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当代北京石油化工史话
8938600000001

第1章 引言

本书拟向读者展示的内容以石油和石油化工为主,辅之以煤炭、橡胶等化学原料生产的化学品,系统、清楚地说明北京的石化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巨大成就。

北京早在清同治十年(1871年)京师同文馆就开设了化学课程,由法国人毕利干担任化学教习长达20年之久。他还与学生联振合作翻译了法国化学家马拉古蒂的《化学基础教程》一书,取名《化学指南》,并在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由京师同文馆出版,总理衙门大臣董询作序,这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化学教科书。1933年3月,《中国化学会会志》在北平出版,这是中国第一家外文版期刊,专载中国化学研究成果。

北京的化工产品早在明清时期就已经出现,主要是颜料、染料、油漆、土产化工原料等,一般由天然矿和植物、动物加工而成。19世纪中期,舶来品开始入侵,北京出现了进口的化工商品,仅有少数品种,多为德国货。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洋油开始输入中国,以美国、英国、荷兰、俄罗斯产品为主,北京在清朝光绪年间始见。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以后,日本的洋行首先将本国产的颜料、染料等化工产品输入北京市场,嗣后法国、瑞士、美国的化学产品也先后在北京市场销售,主要是颜料、染料、油漆、化工原料等。北京的化工业起步很晚,最早出现的是1928年河北冀县人在京开办的小作坊,生产瓶塞、水搋子等简单用品。以后有日本人生产瓶装氧气,翻修轮胎等。后来中国的民族资本开始创办小化工厂,主要生产日用碱、润滑油、胶鞋、力车胎、球胆等小产品。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石油的开发利用和化学工业的发展,我国在探明和开发克拉玛依油田之后,又于1959年9月在东北松辽盆地发现了全国最大的油田,当时正值国庆十周年前夕,国家便把它命名为大庆油田,这个油田的出现,使我国基本摆脱了依靠外国石油过日子的时代,也为北京发展石油和化学工业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