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最是惊艳民国范
8940500000021

第21章 不畏浮云遮望眼(9)

作为晚清以至民国时期的重要人物,刘成禺亲身经历了许多历史大事。诸如1903年他加入兴中会,并追随孙中山从事革命运动,在美国主办《大同日报》,宣传革命思想。他生平交友广泛,与当时的上层人物大多都有来往,所以他的着作内容广泛,而且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同时他还是位有名的诗人。董必武评价他说道:“武昌刘禺生以诗名海内,其脍炙人口者为洪宪纪事诗近三百首,余所见刊本为洪宪纪事诗薄注四卷,孙中山、章太炎两先生为之序。中山先生称其宣传民主之义。太炎先生谓所知袁氏乱政时事刘诗略备”。

刘成禺一生着作甚丰,主要的如《洪宪纪事诗》、《世载堂诗集》、《太平天国战史》、《世载堂杂忆》等。刘成禺的《世载堂杂忆》全书近20万字,是他1940年代在上海《新闻报》副刊上发表的短文集。当时广为流传,现有流行的大多为钱实甫整理,1960年中华书局出版的版本。此书主要从多方面反映了晚清以至民国时期的人物事迹、政治制度、社会变革等,是近现代史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

在《世载堂杂忆》中,刘成禺较为详细地诠释了二战时日本为何独不敢侵略澳门。

古代巴西为印第安人居住地。1500年4月22日,葡萄牙航海家佩德罗·卡布拉尔抵达巴西。他将这片土地命名为“圣十字架”,并宣布归葡萄牙所有。由于葡殖民者的掠夺是从砍伐巴西红木开始的,“红木”(Brasil)一词成为巴西国名,并沿用至今,其中文音译为“巴西”。16世纪30年代葡萄牙派远征队在巴建立殖民地时,巴西地广人稀,一直苦于无人开发。葡萄牙人曾给大清朝表达过欢迎移民的意愿,希望中国人移民巴西,一起开发这个南美洲面积第一大的国家。为了保证不留后遗症,葡萄牙殖民者提出了以下条件:(一)凡中国人民愿移民巴西者,一定要入巴西国籍。(二)中国人民愿移民巴西者,一定要有家眷同往,拒绝单身汉。(三)中国人民愿移民巴西者,必须以农工为业,拒绝无业游民。中国人向来安土重迁,这些苛刻的条件无异于把他们连根拔走,彻底断了和祖国的联系,当然没人愿去。而大清国执政者对这些合作条件也不满,于是便懒得搭理了。

看到中国对此很不热情,巴西只好转而与地狭人多的日本商量,日本人喜出望外,立马就答应了,并从此陆续地大量向巴西输出劳动力。及至二战开始,已有300多万日本人移民到巴西。

二战中日本大肆侵略,除了大规模侵华外,还将魔爪伸向了东南亚和周边地区以及太平洋诸岛屿。殖民澳门的葡萄牙很紧张,担心日本也会侵略澳门,于是让自己的兄弟国巴西给日本发了一个照会,照会中称:“如果日本人以武力入侵澳门,巴西就把所有日侨撵回本国。”这一威胁还真管用,把日本人吓出了一身冷汗。是啊,若300万人一起被扫地出门赶回老家日本,不仅会造成很大的混乱,还会衍生很多的麻烦,所以投鼠忌器的日本人屈于巴西的施压,在二战中从始至终都没敢对澳门下手。

中国为何开战十年后才向日本宣战?

1931年,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国人民就开始浴血奋战,抗击日本侵略者。东北各阶层人民和爱国官兵纷纷组织抗日武装,奋起抵抗。这些抗日武装被统称为东北抗日义勇军。比较着名的有以马占山为总司令的黑龙江抗日救国军,以王德林为总指挥的吉林中国国民救国军,以李杜为总司令的吉林自卫军,以邓铁梅为总司令的东北民众自卫军,以耿继周为首领的东北民众抗日义勇军,以苏炳文为总司令的东北民众救国军等。参加东北抗日义勇军的有工人、农民、学生、知识分子、东北军官兵、地方官吏和士绅,还有遍布东北各地的绿林武装以及红枪会、大刀会等,迫使日军不得不多次向东北增兵设防。

紧接着,日本军国主义为了转移视线,又将侵略目光投向东三省之外,于1932年1月28日武装进犯上海,遭到以19路军为主的中国军民的坚决抵抗,爆发了着名的“一·二八”淞沪抗战,亦称淞沪保卫战。

按照国际惯例,交战国一旦长期开战,都会宣布断交进入战争状态,然而此后十年,中国和日本两国政府竟然都没有正式宣布断交,也未宣布进入战争状态,直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才正式向日本宣战。

中国为何在日本入侵十年后才向其宣战?此中有什么隐情?笔者通过分析史料后认为,之所以如此,主要是中日双方当时权衡利弊的结果。

原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一直对日本存有幻想。1937年卢沟桥事变第三天,蒋介石仍让外交部长向日本驻华大使发出照会,要求与日本进行谈判,希望能和平解决战事。但谈判建议很快遭到日方拒绝,日方傲慢地说:“军刀既拔出,焉能不见血而入鞘!”

谈判不成,蒋介石既尴尬,又恼火。娘希匹,这些倭寇真可恶!7月16日,蒋介石压着一肚子火气,指示国民政府行政院召开会议,专门研究讨论对日宣战问题。经过对抗战敌我态势发展和国际形势的分析,与会人员充分权衡对日宣战可能产生的利弊后达成共识,一致认为:不宣战、不绝交是中国目前对日关系的上策。其理由有以下几点:

一是恐援华军需物资的海运线被切断。中国的军需物资远远不能自给自足,绝大部分须依靠外国进口。如果中国公开对日绝交宣战,日本就会以交战国的身份通知各国禁止一切军需品和军需原料输入中国,并切断中国的海上运输线,而中国则没有能力保护大量的外国援华物资由海上输入中国。

二是担心德国军械装备来华受阻。中国在当年的整军备战中通过德国军事顾问团刚刚整训装备起几个德械师,当时在德国还有大量预订的重要军事装备没有到货,如果宣战,日本就会名正言顺地迫使德国取消对华军售,这对中国的持续抗战十分不利。

三是无力解决双方的侨民问题。如断交与宣战,中国在日本的侨民将被驱逐或拘捕,而中国目前又无撤侨和护侨的能力,相反日本在华侨民则可迁入英法等国租界继续发挥侵华第五纵队的作用,而中国政府却无法驱逐和干预。

正因为不得不考虑与顾及以上的诸种因素,蒋介石才投鼠忌器隐忍不发。在相当长的抗战过程中,他一直采取着一面守城一面媾和的策略。不过这位委员长组织的几次大型保卫战确实打得很卖力很惨烈,尽管最终都失败了,但重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