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高考志愿填报诀窍
8944300000022

第22章 真相21 大学城里的文化氛围

案例播报

我上的是天津市的一所二本大学,校园地处远郊开发区的“大学城”,站在校门外,视野中只有几个小饭馆小旅店,以及很远处一片尚在修建的住宅板楼,除此之外,四顾荒凉。校园建筑崭新,在半人高的荒草中却好像一处远古遗迹。学校交通十分不便,坐车到天津市和北京都得一个半小时,只有周末能坐个小巴,去县城里转转。这里有好几所学校,都是学校扩招后在这里建的校区。

在这里,网络条件十分不稳定,经常断网,让我们了解外面世界的几乎唯一渠道也时时堵塞。这样的环境,让我有一种被社会遗弃的感觉。身处如此环境,我所学的却是国际经贸,感觉十分荒诞,没有什么实践的机会,学的东西都是从理论到理论。我觉得在这儿只适合学佛,我们就好像是和尚和尼姑。

曾经想象过无数次的场景——穿着长裙抱着书本走在学校的林阴道上落花满肩,看来是彻底实现不了了。拿起手机给在西安上大学的高中同学发短信:这里小得憋屈死了,你在那边还活着吗?

她的回信竟然是:这边放眼都是玉米地,还有小鸡小鸭和放羊的,整个一农家乐。

这回我心里平衡了,笑着回她:我这边的树上都长蘑菇了,改天你抓只小鸡来,咱小鸡炖蘑菇。

案例点评

随着大学的急剧扩招,多数学校的教学楼、宿舍、食堂等教育资源开始超负荷运转,一些高校由于占地面积小,基础设施老化,校舍面积尤其是实验用房和学生宿舍严重不足,只好将部分学生安排在校外租住。因此,扩建校园、建设第二校区成为大多数高校的燃眉之急。

然而学校的力量毕竟有限,于是由政府出面另寻新区,在郊区或县区“跑马圈地”,动员社会力量建设大学城,让高校在城里“扎堆”的方式,成为解决高校扩招的最佳捷径和灵丹妙药。于是我们看到:北京的部分高校进驻河北廊坊的“大学城”,上海的重点大学搬迁到松江“大学城”,南京的名牌大学开进江宁县的“高校区”,西安的招生大户“远嫁”到距离市中心16公里的长安区……据国家国土资源部的一项调查表明,全国大多数省份都在兴建或拟建大学城项目,少则一两个,多则八九个,有的城市同时在建的大学城项目就有三四个。

一些高校让大一新生住在新校区,等到大二或大三时,再让学生搬回老校区。如北京邮电大学的部分新生第一年在宏福校区上课,福州大学的部分专业三、四年级需要在泉州校区度过,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新生第一、二年在河北涿州校区上课,浙江大学的个别专业三、四年级需要在舟山校区度过……而更多的大学则是整体搬迁,学生四、五年的本科生活一直在“大学城”度过,如上海外国语大学、东华大学、云南大学、兰州大学,等等。所以考生在报考某校的时候,一定要问清究竟在何处上课,在何处住宿,因为好多大学原来的老校区,如今只有研究生以上的“级别”才有资格享受。对于本科生来说,古老的校门、深深的庭院,以及长着青苔的石板小路,一切与历史有关的美好记忆,大概只能在招生广告的宣传画中欣赏了。

吕老师提醒

1.大学城是如何形成的

“大学城”的概念是由西方传进来的。国外的大学城由两种形式构成:一种是自然构成,如美国的波士顿,英国的牛津、剑桥等,都是经过百年的历史发展自然形成;一种是主动构建,如美国的密苏里、日本的筑波等,它们是二战后随着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由政府、企业和高校等多方合作而构建。在今日之中国,大学城一夜之间遍地开花,基本上都是主动构建而成,其特征可以概括为:“社区管理政府化,教育资源共享化,基础设施市政化,师生生活社会化,运转机制市场化。”

2.大学城的文化氛围

1936年,老舍先生在《青岛与山大》中说道:“一个大学或者正像一个人,他的特色总多少与他所在的地方有些关系。”而现在的大学城建设,几乎全是一个模样。由于远离市区,学校与它所在的城市几乎无任何瓜葛,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北京上了一年大学,还没见过天安门是什么样”,“在南京上了两年学了,还不知道哪条是秦淮河”。

当然了,新校区的建筑设施、生活条件肯定要比老校区好几倍,但是它的文化氛围却大打折扣:看不见花花绿绿的海报,碰不见白发苍苍的教授,没有人声鼎沸的聚会,也没有摩肩接踵的喧嚣。一位大一新生说:“没有师兄师姐,我在这里的生活像是高中生活的延续。”尤其是一到下午四五点钟,新校区内空空荡荡,有同学开玩笑说:“你就是拿根大长竹竿来回挥舞,怎么也打不着人。”

媒体曾报道过这样一则新闻,某重点大学学生家长带着孩子到新校区报到时,质问校方:“孩子考分那么高,为什么不能进正规大学?”

家长发出这样的质问,可能是出于他的误解,不知道该大学有新老校区之分,认为新校区不是正规大学。校方的解释无非是新、老校区都是一样的,有的甚至赞美新校舍更豪华、漂亮,所以才安排新生入住,这体现了“学校对新生的重视”。

3.全国各地的大学城

(1)东方大学城

我国兴建的第一座大学城,位于河北省廊坊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紧靠京津塘高速公路,距北京40公里,天津60公里。于2000年9月交付使用。2001年9月开始,二期工程部分交付使用。进驻此地的高校有:北京服装学院、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高职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北京联合大学东方信息技术学院、山西财经大学中德学院、北京城市学院、北京北大方正软件技术学院、北京经济技术职业学院、廊坊职业技术学院、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北京经贸职业学院、河北体育学院等。

(2)重庆大学城

位于沙坪坝区虎溪镇和陈家桥镇,地处中梁山脉与缙云山脉之间,规划面积33平方公里,人口50万左右,是西部新城率先启动的第一个功能片区。大学城共入驻高校14所,其中本科院校有:重庆大学、第三军医大学、后勤工程学院、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四川美术学院、重庆科技学院。

(3)广州大学城

位于广州市番禺区新造镇小谷围岛及其南岸地区,是国家一流的大学园区,广州大学城规划范围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的城市。首期建设的小谷围岛已进驻十所高校,分别是: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药学院、广州大学、广州美术学院、星海音乐学院。

(4)南京大学城

南京大学城有2个。

江宁大学城位于南京市的东南面方山周围,距市中心35公里左右。入驻高校有:东南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医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金陵科技学院、南京工程学院、晓庄学院等。

仙林大学城位于风景秀丽的紫金山东麓,北抵312国道,南达沪宁高速公路,东西分别以规划中的公路三环和绕城公路为界,距主城核心(新街口)15公里,25~30分钟车程。入驻高校有:南京师范大学(含中北学院)、南京财经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森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大学国际化新校区等。

(5)上海松江大学城

位于上海西南,距市中心30公里,总面积达4600亩,规划总建筑面积114万平方米,其中教学区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生活区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另有6.5万平方米的共享教学资源区,全部建成后在校生规模为4万人。松江大学城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大学园区,这不仅体现在校与校之间没有围墙,只是用绿化带或河流来划分边线,更体现在大学城内各类资源可以共享。入驻高校有: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复旦视觉艺术学院等。

(6)深圳大学城

位于深圳市南山区西丽湖畔,目前已建成投入使用的西校区面积1.45平方公里。2003年9月,以深圳市政府投入为主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3校深圳研究生院正式入驻大学城西校区办学。南开大学深圳金融工程学院以社会集资、联合国际名校办学的模式进驻大学城,已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签署了合作办学协议。该院现正积极筹备入驻大学城东校区。

(7)郑州大学城

郑州有4个大学城。

西大学城:在郑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范围内,确定有郑州大学、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等院校进驻。

北大学城:北部将以黄河大学为中心向周围扩展,有中州大学、郑州师范专科学校、郑州艺术学校等院校。

东大学城:位于郑东新区。河南中医学院、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河南教育学院、河南检察官学院等高等院校相继进驻新区,累计占地达到1万多亩,其中河南中医学院占地1347亩,郑州航院占地1311亩,这两所大学的征地规模已达到郑东新区之最。

南大学城:位于龙湖镇。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河南工程学院、中原工学院、河南经贸学院等相继入驻。

4.各地方兴未艾的大学城

长春高教产业园区(吉林)、沈阳大学城(辽宁)、济南大学城(山东)、房山高教园区(北京)、昌平大学城(北京)、杭州下沙高教园区(浙江)、杭州滨江高教园区(浙江)、杭州小和山高教园区(浙江)、宁波高教园区(浙江)、温州高教园区(浙江)、珠海大学城(广东)、福州大学城(福建)、玉溪大学城(云南)、昆明大学城(云南)、岳麓山大学城(湖南)、连云港大学城(江苏)、扬州大学城(江苏)、杨浦大学城(上海)、南汇高科技园区(上海)、武汉黄家湖大学城(湖北)、荆州大学城(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