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胡乔木与毛泽东邓小平
8942500000063

第63章 胡乔木与文献编纂(4)

1983年7月1日,《邓小平文选(1975-1982)》出版发行。胡乔木又全力做好组织宣传和学习的工作。

7月7日至17日,中共中央举行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会议确定,学习宣传《邓小平文选》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宣传工作的重点。会议期间,发出《中共中央关于全党学习〈邓小平文选〉的通知》。这个通知稿是经胡乔木作了重要补充、修改,由中央批发的。

胡乔木在7月11日收到中办副主任周杰来信及通知文稿,来信说:“此件力群同志已审阅,嘱送请你审批。”当天,胡乔木即作了重要修改,增写了阐述《邓小平文选》主要特色的内容,批示:“请即送耀邦同志最后阅定。”经胡乔木修改过的“通知”写道(胡乔木增写的文字楷体加粗):学习《邓小平文选》,是今年秋冬即将开始的全面整党的重要思想准备。整党首先是从思想上整顿,目的是把全党的认识牢固地统一到党的十届三中全会和十二大所确立的马克思主义路线上来。

学习《邓小平文选》对于加强全党思想上的统一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这部着作系统地反映了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党的正确领导,在一九七五年针对“四人帮”的破坏,为整顿各方面的工作而进行的斗争;在粉碎“四人帮”以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前,为纠正“两个凡是”的错误,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而进行的斗争;在三中全会以后,为全面进行拨乱反正,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确定以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全党工作的重心,并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确道路而进行的斗争。

这部光辉文献既显示了小平同志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的首创精神,又显示了他集思广益、坚持民主集中制和群众路线、反对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断的作风;在这个意义上,它也是党中央正确意见的集体创造。认真学习这部着作,能够帮助我们进一步认识党的这个伟大转折时期的历史,认识三中全会路线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十二大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确道路的主要内容和主要保证,认识我们党在新的时期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新成果。

通知原稿在“特别要结合当前的形势和任务,着重学习和领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基本思想,在今年下半年重点解决一下几个方面的认识问题”中,原来列了三点,胡乔木加了一点,成为四点:“第一是集中财力物力保证重点建设的问题;第二是关于改革的性质和方针政策(包括各级机构的改革和经济体制方面的改革);第三是坚持同时进行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第四是党的建设和整顿问题。”

7月12日下午,胡耀邦处回复:请乔木同志审定,他就不批了。7月12日16时,胡乔木批示:照发。中共中央通知即在当天下发全党,并在7月13日的《人民日报》公开发表。同时,胡乔木为《人民日报》宣传《邓小平文选》列了八九个题目,让他们组织文章宣传。

7月13日,胡乔木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作《学习〈邓小平文选〉(1975-1982)》的讲话。

胡乔木首先指出学习《邓小平文选》和整党的关系:“今天报纸上发表了中央的通知,要求全党学习《邓小平文选》,作为整党的重要准备。整党首先要有思想整顿,要求思想上的统一。整党中遇到的一些思想性政治性问题,《文选》差不多都涉及了。所以,学习《邓小平文选》,对整党是思想上最好的准备。”

针对外国报纸说“学习《邓小平文选》恢复个人崇拜”,胡乔木指出:“我们党的力量所在,是思想上的统一。《文选》代表了1975年到1982年这个时期党中央对一些最重要问题的见解。这些见解不仅是代表整个党中央的,而且大部分是经过实践证明是正确的(一部分关于将来的见解还需要继续经过实践的检验,但这些见解也是从已经验证的客观真理推论出来的),因此,按照全党服从中央的纪律,这些见解本来就是应该成为全党统一思想的标准。不能说学习《邓小平文选》或学习其他同志的文选,就是对那一个同志的个人崇拜,不能把这两件事混为一谈。”(560-561)“我们学习无论谁的着作,都要采取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就是说,不能采取‘两个凡是’那种反马克思主义的态度,这就使我们的学习同个人崇拜毫不相干。”(561)

胡乔木还从这个问题展开,阐述中央通知中谈到的“《邓小平文选》一方面表现了他对重大问题的个人首创性,另一方面也表现他集思广益、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群众路线、反对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断的作风。”胡乔木举出一些例子,说明:反对权力过分集中于个人,在我党历史上是邓小平在1980年8月政治局扩大会议的报告中第一次正式提出的;他反对“两个凡是”,当然也反对对他实行“两个凡是”,这本书出版之前,一些讲话按有些同志的不同意见删改了,许多重要意见是听了好些同志的建议提出来的。胡乔木又指出,“我们也不能因为坚持集体领导、坚持民主,就否认党的领导人物的权威的意义。”(562)我们提倡“民主加科学的权威”。(565)“对于个人崇拜这个问题,也要有个分析,它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性质是不同的,否则我们的历史就无法解释了。”(566)

关于《邓小平文选》的主题和内容,胡乔木着重谈了六个问题。

(一)坚持毛泽东思想

胡乔木指出:《文选》是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的结果。坚持毛泽东思想,是《文选》中最重要的主题之一。

对此,胡乔木展开了深入具体的论述,既说明坚持毛泽东思想的重大意义:“如果我们把这面旗帜丢掉,就会使更广大的群众对于中国共产党本身发生怀疑,对马克思主义也发生怀疑,中国的前途就不堪设想。”(568)又说明邓小平提出反对“两个凡是”的重大意义:“这是党的历史上一个重大的转折的开端。”(569)“是三中全会的思想上的开端。”(570)“实际上,就是否定了‘文化大革命’。尽管当时还没有条件讲否定‘文化大革命’这样的话。”(570)指出:“坚持毛泽东思想,同时批判‘两个凡是’,这样就使我们党在理论上、政治上、思想上保持了必不可少的连续性、稳定性。这是党的生命所在。这样就不单使得全党得到一个团结一致的支柱,思想理论上的支柱,在全国人民中间也得到这样一个支柱,而且使得中国共产党在世界上继续保持它应有的地位。”(569)胡乔木赞颂邓小平,在“文化大革命”中受了那样多的迫害、打击,当时还处在一种半合法的地位,等着别人来解放,但“对这样的关系我们国家民族的生死存亡的重大的历史问题,要能够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感情用事,不走向极端,而采取坚决的、清醒的分析态度,是不容易的。”(568)

(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胡乔木指出:“这四项基本原则的范围比坚持毛泽东思想要大得多。”(570)是邓小平在理论务虚会议上提出来的。当时一部分同志有异议,现在也还有人反对。“当时所以产生这些思想状态,是有原因的。这是对于‘文化大革命’的一种反动。这种反动是合乎规律的,但是它是不正确的。而且可以说,如果沿着那么一条路走下去,那是很危险的。”胡乔木赞颂邓小平,在那个时候既反对“两个凡是”,又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确实是在党内进行两条战线斗争的一个模范。”(571)胡乔木又联系当前实际指明:“这两条战线的斗争,既反对‘两个凡是’,又要坚持四项原则,这个斗争到现在也没有结束。现在还有这样的人,有的是在党内,有的是在党外,用这种形式那种形式来表现不同意四项原则的思想。所以学习《邓小平文选》并不只是为着温习历史,而是有重大的现实意义。”(571)

(三)把党的工作重点由清查转到经济建设

胡乔木指出,这看来是很简单的事情,但在当时,1978年底,就很不容易。“实际上,从1949年到1978年,我们党始终没有认真地、系统地和一贯地实行这个转变,这就是这三十年中的最大错误。小平同志这时坚决提出要转到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为党的中心任务,这是对于党的八大提出的任务的真正继承,也可以说真正的开端,意义非常重大。”(571)邓小平同志在提出必须实行这个转变以后,又围绕着发展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一系列的方针,包括国内的和国外的方针。(572)三中全会所决定的东西是全面的,因为要扭转“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不能限制在孤立地解决经济问题。不下决心全面地清理“左”倾错误,经济建设也是无法进行的。三中全会是从根本上扭转“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方向。“不经过三中全会,要解决这些问题,简直是难于上青天。”(572)

胡乔木列举若干重要方面加以说明。

胡乔木指出:“经济建设离不了政法建设的保卫。在政法工作方面,若不是小平同志的坚持,不说别的,很可能《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到现在还没有。……没有《刑法》、《刑事诉讼法》这样基本的法律,所谓社会主义法制就是句空话。”“现在我们已经修改了《宪法》,还立了不少法,但是还有很多法没有,还要大大加紧立法,以免遇事无法可依。但是有了《宪法》和《刑法》,我们国家就有了社会主义法制的最根本的骨干。”(572-573)

“再如科学和教育,这是经济建设的智力基础。”(573)胡乔木叙述了《邓小平文选》里好几篇文章所反映的推翻“两个估计”、恢复高校招考制度等整顿教育的困难过程,说明:“那个时候的工作,每前进一步需要有多大的毅力来扫除了多少荒谬的障碍。”(573)胡乔木还指出:“小平同志还提出了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科学是生产力。这些都起了很大作用,并将继续起作用。”(574)

(四)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胡乔木列举了构成《邓小平文选》主要部分的“指导这几年政治生活发展方向的有许多重要文件”的篇目,要求大家注意精读。特别着重讲了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四项保证之一的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胡乔木指出:“精神文明问题就是对于毛泽东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的发展。……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要建设两个文明,这样重大的纲领性的口号,在全世界现在还只有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提出这样的口号,“对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年,在思想上是指出了一个终身奋斗的高尚的目标。”(574)

胡乔木指出:“所有四项保证和这个开幕词(按:指中共十二大开幕词)的全文,对于中国革命、对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可以说有非常伟大的意义。”胡乔木呼吁:“四项保证是长时期的,是整个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根本的政治保证。对于这样一个重要问题,我们宣传得太少。……希望在座的同志,大家一起努力,从各方面加强对这个问题的宣传。”(575)

(五)关于阶级斗争

胡乔木指出:“小平同志在理论务虚会上的讲话中就提出,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消灭了,但是阶级斗争仍然存在这样一个命题。”胡乔木对这个命题作了简要的回答。他说:“社会主义在它发展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阶级斗争是不能够消灭的。原因很简单,首先从国际上来讲,敌对的阶级要采取一系列方法破坏社会主义制度;从国内来说,剥削制度的历史遗留的影响不但会与国外的敌对势力结合,会与台湾、香港的反动资产阶级相结合,因而难于在短时间内消灭,而且由于社会主义在它的初期,它还不能够完全解决生活资料分配制度里面的不合理或者不平等或者还不能满足某些人的欲望的现象,这就造成一种条件,使得一些人要用各种不正当的手段、以至于用犯罪的手段来捞一把,来破坏社会主义制度。……所以说这不是一个短时间能够解决的问题。”(575-576)“小平同志提出,坚持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两手的方针。这个两手的方针,不仅仅是就对外开放政策来讲是这样,对国内搞活经济政策来讲也是这样。……这种情况也是要长期存在的。因此,提高对于阶级斗争的觉悟和警惕,不能不是一项长期的任务。”(576)

(六)关于整党

胡乔木指出,“这是小平同志多年以前就提出来的。”着重强调:“党要整党,要使党员成为合格的党员,这是他在提出修改党章时就提出来的一个基本观点。对于不合格的党员,要想各种办法加以挽救、教育。不行,就要除名。这个思想提出来很久,但是当时条件不成熟。《文选》中涉及党的建设和整顿的地方很多,特别是由于小平同志提出的问题大部分还继续存在,有待于全党同志首先是全党干部努力解决。”

胡乔木讲了这六个主要方面后,又列举了《邓小平文选》涵盖的其他重要问题:“例如,关于军队建设的十篇讲话,体现了小平同志关于新的历史时期军队建设的重要思想,在整个《文选》中占有显着的地位。除此之外,关于机构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关于干部四化,关于台湾、香港问题,都是小平同志首先提出来的和着重提出来的。在外交关系方面,随着形势的变化,及时对我国的外交政策作了某些调整。”(576-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