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20世纪50年代以来新疆工业变迁研究
8939300000026

第26章 20世纪50年代以来新疆工业发展的成效(2)

新疆电力工业的发展为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帮助。1950年,新疆电力发电量为1000万千瓦时,1990年达到697900万千瓦时。1960年,新疆农村的用电量仅为100万千瓦时,占新疆用电量的0.49%。1965年后,新疆电网的延伸和农村小水电的兴起,使新疆农村用电从照明逐渐发展到粮食加工、农副产品加工和农业灌溉;1975年,新疆农村用电量达到13651万千瓦时,占总用电量的6.38%。1978年后,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新疆乡镇企业发展很快,农副产品加工业不断扩大,农业排灌用电迅速增加,2007年,新疆地区农村用电量增长到458431万千瓦时,占总用电量的近20%。

新疆农业机械化、电气化水平的提高,有效地提高了农业生产能力,为农作物的增产提供了保障。2007年,新疆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已达到419公斤,比1949年增长了近六倍,已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

2.工业原料——经济作物种植比重的提升

新疆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的发展,有效地促进了新疆农业种植结构的多样化。在单位面积产量增长的前提下,可以有更多的耕地用于种植粮食作物以外的经济作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增长,一方面表明农业生产的商品化发展,另一方面表明工业发展对农业原料的需求不断增加,农业在不断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求。

1949年,新疆农业的种植结构比较单一,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在总播种面积的比重为84.54%,而经济作物仅占9.93%。随着新疆工业化建设的展开,工业生产对农业原料的需求不断上升,促使新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增加。1978年,新疆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降至76.47%,经济作物播种比重上升至12.6%。1978年后,新疆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促使农业种植结构转化加快。2007年,新疆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为31.38%;经济作物的比重上升到47.52%,已超过了粮食作物。这其中,棉花作为经济作物中的大项,其种植面积在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中占有主要份额。

1949年,新疆棉花播种面积占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的近1/3;2007年,这一比重已达40.57%。这些经济作物如棉花、红花等的大量生产,对发展新疆的纺织、特色农产品加工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乡镇工业企业的发展

乡镇工业的发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化进程的组成部分。工业化的进程对农业的影响不仅停留在农业技术的变革、生产组织的变化上,还体现在现代乡村工业的兴起。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造就了大批农业剩余劳动力,由于受户籍制度的限制,中国农村剩余劳力不能自由流向城市,只能向农村内部非农产业转移,依靠农业提供的积累,城乡金融业的支持,再加上民间所拥有的创新能力,造就了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

新疆的乡镇工业也是在这一时期兴起的,它主要是借助于本地区资源的开发利用而发展起来的,属于“资源取向”型乡镇工业。

20世纪50年代末,在“大跃进”、“大炼钢铁”的影响下,为了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新疆各地农村掀起了一个兴办社队企业的群众运动,建立了一批农副产品加工、小型农机具修理、小化肥、小农药、小煤窑、小砖窑、缝纫等社队企业。这些企业主要为社员的日常生产生活服务,后由于经济调整,大批社队企业关闭,新疆的乡村工业发展处于停滞状态。

1978年后,在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的基础上,通过农业剩余劳动力和资本转移到农村非农产业,新疆地区乡镇工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198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对乡镇企业要采取“积极扶持、合理规划、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1984年3~10月,中央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又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发展乡镇企业的有关政策,再加上新疆农牧业生产的连年丰收,为乡镇工业发展创造了宽松的环境。

20世纪80年代后,新疆的乡镇工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它在新疆经济中的地位不断增强。首先,它改变了新疆农村单一的经济结构,壮大了集体经济,吸纳了大批的农村剩余劳动力。1985年,新疆乡镇工业企业创造的工业产值为44647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7.9%,职工人数为140301人,占农业就业人数的3.86%,比1980年上升了1.96%。1995年,新疆乡镇工业职工人数达到了264030人,占农业就业人数的6.8%。2004年,新疆乡镇工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了29.5%,吸纳的劳动力占农业劳动力的比重为6.6%,乡镇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在农业各行业部门投资中的比重已达到35.87%。其次,乡镇工业成为新疆工业发展的一支生力军,1985年,乡镇工业企业产值占全疆工业产值的5.14%,2004年达到13.3%。再次,乡镇工业企业的发展不仅推动了新疆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对于实现新疆农村的工业化具有重要作用。

(三)第三产业的发展

“第三产业的兴起是工业化过程当中产业结构转换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随着工业化进行到一定程度,客观上要求第三产业产生和发展,以满足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需求。而第三产业的发展反过来又将促进工业化过程,大大改变社会经济的发展格局。”工业化的发展,一方面促使第一产业的资金、劳力向第二产业转移,并且第一产业自身得到改造;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从产业结构角度来说,第三产业的兴起不仅使社会经济从原来主要由第一、第二产业组成的产业结构转变成由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组成的产业结构,而且使各个产业升级换代,使各个产业内部的结构以及各个产业之间的结构发生变化。”新疆工业化的发展使得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份额迅速上升,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持续下降,第三产业服务业所占的比重则逐渐增加。

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完成后,新疆第三产业占GP比重为13.27%。1965年,新疆第三产业占GP比重上升到18.18%。1978年后,新疆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在GP所占份额上升的最为明显。1980年,新疆第三产业占GP的比重为19.3%,1995年上升到35.6%;2000~2005年,新疆第三产业占GP的比重上升了16.3个百分点,平均1年上升1个百分点,超过了“文革”前15年的发展速度。2007年,新疆第三产业占GP的比重达到35.4%,远远超出第一产业17.8%的比重。改革开放30年间,新疆第一、二、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980~1990年,新疆第一产业仍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主要地位。1990年后,新疆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占GP的比重超过了第一产业。1995年,新疆第三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超过了第一产业,在三大产业部门中仅次于第二产业居第二位。这表明了新疆工业化取得的进步,而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反映了新疆工业化的成效。

新疆产业结构变动的同时,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也在不断地变化。其表现是:生产性服务部门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下降,而非生产性服务部门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上升。生产性服务部门主要指为新疆工农业生产直接服务的一些第三产业部门,如交通运输、餐饮、仓储贸易批发、零售业等;非生产性服务部门则包括了金融、保险、不动产、娱乐、旅游等部门。1952年,生产性服务部门在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为61.9%,1965年为48.4%;1980年,这一比重为46.9%。2007年,生产性服务部门在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下降到29.2%;相反,非生产性服务部门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则上升到了70.8%。

三、工业化水平

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化进程的标准有许多种,国际上通行的工业化阶段划分标准是世界银行等国际经济组织提出的为大多数国家采纳的一组指标体系。这组指标体系包括五项指标,即人均GP、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制造业产值占总商品比重和城镇化水平。2007年,国内学者陈佳贵等人所着的中国工业化蓝皮书《中国工业化进程报告》中就采纳了这一指标体系,该报告将工业化阶段划分为工业化初期、中期和后期三个时期,确定了工业化不同时期的标准值。

2007年,新疆的工业化发展可以说取得了进步。新疆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6950元,根据美元兑人民币汇率1∶7.6,可换算为2230美元,第一、二、三产业的产值占GP的比重分别为17.8%、46.8%、35.4%。根据标准值,从人均GP来看,新疆工业化仍处于初期阶段;从产业结构来看,新疆工业化已处于中期阶段;从就业结构上看,新疆的工业化处于初期阶段。

就工业结构而言,2007年,新疆制造业增加值近339亿元,占总商品增加值(第一、二产业增加值之和)的比重为14.9%,新疆的工业化处于前工业化阶段的水平。

从城市化水平来看,2007年,新疆城镇化率为39.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7个百分点。新疆的城市化水平表明新疆工业化处于初期阶段。

综合以上情况,考虑到产业结构受政策影响较大,以就业结构、人均GP、城市化水平、工业结构为判断依据,截至2007年,新疆的工业化处于初期阶段。2005年,全国工业化就已达到中期水平。总之,新疆工业经过60多年的发展,使新疆社会经济摆脱了落后的传统农业经济状态。但是,新疆经济发展长期以来采取了赶超型战略,注重发展资本密集型重工业部门,新疆工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收有限,使得新疆地区的产业结构虽然实现了重大转变,但是在就业结构上仍未完成转变。2007年,新疆从事二、三产业的非农业劳动力比重并没有超过农业劳动力比重,一半以上的劳动力仍从事农业生产,地区大部分人口仍生活在农村,新疆社会呈现了城市现代工业与农村传统农业经济并存的二元社会经济格局。因此,新疆工业未来的任务仍是继续推进工业化进程,实现新疆地区由半工业化社会向工业化社会的过渡。

新疆工业经过近60年的发展,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如企业经济效益不佳、产品档次不高、工业管理体制条块分割、资金投入不足、民营经济发展缓慢等,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新疆工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也是新疆工业化取得长足发展所面临的主要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