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美国音乐文论集
9048000000003

第3章 美国专业音乐的发展轨迹和特点(2)

二、美国专业音乐的几个特点

1.多样性 美国专业音乐具有多种民族、多种文化、多种音乐观念的多样性特点。其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吸收、借鉴欧洲的音乐文化和观念及对它的抵御和批判;

(2)挖掘和发扬本土及各地移民的民间音乐,如印第安人、黑人、拉丁美洲各西班牙语系和法语系的移民,以及日本人、华人等等的音乐;

(3)吸收和运用非西方各民族(如亚洲和非洲)的民间音乐和音乐观念;

(4)在美国专业音乐产生之后,又出现了继承和发扬本国专业音乐的传统问题;

(5)作曲家个人的创造;

(6)对自然科学理论和实践的借鉴、运用。

……

美国音乐像是个万花筒。从戈特沙尔克的钢琴创作中,我们看到了南方各民族丰富多采的音乐影响;从福斯特的歌曲中,可看到这位多种歌曲的集大成者如何吸收了爱尔兰、苏格兰、英格兰的民歌、花园歌曲、叙事曲、抒情曲和意大利歌剧咏叹调,以及美国“墨面艺术”歌曲风格等等因素;从艾夫斯的作品中,可看到他既接受了欧洲浪漫主义、印象主义音乐的影响,又充分发扬了本国民间音乐的特点并创造了许多现代音乐语言和技法;而科普兰既坚持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体现了美国音乐的民族特征,又为美国音乐的现代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不仅保持了个人的创作风格,同时又广泛吸收风格迥然不同的法国音乐传统与德奥音乐技法。他既探索了抽象费解的现代音乐创作,又写作了广大群众需要的通俗音乐;瓦雷兹既具有深厚的欧洲传统文化素养,又从事了最新音响的开拓性试验;考埃尔不仅在演奏技法上进行了革新而且广泛吸收了世界东、西方民族的音乐……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它们都以不可辨驳的事实证明美国音乐具有多样性的显著特征。

总之,人们可以发现传统音乐与现代技法,西方与东方不同的文化观念与音乐思想体系,东西方各民族的音乐技术、乐器与音调,哲学思想上的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同时并存、同时发展的局面。这正是美国专业音乐多样性的特点。

2.全球性

由于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因此有着各国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不同的音乐传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构成美国专业音乐多样性的因素又发生了某些变化,致使它进一步具有全球性的特征。

首先,对欧洲传统音乐的批判和抵御逐渐消弱。因为这时美国自己的专业音乐力量已经相当强大,自信心得以增强,欧洲音乐已经不是一种强大的心理压力了。此后,人们再也没有讨论如何寻找“美国主义”、“美国风格”的问题。事实上,“美国主义”已经以更广泛的意义渗透到音乐创作的各个领城。

其次,由于寻求和确立狭义的美国风格的政治和艺术前提不复存在,加上民间音乐本身大量发生城市化、专业化的变化,原始形态的民间音乐所存不多,这个问题也不那么重要了。

第三,对非西方音乐素材和观念的吸收变得非常突出。一方面由于现代信息的交流加强,世界地理观念缩小,美国各民族纷纷掀起了“寻根”的热潮。另方面,人们开始从宏观角度,站在全球音乐整体的高度来察看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与美国民族文化的渊源关系。作曲家、理论家罗伯特·科根(Robert Cogan)在70年代末提出了“全球音乐体系”的思想,他说:“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现在是有史以来第一次有条件将所有的文化融合到一起的时代。过去各古老国家、各民族都总结了自己的音乐文化,但是他们仅仅是一种文化的总结,还没有一种理论可以将它们统统总结在一起。现在应当用世界的眼光来进一步发现全球音乐的总逻辑……”科根认为全球音乐观念的树立,对美国音乐文化的发展具有特殊意义,他说:“从原始的意义上讲,在这个国家里,除了印第安人之外,没有真正的美国人。这里几乎每个人都直接或间接地从别处而来,并且直接或间接地与其他文化相联系。这样,美国的民族性似乎成了一个大问题。不过正因为这样,才形成了美国的文化。最初我们似乎根本没有文化,后来我们发现我们命中注定要成为第一个具有世界性文化观念的国家。美国文化同世界文化是同一个东西,当然不是从帝国主义的意义来讲,不是说我们主宰世界文化;相反地,是世界文化主宰着我们,为我们提供了最广泛的文化源泉。我们必须让世界文化的精髓不断地流入和渗透到我们的血液之中。”科根的理论是对战后美国音乐现象的典型反映和概括。

第四,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音乐的重要变化之一,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音乐与自然科学的结合,美国在这方面恰好具有优越的条件。人们不仅从艺术的角度来看待声音,而且借助科学技术更深入地认识声音的本质,又用科学的方法创造新的音响,因而也形成了各种新的音乐概念。

例如,卡特(Elliott Carter,1908—)将西方传统音乐技法、美国爵士乐的民间因素以及艾夫斯的传统提到了更高的水平;巴比特(Milton Babitt,1916—)在他技术复杂的电子音乐和整体序列音乐中,充分体现了将音乐和科学结合的理论和实践。众多的作曲家用大力量学习和研究非西方音乐并在创作中借鉴和运用这种音乐;还有凯奇(John Cage,1912—)的“预备钢琴”音乐和种类繁多的“偶然音乐”实验(当然他的音乐始于第二次大战之前)等等。美国作曲家的创作与世界各国许多作曲家的音乐创作殊途同归,相互补充,从美国丰富多样的音乐风格流派中,几乎可以看到全世界这一时期创作的概貌;同时,美国又由于其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广泛地吸取了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的营养,因此,在这个意义上,美国又可以说是一个“音乐的小世界”。

3.开拓性

在长期深居简出、与美国和世界音乐界基本隔绝的情况下,艾夫斯一方面写有大量表现自己对祖国、对人民的深厚感情的作品,同时,又写出了数量众多的现代技法的音乐作品,直到他逝世20年后的70年代,人们才惊讶地认识到他作品中的思想和技巧的独到之处,普遍承认他为本世纪四位最有创造性的作曲家之一,与勋伯格、斯特拉文斯基及巴托克齐名。

从艾夫斯的经历和思想中,可以看到:他虽然是欧洲音乐传统的继承者,但他从不迷信欧洲、不迷信权威,不人云亦云、不为迎合而写作。虽然他对人们不理解自己的音乐感到痛苦,但他并未因此改变自己的创作风格。艾夫斯继承了19世纪上半叶美国“超验主义”的民主传统,这个民主思潮强调人的直觉、人的创造力和个性,反对对宗教的盲目迷信,提倡发扬至高无上的精神以反对以金钱为中心的资本主义物质文明,呼吁创造民族化的具有民主精神的文化来反对模仿欧洲的倾向。这个思潮对个人天赋的重视,正是美国民主思想传统的一个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