包括仓储业务人员费用,仓储设施的折旧费、维修保养费、水电费、燃料与动力消耗等。

(3)包装成本。一定时期内,企业为完成货物包装业务而发生的全部费用,包括包装业务人员费用,包装材料消耗,包装设施折旧费、维修保养费,包装技术设计、实施费用以及包装标记的设计、印刷等辅助费用。

(4)装卸搬运成本。一定时期内,企业为完成装卸搬运业务而发生的全部费用,包括装卸搬运业务人员费用,装卸搬运设施折旧费、维修保养费、燃料与动力消耗等。

(5)流通加工成本。一定时期内,企业为完成货物流通加工业务而发生的全部费用,包括流通加工业务人员费用,流通加工材料消耗,加工设施折旧费、维修保养费,燃料与动力消耗费等。

(6)物流信息成本。一定时期内,企业为采集、传输、处理物流信息而发生的全部费用,指与订货处理、储存管理、客户服务有关的费用,具体包括物流信息人员费用,软硬件折旧费、维护保养费、通信费等。

(7)物流管理成本。一定时期内,企业物流管理部门及物流作业现场所发生的管理费用,具体包括管理人员费用,差旅费、办公费、会议费等。

2)存货相关成本

(1)资金占用成本。一定时期内,企业在物流活动过程中因持有存货占用流动资金所发生的成本,包括存货占用银行贷款所支付的利息(显性成本)和占用内部资金所发生的机会成本(隐性成本)。

(2)存货风险成本。一定时期内,企业在物流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物品损耗、毁损、盘亏以及跌价损失等。

(3)存货保险成本。一定时期内,企业在物流活动过程中为预防和减少因物品丢失、损毁造成的损失,而向社会保险部门支付的物品财产的保险费用。

2.企业物流成本范围构成

物流成本按物流活动的范围可分为供应物流成本、企业内物流成本、销售物流成本、回收物流成本和废弃物物流成本。

(1)供应物流成本。这是指经过采购活动,将企业所需原材料(生产资料)从供给者的仓库运回企业仓库为止的物流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流费用。

(2)企业内物流成本。这是指从原材料进入企业仓库开始,经过出库、制造形成产品以及产品进入成品库,直到产品从成品库出库为止的物流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流费用。

(3)销售物流成本。这是指为了进行销售,产品从成品仓库运动开始,经过流通环节的加工制造,直到运输至中间商的仓库或消费者手中的物流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流费用。

(4)回收物流成本。这是指退货、返修物品和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等从需方返回供方的物流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流费用。

(5)废弃物物流成本。这是指将经济活动中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收集、分类、加工、包装、搬运、储存等,并分送到专门处理场所的物流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流费用。

3.企业物流成本支付形态构成

企业物流成本包括委托物流成本和自营物流成本两大类。根据我国会计核算惯例,自营物流成本按支付形态可分为材料费、人工费、维护费、一般经费和特别经费。

(1)材料费。它主要包括资材费、工具费、器具费、低值易耗品摊销以及其他物流消耗等。

(2)人工费。它主要包括工资、福利、奖金、津贴、补贴、住房公积金、职工劳动保护费、人员保险费、按规定提取的福利基金和职工教育培训费等。

(3)维护费。它主要包括土地、建筑物及各类物流设施设备的折旧费、维护维修费、租赁费、保险费、税金、燃料与动力消耗费等。

(4)一般经费。它主要包括除以上材料费、人工费和维护费外的办公费、差旅费、会议费、通信费、水电费、煤气费以及其他杂费等。

(5)特别经费。它是指与存货相关的物流成本费用,包括存货资金占用费、物品损耗费、存货保险费等。

13.3.2物流成本的控制

1.不同经济主体的物流成本控制

1)生产商原材料供应与生产物流的效率化

对于生产厂商而言,通过削减包括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成本等广义费用进而大幅削减物流成本是提高生产厂商物流绩效的主要方法之一。当要将原材料及零部件供应成本降低时,并不仅仅是指降低进货价格,因为单纯降低进货成本极易产生购入原材料或零部件质量下降。因此,在既要降低物流成本又要保证原材料的质量时要采用一系列方法。

(1)对于同类零部件应尽量做到设计上的标准化,这样一方面降低了零部件的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做到通过大量进货降低进货价格。

(2)在开发新产品的过程中,设计、物资供应、生产、经营、会计部门应合作,根据市场需求开发低成本的新产品。

(3)在大量外购原材料的情况下,应经常对外购成本进行分析,建立起合理的价格购人体制。

(4)积极推进共同进货体制。

在产品的制造过程中,与生产相关的劳务费及其他经营等也是成本控制的重要内容。除此,工厂内的生产要有序进行,防止因工序之间不流畅或不协调产生较高的物流费用,借此削减产品生产成本。

2)运输业应提高产品运输配送的效率运输企业控制物流成本的方法有:①各运输企业协力降低成本。②运输业间的共同运输。③向货主建议通过共同配送削减运费。④接受货主企业的全权委托。

3)货主企业降低成本货主企业通常采取招标方式削减运费。因此,货主企业不仅要求运输企业降低运费,还要通过不断改善现有的物流体制以降低物流成本。

2.物流成本控制的具体方法及原则

1)不同形态的物流成本控制

不同形态的物流成本是指将物流成本按支付形态来计算,按支付运费、保管费、商品材料费、本企业配送费、人工费、物流管理费、物流利息等支付形式来进行归类。这样归类,企业可以很清楚地掌握物流成本在企业整体费用中处于什么位置,物流成本的哪项费用偏高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