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惜别时刻,简直无一处不是友谊的诗,感人的诗,人们编成许多诗歌来,赞颂这珍奇的友谊,在古阳德的枫林柴门中,住着一位满头白发的无名诗翁,我去问了他。谈到志愿军的撤离,老人异常惋惜地叹了口气,拔笔写下几个汉字“完似殷胧,人民全部之言”。老人还递给我五六个自糊的自纸信封,信封上都写着:“平安南道阳德郡东阳里七十八岁翁朴仁俊谨奉”的字样,打开来,都是赠给志愿率的送行诗章。其中的一首是:
还乡千里路,雁叫三月秋,
两国兄弟谊,苍江不尽流。
还有一首:
夜霜红深千林树,可作明朝欢送情。
戴白头髻匠车下满,连呼万岁动山城。
在这惜别时刻里,朝鲜人民对牺牲在这块国土上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们,尤其怀有深深的感情。
在修建东阳里九龙江桥的时候,流送的木头常常被石头堵住,为了排除阻塞,年轻的蔡定琪,奋身跳进急流,不幸被卷进漩涡而牺牲了。这也许是志愿军牺牲在朝鲜的最后一人。牺牲后,就葬埋在志愿军的烈士陵园。可是,东阳里的人民,坚持要把他葬在东阳里,并且选择一块最好的向阳墓地。按朝鲜仪式重新安葬。深情的人民呵,他们要东阳里的男女老幼,抬起头就能望见蔡定琪的坟墓,也让蔡定琪,能够望见他所献身的九龙江桥。志愿军答应了这个请求。移葬那天,东阳里的男男女女都参加了葬仪。下葬前本来是极好的天气,可是在下葬时,忽然间送来了一片乌云,下了一阵大雨,这时候,在墓地上空,现出了一弯美丽非凡的彩虹。下葬完了,彩虹又渐渐隐没,事后,在东阳里居民中,流传着一段神话式的解说,说这是中朝友谊感动了天地,所以才出现了这样美前的彩虹。
离别的日子,终于不顾人们深重的离情来临了。行李装上了汽车,大车套上了骡马,大炮着好了炮衣,营门上已经换上了人民军的哨兵,战士们最后一次扫净了院子,挑满了水缸,拍一拍身上的尘土,打好了行囊。
这一夜,有多少朝鲜人家没有合眼,有多少人家午夜三点就亮起了灯,他们再一次整理好花束,把礼物放进竹篮,坐等着集合号就要响起的拂晓。拂晓,这是深秋的拂晓呵,可是人们已经走出来了,穿着单薄的衣裳走出来了。老人们戴着高高的乌纱帽,妇女们顶着竹篮,背着孩子,人们都拿着枫叶。就是背上的孩子,小手里也拿着枫叶。他们站在大路边,站在寒气袭人的晓风中。
部队集合了,妇女们打开竹篮,分赠着礼物,孩子们爬上大炮,把红叶插上炮口。小吉普也被无数的彩纸条和成串的纸花缠成了花车,阿妈妮们,孩子们,姑娘们,她们做这些事情的时候,统统没有哭,昨天晚上,战士们就告诉他们说不要哭。里干部们也告诉说,为了不使志愿军难过,让他们不要哭。他们很听话,他们真的制止住了,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统统没有哭。
出发号响起了。战士们背起背包,挎上了枪,走向夹道欢送的人群。“万岁”声响起来了。火红的枫叶举起来了。孩子们奋力地撒着纸屑的花雨,欢呼着:“荣光伊斯达!“荣光伊斯达!”志愿军的脚步移动了,人们的眼睛潮湿了,但谁也忍着,竭力喊着口号,仍然没有哭。
可是,当战士们握着老妈妈的手,叫了一声“阿妈妮,再见!”不知道是哪个老妈妈忍不住了,捧着战士的手,第一个哭出了声,接着是姑娘们、孩子们哭出声来,然后是那些男人们无声的眼泪,低低的吸泣。这时候,战士们简直是在朝鲜人民送行的泪雨中行进,这不是哪一个人在哭,这是全朝鲜人民在捧着赤心送着他们至亲至爱的友人!
我的一滴泪,也止不住滴在这千行泪雨中,呵,亲爱的、可敬的朝鲜人民!在纷飞的战火中,你是那样刚强!敌人把你的城镇变成了废墟,你没有哭;敌人把你的家园烧成了灰,你没有哭;敌人杀死了你的亲人,你没有哭;敌人把你绑在大树上,烧你,烤你,你没有哭;你真是一把拉不断的硬弓,一座烧不毁的金刚!可是今天,当你的战友中国战士们要离开你的时候,你却倾洒了这样多的眼泪!仿佛要把你们每个人一生一世的眼泪,都倾洒在今天!你是多么刚强而又多情多义的人民!
请收起眼泪吧,亲爱的、可敬的人民!你的泪是这样倾流不止,已经洒湿了你们的国土。我知道,你是为中国战士的鲜血而痛惜,为中国战士的一点点工作而感怀。你今天的泪,是对中国战士的最崇高的评价,是给予中国战士的无上的光荣!我知道,这泪雨中的每一滴,都不是普通的眼泪,一颗,一颗,都是万金难买的友谊的珍珠!
在这送行的泪雨中,中国战士们也个个垂泪,一小时已经过去了,还没有走出二里路。这时候,在送行人的行列里,不知是谁喊了一声:“不要哭了,替他们背背包呵!”人们才像忽然醒转过来,擦擦泪,去夺战士们的背包,小孩子也把背包抢过去背在肩上,妇女们把夺过的背包,高高顶在头上,飘行在战士的身边。这时的队伍,已经不分行列,不分军民,不分男女,错错落落,五光十色,互相搀着扶着,边说边走,这是什么队伍呵!也许这不像队伍吧,可是这确是世界上最强有力的队伍,这是心连着心,肩并着肩的友谊的巨流!这支巨流,行进着,行进着,越过了一道道水,一道道山,他们行进在枫林烧红的山野,行进在社会主义的东方……
一九五八年十一月七日晚
精品赏析
越过半个世纪,今天重新阅读这美丽的篇章,仍能感到它那真挚动人的力量。文章围绕“惜别”,大胆写情,大胆抒情,将中朝两国人民、两国军队唇齿相依、生死与共的离情别绪写得酣畅淋漓!
这篇散文的艺术特色,首先表现在作者对读者娓娓诉说中的亲切性。作者没有摆出一副作家的姿态,没有一点生硬的论断,迫使别人接受他的情感。完全是在亲切的叙述、描写、议论、抒情中,把读者带进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朝鲜人民和志愿军,依依惜别的氛围之中,他的叙述那么自然,他的描写那么真切,他的抒情议论一又是那么恰到好处,水到渠成!请看开头一段。作者的起笔就是那么质朴,自然,亲切。“我在凯歌声里来到了朝鲜。我又看到了这里的人民,这里的山水。多明丽的秋天哪,这里,再也不是焦土和灰烬,这是千万座山冈都披着红毯的旺盛的国土……”这种叙述,这种描写,完全给人以和读者谈心的感觉,语调似乎平淡,但平淡处见真蕴,开头,就像在跟一个可以谈得来的朋友,很亲切地谈一点他所知道的生活。
这篇散文有着强烈的抒情性,运用了富有诗意的语言,这是此文的重要艺术特色。
作者往往是在描写记叙了动人的事迹之后,用一段抒情的文字来议论,来升华。“这些饱经沧桑的老人把拐杖接到手里,他们昏花的老眼涌出泪水,他们感慨活了几个时代,从没有见过这样的军队,这制作万花筒和龙头拐杖的军队!他们称领着,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教导得好,这些中国孩子的心,简直是金子一般的心,银子一般的心,水晶石一般晶莹玲珑的心!”
作者借用朝鲜老人的慨叹,来赞颂志愿军的美丽的心灵,从而表达了一种浓烈凝重的感情,在记叙描写中,作者借助画面,借助艺术形象来抒情,而在议论抒情中,又是对记叙描写的画龙点睛。
作者有时是划助于他所描写的对象来抒情,有时也直抒胸臆。
“请收起眼泪吧,亲爱的、可敬的人民!你的泪是这样倾流不止,已经洒湿了你的国土。我知道,你是为中国战士的鲜血而痛惜,为中国战士的一点点工作而感怀……”这些直接的议论抒情,灌注着浓烈的热情,有如涛涛江水,奔流不忠,无法遏止,这种抒情议论,是情感的迸发,具有渲染的艺术魅力,深深震撼着读者的心。
作者的感情,对中朝人民友谊的赞美之情,是随着记述描写的展开,而发展的,抒情色彩越来越浓,结尾达到了顶峰。
好的散文是内涵着韵律的。这篇散文,就是自始至终荡漾着感情的乐律。这乐律,拨动着读者的心弦,引起读者的共鸣,这正是这篇散文的艺术魅力所在。
我的老师
最使我难忘的,是我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
她是我的二年级、三年级和四年级前一学期的教师。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大约十八九岁。右嘴角边有榆钱大小一块黑痣。在我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
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呵。
在课外的时候,她教我们跳舞,我现在还记得她把我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的情景。
在假日里,她把我们带到她的家里和女朋友的家里。在她的女朋友的园子里,她还让我们观察蜜蜂,也是在那时候,我认识了蜜蜂,并且平生第一次吃了蜂蜜。
她爱诗,并且爱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读诗的音调,还能背诵她教我们的诗:
圆天盖着大海,
黑水托着孤舟,
远看不见山。
那天边只有云头。
也看不见树。
那水上只有海鸥……
今天想起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
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并且愿意和她亲近呢?我们见了柴老师像老鼠见了猫似的赶快溜走,而见了她不由地就围上去,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铅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值不值得提它,但回想起来,在那时却占据过我的心灵。我父亲那时候在军阀部队里,好几年没有回来,我跟母亲非常牵挂他,不知道他的死活。我的母亲常常站在一张褪了色的神像面前焚起香来,把两个有象征记号的字条卷着埋在香炉里,然后磕了头,抽出1个来卜问吉凶。我虽不像母亲那样,也略略懂了些事。可是在孩子群中,我的那些小“反对派”们,常常在我的耳边猛喊:“哎哟哟,你爹不回来了哟,他吃了炮子儿罗!”那时的我,真好像父亲死了似的那么悲伤。这时候蔡老师援助了我,批评了我的“反对派”们,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自清如水的学生”。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蔡老师!我不知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堂屋,旁边燃着蚊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辰,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走。母亲喊住我:
“你要去干什么?”
“找蔡老师……”我模模糊糊地回答。
“不是放暑假了么?”
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说了一会,我才睡熟了。我是多么思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什么时候,我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
精品赏析
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以伟大的师爱为感的命脉,以个人对老师的拳拳之情为文章的核心。在爱生与尊师这一崇高情感统帅下,把记忆中的琐细材料统摄起来。写得字字生情,句句传神。统观全篇,天真雅致,灵秀钟人,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作者对蔡老师的怀念之情和感激之心。
作者深得散文秘奥,贵在“散”字,却形散神凝,做到笔墨纵横,意脉贯通,着力点仍在一个“神”字。说它形散,是指笔墨潇洒,无拘无束。一会儿写蔡老师的音容笑貌、悲欢离合;一会儿用诗来传达美色、美景、美声、美情;一会儿写她在学生心灵受伤时伸出援救之手;一会儿写她教学生跳舞、读诗、观察蜜蜂的动人情景……笔墨之自由,如凤舞朝霞,感情之奔放,如群鹜惊飞。说它神凝,是指那一幕幕的生动画面全都统摄在伟大的师爱和殷殷思念的真情之中。无论是叙事的千变万化,还是抒情的万端感触,抑或是时空的纵横交叉,都做到回首救尾,血脉不断,通篇制词停匀,文意一气贯通。况且那舒卷自如、行云流水般的文字,追踪摄迹,理形摄神,落脚于传神写意,读后让人感到,在诸多琐事背后,淡淡化出一位圣洁而美丽的守护神的崇高形象。我想这大概正是纯正的艺术令人“得意忘言,得神忘形”的心理效应吧。因此说,这篇散文在处理形神关系上,深得中国神韵派艺术的真谛。
真善美,真是基础;抒情散文,贵在情真;而真情的流露,不必直抒胸臆,而可曲折隐的在琐细的记事之中。魏巍此文是回忆幼时的尊师,以幼小的眼睛观察、以儿童的心灵体验的种种事物,它细小、稚气、却处处透着真情。蔡老师右嘴角那颗榆钱大小的黑痣;她佯装生气时欲打方休的神态;她把男孩打扮成女孩跳舞的场面;每逢放假她收拾东西时一个孩子依恋地站在她身边的景象;那深深的夏夜,一个熟睡的孩子梦中商席而去寻找老师的情景;包括她念过的诗都一字不差的记忆……这一切,都那么细微,都那么真切!它们是深深烙印在孩子心灵深处的记忆,它真实可靠得不容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