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百战奇略(中华国学百部)
9030500000002

第2章 计战

“原文”

凡用兵之道,以计为首。未战之时,先料将之贤愚,敌之强弱,兵之众寡,地之险易,粮之虚实。计料已审,然后出兵,无有不胜。法曰:料敌制胜,计险阨远近,上将之道也。

“今译”

一般用兵的方法,应该以统筹战局作为首要条件。在没有打仗以前,首先要查明敌人将领才能的高低,军力的强弱,数量的众寡,地形的险易以及粮食储备的虚实等情况。对这些分析判断清楚了之后才兴师出兵,就没有不打胜仗的。兵法说:判明敌情,制定取胜的计划,了解地形的险要狭隘和距离的远近,这是统帅指挥作战的重要法则。

“战例”

汉末,刘先主在襄阳,三往求计于诸葛亮。亮曰:“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览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先主曰:“善!”后果如其计。

“战例今译”

东汉末年,刘备驻扎在襄阳时,曾经三次到隆中向诸葛亮请教复兴汉室的天下大计。诸葛亮说:“自从董卓专权以来,各地豪杰纷纷起来称霸割据,跨州连郡的数不胜数。曹操同袁绍相比,就显得名望卑微且力量单薄,可是曹操竟然能够战胜袁绍,由弱变强,不仅是依靠好时机,而且也靠人的计谋啊!现在,曹操已经拥有百万大军,并且挟制汉献帝,借着皇帝的名义号令诸侯,实在是不能同他争胜了。孙权占据江东一带,已经历了三代人的经营,那里地势险要,百姓归附,贤才能人肯替他出力效命,因此,可以把他作为外援,必要时互相救护,而不能打他的主意。荆州北面有汉水、沔水作为屏障;南方直到海边,东边和吴郡、会稽郡相连,西边可以通向巴郡和蜀郡,可以作为用兵的战略要地,但现在占据荆州的刘表却守不住它,这大概就是上天拿它来赏赐给将军您的,将军您可有意于此吗?还有,益州地形险要,土地肥沃而辽阔,物资丰富,应有尽有,可谓天府之国,汉高祖刘邦就是依靠这块地方成就了帝业。可现在的益州牧刘璋昏庸懦弱,张鲁在北方和他作对,虽然人口众多,民殷国富,却不知道爱惜体恤民力,有识之士都想得到一位贤明的君主。将军您既是汉皇室的后代,信义闻名于天下,应该广泛收揽英雄豪杰,如饥似渴地访求贤人,如果一旦占据荆州、益州,在险要的地方布军设防,西方和各个少数民族和好,南方安抚夷越诸族,对外和孙权结成联盟,对内改革政务,一旦天下形势有所变化,就命令一员上将率领荆州的军队通过南阳指向洛阳,将军您亲自带领益州的大军向秦川进军,百姓们谁敢不预备酒饭来欢迎将军您呢?如果真正做到这样,那么统一全国的事业可以成功,汉朝的江山就可复兴了。”刘备听了,说:“好!”后来,形势的发展,果然像诸葛亮预料的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