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萍在重排后的《评剧皇后》的最后一场饰演白玉霜。她的表演将全剧推向了高潮,一次次热烈的掌声表达了观众对她的热爱与敬意。无论是各个行当的演员表演,传统戏曲表演程式的运用,话剧表演元素的融入,灯光色彩随演员内心矛盾变化而变化的手段,舞台铁花纱幕分隔表演区的使用,以及增加了中提琴、大提琴、贝它提琴后的乐队在声腔的伴奏、音乐织体的丰富,旋律的表现力等方面,在总导演顾威全方位协调下,各部门精益求精力求完美,使这出大型评剧现代戏《评剧皇后》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具有很强的观赏性。
几十年来《评剧皇后》在评剧观众中影响深刻,剧中唱腔一直在评剧爱好者中广为传唱,戏迷们对一些场景仍然津津乐道。观众的热爱显示了该剧强劲的艺术生命力。对于该剧来说,每一次新的排演都将是一次新的发掘,都将会给观众带来一些新的感受,这就是经典剧目的艺术魅力。
早在1984年,刘萍就与久负盛名的马泰合作,出演郭启宏的新作《评剧皇后》。谈到经验和体会,刘萍则谦虚地说:“与其说是我的成功,不如说是我的幸运,我遇上了好剧本、好导演、好合作者、好领导。四者俱全,这对我一个演员来说,是最难得的机会,也是最幸福的事情!”
有评论指出,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后期,中国评剧院白派第三代传人刘萍在舞台上活跃了二十余年,为白派的继承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人们期待着白派艺术的薪火相传,期盼着评剧艺术再现辉煌。
四、《什刹海》京腔京韵有京白
在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建校60周年之际,由北京市文化局策划、创作,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师生共同演出的大型现代评剧《什刹海》终于与观众见面了。观众被剧中扣人心弦的剧情所吸引,叫好声此起彼伏。演出结束后,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
评剧《什刹海》围绕着一方具有传奇色彩的古砚和一座老四合院的产权归属展开剧情。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讲述了元代剧作家关汉卿的后人关家旭为代表的北京人,在亲情与社会责任感之间的艰难抉择。剧中北京知青关家旭与儿子关睿因四合院所产生的分歧,以及后人将古砚卖掉在四合院里开歌厅,遭到父亲关家旭的强烈反对;在两代人几次“交锋”过后,四合院最终被打造成体现北京文化的旅游院落,古砚也完璧归赵,赢得了观众的阵阵喝彩。剧中人物全部使用京腔京韵的北京话,具有浓郁的老北京味道,拉近了剧中人物与观众的距离;在唱腔设计上也尽力体现评剧特点,场次之间以评剧唱腔加京韵大鼓的旋律衔接过渡,颇具新意。
精彩的演出让台下的观众产生共鸣,一位观众激动地说:“这出戏看后,令人感到剧中的人物就好像身边的人,好久没看过这么好听的评剧了。”还有一位陪着父亲来的年轻观众说:“以前没看过评剧,老怕看不懂,但是这次看了以后才知道,评剧通俗易懂,还是很容易融入到剧情之中的。而且演的又是老北京人的故事,北京的四合院,台词是北京腔,总之一句话:特北京……”
《什刹海》的主演、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马慧民说,这部戏前期准备很充分,从策划到制作都很精心,光剧本经过反复讨论后再修改就有六七遍。从演唱效果上看,付出和回报是成正比的,期盼观众能够喜欢。
马慧民担忧地说:“现在评剧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出戏,不出戏就不出人。很多评剧演出都是传统戏,现代戏很少,知名的就更少。为什么20世纪五六十年代评剧那么火,就是因为和党的时代背景紧密相连,再加上有名评剧明星。”在这样的形势下,北京市戏曲职业学院开办了地方戏曲评剧班,目的是为评剧培养后备人才。此次《什刹海》的演出,也是对教学质量的一次实践和检验。虽然排练时间仅有一个月,学生们白天还要上课,但是演出效果还是不错的,学生的表演水平在不断提高。
人们期待着更多的评剧艺术团体,创作出更多的评剧作品,特别是反映现实生活,与百姓生活紧密相连的题材和作品,为评剧的振兴和发展添砖加瓦。
五、一切为了观众
1984年,中国评剧院以“整院制”的规模,投入到《高山下的花环》创作之中。这是自1959年军事题材《金沙江畔》之后,评剧再一次涉足军事题材的作品。全院上下,倾情投入。
一位观众在来信中谈道:“30年过去,重睹此剧,令人感慨万千!这是中国评剧院继《金沙江畔》和《向阳商店》(“文革”版)之后,又一部打破建制,集全院老中青创作和演出精英打造的精品。如今参与此剧创演的老艺术家多已退休或逝去,中年演员也大部分退休,青年演员都已年过五旬……说什么好呢?莫非评剧院的雄风真的消散了?”
还有一位观众来信说:“这出戏原创于1983年,集中了当时评剧院老中青三代演职人员,是集体创作的结晶,我记得在广和剧场、人民剧场看过多次演出,好像此剧就是在人民剧场录的像。说起来要感谢这些演员之外,还要感谢唱腔设计,伴奏的那些老艺术家们。像贺飞、韩振华、黄平等,我记得当时的伴奏人员集中了夏有才(板鼓)、杨殿荣(板胡)、杨大旺(评二胡)、杨小娟(中胡)等艺术家,这几位伴奏人员已逝世多年,评剧爱好者们非常怀念他们!”
看着这些评剧爱好者的来信,令人深切地感受到评剧在人们心中的分量,以及观众对评剧的期望和需求。要知道,当年《高山下的花环》经过三个多月的紧张排练之后终于与观众见面。主创人员在听取了观众和专家的意见之后,先后进行了三次大的修改。特别是最后一次修改,为了观众的感受毅然删掉了28分钟的戏,如同割掉身上的肉一般难受。但是为了观众,他们真正是在忍痛割爱。
本来一出戏边排、边演、边改是很正常的工作,可一旦上演并得到观众认可和好评时,再去修改,那真是难上加难的事情。主要原因一是阻力大,二是牵一发动全身。
有专家指出,《高山下的花环》绝对是一出好戏,好看、好听、动人,这出戏为什么观众喜欢看?因为这出戏新。但是,这出戏演了两小时五十二分钟,看得大家太累了。按照观众的欣赏习惯,这出戏改为两小时二十分钟比较合适。这就意味着,要删减近半个小时的戏,从哪下剪子?确实难为了主创人员。
为了观众,这是创作者义不容辞的义务。中国评剧院领导将编剧、导演、音乐、美术及主要演员召集到一起共同讨论。文化局的领导说,这次修改不是剪掉几段唱就能解决问题的,应做大手术,看看哪些戏、哪些人物与戏可以分开,就下决心去掉它。再好的戏,也不能把观众拖累了。
经过几天的讨论和论证,最终决定将戏中小金子这个人物拿掉,他的戏有18分钟之多。编剧胡沙非常钟情于这个小战士,在下部队体验生活时就与一位小战士聊天,对小战士的家庭生活、幸福理想的印象极其深刻。他是将小金子作为重点人物写进去的。而导演张玮、李新民更是如同割肉一般疼痛。作者写出的这个小战士,是一个新生的绿叶,最终在急行军中累死疆场。这个人物在演出中,曾多次博得观众的掌声。现在要全盘拿掉,真是心有不忍,但是为了观众,只好割爱了。
受到“割爱”的还有饰演小金子的演员杨树亭,他从心里喜爱这个角色。在创作中紧紧抓住这个人物真挚的爱国心、生气勃勃的稚气、坚强勇敢的毅力,并恰当地运用小武生、娃娃生的行当技巧塑造了一个当代军人形象。拿掉了一个小金子,就意味着演员杨树亭退出了“花环”的演出队伍,那心里的滋味可想而知。
再有就是靳开来妻子有一段“金针花”的戏,有8分钟。大家感到这段戏费劲不少,效果并不理想,决定这段戏可以不要。
最后就是梁三喜妻子韩玉秀烈士陵园“哭坟”,有16分钟之多,词好、戏好,而且谷文月唱得声情并茂,很是感人。可是太长了,把观众的情绪都唱没了。然而,要想修改这段唱腔,绝非易事,牵一发动全身,唱腔不仅需要重新设计,而且还要涉及全剧的音乐结构。开始大家怕谷文月不同意,但谷文月却明确表态,确实感到这段唱有些长。最终,音乐设计韩振华把自己关在小屋里三天三夜,终于有了创作灵感,结果修改出来的唱段减少了两分钟。
这就是为了观众,为了戏剧艺术,《高山下的花环》所做的最后一次修改,从时间上减掉了28分钟,全戏2小时20分钟,剧作结构上感到紧凑而精练,观众感到轻松而不累。而此次“忍痛割爱”,换来了《高山下的花环》在上海全国话剧戏曲歌剧观摩演出中获得剧本二等奖、演出一等奖,优秀导演奖等13项奖项,成为剧院的优秀保留剧目。
六、胡同口里的“张大民”
中国评剧院于2000年排演了《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此次不仅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请来了热门导演李六乙,而且还请歌手于文华扮演大民媳妇李云芳。经过电影、电视剧、小说的一通热闹之后,评剧“张大民”此举还是想争夺更多的观众。
于文华说,其实她和导演李六乙、主演韩剑光(饰张大民)都是老相识,李六乙曾经是于文华的老师,原来于文华在中国音乐学院民族歌剧系的毕业剧目《白毛女》就是李六乙导演的,这次算是二度合作。而张大民的饰演者韩剑光是于文华在河北省艺术学校时的同学,那时韩剑光是京剧科的,于文华是评剧科的。
以一曲《纤夫的爱》走红的歌手于文华演评剧,很多人感到特别意外。于文华说:“其实,在河北省艺术学校我学了三年评剧,也算是新凤霞老师的弟子,只不过没毕业就考上了中国音乐学院,所以转了行。这次演李云芳也算重操旧业。”于文华说,只看过小说“张大民”,根本没看过电影和电视剧的“张大民”,没有欣赏到郑卫莉和朱媛媛的精彩表演。于文华说,自己买了电影和电视剧版“张大民”的VCD光盘,但现在根本没时间看,没有看过也好,没有压力。
为了演好这部戏,于文华还曾经和李六乙、韩剑光等主创人员一起来到崇文区前门街道,深入居民家中体验生活。于文华说,西打磨厂街81号是一个大杂院,里面住了六七十户人家。“通过在那里体验生活,我体会到了平民生活的艰辛,感触很深,对我塑造好李云芳这个角色很有帮助。”
“张大民”虽已在电影、电视中贫到了极致,但中国评剧院还是发现它仍有潜力。多年没排戏曲的人艺导演李六乙谈道,对做话剧的人能重回戏曲是荣幸的事,戏曲的博大精深对自己又是个充电的机会。这次再排评剧感觉不错。李六乙希望在这部戏能在戏曲音乐上有个大的飞跃。因为戏曲要解决未来的命运问题,其音乐首当其冲。如果一个专业评剧作曲,与一位非评剧专业音乐人的合作,会让这出评剧更加好听。在坚持评剧传统的同时,又要与时代的审美需求相结合,这样才能让观众产生共鸣。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人们的欣赏水平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但是评剧的演出市场却始终不尽人意,甚至一直在走下坡路。面对已经拍了电影、电视剧的热门题材《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中国评剧院还是迎难而上,投入了巨大人力物力,不仅外请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导演李六乙,而且还让唱歌的于文华饰演张大民的媳妇。这样做的目的无疑是为了取悦观众,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从演出的效果和票房上看,却有些遗憾和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