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魂牵梦圆:老兵笔下的新中国故事
8937500000067

第67章 乱中更见伪与诚(6)

第二天,文革时期炙手可热的风云人物张春桥,也在军队干部大会上,声嘶力竭地指责这篇报道。因为这篇文章刊登在2月27号的报纸上,他称其为“二·二七”事件。因为这件事和另外几个原因,从此不准《大军报》再自己采写、编辑稿子,《大军报》刊登的所有稿子都由新华社提供。从此,《大军报》的文章前面都冠以“新华社讯”,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了半年多的时间。

正在盛丰出差的捷舟得知消息,深深为《大军报》受到株连感到歉疚,“求实是要付出代价的”,他再次掂出了这句话的份量。一天上午10点,总部专案组的旷啸天,带着几位机关干部气势汹汹地来到招待所,厉声质问捷舟:“是谁指使你写的这篇材料?”

捷舟恳切地说:“是我自己想写的。”

旷啸天一再追问:“不对,肯定有后台,只要说清楚谁让你写的,就没你的事。”很显然,他们想要的后台是周总理或军委、总部的老领导。只要供出一个人名,他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但是无论专案组怎么问,捷舟总是那段话:“西北是个艰苦地区,无数的老干部都是当年驰骋疆场的功臣,解放战争后期他们留在了西北,以边疆为家,艰苦奋斗,怀着‘埋骨何须桑梓地,人间无处不青山’的情怀,生命不息,战斗不止,他们的事迹令人感动。毛主席多次讲过,老干部绝大多数是好的,还讲过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是好的。我在西北工作多年,无时无刻不在为他们的事迹所感染,于是选择了比较典型的这位,写了份宣传材料。”

审查的同志看到找不出新内容,没有再多过问。最后,通知捷舟到郊区的一个小院学习反省,院内房间里坐着几位年龄比较大的人。他跨进门槛,双脚“叭”的一并,给大家敬了个军礼:“各位前辈,靖西指挥部捷舟前来报到。”

几位老人惊奇地望着他,也站起来,一个个自我介绍——李可染、关山月、黄胄……他们是因为画了所谓的“黑画”,来这里学习反省的。望着这些着名的艺术家,捷舟肃然起敬,为他们一个个端茶、敬烟。几年来,被当作反动学术权威反复批斗,安排参加各种体力劳动,让几位艺术家对这种热情有种久违了的感觉,解放军就是作风好啊!他们情不自禁地赞叹。从此,每次参加学习,捷舟总是提前半小时到达,抹光桌子、端上水、扫好地,站在门口迎候他们,大家的感情很快融洽起来。讨论反省没多少话说,帮教干部一离开,大家就聊闲话,开始比较谨慎,后来什么话都敢说了。

有一天下雨,帮教干部没来,有的带来纸笔,想练练画,免得业务生疏了。练了一会儿,都提出要给捷舟作画。

捷舟说:“算了,几位前辈刚刚挨了批,不要再让人抓住把柄。”

刘海粟悄悄同捷舟说:“画画需要常练,需要激情和灵感,生疏了难以保持过去的水平,没有灵感,笔下没有活力。我们对你印象不错,为你画,笔下有激情,你不想要,拿出去扔了就行。”

捷舟不忍拂逆这番心意,便请他们作画。那年头,古今的着名国画被称为“四旧”,红卫兵见了就烧,现在解放军愿意要画,大家顿时来了兴趣,你画一张,我画一张。关山月画出一张,端详半天,觉得不太满意,顺手撕掉,重画一张,画到第三张,他端详了半天,说:“这张画得好,特别是向右上方伸展的这一枝梅花,苍劲有力,生机勃勃,真有点解放军的朝气,捷舟,送你了。”想不到,这些画后来都成为珍贵的纪念品。

一天,负责审查的干部通知捷舟:“你今天回靖西指挥部,你的问题,按规定由组织关系所在单位处理。”

回到指挥部,宣传部的同志告诉捷舟:“听说关你的房子都准备好了,老家有什么事,你早些告诉我们。”

捷舟在焦急的等待中,过了一天又一天。这天早晨,林木部长派人把他送到丁钧司令的住地。捷舟抬头看到这是个小食堂,一张圆桌,周围摆了五个凳子,小小的蒸笼冒着热气放在桌上。不一会儿,丁司令走进屋,虎着脸瞅了一眼捷舟,什么话也没说,只是用下巴朝着凳子“哼”了一声,意思是让捷舟坐在那里。

捷舟赶忙给司令员敬礼,局促不安地坐下。炊事员走进来,把小笼盖打开,热腾腾的包子散发着蒸汽。一个个只有鸭蛋那么大,捷舟第一次见到这么小的包子。

丁司令只说了一句:“赶紧吃!”踱步没有停下,走了一圈又一圈。

捷舟吃了两个,不好意思再吃。

丁司令抬起头来说:“放开吃。”还是在继续踱步。

一屉包子被捷舟吃光,他不好意思地抹抹嘴,把筷子放下。向司令报告:“吃饱了!”

这时,司令坐下来问:“年轻人,你后悔吗?”

捷舟答:“不后悔。”

司令问:“为什么?”

捷舟答:“因为我觉得没错。”

司令问:“知道会怎么处理你吗?”

捷舟说:“过去讲,上刑场前,要管顿好饭,是不是要枪毙?”

面容威严的司令噗哧一声笑了:“那倒不至于。”

捷舟问:“那开除党籍?”

司令的面色严肃起来:“你学过党章没有?”

捷舟赶忙说:“学过。”

“党章规定,只有开除党籍,但没有规定被开除过党籍的人不能再入党。”捷舟眨了眨眼,弄不懂司令话中的意思。

司令补充了一句:“如果他们给开除了,我们还可以给你再入。”

捷舟说:“还有一条,撤销干部职务。”

司令又补充了一句:“撤了,还可以再提,指挥部有这个任免权。”

几句话,使捷舟的心情轻松起来,看来司令不赞成处分。

这时,司令同捷舟说:“年轻人,我的看法和你差不多,但是党内斗争复杂呀!以后要少说话。我给你个任务,现在盛丰闹腾得厉害,我的老战友林佳禾来西北散心,你带上个照相机,悄悄陪他到处转一转。不要同任何人讲,你自己也利用这个机会在外面躲一躲。”

当天晚上,捷舟陪同林佳禾坐上了去宁锡的火车。车轮滚滚,群山后移,幽怨的箫声空中飘起。捷舟从窗口探出头,只闻声音,不见人影,秃山上,几株古树矗立在那里,没有树叶,没有彩绸,一切是那样的荒凉。

车厢里,有人高喊着革命口号,有人领读《毛主席语录》,有人惋惜着武斗的损失,有人担忧着动乱的局面,也有人诉说着突破重重困难、促进生产发展的经历,时而人声鼎沸,时而低声叹息。

“别说话,安静点,你们听,广播里说,要播重要新闻。”一个乘客高声招呼。

人们顿时安静下来,广播喇叭里响起了熟悉的乐曲《东方红》,接着,传来了播音员清脆豪迈的声音:“昨天,我国成功发射了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车厢里顿时沸腾起来,人们欢呼着,一张张笑脸像鲜花怒放,一颗颗激动的泪珠在眼眶中闪烁。

激动过后,人们的话题逐渐转到了国家的经济建设上,你一言,我一语,勾画出了一幅比较全面的国内局势图。

是啊,几年的动乱,造成了重大损失,但是大家积极响应“抓革命、促生产”的号召,努力排除干扰,仍然创造了很多建设奇迹:氢弹爆炸,进一步巩固了国防;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提升了农业现代科技水平;川黔线、成昆线、贵昆线、襄渝线、襄黔线五大铁路干线建成通车,构成了我国交通运输动脉的网络;攀枝花、酒泉、武钢、包钢、太钢五大钢铁基地建成投产,使我国的重工业体系更加完善;原油、原煤、化肥、水泥产量也节节攀升,弥补着国家建设发展的需求……

捷舟和大家一起议论着这些,两眼噙着泪花,分不清这到底是喜悦,还是苦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