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当代北京篮球史话
8938900000027

第27章 北京人如此热爱篮球(3)

北京电视台还有几位被称为“老爷子级”的解说嘉宾。其中曾是北京队和国家队队员的黄频捷、徐元生利用他们高水平的篮球经历,用朴实的风格一针见血地指出球队的缺点和不足。比他们晚一辈的刘宏威也继承了前辈的特点。也许是身为教练的缘故,他们能在解说的同时,普及相关专业知识,使观看他解说的球迷大为受益。还有北京晚报的孙保生曾经是业余篮球的高手,后担任北京晚报的篮球记者,他的京腔京味儿别具一格,随着老北京话被普通话取代,听他的京腔能给很多中老年人回忆起过去。由于年龄的缘故,他被同行称为“孙大爷”,他对半个多世纪以来北京篮球发展历史的了解又是晚辈们所不及的,这是他独特的优势。

还有广播和平面媒体以及各大网站点评篮球的高手,如北京体育广播的王异、晓程、孟群。由于广播便捷,与听众互动性强,所以听众也相当多,尤其对开车族来说,王异、晓程、孟群等更被篮球迷熟知。

3.北京篮球经纪人

王治郅是中国第一个去NBA打球的球员。他的经纪人是夏松,这位夏松也通过喜欢篮球、打篮球走上了一条从事体育产业的成功之路。

夏松的大学生活是在北京体育大学体育系篮球专业度过的,毕业后曾在北京市第一八一中学担任体育老师,因对篮球的市场的敏锐观察被耐克体育用品公司聘为体育市场部主管。后来他想到中国出现了王治郅这样的篮球天才,能不能把他们介绍到NBA去打球呢?很多人都觉得他异想天开,因为当时他没有背靠一个大公司做这件事,是很难办成的。确实他当时只有两万块钱,但他仍冒着血本无归的风险买了机票飞往美国,经过艰难谈判事情真的办成了,也正是凭着这股不服输的劲儿让他后来成为中国篮球界最成功的经纪人。接着他为中国篮球引进了世界着名教练哈里斯、尤纳斯,在他们率领下,中国男篮两届奥运会都进入前八名。而这两次中国篮球的成功也有夏松的一份心血,为了中国篮球队取得好成绩,他放下了不少掘金的机会,给中国男篮当起技术顾问和翻译,期间经历的辛苦疲劳他已经忘却了,但一个细节他会终身不忘。那是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中国队面对各国强敌艰难地小组赛出线,尤其是战胜了世界强队塞黑,姚明和球员们极为兴奋,姚明事先说如果出线就把啤酒浇在主教练哈里斯头上,但姚明一看满头白发、年逾古稀的哈教练就心慈手软了,姚明说:“胜利酒献给夏松吧!”男篮小伙子们把一桶冰镇饮料浇在了夏松的头上,没想到导致了夏松功能性的高血压,当时就晕了,大夫在他身旁看护了足足40分钟,把大家吓了一跳。

夏松对篮球的酷爱让他做出不少领先一步的举动,几年前他买下了篮球强国立陶宛一支球队的大部分股份,他说不想走把球队培养成冠军的路子,他发现产生过世界巨星萨博尼斯的国度有太多的篮球苗子,他想把小孩子培养成球星,再转手卖出去。但他的工作重心还是放在北京,他正筹划办一所教育和篮球结合得很好的学校,在美国的几年他认识到边读大学边打球是大多数球星的成长轨迹,他觉得在中国也可以做到。

4.晚年仍致力于普及篮球知识的老前辈们

在新浪博客上有个北京篮球迷们经常光顾的“北京男女篮老队友博客”,该博客从2006年12月上线后至今点击率已高达40余万次,这是一个篮球专业性很强的博客,被新浪网站评为“元老博客”。主持这个博客的是五六十年代北京男篮中锋李隆,他年逾古稀,凭借特殊的篮球生涯和良好的文字功底,至今已发布近千篇博文和大量图片。该博客的专业性与对篮球运动历史的回顾,使它别具一格。该博客另一个特点是图文并茂。在介绍各种攻防技战术和评论NBA、CBA和WCBA比赛的文章中还配有战术图,非常直观,所以很多业余队球员和网友浏览后都留言说受益匪浅,太长篮球知识了。有的网友甚至留言说:“从未见过这么好的篮球博客!”还有的网友在博客上留言向博主请教联防怎么防、盯人怎么盯等等,李隆都耐心地给予详细解答。虽然用了不少时间,但他乐在其中,他觉得普及篮球知识和提高业余篮球爱好者的水平是教练、老队员应尽的社会义务!

李隆说,其实中国篮球半个世纪以前已经形成快速、灵活、准确的特点。他在博客中回顾了用不到十年时间就把中国男篮从人见人欺带到与欧洲球队分庭抗礼的泰斗级教练陈文彬。介绍中说虽然这位功勋教练英年早逝,而且死在篮球场上,但他的篮球理念应该被认真总结。博客文章登出后,很多篮球宿将很激动,觉得这些文字把他们带回到青春燃烧的岁月。李隆的努力得到同行们的鼎力相助,从开博后他的启蒙教练、年已八旬的程世春指导就每次更新必看。程指导虽已年迈,但思想却不守旧,起初对网络有种陌生感,后来在李隆的帮助下程指导夫妇及一部分老教练还都学会了上网,有的老教练还学会了用摄像头和在海外的儿女网上聊天。

“北京男女篮老队友博客”还时常纠正一些年轻记者因对历史不了解而产生的谬误。比如北京金隅男女篮同一年获得冠军,北京一家有影响的报纸用大标题称一个城市同一年获得男女冠军是前所未有的,李隆撰文纠正,早在50多年前的1956年,北京男女篮就双双获得冠军。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作为五六十年代过来的老运动员,“老队友博客”很理解这一代人的状态和心理,他们已经年迈且伤病缠身,但都无怨无悔,但他们希望不被遗忘,也希望能多有聚会,回味青春的岁月。有了这个博客,联系起来方便多了,而且做到每年必有两次集会,到2013年9月已经举行12次聚会。大家见面后非常亲热,气氛十分热烈,都称赞“老队友网站”办了件好事,都说如果没有这样的聚会我们这么多人难得相见啊!聚会后回忆文章与图片很快传到博客,大家一起欣赏,也让很多老年球迷看看当年他们眼中的城市英雄如今是什么样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