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季羡林谈翻译(典藏本)
8942700000007

第7章 大学外国语教学法刍议

我们学习外国语,不是在大学里才开始的。从中学起,有的人甚至从小学起已经学起外国语来了。但是小学生和中学生智力发达尚未成熟,所以他们应该有他们独特的学法,我们在这里不谈。我们要讨论的只是大学里外国语的教学法。

我这里说的外国语是指平常所谓的第二、第三外国语,就是在大学里才开始学的。在中国读过大学的人大概都有学习第二外国语甚至第三外国语的经验。有的学一年,有的学两年、三年,甚至四年。学习的期间虽有短长,但倘若问一个学过的人,他学的成绩怎样,恐怕很少有不摇头的。

我也在大学里学过两种外国语。教务处注册股的先生们或者认为我已经学成了。因为在他们的本子里我的分数都是非常好的。而且还因了其中一种的分数特别好而得到出国的机会。但是我却真惭愧。送我出国的这一种外国语还是我到了它的本国以后才学好的。另外一种也是在那个国度里学到能看书的程度。同我同时学的朋友们情形也同我差不多。当然,这里也正像别处一样天才是缺不了的。他们念上十页八页的文法,一百个上下的单字,再学会了查字典,以后写起文章来,就知道怎样把英文的as if 翻成德文的als ob,括弧里面全是洋字,希腊、拉丁、德文、法文全有。这样就很可以吓倒一个人。至于他们能不能看书呢,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虽然有这样的天才撑场面,但人们还是要问,为什么中国大学生学外国语的成绩这样不高明?难道他们的资质真不行吗?我想无论谁只要同外国大学生在一块念过书都会承认,我们中国学生的天资并不比外国学生差。原因并不在这里。

但原因究竟在哪里呢?这问题我觉得也并不难回答,我们只要一回想我们自己学习外国语的经过和当时教员所用的方法就够了。普遍大概都是这样:教员选定一本为初学者写的文法,念过字母以后,就照着书本一课一课地教下去,学生也就一课一课地学。速度快的,一年以内可以把普通文法教完;慢的第二学年开始还在教初级文法。有的性急的教员等不到把文法学完就又选定一本浅明的读本一课一课地讲下去。学生在下面用不着怎样预备,只把上一次讲过的稍稍看一看,上堂时教员若问到,能够抵挡一阵,不管怎样糊涂,也就行了。反正新课有教员逐字逐句讲解,学生只需在半醒半睡中用耳朵捉住几句话或几个字就很够很够了,字典是不用自己查的。于是考试及格,无论必修或选修都得了很好的分数,堂皇地写在教务处注册股的大本子里。教员、学生,皆大欢喜。

就这样,学上两年甚至三年外国语,除了极少数极少数的例外以外,普通学生大概都不能看书。最初也许还能说那么十句八句的话,但过上些时候,连这些话也忘净了,于是自己也就同这门外国语言绝了交。

这真是一个莫大的损失。大好光阴白白消耗掉,这已经很可惜了。但更重要的却是放掉一个学习现代学者治学最重要的工具的机会。现代无论哪一国哪一门的学者最少也要懂几种外国语,何况在我们这学术落后处处仰给别人的中国?而且这机会还是一放过手就不容易再得到,因为等到大学毕业自己做事或开始独立研究学问的时候,就很难再有兴致和时间来念作为工具用的外国语了。

这简直有点近于一个悲剧。这悲剧的主要原因,据我看,就在教学法的不健全。自从学字母起,学生就完全依赖教员。教员教一句,学生念一句。一直到后来学到浅近的读本,还是教员逐字逐句地讲。学生从来不需要自动地去查字典,教员讲得再好,学生仍然不能知道直接去念外国书的困难,仿佛一个小孩子,从下生起就吃大人在嘴里嚼烂的饭,一直吃得长大起来,还不能自己嚼饭吃,以后虽然自己想嚼也觉得困难而无从嚼起了。

我们既然知道了原因所在,就不难想出一个挽救的方法,这方法据我看就在竭力减少学生的依赖性。教员应该让学生尽早利用字典去念原文,他们应该拼命查字典、翻文法,努力设法把原文的意思弄明白。实在自己真弄不明白了,或者有的字在字典上查不到,或者有的句子构造不清楚,然后才用得着教员。在这时候,学生已经自己碰过钉子,知道困难的所在,而且满心在期待着得到一个解答,如大旱之望甘霖,教员一讲解,学生蓦地豁然贯通,虽然想让学生记不住也不可能了。这样练习久了,我不信他们会学不好外国语。这方法并不是什么新发明,在外国,最少是在我去过的那个国度里,是最平常的。我现在举一个学俄文的例子。第一点钟,教员上去,用了半点钟的时间讲明白俄文在世界语言里尤其是印欧语系里的地位,接着就念字母。第二点钟,仍然念字母。第三点钟,讲了讲名词的性别和极基本浅近的文法知识,就分给学生每人一本果戈理的短篇讽刺小说《鼻子》,指定了一部字典,让每个人念十行。我脑筋里立刻糊涂起来,下了课用了一早晨的力量才查了六行,有的字只查到前面的一半,有的字根本查不到,意思当然更不易明白。心里仿佛有火在燃烧着,我恨不能立刻就得到一个解答。好容易盼到第二堂上课。教员先让学生讲解,但没有一个人能够讲一个整句。结果还是他讲,大家都恍然大悟,不自觉地轻松地笑起来。他接着又讲了半点钟的文法,才下了课。就这样,在一个学期内念完了初级文法和果戈理的《鼻子》。

这教法或者有点霸道,我承认。学生在课外非有充分的时间来预备不可。但是成绩却的确比我们大学里流行的教法好。除非学生低能,在两年内一定可以看普通的书。与其让学生不痛不痒地学上两年结果是等于白学,何如让学生多费点力量而真得其实惠呢?

19世纪德国大语言学家Ewalp 就用这方法教学生,而且应用得还特别认真。跟他念过书的学生一谈起来没有一个不头痛的。后来他自己也听到了,就对人说:

学外国语就像学游泳。只是站在游泳池旁讲理论,一辈子也学不会游泳。我的方法是,只要有学生到我这里来,我立刻把他推下水去。只要他淹不死,游泳就学会了。

我希望中国的教员先生们有推学生下水的勇气,青年同学们有让教员推下水去的决心。

194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