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穿越生命的冰河
9048500000011

第11章 一个用精神站立的人——“残疾人自学成才”奖获得者郭健

只有那些没有在逆境中堕落的灵魂

才能最终撑起一个直立的人

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大写的人

你就应该用你的血汗和辛勤

证明生活不等于生存

人,必须具有一种精神

——摘自郭健《我想,跌倒不要紧》

初见印象

初见郭健,是在冬日晨阳沐浴下的陕西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内。偌大的院子泻满了一地煦辉,踯躅于庞杂繁密的建筑群中,远远听到有人朗声叫着我的名字,循声望去,一个身躯矮小、微微伛偻的人双臂倚着拐杖,在阳光的烘托下剪成了一袭孤影。他,就是我此行要采访的对象——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国家年度“残疾人自学成才”奖获得者郭健。

我没有想到他居然亲自下楼来接我!走到身旁,陡然感受到了一种熨帖可掬的暖意——厚实眼镜片后传递过来的是温和亲善的眸光,饱含着自信、热情、坦然和沉稳。他拄着拐杖走在前头,引导我去二楼的办公室。他拄杖的身形有些歪,脚步有些趔趄,显然并不轻松惬意。那是一座没有电梯的老楼,水磨石的楼梯陡而滑,我眼见得他撑着拐杖一级一级地往上蹦,虽然吃力却步履坚定,节奏感很强。看着他艰难地拾级而上,我内心是歉疚不安的,不禁小声地嗫嚅了一句:“你可以吗?”他莞尔一笑,不吭声,继续蹦着。看来我低估了他,他比我想象的还要勇健刚毅得多。

他的办公室在甬道尽头,电脑、打印机、复印机一应俱全。在这并不宽裕的空间里,我们开始了第一次愉快的攀谈。谈话不时地被推门而进的人所打断。那长着圆圆面庞的新进大学生瞅空来请教,一脸笑容的技术员来复印资料,要出去旅游的同事来道别,要打印文稿的领导来派工。短短的一个小时中,我惊诧于这狭小空间里纷至沓来的造访者:“你可是个大忙人呀。”他笑称上班就是这样。显见得他在单位里人缘极佳,大伙儿有事没事都喜欢来他这里转转,或为了案牍公事,或为了小事寻帮手,或仅仅为了轻松而闲聊一下,甚至只是为了接杯开水。

在数次接触中,我发现郭健并非一个伟大光辉的超凡样本,他身上更多的是寻常人生中折射出的人性亮点,充斥着比常人更丰盈的开朗活力与坚忍能量,完全契合了这个自强、自立、自爱的时代要求。

抗击多蹇的命运:漫漫负笈成长路

郭健称自己是“文化大革命”的牺牲品。1968年1月,他出生在泾阳农村,是家中幼子。尚在襁褓中时,厄运袭击了他,他原本平坦的人生道路陡然变得坎坷。他不幸罹患脊柱骨膜膨出,必须到西安接受手术治疗。当时“文化大革命”风潮正盛,局势混乱,在陕西师范大学任教的父亲大费周章地请出了被关在牛棚的西安医科大学著名教授为儿子主刀。手术从上午9时开始,刚进行了不到一半,医院突然停电了,一个四个月大的婴儿被晾在了手术台上,六七个小时过去了,直到下午四时多,当灯火再度通亮时,医生惊讶地发现他竟没有死,顽强的生命仍在延续,于是匆匆缝合了伤口,可是他的下肢神经却被严重损伤了,他变成了一个双腿无法站立的残障者。多蹇的命运由此徐徐展开,一个折翼的天使,如何能够冲破重重困厄阻障搏击命运、遨游天宇呢?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郭健的名字是他自己后来取的,来自于《周易》。虽然残疾了,但他从小就显示出迥异于同龄孩童的早熟。看着小伙伴们蹦蹦跳跳地玩耍、上学,他沉静安详,羸弱的小身体中开始蓄积强烈的求知欲望。由于身体的不便,他仅仅受到了一年半的小学启蒙教育便很快失学了,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次被迫辍学。显然,他并没有得到起跑线上的公平,也没有得到当时社会的关爱,但他并没有屈服于命运无情的褫夺。不能去学校,他就找来哥哥姐姐的旧课本,在台阶上用粉笔描画,学写字、学算术,后来直接参加小学升初中考试,以全校第一、全乡第二的成绩令人刮目相看。

在短暂的学校时光里,这颗幼小心灵听到了催萌拉蘖的声音,知识的涓涓细流在滋润着他。回忆起那段光阴,郭健洋溢着满满的笑容,他说:“幸运的是我头脑健康、精神健康。打小我就是一个爱学习的孩子,觉得学习是快乐的。”

1980年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父亲把郭健的户口迁移到了西安。初进城的两年中,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就读学校,他一直在家待着。大好韶华里,明朗的教室对这个不幸的少年紧紧阖闭着。为慰藉他的孤独,父亲找了许多文学书籍给他,他躺在床上,倚着窗,抱着砖头似的书本,度过了一天又一天,似懂非懂地读完了“四大名著”。

1982年9月,通过熟人帮忙,郭健直接进入西安市第九十四中学,开始了三年弥足珍贵的完整初中学习,并以540多分(600满分)的中考成绩傲立全校榜首。当时成绩好的学生青睐于报考中专,他也希望去西安会计学校谋得一技之长,虽然他的中招成绩在全区数一数二,尽管他的班主任多方奔走谋求,可是命运的不公再次压袭了他,因身体残疾他被学校拒之于门外,会计学校不愿意接纳身罹腿疾的他。再一次,他感受到了社会体系对自己的机会缺位,感受到了失望与无助:徒有上进心和学识,可是教育体制并不垂青于他,他的理想将被迫虚掷。在那段时间里,他的精神萎靡不振,对自己遭遇的一切难以释怀。尽管有一家高中给他寄来了入学通知书,他却认定自己就算学完高中,也无法走入希冀的大学校园,终究要承受命运的再次嘲弄,一怒之下他撕了通知书。

在家待业半年后,郭健进入了陕西省技术监督局劳司工作,任打字员。平静和缓的工作磨砺着他浮躁的心绪,他求知的欲望再次升腾起来。这次,他选择了自学考试这条狭径,因为自考是没有围墙的大学,他无需等候那张红色的录取通知书。1986年至1988年,他利用业余时间在西安理工大学参加自学考试辅导,专业是计量技术。在那时,自学是新出现的事物,学习的条件和氛围都很差,一起开始参加自考的同学多数没有能坚持下去,可他克服了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坚持着,努力着,所有课程都一次性通过了考试,成为全省该专业首批12名毕业生之一。

在同事、同学眼里,郭健是优秀的、出众的,可他自己并不舒眉展颜,他觉得这点儿知识是不够的,是不足以顺应社会发展需要、不足以改变自身命运前途的。知识就是力量,他自觉需要更多的力量,需要学习更多的知识。张海迪的成功,使他看到了希望,也看到了社会对残疾人的认可。通过学习改变命运、成为一个靠精神站立的人,便成了郭健内心深处最大的宏愿。

1989年春,郭健开始参加英语专业的大专自学考试。尽管英语基础非常薄弱,学习条件非常艰苦,但他决心已下,难以撼动。一个不起眼的小小录音机他须臾不离手头,厚厚教科书更是如影随形。下6六时下班,7时半英语辅导班开始上课,他经常顾不上吃晚饭,在路上买一个菜饼边摇手摇车边啃,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和时间赛跑。那时,他的体重不到90斤。

一个肃杀的傍晚,朔风凌厉,冬雪纷飞。他摇车去夜校,路边一个窨井盖被人揭掉了,一个不小心,他“哐啷”一声陷了进去。虽然没有受重伤,却擦破了手和脸,脏湿了衣服,但他还是坚持去上课了。有一次,他在蒙蒙的夜雨里往家赶,脑子回想着课堂内容,突然眼前一黑,自己的车子撞上了一辆停在路边的大卡车,伸出车厢的钢筋只比他的额头高不到半尺。还有一次下课回家路上车轮档掉了,因时间太晚没有修车人了,他只好将车锁在路边树上,拄着拐杖慢慢踱回了家。为了准备听力考试,他早晨6准备时就从家出发,摇车一个半小时赶去外语学院,汗水每每湿透了衣衫。

英语专业大专毕业后,郭健依然没有满足,学无止境,他又一鼓作气拿下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专和本科文凭,考取了会计证和上岗证,完成了省直机关党校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学习,使自己的思想水平、知识水平有了质的提高。十年的自学经历,郭健承载了无数常人难以体会到的苦楚和困厄,青春年少的他在负缁艰难行进着,踽踽独行着自己一个人的征程,无言抗击着命运的不公。陕西机械学院、西安外国语学院、西北大学颁发的毕业证书,都只是薄薄的一张纸,但对于他来说,那红色的证书是血汗染的,它们厚重、浓酽,其上印着他一路颠扑前行的绵密足迹。天道酬勤,他的努力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1994年他被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授予国家年度“残疾人自学成才”奖,1996年被陕西省教委授予全省社会力量办学系统的“优秀学员”奖。

牖启生命中的另一扇窗扉:文苑耕耘

如果说,郭健通过自己的精诚砥砺重塑了人生轨迹,那么对知识的运用则使他成了一个自强、自立、自尊的人。

少年时大量的阅读,使他对古典文学和诗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文学的不断求索为他开辟了人生的另一块沃土。郭健以“我手书我心”,淋漓尽致地抒发着自己的情感。他的写作涉及诗歌、散文、评论、楹联等多方面。身处西安这个古风蕴藉、文气沛然的文化熔炉中,他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城市的精气丰韵所在,也找到了自己与城市气质相契合的人生坐标。陕西诗词学会会员、西安诗词学会会员、西安市楹联学会名誉理事等只是他的外在表象,更深层的东西在于他将自己的拳拳热忱熔铸进了文字,刻镂进了自己的生命中去!

郭健的现代诗清新畅达,质朴纯正:“我真怕/把你等候成一块石头/其实,你应该祈求/把自己变成一叶小舟/渡过这古老的渡口/不辜负生命的洪流”(《渡口》);“梦不同于你的生活/生活是一种无上的职责”(《生命感受》);“我从不祈盼/夜晚/月亮能为我/露出笑脸/我只是凝望/那颗星星/想象/那是情人的眼睛/我曾经是农民/来自农村/土壤里有麦子/和我的根/母亲长眠在故乡/故乡铭刻在心上/多少次梦回/绿草蓬勃的山冈”(《元旦》)。他把平日的点点感触付诸文字,经年累月下来兀自积攒了一笔丰富的精神财富。

郭健的古体诗词在陕西诗词界颇受赞誉,年少时命运多舛而时时涌上心头的狂躁伤悲,求学的艰辛,人生的坎坷,曾经的理想和梦想,世情百态,都被他轻轻抚理成了诗句,奇情妙思不断,锦字珠文连篇。他既有看透世相百态的从容,又保留着童心的浪漫,时而孤傲尖锐,时而洒脱豁达。

截至目前,郭健已创作诗词5000余首,楹联约500余副,论文、小说、随笔等200余篇,共计30多万字,可谓是日日出新作,时时不懈怠。1989年以来,他在多家省、市级报刊和省、市广播电台发表各类文学作品100多篇,并多次在全国性诗歌、征联、征文大赛中获奖。他的诗歌、楹联作品被选入《长岭集》(陕西人民出版社)、《秦风诗词钞》(秦风诗词学会)、《陕西中青年诗词选》(中国华侨出版社)、《近五十年寰球汉诗精选》(三秦出版社)、《中华诗魂》(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三秦名胜新咏》(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征联集粹》(西安事变纪念馆、陕西楹联学会)等书籍。他发表的《浅谈知识经济》一文,被30多家专业经济刊物转载,汇编出版。他为陕西国力球队撰写的队歌《生命之旅》被选为优秀作品,为“陕西风采”福利彩票撰写的主题歌《汇爱成海》被谱曲,灌制成了磁带到处传唱。这些丰硕的成果向我们昭示着这么一个事实:在文学的路途上,郭健走得很沉稳,很有收获。命运向他关上了一扇窗,但他却为自己打开了另一扇门。

热爱生活:做靠精神站立的人

现在,郭健每天的生活很充实饱满。他在一家省级科研机构的办公室工作,忙碌着分内或分外的事情。对分内的工作,他兢兢业业,毫不马虎,对临时的杂事琐事,他来者不拒,在工作中的表现毫不逊色。2006年12月,单位迎接国家级的考评,他被抽调到技术部帮忙,从上午8时进办公室,到晚上11时离开,他事无巨细地做着每一件事情,尽管此前他已连续打了一周点滴。办公室主任在部门年终总结中写道:“郭健工作主动、细心,责任心强,能高质量地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和本职工作;热心为实验室服务,发挥特长,帮助其他行政部门和实验室完成额外的工作任务;身残志不残,能严格要求自己,上进心强;尊敬领导,团结同志,与大家打成一片,个人修养好,品行端,服务意识强;完成任务不讲条件、不打折扣,办法多样,有创新及开拓意识。”这是他的真实写照,也是对他辛勤劳动和工作能力的中肯评价。

郭健生性热情大方、乐观豁达,乐于助人,人缘颇佳。在中学时代,他就结交了一大批朋友,虽然现在天各一方,各有所业,但他们的感情始终真诚,彼此牵挂着。在单位,同事编辑文档遇到难题了,他总是想方设法解决,有时亲自上手却从不居功。同事孩子的作业不会了,一个电话,他知无不言,立马行动,或上网查,或翻书查,尽量给出一个满意的答案。

郭健接受新事物能力强,紧跟时代。他喜欢畅游网络世界,以自己的志趣为引领,结交同道中人。在弗远无届的网络世界里,他以善意包容的眼光来看待那些沉浮的“网事”和纷乱的过客,他觉得网络只要能够触发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某个闪亮真挚的节点就成其大善了。他非常珍惜网络这个便利的交流渠道,和天南地北的文友聚会网络,互吐心声,论说时世,月旦人物。在网上,他热衷于弘扬诗词和楹联等中国传统文化,在这个纷繁芜杂、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他心满意足地营造着一方清亮净澈的天地。

郭健看重亲情,珍视感情。母亲病重时,他每日奔走于医院,在母亲床前静静地守候,去佛前乞福,发愿用自己的生命换取母亲的健康。母亲去世后,他一恸而晕,再恸欲绝,念念不忘的是母恩未报,耿耿于怀的是没有让母亲晚年享福。八年来,每年的除夕、清明、农历十月一、母亲生日、忌日,他都驱车返乡,去坟前祭奠母亲,倾诉自己的别亲之情。如今,他与父亲相依为命,同室而居,尽管性格有差异,但他严受父训,老老实实做事,规规矩矩做人,愿意为父亲尽到点滴孝道。而对待感情,郭健则见识独特:“爱我的,我不忍其爱;我爱的,我不忍其累;彼此无爱,没必要结婚。所以,我选择独身。”

郭健爱好广泛,兴趣多端,积淀深厚。在同他的接触中,每每谈及一处陕西景观或人文掌故,他都能娓娓挥洒一番,如数家珍地历历道来彼处曾经发生的风情逸闻。他喜欢看各种体育赛事,别人说起各类球赛,他都能接茬说上一通。

经年累月的伤残羁绊,使郭健深谙残疾人群灰暗世界中萦绕不去的苦楚,他要从自身开始,大声呼号强健之音。在为陕西省残疾人运动会撰写闭幕辞时,他执笔如椽,告诉同样不幸的人们:“也许,你看不到春天的鲜花/正如,我听不到夏日的霹雳/也许,你不能摘下秋天枫的红叶/正如,我无法感受冬夜火的暖意/但是,奥林匹亚山上的诸神没有忘记我们/他们说,人必须具有某种精神/只有不屈的灵魂,才能撑起一个大写的人。”

郭健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身体践行的,他的坚强更多地聚焦在精神层面上。1993年,他因为白天上班晚上上课,生活节奏快,劳累过度得了一场大病,朋友曾写信慨叹:“倾心事业的人请善待自己!以双拐与轮椅支撑的瘦弱且多病多难的身躯,在每一个霜雪清晨,风雨黄昏里,事业的征程上,你付出比常人多几倍的艰辛足迹……你熬干自己,且病得很重,当我亲眼目睹医生的手术刀深深把已坏死至骨的血肉嗞嗞有声地割离,我内心强烈的震撼化为飓风暴雨中弱草的感痛。你却笑着说,你应该带棋来,玩他个有滋有味。”

这就是郭健的素描像,一个困顿在了起点却闪亮在了过程的人。他所代表的那个群体,并没有从社会舞台上黯然引退,而是在抗击天命、重塑人生的过程中,写书了一个卓然直立的人。在顽强品质和精神的感召下,摒弃了缱绻病榻的自怨自艾,超越了生命中的沉疴痼疾,更加酣畅淋漓地淬砺研磨着人生的聚光点。

郭健告诉我,工作的前15年,他没有任何存款,得到的只有四张文凭和满满的两大书架书籍。残缺的身体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健全的大脑却是命运无私的惠赐,执著坚忍的精神更是藉以站立的力量。他只愿百倍的艰辛,克服先天的重重困厄,精诚砥砺,化缺憾隐痛为愤发的人生豪情,为当代中国人的生态群落献呈上一个更为饱满丰盈、笑泪俱存的人生样本,做一个靠精神站立的人。

(吴幼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