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心理医生
9042600000005

第5章 征服人心心理咨询(1)

为何要善交对自己有益的人

俗话说,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一个人没有朋友,也就基本无路可走了,孤独一生,何况有时尽管紧闭心扉,但还是有人主动来敲。当他人主动与你接触时,你难道不去作出一点回应?应的话,可能那是个坏朋友,不应的话,可能失去一个好的朋友。怎样做才不令你两难?

一个人的成功,与自己所交的朋友关系密切,有些人因朋友相助而获得成功,也有人因受“朋友”之害而遭至失败,甚至倾家荡产,妻离子散!也许你会说,既然如此,那不交朋友不就行了吗?

尽管交友不易,但这一问题是每个人不可避免要面对的。一个人能交上好朋友,就算不一定能成就大业,但也不至于需要帮忙时求助无门。倘若你交到了一些坏朋友,那就更糟了,还不如不交。因为你交到了一些坏朋友,要么被人暗害,要么被人引入歧途!

人性丛林中的人可谓行色各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品性,对待朋友的态度和原则也各有不同,有的人每天都在你耳边巧言令色,有的人经常给你敲警钟,或者提出批评,看到你不对就修理你;有的人热情如火,也有的人冰冷如霜;有的人与你交友是因为你对之有利,有的人交友则完全是出于一片诚心……

交友的情形错综复杂,朋友好坏难辨,有时当你发现自己交上了一个坏“朋友”时,也许已经为时已晚。因此为了避免交友不慎,多参考一些他人的交往经验是非常重要的。有一点也许对我们每个人都很有价值——在交友时,那些经常批评你的人是值得交往的。

与那些只说好言的朋友相比,经常给你提出批评意见的朋友似乎有点令人讨厌,因为他所言都不怎么中听,你向他道出一些自认得意的事,他却偏偏给你一盆冷水;你热情地向他描绘自己满腹的理想与计划,他却直截了当地指出其中的问题,有时甚至把你做人做事的缺点数落一顿……反正,你从他嘴里经常听到一些不顺耳之言,这种人看来还真有点让人讨厌!

但倘若你冷静思索一番现实社会就会发现,其实这种人大有可交的一面。倘若你与这种人擦肩而过,那多少有点可惜。

按照现代人的处事原则,通常人都会尽量不去得罪他人,大都宁可说好听的话让人高兴,也不说实情以免让人讨厌。当然,那些说好听之言的人并非都是坏人,而且这也是一种交际手段。但倘若从交友的角度来看,只说好听的话,就失去了做朋友的义务。明知你有缺点而不说,还偏偏说些动听的话,这算什么朋友!倘若他还进而“赞扬”你的缺点,则更是居心叵测了!这种朋友就算不害你,对你也没有任何好处,何必还浪费时间交往。

现实生活中之所以有很多这种只说好话之人,也是因为有不少人喜欢他们如此。碰到光说好话的人便乐翻了天,不知是非;倘若他人之言稍有不顺,就觉得别人用心不良,心术不正,或者有意给自己难堪。倘若细加思索,你就不难明白,这两种人孰好孰劣了。

因此,在现实情形之下,倘若有人还经常给你吹点逆风,经常提一些意见,你首先应该觉得这种人可贵,然后你再对之细加分析,倘若他提的逆言都是事实,有利于你,那就是“忠言”。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像这种人你就应该与之诚交、深交,因为他值得一交!

怎样不打没把握的人生之仗

俗话说,不打没把握之仗!当然,这并等于说有了把握就一定会打胜仗。战局千变万化,一个“有把握”的人所作的判断并不一定就是对的,倘若只要有把握就一定能打胜仗,那历史上不就没有战死的将军了!

所谓“有把握”,是指清楚了解敌我双方的情况以及外部环境。起码应该了解以下几个方面:

1.了解敌情,如军力、武器装备、对方统帅的性格、作战风格等。

2.了解自己军力,能不能抵挡敌人的攻击。

3.知道自己怎么做,也就是知己和知彼后,知道自己如何去打这场仗。

4.自己要充满信心。

倘若不了解这一切,自己也没有信心,那不能算是有把握。当然,即使都了解也不一定能打胜仗,但起码胜的可能性要高;而且“有把握”也是一种信心,这种精神上的武装也是打胜仗的条件之一。

人生就是一次次的战斗,对于这种人性之战来讲,“不打没把握之仗”对我们也颇有启示。做事要有把握,你起码应了解以下几个方面。

1.应当了解要做的事情。例如你要做生意,就要了解这行生意的市场怎样?投资多少?利润怎样?倘若你要去说服一个人,就要对这个人的个性、好恶有所了解,然后再与他交往;倘若你要打一场球,就要了解对手的实力、主将、打法、教练等……。

2.了解自身条件。就拿做生意而言,你要了解自己的个性、人际关系和专业知识怎样?财力怎样?倘若你想说服一个人,你要了解你的口才怎样?地位怎样?权威怎样?以打一场球而言,你要了解自己球员的实力怎样?主力队员怎样?打法怎样?

3.“知彼知己”之后,要知道自己该怎么做,怎么去进行投资,怎么去说服对方,怎么去打那场球!倘若认为有胜算的可能,那就去做,倘若认为不可能胜,那就不要勉强,明知面临失败,还得去硬拚,那不是不明智之举吗?

4.有了把握之后,还要有信心,因为信心能使人产生一种积极的力量,使你所做的一切发挥更大的效果。

当然,你做出这些评估之后,并不能保证你一做就会成功,但不经任何了解行事,其失败率会很高,不管后果怎样,他们总认为,船到桥头自然直,可明知无桥,为何非得靠岸?这就好比走暗路,迟早会摔跤!

年轻人总是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他们常常管不了那么多,总是做了再说。人生之中有时失败一次,要付出半生甚至一生的代价。所以做任何事,特别是成败对你极为重大的事,一定要先做好“知彼知己”,有了胜算的可能才去做,这样就可避免必然的败仗!特别这种事先评估了解的做法,对你日后细致稳妥地做事也有帮助!

“不打没把握之仗”,这一点是每个年轻人都应谨记的。怎样了解自己和了解别人

倘若你想要和别人合作、相处,首先就必须懂得了解别人。

纵使你可以告诉自己,你为挡在人行道上的车子而生气,这是可以原谅的,但又应该采取什么态度呢?

一般人总是要提出意见,批评别人。当别人的行为不如我们所想像时,我们就会显得不高兴。哪怕程度并不严重,也会对别人造成或多或少的压力或紧张。

在一个人际关系讨论会上,讲师对与会人员提出这个问题:“你们有没有人觉得自己无法和别人相处?”结果举手的寥寥无几。

然后请他们写出三件最令他们生气的事。从一千人的回答结果中显示:其中有998个人,生活中的牢骚都是因为别人的关系!

这些人对于他们的答案又有何说词呢?就像这样:“我和你。始终相处得很好、很融洽,直到你做一些我不喜欢的事,我才没办法和你相处。我觉得很生气、懊恼、难过。”

一个人倘若想要和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决不能要求别人依照他规定的模式做事,或处处请求利益。解决人与人之间不愉快的惟一方法,就是去了解。

你的了解能力怎样?为了确实掌握与人相处的能力,你必须身临其境。

假设你在路上开车时,在路边站着一个小男孩向你挥手,车子经过他时,你赫然听到 “啪”的一声!这才知道原来他用石头砸车子。

于是你猛然煞车,怒火冲天地走出车外,朝这个男孩子走去,愈走愈气,心里盘算着,一定要把他带到他父母面前,指责他,并叫他们赔偿你的损失。

走到这个孩子面前时,你心中的怒气正好达到顶点。

他站在你面前害怕得哭个不停,抬头抽泣说:“我实在非常抱歉,但是我想不出别的方法可以让你停车。”

然后用手指着路边草坪上躺着的人,又说:“我小弟病得很厉害,请你救救他吧?”

这时,你心中的那股怨气会怎么样呢?它将会如火焰上的冰柱般迅速溶解了吧!为何?因为现在你了解了这个男孩子为何用石头砸你车子,所以你原谅他了,心中的愤怒也随之烟消云散了。

让我们来看看另一个例子。假如你妹妹嫁给一位很有成就的律师,最近几个月,他对她的态度改变了。他变得多疑,占有欲强,甚至对她的行动自由加以限制。只要她离开,他一定会如影随形地跟着她,禁止她单独出门,她不停地抱怨,他还是不准她单独去购物。

知道他对你妹妹的态度后,你非常生气,于是决定和家里的其他人讨论解决的方法,你们一致同意必须对他采取行动。

后来你接到一位心理学家打来的电话,他邀请你到他的办公室去。你去了之后,他请你回忆并描述一下你妹妹小时候的情形。他解释说你妹妹是个有盗窃癖的人,也就是说她控制不了自己偷窃行为的冲动。他还指出你妹婿始终承受着这种压力,不愿为人知道,直到别人揭开了她的这种病态。

听了这个解释之后,你对他的改变有什么感想?你还觉得忿忿不平吗?可能不会了,因为你已经了解他的行为。

假设你是个做保险的人。原先你和你的另一半约好星期四晚上共进晚餐,一起玩桥牌。星期四早上你和一个客户洽谈愉快,而且他答应带他太太到你办公室来详细了解保险条款,并签订合约。不巧的是,他们只有星期四晚上才有时间和你见面。

你颓丧地打电话回家,告诉“另一半”今天不能回家吃晚饭,电话的另一头传来失望的音调,这是在意料之中的。

就这样你必须留在办公室,不能回家吃饭,你只好跑出去买了一份三明治、一杯热咖啡当晚餐。这天晚上下着大雨,天气显得格外寒冷。于是你愈想愈觉得有点对不起自己,这么凄冷的晚上,竟然不能回家享受温暖,以及和朋友相聚的乐趣。你没趣地喝着咖啡,一面等你的客户,然而约定的时间已过,却仍不见他们到来。

又过去了半小时,他们还是没来。过了一小时,你实在等得不耐烦了,所以打电话到客户家,结果无人接听。过了一个半小时后,你才决定锁了办公室门,回家。你心里忿忿地说:“至少,礼貌上他们应该打个电话来。”

这个原本快乐的晚上泡汤了。直到上床前,你内心还迟迟不能平静,你觉得应该把这个客户列为“拒绝往来户”。

第二天早上大约9点钟,你坐在办公室桌前,桌上的电话铃响了,是那个客户打来的。

他急急地解释说:“昨天晚上没到你办公室来,我非常抱歉。因为下雨路滑,我们在路上发生非常严重的意外。我的车子撞车了。从昨天晚上一直到现在,都在医院里,我曾打过电话,不过那时你可能走了。”

你还会生他们的气吗?你还会认为他们不讲信用,说话不算数,而且应该“拒绝往来”吗?当然不会。你可能还会有一点愧疚感,因为他们是在来拜访你的路上出事的。现在你了解了吧!

每个人都渴望被别人了解,这种心态的产生是由于他们不了解自己。苏格拉底的不朽名言,“了解自己”所影射的是一种追寻的精神——而不是一种目的。

心理学家伯格博士说得好:“的确,人类内心深处始终渴求被了解,就像花朵需求阳光的照射一样。”

所以安东尼·罗宾说,人类需要被了解。还有什么比和别人达成良好的沟通,付出你的关心去了解别人,更能和他们相处偷快呢?

有多少家庭的破碎,就是由于彼此难以满足被了解的渴求而造成的。你看很多男女,彼此之间并没有真正的爱,他们也不重视了解彼此。“家里没有人了解我”这虽然是一句老话,但是它所包含的意义,却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另外,受雇的职员也可能发出不平之鸣:“我知道我有时候傻里傻气的,而且好像不怎么用力。我可能会上班磨磨蹭蹭,午餐时在餐厅发牢骚。但是在你炒我鱿鱼,或者认定我在公司没有贡献之前,请替我想想。我家里有一大堆问题,而且整天站着,将资料放进档案,这样机械性的工作使我觉得非常疲倦。求求你,了解我吧!”

小孩子也是一样:“我的成绩不及格,但是爸爸、妈妈,在你们处罚我之前,你们为何不先了解我。我努力了,但是我就是讨厌那种课,而老师又老是给我挑毛病,有一次还在全班同学面前罚我站,害我好嗅。我知道你们可能会禁止我一个星期内出去玩,但是求你们试着了解我一次就好了。”

买东西的人可能也有意见要对推销员说:“等一下,你讲了一大堆道理,就是要找卖出你产品的理由,我知道你准备了很多精心设计过的方法要叫我掏腰包。但是你怎么会知道我需要你所卖的东西?你并不了解我。”

推销员通常都不怎么用心,他们只是一味相信,他们的产品就是客户所需要的,他们从来不试着去了解客户,然而这却是维系任何一种人际关系所必备的。了解必须是经过相互沟通,而不是想当然的事。有时候需要以言语或行动表达出来,有时却需要心照不宣的默契,只需几句话也许就能打开别人心中的结。

不要忘记了一条解决人际关系的法则:“你给别人需要的,他们也会给予你所需要的。”

倘若你没有付出了解的心,你就甭想跟别人愉快相处,无法跟孩子进行沟通,工作的进展可能缓慢,也无法和你周围的人发展更深刻、更亲切的人际关系。

与人相处时,这个原则你必须随时牢记,并努力去做。虽然有时候会遇到困难,而有时你可能会忘记。但是尽力去做。当你初尝果实时,你就能获得莫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