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人类一半是外星人,一半是地球人
899800000066

第66章 梦是一种特殊的记忆 (1)

第六节 梦是一种特殊的记忆 (1)

远古时代,人类就开始研究自己的梦,但对什么是梦这个问题,大家的看法相差极大。历史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也没能使大家在这个问题上走到一起来,相反,今天的差异比古代却更大了。

古人说:梦是灵魂外出时的经历。

弗洛伊德说:梦是人类被压抑愿望的达成。

荣格说:梦是原始人的来信。

巴甫洛夫说:梦是大脑皮层兴奋点的随机组合。

阿德勒说:梦是梦者日常目标的进一步激励。

查尔斯?基考罗夫特说:梦是一个自我向另一个自我传递的隐喻。

詹姆斯?希尔曼说:梦是灵魂的饲养员。

蒙塔古?厄尔曼:梦是一个中间加工站,它将现实的问题与过去的经历联系在一起。

阳动则梦

我们对梦的理解,也首先从梦的定义开始。我们认为:梦是藏象生命体对人类大脑进行控制、关照、协调、沟通等过程而在大脑中残留的记忆。

几乎所有的梦学研究者都认为,梦是大脑自主的产物,梦是大脑的创造物,梦是主动的,大脑就像是一块海绵,而梦则像是水,只要一挤,就能产生源源不断的梦。这个观点完全错误了,所以几千年来,我们都没有认清梦的实质。

其实梦是被动的,梦完全是一种被动的记忆,而且是不太完整的被动记忆过程。真正创造梦的,并不是人类的大脑,而是藏象生命体干涉大脑精神后给大脑留下的印迹,或者说是留下的暂短记忆。藏象生命每天都要检索我们的记忆库,进而在一个特定的标准下,选择记忆的内容。在检索我们记忆库的同时,它也与我们的大脑进行交流,回答我们最关心的问题……这一过程被大脑被动、片断记忆下来时就是梦境。

我们以一个比喻来说明梦产生的机理:

在漆黑的夜晚,我们站在海边,但什么东西也看不到。突然,有一束强光快速划过海滩,一闪而过,这个时候我们不能清晰地记忆强光下的所有细节,但我们可以模糊地记住一些景观。假如说,当强光快速闪过之后,我们并不知道有几条船,但可以知道那里肯定有船,甚至还可以记住一些船上的细节,比如有一艘船是红色的帆等等。

人类的大脑自身就是一个处理信息的中心,而且它还有一个任务,那就是在睡着后依然有警觉。当这道强光扫过人们大脑后,一些记忆细胞被惊醒,虽然这个细胞迅速又进入睡眠状态,但惊醒的事实却以极快的速度传导给了大脑皮层。

我们的大脑有一个机制,即随时将所得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希望能明确信息的内容,而在加工过程中,大脑的逻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用逻辑这条线将片断的信息贯穿、推理、放大、综合等,于是形成了一个又一个梦境。因此梦并不是事实本身,而是事实的印迹,是事后对事实的记忆。因此,梦也是有逻辑的,这个逻辑其实就是梦者的思维逻辑,什么样的人,就会做什么样的梦,二者具有同一性。

那么,睡眠中的大脑如此做的目的又是什么呢?是为了读懂信息,每一个梦都是大脑为了让你读懂的努力结果。

也许有人会说:你如何来证明梦就是藏象生命体对大脑的控制过程呢?

科学研究表明,梦与中医阴阳搏动的节律是一致的。就一天而言,分为十二个时辰,子时起于11点-1点,丑时1点-3点,每个时辰2小时,到亥时21点-23点,完成一天的周期。夜晚11点-1点,这是阴极盛的时期,但按照阴阳盛衰的理论,阴极盛则阳始动,因为物极必反。从夜里1点到太阳出来,阴渐渐衰退而阳渐渐成长。人体的阴阳与自然阴阳的变化是相合的,这也是第二生理系统的节律。

那么一个人什么时候睡觉最好呢?按照中医理论,夜里10点不睡则伤肾。在现实中,我们也一般是在亥时(夜里9点到11点)入睡。

睡眠研究表明,真正意义上的梦(REM睡眠)出现在入睡后的90分钟,如果一个人10点入睡,他的第一个梦则出现在夜里11点半左右,如果他是11点入睡,则出现在12点半左右。也就是说,人每天的第一个梦基本都出现在子时(夜里11点—1点)。这个时辰,正是阴极而阳动时分,所以梦与阳(藏象精神主体)有极大的关系。

还有一个证据:大多数的男人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在夜里睡着后,阴茎会自动挺立,有些性无能者在此时也会发生阴茎挺立不倒的现象。弗洛伊德将这个现象视为他理论的证据,认为梦恰恰表现了没有得到满足的性愿望。中医认为,血不至则阴茎不挺,阳气不至则挺而不热。肾化一身之气,当子时一过,阳气勃性,由肾而始,所以阴茎自然挺立。这恰恰说明,梦与阳气有极大的关系,可以说是阳气的运作产生了梦。

研究还表明,一般来说,前半夜的梦境比较简单,几乎没有什么细节,大多数缺乏情节和重要特征;后半夜的梦较之前半夜的梦,细节和情节都很丰富;凌晨时的梦就更具体了,而且活灵活现。这个研究说明,梦的内容与阳气(藏象生命体)的活动有密切关系,阳气渐长,梦的内容也就越丰富,到太阳出来的前后,梦达到了顶点。

所以REM睡眠中的梦,与中医记载五藏神活动节律完全相同,也与我们的一系列假设完全吻合。因此,“梦者魂行”这才是梦的真正机理。

人类的情感方式与思维模式

此前我们曾经说到,不受控制的人类的精神因素就如同原子弹爆炸后的冲击波,会对藏象系统造成巨大的伤害。

从生物学的角度讲,不受控制的情绪变化对人类的生存也将造成直接的危害。地球上的其它生物,包括灵长类动物,它们的行为一般受本能的支配,而人类的行为则受情绪的支配,这也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情绪支配行为,而行为最终会影响人们的生存状态。比如说,有人与他的好朋友一起出去打猎,途中迎头遇见一群饿狼,他的朋友不幸遇难,被狼群撕得粉碎。这个人当时一定很痛苦,也很愤怒,但如果他不控制住情绪,硬要找狼群拼命,那么结果将是悲惨的。最好的选择是控制住愤怒的情绪,就近爬上身边的大树。

从社会的角度而言,不受控制的情绪同样会危及生存。一个人在单位被上司误解而遭到严厉的批评,此刻这个人一定很伤心、冤屈,如果任凭情绪暴发,有可能就得罪了领导而下岗,经济没有了来源,危及到生存状态。这类例子在生活中比比皆是。更有甚者,为一点小事而杀人,最后被执行死刑。

所以人类的情感方式必须加以控制,一方面这样做对解剖肉体有好处,更重要的是对藏象生命体有重大关系。因为藏象生命的精神主体负着在阳气上,当大脑情致变化太大时,阳气的消耗量就增大,势必会危及藏象生命体的存在。

尽管人类的大脑情致变化多端,难以预测,但就整个人类情致而言,它还是有一定的规矩,它也受某些东西的制约,这就是模式。人类大脑中的模式有很多,比如思维模式、情感模式、行为模式、性格模式等等,这些模式制约着情致的变化,也制约着行为的方式。这些模式可以统称为思维模式。

每个人的思维模式,在大同中都存在小异,而这些微小的差异却成就了千千万万不同的生活道路。例如,有的人在思维上偏向逻辑性,这些人最后从事了科学工作;但有些人在思维上偏向形象性,这些人最后成了艺术家;还有的人思维上擅长想象力,这些人都成了文学家。对待相同的事务,不同思想模式的人有不同的表现。

无论对于社会还是个人而言,模式本身是不稳定的,它的可塑性极强。然而,尽管思维模式随周遭的变化而变化,但社会与个人在同样的环境下、同样的文化背景下,并没有变得千头一面,这个世界还是那样的丰富多彩,所以差异还是最根本的,这是客观事实。这说明,在我们人类思想模式的背后,还有一个不可轻易改变的东西,是它决定着我们变化的方向,是它最终决定了差异所在。这个东西,我们可以将它称为心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