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现代物流运输管理
9050400000031

第31章

2) DRP原理DRP原理。

实施DRP时,只要输人三个文件,然后根据这三个文件产生两个计划,即一个订货进货计划,一个送货计划,这两个计划就是DRP输出的内容,也是它的直接成果。有了这两个计划,物流中心就可以进行送货和订货进货。这两个计划的实施,构成了物流中心工作的主要内容,也是物流中心进行商品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

(1)社会需求文件。社会需求文件是进行DRP处理的依据,是DRP处理的最主要的文件,没有这个文件就不可能进行DRP处理,所以也把它称为社会需求主文件。它是指所有的社会用户订货单、提货单或供货合同,也包括下属各子公司、下属各地区物流中心的订货单。这些需求都按品种、需求日期(或周)进行统计整理成社会需求文件。如果没有这些预先签订好的订货单、供货合同等,则社会需求量就要靠预测来确定。

(2)库存文件。这是指物流中心的仓库里所有商品库存量的明细状态表。物流中心根据库存文件确定什么商品可以从仓库里提货送货、送多少,什么商品需要订货进货。库存文件也是制定DRP计划所必须具备的文件。

(3)生产企业资源文件。这是商品生产企业的可供资源文件。它包括可供的商品品种、生产企业的地理位置情况。生产企业资源文件主要是为DRP制定订货进货计划用的。

(4)订货进货计划。进货计划是对于生产企业委托储运、经营的商品而言的,这些商品的所有权在生产方,物流中心只是代理经营服务。而订货计划是针对物流中心自己买断经营的商品,所有权属物流中心,对于用户需求的商品,如果届时仓库里没有库存量,则需要向生产企业订货进货。当然订货进货也需要根据具体品种、具体供应者设定订货进货提前期,这由生产企业资源文件提供。

(5)送货计划。这是对用户的送货计划。对于用户需求的货物,如果仓库里有,就可在仓库里提货送货。由于仓库与用户、下属子公司、子物流中心(统称为需求者)都有一定路程,所以提货送货需要有一个提前时间,才能保证货物能够按需求者的需求时间及时送达。对于大批量需求的需求者应实行直达运送,对于小批量的需求者则应实行配送。

3) DRP的运行步骤

(1)运行前的编码与信息整理工作。其包括商品编码、供货单位编码、用户编码(包括子物流中心)、运输信息整理(包括运输车辆、运输地理数据、送货提前期、进货提前期等信息)。

(2)建立社会需求主文件。通过整理订货单、订货合同、订货记录、提货单等确定社会用户及下属子公司在未来一个计划期中每天的需求,按品种、时间顺序整理并统计,形成社会需求主文件。如果没有这些订货单、订货记录,则只能靠预测估计确定需求量,形成需求主文件。

(3)建立库存文件。查出所有经营商品的计划期前的库存量、在途量等,形成库存文件。

(4)建立供货单位文件。查出所有品种的订货单位、订货进货提前期等,形成生产企业资源文件。

(5) DRP系统运行。进行计算机DRP系统运行,得出各个品种的送货计划和订货进货计划,以及本物流中心的总送货计划和总订货进货计划。

(6) DRP计划的执行。根据送货计划、订货进货计划以及运输车辆、运输地理情况,统一组织运输,保证每天送货计划和订货进货计划的完成。

4.企业资源计划

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就是在MRPⅡ的基础上通过前馈的物流和反馈的信息流和资金流,把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生产活动,以及供应商的制造资源整合在一起,体现完全按用户需求进行经营管理的一种全新的管理方法。它包括四个方面的特征:一是超越了MRPⅡ的范围和集成功能;二是支持混合方式的制造环境;三是支持动态的监控能力,提高业务绩效;四是支持开放的客户机/服务器计算环境。

ERP已打破了MRPⅡ只局限在传统制造业的格局,并把它的触角伸向各行各业,如金融业、高科技产业、通信业、零售业等,从而使ERP的应用范围大大扩展。

ERP的实施主要是通过系统软件来进行的,即借助于高度信息化的系统,来实现整合的生产、库存管理,如今这种类型的系统有很多,诸如SAP R/3、Bann、Triton等。其中用得比较多的是SAP R/3。SAP R/3是一个基于客户/服务机构和开放系统的、集成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其功能覆盖企业的财务、物流(工程设计、采购、库存、生产销售和质量等)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各个方面。

7.3现代企业库存管理模式

7.3.1“零库存”管理企业生产和销售

系统中的库存通常是为避免某种差错的出现而设立的,因而库存也常常会掩盖许多不应该发生的差错,如工人或供应商未按标准生产,或者未能按时生产,或者生产数量规格不对;设计图或说明不准确;不了解客户的要求;员工拙劣和机器故障等造成的供货延误。一个好的库存策略不应该是为准备应付某种情况,而应是为了准时供货。

零库存也称准时制库存(just-in-time inventory),是基于在精确的时间以精确的数量把物料或商品送达指定的地点,以维持系统完整运行所需的最小库存。

有了准时制库存,所需物料或商品就能按时按量到位,分秒不差。

企业实现零库存管理模式多种多样,但一般都是基于与供应商或客户的可靠联盟。

1.寄售

寄售是企业实现“零库存资金占用”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即供应商将产品直接存放在用户的仓库中,并拥有库存商品的所有权,用户只在领用这些产品后才与供应商进行货款的结算。寄售的优点,从供应商方面看体现在有利于供应商节省其在产品库存方面的仓库建设投资和日常仓储管理方面的投入,大大降低产品的仓储成本;从用户方面来看有利于保证原材料或存货商品的及时供应而又不占用资金,可以大大节约采购成本。

2.供应商管理

库存长期以来,流通中的库存是各自为政的。流通环节中的每一个部门都是各自管理自己的库存,都有自己的库存控制策略。由于各自的库存控制策略不同,因此不可避免地产生需求的扭曲现象,即所谓的需求放大现象,无法使供应商快速地响应用户的需求。

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新的库存管理模式——供应商管理库存(vrvii)。其主要思想是供应商在用户的允许下设立库存,确定库存水平和补给策略,拥有库存控制权。精心设计与开发的VMI系统,不仅可以降低供应链的库存水平,降低成本。而且用户还可获得高水平的服务,改善资金流,与供应商共享需求变化的透明性和获得更高用户信任度。

VMI的实施关键在于有效执行连续补给程序。连续补给程序策略将零售商向供应商发送订单的传统订货方法,变为供应商根据用户库存和销售信息决定商品的补给数量。为了快速响应用户降低库存的要求,供应商通过和用户(分销商、批发商或零售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主动提高向用户交货的频率,使供应商从过去单纯地执行用户的采购订单变为主动为用户分担补充库存的责任,在加快供应商响应用户需求的速度的同时,也降低了用户的库存持有水平。

该策略的关键措施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原则中:①合作性原则。在实施策略时,相互信任与信息透明是很重要的。②互惠原则。③目标一致性原则。双方都明白各自的责任,观念上达成一致的目标。④连续改进原则。这是指使供需双方能共享利益和消除浪费。

7.3.2 联合库存管理

联合库存管理是一种风险分担的库存管理模式。近年来,在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中.更加强调双方的互利合作关系,联合库存管理就体现了战略供应商联盟的新型企业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