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爱破坏的孩子
好好的一个玩具,到了淼淼的手里,不到三分钟,就被他拆得七零八落、面目全非了,不管父母怎么训斥、打骂都不管用,淼淼依旧是见什么拆什么,淼淼成了名副其实的“破坏大王”,家里也变成了“废品收购站”……孩子破坏行为的背后,有着复杂的心理原因。
【成长的天空】
我是小小“破坏家”
在刘老师的心理咨询室里,坐着淼淼父子俩和小欣母女俩。
淼淼是一个聪明伶俐,又很调皮的小家伙,讲起话来手舞足蹈,有意思极了。小欣是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满脸稚气,笑起来还有两个酒窝。两个小家伙在心理咨询室里,一点都不胆小,淼淼更是做出各种各样奇怪的表情,惹得小欣哈哈大笑。
看着淼淼的“表演”,爸爸觉得又好气又好笑,他说:“刘老师,我这孩子可能是有多动症吧?您瞧他这副样子,没有一刻能安静下来。我们家里所有的东西几乎都被他拆了个遍,弄得家里垃圾一大堆,简直就成了废品收购站。刚开始的时候,他只是拆拆闹钟,我们想闹钟是小东西,坏了再换一个就是了。后来,慢慢地,他变成了见什么拆什么,什么都爱问,我和他妈妈每天上班回家之后都挺累的,谁有空理他。可这小家伙的好奇心也太强了,前几天把我的电脑主机给拆了,还把一些主要零件也弄坏了,害我花了2000多块钱才修好。那次我狠狠地揍了他一顿,原以为他会改好,可是安分了几天又开始折腾了。我们这工薪家庭哪经得起他这么折腾啊。”
听了淼淼爸爸的一番诉说,小欣的妈妈也开始向刘老师诉苦:“刘老师,我家小欣已经上五年级了,什么都挺好的,就是爱搞破坏。她爱摔门、摔椅子,有时候我还要去学校道歉,实在很难为情,为这我们平时没少骂她,可她就是不改。”听了妈妈的话,小欣朝妈妈做了个鬼脸,似乎很不服气。
听完两位父母的诉说后,刘老师给淼淼做了仔细的检查,排除了淼淼有多动症的可能性。
【心理点拨】
孩子爱破坏并非胡闹
很多妈妈常常抱怨:“我家的孩子简直就是个破坏王,什么东西到他手里立刻变成废品,弄得家里都不敢随便放东西。好像孩子根本就不知道珍惜,难道破坏东西让他很高兴吗?真不知道孩子的心里是怎么想的。”
有很多孩子常常会把家里的闹钟、收音机、电视机等拆开,想看看是什么让这些东西工作,会发出声音;有一些孩子经常扔他人的玩具、书本、笔盒、书包;还有一些孩子经常在墙壁上乱涂乱画、摔门、摔东西等。这一切都让父母们心焦不已。
其实,对于爱破坏东西的孩子来说,他们的心理很复杂,有很多种类型,父母需要耐心、有心地去发现,不可一棍子打死,不能轻易地以打骂来应对孩子的破坏。
有的孩子有很强的求知欲,他们看到闹钟能走、收音机在唱歌、电视里在播放好看的节目、电脑里有很多有趣的游戏,往往十分好奇,想了解其中的究竟。部分孩子可能愿意与父母共同探讨,有些孩子则愿意自己动手去弄明白,然而向父母询问时却遭到了拒绝,就像淼淼一样,于是孩子就可能选择这些在许多父母看来是极端破坏的行为。
在一些家庭中,孩子非常渴望得到父母的关爱与家庭的温暖,却由于某些原因,总是得不到满足,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就有可能通过破坏物品来发泄心中的怒气,同时期望以此引起父母的重视。还有一些在专制或溺爱家庭中长大的孩子,长期受压抑或为所欲为惯了,也可能会通过摔门、摔椅子、撕衣服等破坏性行为来排解怒气。
有的孩子是因为遭到了别人的欺侮或讥笑而得不到公正的对待时,内心想反抗,又不敢付诸行动,于是就将怒气指向了物品,通过破坏物品来发泄自己心中的不满。
粗暴的打骂并非解决之道
当发现孩子出现破坏性行为时,很多父母的反应首先是大怒,然后不分青红皂白地对孩子打骂一番,要知道,对孩子的这些行为,您应该做的不是惩罚,而是耐心地与孩子交流,了解孩子出现破坏性行为的深层原因。
如果孩子的破坏性行为,是出于好奇,父母就不应该责备孩子,以免抹杀了孩子的学习兴趣,而要与孩子进行共同商讨。可以与孩子一起订立规定,对于一些较为廉价的物品,父母可以提供参考书,让孩子单独进行探索;对于一些较为昂贵的物品,如电脑、电视等,父母可以抽出时间与孩子共同研究或是请这方面的专家与孩子共同探讨物品的内在结构,让孩子在成人的指导下进行研究。这不但可以增强孩子的兴趣,而且也可以让孩子学会适当地约束自己的行为。
对于那些通过破坏来报复、发泄内心不满的孩子,父母可以与孩子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可行途径,使孩子明白破坏他人物品的报复行为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从而学会采用更恰当的方式,既不破坏自己与同伴之间的关系,同时又能很好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愿望。
有的孩子因爸妈未满足他的要求,他便赌气,故意损坏东西,发泄心中的愤怒。很多被溺爱的孩子常以此要挟大人,以达到个人目的。对这种故意破坏的行为,大人绝不能姑息迁就,既要严厉批评,也要让孩子对破坏物品的行为负责。例如摔坏了玩具,至少在半年内不买新玩具;砸坏了碗碟,告诉孩子两周内不买他最爱吃的冷饮,以省下购买新碗碟的钱。孩子受到一定的惩罚后,会留下深刻印象,就不敢再由着性子耍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