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20世纪中国名曲鉴赏
9046300000070

第70章 流淌在心底的清泉

——王酩的歌曲《边疆的泉水清又纯》赏析

元媛

20世纪70年代,曾有一首深情动听的歌曲《边疆的泉水渭又纯》,优美的曲调深深地留在了一代人的记忆里。岁月悄然而逝,如今当我们再来吟唱这熟悉的旋律,它依然能打动每一个人。

《边疆的泉水清又纯》这首抒情歌曲由凯传作词,工酩作曲,写于1976年底,是粉碎“四人帮”以后最早出现的优秀抒情歌曲之一。它不仅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而且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它原是故事片《黑三角》的抽曲。由于李谷一的演唱,电影尚未公映,歌曲已先传播开来,并成为女高音歌唱家。

李谷一的保留曲目之。此歌1979年获文化部“国庆三十周年献礼演出”声乐作品一等奖:1980年它又被评为“听众喜爱的广播歌曲”:1981年获“全国优秀群众歌曲奖”。

这首歌曲共有两段歌词,第一段侧重于表现边疆人民赞美亲人解放军,第二段侧重于表达人民军队爱护人民,两段层次极为鲜明。词作者注意了词意的形象性,运用了比兴的手法,巧妙地将“清清泉水”“郁郁青松”“浩瀚林海”衔接起来,描绘了一幅迷人的边疆风景画。并通过“泉水”与“青松”这两组形象表达了“军民鱼水情谊深”的主题,使叙述与抒情有机地结合。歌词亲切自然,贴近生活,热情地歌颂了锦绣河山,赞颂了边疆军民水乳交融的深厚情感。

这首歌曲吸收了我国民歌中常用的单乐段曲式和五声音阶的特点,力求通俗易唱,音乐形象鲜明突出,以适应广大群众的欣赏习惯。曲调风格朴实淳厚清新。歌曲的前两个乐句舒展、清丽,感情表达得细腻动人,具有清新纯朴、委婉绵长的特点,恰似民歌的“起句”与“承句”,那流畅、柔美的主题使人耳目一新。第二句中“暖人心”三字重复强调,在乐句上加以扩充,打破了方整、对称的结构形式,使感情更为深化,更显情意绵绵。第三、四句开头采用切分节奏,与前两个乐句形成对比,节奏有所紧缩,情感抒发自然糅合在写景之中,犹如亲切的诉说。当旋律进行到“唱亲人,边防军,军民鱼水情意深,情意深”时,音调回归,刻意强调了“情意深”。

例107

此处旋律起伏较大,先由低到高,又由高迂旋至低,显得宛转、深情。其中“暧人心”“情意深”两组重音词在下行级进音调的衬托下,犹如清泉人心田,沁人心脾。由此可见,曲作者很注意词义的表达,使词义在旋律的发展中得到形象化地表现。而且,王酩在词的疏密安排上也是独具匠心,歌曲的旋律与歌词的声调、语气结合得十分贴切、舒服。

结构方面,歌曲在典型的起、承、转、合四句之后,紧接着出现了一个具有对比性的扩充“衬句”,增加了音乐的抒情性。衬词“哎”将节奏拉宽,对比强烈,表达了更为热烈、激动的情绪。旋律中连续使用了附点音符,保持了不断上行级进的旋律走向,并自然地将歌曲推向高潮。最后一句是第二句和第四句的变化重复,将这两句的尾部再现,由最高音蜿蜒低徊,在低音区结束。由于歌曲的引子也完全采用了这一句,这样前后呼应,使得整首歌曲既有变化又有统一。结束时小尾声的渐慢、渐弱处理耐人寻味,女高音以纯美的音色在较高的音区婉转吟唱,感人至深。

这首歌曲像山泉一样清澈、甜美,向后辈们诉说着当年边疆军民的鱼水深情。当昔日的歌声在耳畔回响时,我们年轻一代的心同样会为之感动。这旋律历经三十年的传唱,如今仍然散发着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作曲家王酩(1934—1997),出生于上海一个花农家庭。

1959年人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随丁善德学习,毕业后分配到北京中央乐团从事专业作曲。他曾为多部电影、电视剧谱曲,大家熟知的《渔家姑娘在海边》《妹妹找哥泪花流》《绒花》《妈妈,看看我吧》《青春啊青春》《祖国啊,春常在》《怎能忘怀》《角落之歌》《知音》等歌曲,均出自他的笔下。其中故事片《小花》的音乐获“第三届电影百花奖”的“最佳音乐奖”。此外,他还根据电影《海霞》《沙鸱》的音乐编写了管弦乐《海霞组曲》(1977年)和《沙鸥组曲》(1983年)。王酩虽然过早地离开了我们,但他却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