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自愈力
8940800000007

第7章 情绪自愈力:你是做情绪的奴隶还是做情绪的主人(2)

第二,沟通不良。

很多心理学家都认为,人之所以会愤怒,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因为沟通不畅造成的。当人们在愤怒的时候,很多感受都会被怒气所掩盖。

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人们身处的环境让自己生气,而是因为自身与环境之间缺乏交流和沟通,对环境缺乏一定的认知和了解,从而采取了愤怒、发火的方式作为回应。

第三,自我保护。

心理学家认为,一般情况下,人们之所以愤怒,是因为他们感到自身正在受到威胁,或者是别人伤害了自尊。于是,人们就会选择愤怒作为一种保护自己的方式。而人们愤怒时,往往会变得比之前更加强壮、野蛮、具有破坏力。

古希腊哲学家艾比泰德曾经说过:“检查自己的大脑,解除困扰。”

这句话简洁地诠释了美国着名心理学家艾利斯曾经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着名的“ABC”理论。在“ABC”理论中,“A”代表着诱发事件,“B”代表着当事人对这一事件的看法、理解、阐释,“C”则代表在经历了这一事件后,当事人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通常情况下,人们总是认为是外部的事件直接导致了某一结果,但是实际上,他们忽略了当事人的内心活动,而这一重要的因素恰好是真正导致最后结果的原因。

通常,人们的观念分为合理的观念和不合理的观念。合理的观念可以引导人们对事物产生正确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而不合理的观念则会让不良情绪和行为滋生。如果人们长时间困在这样的不良情绪之中,那么最终必然会导致情绪的失控。

那么,人们该如何去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呢?对此,心理学家艾利斯也给出了几点建议:

(1)养成剖析愤怒的习惯。在日常生活中,每当人们发脾气或者是带着愤怒的情绪工作时,应当尽量使自己的内心平复下来,然后一点一点地分析所有让自己愤怒的原因。一般来讲,愤怒是因为自己将不合理的要求施加于某些事物和情况下造成的。

(2)用轻度“恼怒”来替代“愤怒”和“暴怒”。只有将心中的“怒气”适当地宣泄出来,才能够使自己的内心获得平衡。在生活中,对愤怒和暴躁的情绪,人们要尽量用烦恼或者相对轻度的恼怒来代替,这样对自己和他人都是有好处的。

(3)将“愤怒”扼杀在“运动”之中。临床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运动,尤其是户外运动,能够有效地化解愤怒。当人们感到愤怒和暴躁的时候,试着做一些登山、游泳、慢跑等消耗体力的运动,就能够使心中的不快得到更好的宣泄。

(4)远离“是非之地”。如果人们在生活中遇到能够引发愤怒的刺激时,应当力求远离,这样一来,就能够做到“眼不见,心不烦”。

这是一种自我保护性的制怒方法。当人们感到十分愤怒的时候,要尽量克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让自己跟着情绪走。暂时离开一段时间,让自己好好地冷静一下,当人们彻底冷静下来之后,往往会对冲突有新的认识和看法。

(5)要试着让自己学会放松。艾利斯表示:“最为有效的放松方式有三个,一个是想象,一个是按摩,最后一个是呼吸。”想象,即人们通过想象自己喜欢的地方来放松大脑,这样就可以把思绪都集中在想象的画面当中,使自己的“看、闻、听”等渐入佳境,由此达到放松精神的目的;按摩,按摩的时候双眼最好紧闭,手指指尖在前额和后脖颈处,用力且有规则地向同一个方向旋转;呼吸,首先快速地进行浅呼吸,之后进入缓慢的深呼吸,要慢慢吸气,然后屏住呼吸,最后再呼出。

(6)要学会自我暗示。如果一些突发事件让自己没有办法很好地控制情绪,那么,可以选择自我暗示的方法应对,对自己说:“放松、放松,一会儿就会好了。”这样自我暗示几秒钟之后,往往就会感到身心都在渐渐地放松,并趋于平和。

按照上面的建议做便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每个人都会有愤怒的时候,但不能让情绪完全压制理智,要做情绪的主人而非奴隶。

3.正确释放自己心中压抑的情感美国着名心理学家、哲学家詹姆士曾经指出:“人类所产生的情绪是一把‘双刃剑’,关键在于你是否能够正确发泄。”许多心理学家,已经把正确的情绪发泄视为人类生活中一种积极的因素——如果一些不健康的情绪得不到正确的发泄,势必会给人们造成不良的后果和影响,但任何情绪的发泄,都必须采取正确的发泄方式。

在哈佛大学趣味心理学课堂上,史蒂芬·平克教授曾这样问他的学生们:“你们知道如何正确发泄情绪吗?”对此,史蒂芬·平克给出了一系列相关的测试题:

1.人应该从不或极少发泄情绪。

2.要避免发泄愤怒情绪,因为绝大多数的人会误解为仇恨。

3.宁愿掩盖对朋友的愤怒情绪,也不要冒失去朋友的危险。

4.没有人能够靠发泄情绪在争论中获胜。

5.宁愿自己解决心中的怒火,也不向别人倾诉。

6.遇到不好的情况时发怒,是不成熟或不高尚的反应。

7.你正对某个人发泄情绪时,处罚对方可能是不明智的行为。

8.愤怒不断高涨,只会将事情弄得更糟糕。

9.情绪不好时,应该尽量掩饰,因为发怒会让一个人出丑。

10.当你对亲密的人感到愤怒时,应该以某种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尽管这样做会使你很痛苦。

每题共有三种选择,即A.同意。(1分)B.部分同意。(2分)C.不同意。(3分)将每题的选择所对应的分数相加,便可以得到测试结果。

测试得分在10~16分的人:你必须承认自己在情绪的掌控和发泄方面还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因为你不懂得如何处理和表达自己内心的情绪从而改善自己与周围人的关系。或许你的内心已经感受到了蓄而不发的不良情绪给自身或朋友带来的烦恼,但你仍旧不懂得如何去改善。因此,请记住,正确表达出你的内心情绪,哪怕是愤怒,这都胜于将一切深埋在心底或者事后幻想以及后悔等。

测试得分在17~23分的人:你对怎样表达、发泄不良情绪和消除不良情绪,以及这样做的道理都有一定的理解和掌握,但你对于情绪的掌控和发泄仍然存在不足,不过还有改进的空间。

测试得分在24~30分的人:你是一个懂得如何更好地表达和掌控自己情绪的人,虽然你自身也存在着一些不良的情绪,但你总是能够正确地将之发泄出来。另外,你还懂得如何利用自身的情绪发泄去改变他人的情绪,从而使你在生活中能够更好地维护周围的人际关系。

测试结果被整理出来后,史蒂芬·平克教授又讲述了三个与发泄情绪相关的情景。情景一:小女孩莱奥妮在放学的路上要求妈妈给自己买一个价格较贵的迪迪熊,而妈妈认为不值,于是没有同意。可莱奥妮却生气地挥舞着自己的小拳头向妈妈打去,并且边打边哭着嚷嚷:

“打你这个坏妈妈,打你这个坏妈妈。”情景二:安德利亚斯是个性格内向的男孩,他不喜欢说话,更不善于表达,一旦遇上不称心的事,他就会狠狠地咬自己的手指,所以在他的两只手上,时常都留有许多小牙印,这让他的家人心疼极了。

显然,情景一中的莱奥妮是在用打人的方式来发泄内心对妈妈不给她买迪迪熊的不满情绪,情景二中的安德利亚斯则是在用自我伤害的方式来宣泄自己内心的不良情绪。这些都是发泄情绪的行为方式,而除此之外,撒泼、哭闹、摔东西等也都属于宣泄不良情绪的行为。

虽然宣泄情绪的方式有些让人难以接受,甚至会令对方出现相应的情绪宣泄行为,但这些都属于正常的情绪发泄方式。

相较于上述两种情景,情景三则让人感到忧心如焚却又无可奈何:

曾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就读的马克西米利安,在老师和同学的眼中是一个性格内向的极其古怪的人——他从不喜欢与同学们说话,连眼神的交流都极少,因此,同学们也很少主动和他说话。

尽管马克西米利安性格内向,寡言少语,但老师和同学们却认为他是一个无忧无虑的人,因为自马克西米利安转到莱比锡大学开始,老师和同学们从来都没有看到他有任何情绪发泄的表现。然而,一个学期后,马克西米利安却突然住进了医院,这让老师和同学们都感觉很意外。

原来,马克西米利安并不像老师和同学们先前所认为的那样,是一个无忧无虑的人。相反,马克西米利安内心背负着沉重的负担。由于马克西米利安家里的经济负担较重,他时常感到忧虑,更对自己的无能为力感到不安,所以这使他产生了一种严重的忧郁感。但他却一直都将内心的忧郁压在心底,不曾对任何人道出,因为他担心父母会因此而感到自责,同时也担心老师和同学会瞧不起他。久而久之,这种不良情绪的积压使肝脏受到了严重影响,因而出现了肝脏剧烈疼痛的情况,以致最后不得不住进了医院。可见,马克西米利安的这种对不良情绪蓄而不发的做法是错误的。

对于正确发泄情绪的重要性,史蒂芬·平克教授做出了充分的说明:“正确的情绪发泄行为可以排解内心不愉快的情绪和沮丧感,同时又可以敦促自己和对方改正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但如果将内心不愉快的情绪蓄而不发,将可能导致不良甚至不正当行为的产生。”

同样,美国心理学家高尔顿·乌伊拉德·奥尔波特也曾这样指出:

“正确地发泄情绪对彼此而言都是一种良性体验,这就要选择成熟、恰当的表达时机和方式。但值得提醒人们的是,情绪发泄不是为了让某一方受到伤害或狼狈不堪,而是通过正确的宣泄方式让彼此的身心达到健康和谐的目的。”

为了验证正确发泄情绪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哈佛大学的史蒂芬·平克教授还曾走访过几对夫妇。结果表明:不懂得正确发泄内心不良情绪的夫妇,他们之间的关系普遍不理想,而一些懂得正确发泄内心不良情绪,哪怕是用争吵的方式来发泄情绪的夫妇却感情很好。这也正验证了美国加州心理学家和婚姻咨询师乔治·巴哈博士所说的那句话——生活中也需要适当的争吵。

平克教授以及哈佛大学的其他专家一致认为,不良情绪就像生活中的污水一样,都必须、也都可以通过正确的渠道排解出去,如果排解的渠道不正确,不仅达不到目的,还会影响周围人的生活。因而,史蒂芬·平克教授呼吁人们学习“创造性地、正确地发泄不良情绪”,即在不损害双方关系的基础上,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愤怒,但又不贬低对方或伤害对方的自尊,袒露各自内心的情绪,确保对方明白自身的用意。

与此同时,正确的情绪发泄行为还能给人们带来良好的心情和积极健康的行为,而错误的情绪发泄行为则往往会使人们陷入困境而无法自拔。因此,在人类生活中,诸多的心理学专家将能否正确地发泄情绪视为人类心理健康与否的评判标准。

4.用理智控制情感,化情绪为力量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戈尔曼对情绪智商——情商作过详细而明确的说明,丹尼尔·戈尔曼认为人的情商包括五个方面的能力:第一,了解自己情绪的能力。第二,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第三,以自己情绪激励自己行为的能力;第四,了解别人情绪的能力;第五,与别人友好相处的能力。而在这五个能力中,控制自己的情绪是最关键的。

从某种意义上讲,情商甚至比智商更重要。随着未来社会的多元化发展,拥有高情商的人往往比拥有智商高的人更容易成功。智商是天生的,而情商则是通过后天学习培养而成的,所谓高情商的人正是那些善于控制利用自己的情绪的人。情绪智商实际上是一种情绪的塑造与控制。如果一个人从小就有非常高的智商,但其性格孤僻、自卑、脆弱,无法面对挫折,急躁、固执、自负,无法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那么即便他的智商再高,想要取得成功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商高的人,自我认知能力强,有强大的自信心,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有较高的抗挫折能力,同时喜欢与人交往,更愿意与他人分享或者合作,而这些都是一个人开启成功之门的关键因素。如果说成功被关在一个封闭的房子里,那么控制情绪、善用情绪就是开启大门的钥匙。

长久持续的负面情绪会让人产生心理疾病,甚至危害人的健康。

但是如果一个人能控制自己的情绪,那么就能够激励自己,改变自己的命运。当强烈的负面情绪占据了一个人的心灵世界的时候,人们不应该任由负面情绪摆布自己,而是应该从负面情绪里跳出来,寻找控制自己的情绪的力量。

着名美国情绪心理学家保罗·艾克曼根据研究发现,能够引发人的情绪力量的方法有四种:

(1)真实经验。生活中发生的任何事情引发的情绪,比如,早上在上班的途中陌生人向你微笑,会让人觉得愉快;在工作中十分不顺利,令人感到沮丧难过等。

(2)间接经验。例如,看恐怖电影时的恐惧感,看喜剧片时的愉悦感等。哪怕是借由文艺作品或者是听来的故事所产生的间接经验,也会同样能够引发相关的情绪。

(3)过往回忆。回想过去美好幸福有趣的事情,例如,回想和家人在一起旅游时的快乐时光,也能够立刻转换自己当下负面的情绪。

(4)情绪模仿。以动作表情姿势来模仿应有的情绪状态,例如,情绪不佳时不要显露出来,而是模仿别人愉快的表情,或是说一些搞笑的事情,在大笑中转移自己的不快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