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现代物流运输管理
9050400000042

第42章

还可以用射频卡保护和跟踪财产。将射频卡贴在重要物资如计算机、传真机、文件、复印机或其他实验室用品上,以自动跟踪管理这些有价值的财产,可以跟踪一个物品从某一建筑处离开,或是用报警的方式限制物品离开某地。结合GPS系统利用射频卡,还可以对货柜车、货舱等进行有效跟踪。

(3)生产线自动化控制。在生产流水线应用RFID技术可实现自动控制和监视,提高生产率,改进生产方式,节约生产成本。

(4)仓储管理。将RFID系统与条码系统结合,可用于智能仓库货物管理,有效解决与仓库、货物流动有关的信息管理,不但可增加一天内处理货物的件数,还监看着这些货物的一切流动信息。一般而言,射频卡贴在货物要通过的仓库大门边上,读写器天线放在叉车上,每个货物都贴有条形码,所有条形码信息都被存储在仓库的中心计算机里,该货物的有关信息都能在计算机里查到。当货物被装走运往别地时,由另一读写器识别并告知计算中心它被放在哪个拖车上。

这样管理中心可以实时地了解到已经生产了多少产品和发送了多少产品,并可自动识别货物,确定货物的位置。

3.电子数据交换技术

1)电子数据交换的含义及其构成

电子数据交换(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EDI),它是按照同一规定的一套通用标准格式,将标准的经济信息,通过通信网络传输,在贸易伙伴的电子计算机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和自动处理,也有人称它为“无纸贸易”。

EDI最初由美国企业应用在企业间的订货业务活动中,其后EDI的应用范围从订货业务向其他的业务扩展,如POS销售信息传送业务、库存信息管理业务、发货送货信息和支付信息的传送业务等。近年来EDI在物流中广泛应用,货主、承运业主以及其他相关的单位之间,通过EDI系统进行物流数据交换,并以此作为基础实施物流作业活动。

构成EDI系统的基本要素是EDI软件、硬件、通信网络以及数据标准化。

一个部门或企业若要实现EDI,首先必须有一套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其次,为使本企业内部数据比较容易地转换为EDI标准格式,须采用EDI标准;最后,通信环境的优劣也是关系到EDI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

EDI为了实现商业文件、单证的互通和自动处理,采用的处理方式不同于人机对话方式的交互式处理,而是计算机之间的自动应答和自动处理,因此文件结构、格式、语法规则等方面的标准化是实现EDI的关键。世界各国开发EDI得出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必须把EDI标准放在首要位置。EDI标准主要分为基础标准、代码标准、报文标准、单证标准、管理标准、应用标准、通信标准、安全保密标准。

2)物流管理中电子数据交换的一般流程物流管理中的EDI的一般流程为:发送货物业主(如生产厂家)在接到订货后制定货物运送计划,并把运送货物的清单及运送时间安排等信息通过EDI发送给物流运输业主和接收货物业主(如零售商),以便物流运输业主预先制定车辆调配计划和接收货物业主制定货物接收计划。

随后发送货物业主依据顾客订货的要求和货物运送计划下达发货指令,分拣配货,打印出物流条形码的货物标签并贴在货物包装箱上,同时把运送货物品种、数量、包装等信息通过EDI发送给物流运输业主和接收货物业主,据此请示下达车辆调配指令。

然后物流运输业主在向发送货物业主取运货物时,利用车载扫描读数仪读取货物标签的物流条形码,并与先前收到的货物运输数据进行核对,确认运送货物。物流运输业主在物流中心对货物进行整理、集装,做成送货清单并通过EDI向收货业主发送发货信息,在货物运送的同时进行货物跟踪管理,并在货物交给收货业主之后,通过EDI向发送货物业主发送完成运送业务信息和运费请示信息。

最后收货业主在货物到达时,利用扫描读数仪读取货物标签的物流条形码,并与先前收到的货物运输数据进行核对确认,开出收货发票,货物入库;同时通过EDI向物流运输业主和发送货物业主发送收货确认信息。

在物流管理中,运用EDI系统的优点在于供应链组成各方基于标准化的信息格式和处理方法,通过EDI共同分享信息,提高流通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4.自动跟踪技术

物流系统中最新应用的自动跟踪技术主要有以下两个: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

1)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是20世纪60年代开始迅速发展起来的地理学研究新成果,是多种学科交叉的产物。它以地理空间数据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地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是一种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GIS的基本功能是将表格型数据(无论它是来自数据库、电子表格文件还是直接在程序中输入)转换为地理图形显示,然后对显示结果浏览、操作和分析。

其显示范围可以从洲际地图到非常详细的街区地图,显示对象包括人口、销售情况、运输线路以及其他内容。

物流管理中应用GIS,主要是指利用GIS强大的地理数据功能来完善物流分析技术。国外公司已经开发出利用GIS为物流分析提供专门分析的工具软件。

完整的GIS物流分析软件集成了车辆路线模型、网络物流模型、分配集合模型和设施定位模型等。

(1)车辆路线模型。用于解决一个起始点、多个终点的货物运输中,如何降低物流作业费用,并保证服务质量的问题,包括决定使用多少辆车和每台车的行驶路线等。

(2)网络物流模型。用于解决寻求最有效的分配货物路径问题,也就是物流网点布局问题。例如,将货物从N个仓库运往到M个商店,每个商店都有固定的需求量,因此需要确定由哪个仓库提货送给哪个商店,并且使运输代价最小。

(3)分配集合模型。可以根据各个要素的相似点把同一层上的所有或部分要素分为几个组,用以解决确定服务范围和销售市场范围等问题。例如,某一公司要设立X个分销点,要求这些分销点要覆盖某一地区,而且要使每个分销点的顾客数目大致相等。

(4)设施定位模型。用于确定一个或多个设施的位置。在物流系统中,仓库和运输线共同组成了物流网络,仓库处于网络的节点上,节点决定着线路。如何根据供求的实际需要并结合经济效益等原则,在既定区域内设立多少个仓库,每个仓库的位置、规模,以及仓库之间的物流关系等,都能运用此模型较好地解决。

2)全球定位系统全球定位系统(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是由一系列卫星组成的,能24小时提供高精度的世界范围的定位和导航信息的系统。准确地说,它是由24颗沿距地球12000公里高度的轨道运行的NAVSTAR GPS卫星组成,不停地发送回精确的时间和它们的位置。GPS接收器同时收听3~12颗卫星的信号,从而判断地面上或接近地面的物体的位置,还有它们的移动速度和方向等。

在物流管理中,GPS是非常先进和实用的工具。在物流配送过程中,经常要涉及货物的运输仓储、装卸、送递等处理环节,对各个环节涉及的问题如运输路线的选择、仓库位置的选择、仓库的容量设置、合理装卸策略、运输车辆的调度和投递路线的选择等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决策分析,这将有助于物流配送企业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降低消耗,提高效率。事实上,这些问题都涉及地理要素和地理定位导航,全球定位与导航正是GPS的长处所在,因此,GPS技术是全程物流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10.2物流信息系统

10.2.1物流信息系统概述

1.物流信息系统的概念

物流信息系统是把物流和物流信息结合成一个有机的系统,用各种方法选择收集输入物流计划的、业务的、统计的各种有关数据,经过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计算机处理,即根据管理工作的要求,采用特定的计算机技术,对原始数据处理后输出对管理工作有用的信息的一种系统。

从物流信息系统来说,信息和物流是同时进行的,其关键是两者内容相一致。为此,必须信息先行,信息跟不上,就什么都谈不上。物流信息系统所要解决的问题有:①缩短从接受订货到发货的时间;②库存适量化;③提高搬运作业效率;④提高运输效率;⑤使接受订货和发出订货更为省力;⑥提高接受订货和发出订货精度;⑦防止发货、配货出现差错;⑧调整需求和供给;⑨信息咨询。

物流信息系统就是要解决好上述这些问题,所有这一切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对客户的服务水平和降低物流总成本。

现代物流管理以信息为基础,因而企业建立物流信息系统越来越具有战略意义。

首先,在企业日益重视经营战略的情况下,建立物流信息系统是必要的、不可缺少的。具体说来,为确保物流竞争优势,建立将企业内部的销售信息系统、物流信息系统、生产供应系统综合起来的信息系统势在必行。

其次,由于信息化的发展,各企业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密。如何与企业外销售渠道的信息系统、采购系统中的信息系统以及运输信息系统连接起来,将成为今后重点研究解决的课题。

最后,企业物流已经不只是一个企业的问题,进入社会系统的部分将日益增多。在这种形势下,物流信息系统将日益成为社会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物流信息系统的功能

物流系统的不同阶段和不同层次之间通过信息流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而在物流系统中,总存在着对物流信息进行采集、传输、贮存、处理、显示和分析的物流信息系统。它的基本功能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数据的收集和录入物流信息系统首先要做的是用某种方式记录下物流系统内外的有关数据,集中起来并转化为物流信息系统能够接收的形式并输入到系统中。

2)信息的存贮数据进入系统之后,经过整理和加工,成为支持物流系统运行的物流信息,这些信息需要暂时存贮或永久保存,以供使用。

3)信息的传递物流信息来自物流系统内外有关单元,又为不同的物流职能所用,因而克服空间障碍的信息传输是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之一。

4)信息的处理物流信息系统的最基本目标,就是将输人数据加工处理成物流信息。信息处理可以是简单的查询、排序,也可以是复杂的模型求解和预测。信息处理能力的强弱是衡量物流信息系统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5)信息的输出物流信息系统的目的是为各级物流人员提供信息。为了便于人们的理解,系统输出的形式应力求易读易懂、直观醒目,这是评价物流信息系统的主要标准之一。

完善的物流信息系统还应该为企业提供物流系统管理和运作的有关“平台”。

第一是物流运作协同平台:企业在该平台上可以运作完成各种运营流程。例如,物料的采购流程中询价、定购合同、收料、支付等活动可以在信息系统中完成,使企业内部操作人员、设计人员、财务人员和外部合作伙伴更好地、高效率地工作。

第二是信息共享平台:企业内部的员工、外部合作伙伴在相关的控制机制下,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而不是通过电话、发纸介质文件、信件获取信息,这可以解决信息沟通的一致性、及时性问题。例如,企业内部生产部门共享营销部门收集的市场需求信息,供应链上游共享下游的生产信息。

第三是决策支持平台:为企业决策提供群决策的虚拟空间,它使企业的决策者不在同一会议厅也能进行讨论和决策。

3.物流信息系统的层次

物流信息系统从本质上讲是把各种物流活动与某个整合过程连接在一起的通道,整合过程应建立在四个功能层次上:交易层次、管理控制层次、决策分析层次以及战略计划制定层次。

1)交易层次交易层次系统是用于启动和记录个别的物流活动的最基本的层次。交易活动包括记录订货内容、安排存货任务、作业程序选择、发运、定价、开发票,以及客户查询等。交易系统的特征是格式规则化、通信交互化、交易批量化,以及作业逐日化,强调了信息系统的效率。

2)管理控制层次管理控制层次的主要作用集中在功能衡量和报告上。功能衡量对于提供有关物流服务水平和资源利用等的管理反馈来说是必要的。因此,管理控制以可评价的问题为特征,它涉及评价过去的功能和鉴别各种可选方案。当物流信息系统有必要报告过去的物流系统功能时,物流信息系统是否能够在其被处理的过程中鉴别出异常情况也是很重要的。

3)决策分析层次决策分析层次的主要作用集中在决策应用上,协助管理人员鉴别、评估和比较物流规划上的可选方案。决策分析也以战略上的和可评价的问题为特征。与管理控制不同的是,决策分析的重点在于评估未来战略上的可选方案,并且它需要相对松散的结构和灵活性,以便作范围较广的选择。因此,用户需要有更多的专业知识和培训去利用本身的能力。决策分析的应用要比交易应用少,物流信息系统的决策分析趋向于更多地强调有效果,而不是强调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