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心理医生
9042600000042

第42章 挑战失败心理咨询(1)

怎样以乐观之情面对失败的事实

失败是常见的,没有失败的人生,在这个世界上微乎其微。因此,失败对于打开人生局面也是有益的。一个人要想打开自己人生的局面,必须要了解自己,战胜自己。要做到这两点,必须靠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失败,不能用消极的情绪度过每一天。清晨,当你睁开眼睛时,是否经常想过:人活着是一件多么美妙之事!又一个多么愉快的早晨!我从未感到如此开心!我想今天一定会是个美好的一天。

找回自己小时候那种吹口哨的心情,使之成为你此刻的面对失败的态度。找回那种内心深处完全自然、毫不做作的乐趣。其实,真正的乐趣并不是表面上的,或随时可见的,而是一种发白内心的感觉。你是因你的处境和你所做的事而感到深深的幸福。倘若你暗中注意这种人,就可以发现他们总是在唱歌或吹口哨。

这正是积极面对失败的关键所在。其实,万物早己存在,当你觉得心情舒畅时,你会情不自禁地表现出快乐的神情,同时会欣赏万物,心中的幸福感会油然而生。心理学家亨利·C·林克博士说,当他看到病人沮丧时,他会要求病人先沿着街道快步疾走一番。“快快地走,绕街道走十圈。这样走动可以锻炼大脑的活动中心,使你的血液从情绪中心流泻出去。而当你走回来后,你会变得较理性,而且比较能接受积极思想。”

一个晴朗的星期天下午,一位先生和他的太太露丝还有小女儿丽莎一起去散步。他们在一起很快乐,玩得很开心。他们沿着公园走着,步履轻快,挺胸抬头,兴致高涨。“抬头挺胸走路真有趣!”他们齐声说。

他们走了约一里多的路,觉得全身舒畅,充满活力。当他们走过第五大街上的莱特大厦和古根汉姆博物馆时,丽莎说:“看,多美啊!”以前,这位先生从没想过这些建筑物有多特别,丽莎一说,他便抬头又看了一次,这时,他才真正了解伟大的建筑师莱特注入在这个建筑中的人生乐趣。它高高的尖顶直入云霄,真正传达着一种振奋、快乐和省略。他第一次觉得自己开始喜欢上它了,而这可能是他当时的一种发自内心的感觉。

你的身体健康状况与你是否能享受生活有关系。当你精神振奋,心境开阔,容光焕发时,生命也便呈现出新的意义。适量地运动及休息,是心情愉悦的必要因素。

所以,要获得人生深度的乐趣,首先要感觉正确,而要想计自己的感觉正确,必须好好对待自己的身体。

其次是要思想正确。要好好对待自己的心灵,积极地思考。一个积极思考者常会有意识地使自己保持心情愉悦。你期望快乐,便会找到快乐。你寻找什么,便会发现什么。这是人生的基本法则。开始找寻快乐吧,你一定不会失望的。

凡是能往前看的人,期待将会发生伟大事情的人,他们一定是幸福快乐的人。

决定一个人是否抵挡住失败的是一种心态。你的内心状况决定你是快乐、积极,还是悲观、消极。安东尼奥斯说过:“倘若一个人不认为自己是快乐的,他就不可能快乐。”菲尔普斯也说:“世界上最快乐的人是那些具有有趣想法的人。”因此,倘若你不快乐,你必须先对你的思想来一次彻底的改造,进而才能彻底享受人生的乐趣。倘若你的心中充满了愤懑、怨恨、自私或者灰色思想,当然,一切快乐的光芒便无法穿越。你需要改变精神生活,采用另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然后,才能真正获得人生的乐趣。

有些人也许会问:“老天生来就待我不公,我生下来就有生理缺陷,那我该怎么办呢?”倘若你属于这类“不幸者”,那就想想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吧!还有谁能比一个又聋、又哑、又瞎的女孩更为不幸的呢?可她成了美国著名的作家。也许你又觉得这是世上仅有,那就让我们看看下面这则平凡人物的故事吧!

有一个名叫丹普赛的孩子,他生下来就是一位畸形人,四肢不全,只有半边有足和一只右臂的残端。作为一个孩子,他想跟别的孩子一样从事运动。他喜欢踢足球。他的父母就给他做了一只木制的假足,以便使他能穿上特制的足球鞋。丹普赛一小时接着一小时、一天接着一天地用他的木脚练习踢足球,努力在离球门愈来愈远的地方将球踢进去。后来,他变得极负盛名,以至新奥尔良的圣哲队都愿意雇他为球员。

一次,当丹普赛用他的跛腿在最后两秒种内、在离球门63码的地方破网时,球迷的欢呼声响遍了全美国。这是职业足球队当时踢进的最远的球。这次比赛,圣哲队以19比17的比分战胜了底特律雄狮队。

底特律雄狮队的教练施密特说:“我们是被一个奇迹打败的。”对许多人而言,这的确是一个奇迹。

丹普赛的故事很有趣。

不论你在生理上是否有残疾,不论你是儿童还是成人,从丹普赛的故事中,你都能从中得到反败为胜启示:

1.那些能够产生强烈的愿望以达到崇高目标的人,才能走向伟大。

2.那些以积极的心态不断努力的人,才能取得并保持成功。

3.在人类的任何活动中,要变成一个成熟的成功者,就必须实践、实践、再实践。

4.当你有了特殊目标时,努力和劳动就会变成乐事。

5.对那些被积极的心态所激励,要成为成功者的人而言,伴随着任何逆境,都会同时产生一粒等量或更大利益的种子。

要学习和应用这些原则,将那不可见的法宝上印有“积极心态”字样的那一面翻上来。

亨利写过这样的诗句:

“我是失败的主人,我主宰自己的失败心灵。”

是的,只有你才是自己命运的主人,只有你才能把握自己改变失败的机会。

怎样从失败中摸索事业的目标

人生是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失败有时并不是由于你的能力、学识的不足,而是由于你错误地选择了目标。而失败过后正是给予了你一个重新思考、从错误中解脱的良机。

美国著名的不动产经纪人安德鲁最初是葡萄酒推销员。这是他的第一份工作,他不知道他还能干什么,于是他认为自己的目标就是“卖葡萄酒”。最初他为一个卖葡萄洒的朋友干活,接着为一名葡萄洒进口商工作,最后同另外两个人合作办起了自己的进口业务。这并非出自热情,而是因为,正如他自己所说:“为何不?我过去始终在卖葡萄酒。”

生意越来越糟,可安德鲁还是拼命抓住最后一根稻草,直到公司倒闭。他不改行,是因为他不知道还能干什么。最后,他选择了和夫人一起开展不动产业务,使他取得了推销葡萄酒永远不能为他带来的成功。

许多职业专家认为,一个人。一生中至少要经过两三次变换,才能最后找到适合自己特长的事业。而确定自己合理的目标,则需要同样长的一段时间。

生活往往借失败之手,促使你进行一次次的探索和调整。怎样挣脱失败扩大选择范围

失败会将你推到一个转折关头,你的任务是做出下一步的打算。倘若你仍然以过去的思想来看待将来,完成这一任务将是无比困难的,探索未知世界需要的是新鲜的思想,即运用崭新的思维方式去发现选择的机会。

扩大你的选择范围,获得进行新的选择的机会,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对经验和技能进行重新组合

许多人将工作视为一个固定的、不可转移的东西,就像一件搬不动的沉重家具。其实,你过去的工作是多项技能和多种经验的总结,可以在其他地方进行组合,重新加以利用。

20世纪福克斯公司的制片人里尔失业后,确信自己的事业从此结束了,因为他认为拍电影是自己惟一能干的事业。一天,里尔偶然碰到一位老同事。这位朋友认真地为他进行了分析:“你有很多本事。首先,你这么多年来始终在向总部的家伙们出售电影计划,你是个了不起的推销员;而且,你总能为自己的电影写出最佳广告,在紧要关头,搞宣传制作,你有作家的潜力;除此之外,作为优秀制片人,你有出色的组织能力。”如今,里尔是一名优秀的电影宣传作家。

2.变娱乐为职业

大部分人都将工作视为严肃的事情。进行事业选择时,往往忽视乐趣、嗜好、消遣。实际上,工作应该是一种创造性娱乐。倘若你觉得自己在业余爱好上富有创造性,那么,失败其实给了你这样一个机会:试着将你的爱好与事业结合起来。

3.自己创业

一个人在生死关头最能发挥自己的潜力。在事业失败时,放弃所有顾虑,放手一搏,反而能成为成就伟大事业的契机。

政策开放后,有人曾进行过调查,发现最先富起来的是这样两批人:一是最早的个体户,他们大多是待业青年,甚至是刑满释放人员,是社会中最难通过正常途径上升的一批人;另外一批是当年的老三届、知识青年。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他们在技术能力、知识结构上都有缺陷,因此,成为较早的“下海”进行创业的人。

当然,这些现象的形成有其复杂的社会原因,但它们说明一个道理:失败让人无所畏惧,更勇敢地捕捉机会。

4.学习新知识

失败之后进行反思是对自己人生最透彻的分析,但光总结过去是不够的。借此时机,学习自己从未接触过的知识,可以扩大视野,充实精神,帮助你清醒地认识自己的选择余地,并掌握适应时代文化潮流的新技能。

5.寻求帮助

许多从前一帆风顺的人在遭遇失败后,容易走入心理误区,拒绝接受别人的同情和帮助,这种态度是不正确的。

在失败面前敢于面对现实,坦然接受好友的帮助,并主动接触他人,让别人为你指引道路,带你认识新的领域,是重新发展你事业的重要条件。

怎样打败心理上的7个敌人

1.失败必然是成功之母

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是,如果错误地理解了这句话,将会给我们造成心理上的麻痹和幻觉——以为自己曾经失败过,下一步必定成功;或者以为失败得多了,成功必然到来;或者以为自己吸取了很多人失败的教训,自己不可能失败,其实错了。

不要轻松地看待失败。失败绝不是好事,它不仅给人带来痛苦,而且失败多了,还容易给人造成一种心理定势或称心理暗示,它容易让人们总是按照失败的思维去考虑成功的事情——即使心里想到的是成功——所以以为失败没什么了不起的人,是很难成功的。

更重要的一点是深刻地反省失败的原因,失败才有可能成为成功之母。这个道理谁都懂,但大多数人在这一点上总是做得不够。例如,有人一提到失败,总是以“那次不过是因为……所以才……”的思维定势,来解释(其实是原谅)自己的失败。结果使失败只成为自己失败史上的一个个记录,而没有变成“成功之母”。

2.以为人人都能发财

有人认为发财难,有人认为人人都能发财。持前一种观点的人,往往不太自信;持后一种观点的人,往往过于自信。

其实这两种观点都不利于创业。而后一种观点更危险——这种人大都有一些气质,思想也比较开放,但他们往往把做事看得过于容易,从而忽视了一些基础的东西。例如在“哥德巴赫猜想”问题很走红的年代,中国科学院数学所每天都会接到很多来信,自称已经解决了“哥德巴赫猜想”问题,其实这怎么可能呢?这迫使中国科学院不得不在一些媒体上登出启事,奉劝那些数学迷:“倘若你连微积分都不曾学过,敬请不要研究这样高深的课题。”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做任何事,热情和自信都是必要的,但过分的热情和盲目的自信,容易使人们忽视实际操作过程中的技术性问题,更容易使人们对成功的期望值过高。所以,失败的可能性也就更大。

3.总以为优秀者必定成功

理论上应该是这样的,但任何成功都需要一定外部条件的配合。倘若忽视外部条件的配合和存在,只能失败。而优秀的人往往最容易忽视外部条件,因此,越是优秀的人才,越应该重视成功的外部条件,不然,在能力上很优秀的人,往往还不如那些在能力上通常而特别重视外部条件的人更容易把事情做成。

4.总以为“好酒不怕巷子深”

这句话在商品社会中的欺骗性非常大。事实上不论是好商品,还是好人才,都需要把“它”宣传出去。不然那巷子肯定会成为“它”的坟墓。

美国万宝路香烟的事例可以说明这个问题。“万宝路”产生于1924年,当时是一种女士香烟。但女士们反映白色的香烟总是使女士粘在上面的1J红非常醒目,很不雅观。万宝路公司于是改变策略,以粗犷的牛仔作为万宝路香烟的广告形象,用来吸引男士。万宝路从此风靡世界,以致全世界的吸烟者每抽4支烟,其中就有1支万宝路。后来,万宝路公司搞了一项调查,为吸烟者们提供简装的同样质量的万宝路,吸烟者们却反映感觉与盒装的万宝路大不相同。

其实吸烟者感觉出来的只是在心理上所接受的万宝路广告的滋味,而不是香烟的滋味——这个例子可以给人以深刻的启不。

5.总以为广告的力量是无穷的

这又是另一个极端。其实在“市场”上占据不败之地的“东西”,只能是那些质量优秀的“东西”。对于不好的“商品”,广告顶多能带来一时的效益。倘若你想要永久地占有“市场”,必须是好“东西”和广告的结合。

6.总以为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

市场复杂而多变,付出虔诚的努力,却得到失败的结局,这并不罕见。倘若轻信耕耘与收获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一次失败就可能挫伤创造的锐气,在往后的日子里,失败就会不请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