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魂牵梦圆:老兵笔下的新中国故事
8937500000063

第63章 乱中更见伪与诚(2)

其实,捷舟比一木走得还早。那天,他陪洪诗咏在山沟里躲了一阵,见红卫兵撤离,就悄悄溜进村里,他让洪诗咏休息一会儿,自己抽空去乔庄看了看秋霜。匆匆赶回后,陪洪诗咏踏上了返程。夏雨和寒雪近些年的情况,还是秋霜在送他回来的路上介绍的。真是人生苦短,岁月蹉跎!秋霜的话,在他心中激起层层涟漪,但是,卫星研制可是大事,时间太急了,他顾不上遐想,匆匆赶回村里。

经过九天的长途奔波,捷舟安全地护送洪诗咏到了单位,返回部队。机关已移驻T号,这里是核试验基地,属国家禁区,红卫兵进不来,部队不允许搞“四大”。

捷舟回到宿舍,放下背包,洗了把脸,倒头睡去……

“小子!没那么便宜!”一个影子飘进房内,那熟悉的中等个头,一身黑衣,似幻影,又像鬼魅。

“西风黑煞,又要捣乱!”捷舟在心底怒喝。

“嘿嘿!我们倒没费多大心,乱是你们自己搞起来的。不过,我们要给火上浇浇油,把蕴藏在每个人心底的私欲、恩怨、‘左’的、右的都激发出来。”他掏出个口袋,向窗外一撒,冥冥中,捷舟察觉到,飞扬的尘菌蔓延开来,飘洒到各处,附着在每个人身上,扎根、深钻,刺激着他们的神经。

“咕咕咕”,银鹞的叫声惊醒了捷舟,幻影飞逝而去。“咳,又是一个怪梦!难道国家禁区也不安宁了?”捷舟打了个寒战,走出宿舍,唤起银鹞,给它喂食。许久不见,银鹞在他掌中振动着翅膀,一副老友重逢的样子。

政治部的同志们围上来说:“你这只银鹞跟我们大家都熟了!”

闲聊中,捷舟得知,禁区内是清一色的军人,但是,干部、战士仍从报纸上认真了解了这次运动的情况。破“四旧”、建立造反组织、红卫兵大串联、打倒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的运动,一浪高过一浪,谁也说不清明天会出现什么。一些消息灵通人士通过书信、探亲,嗅到了运动的气味,基地这块安静之土,也躁动了起来。

在这千载难逢的机会中,真有人想露一手了!司令部贴出了第一张大字报,“禁区不能游离于运动之外!”“揭露‘走资派’的滔天罪行!”

一天,捷舟随工作组到老团队传达文件,团部驻地有个古庙,会议就在庙中进行,庙小人多。孙亚峰政委望着四壁的神像神龛,开了句玩笑:“如果把这些神像请走,团部和直属队的人都能坐得下。”

不料,会议结束,一张大字报贴到了阅报栏:“坚决支持孙政委的革命行动,拆除古庙,当好破‘四旧’的先锋”。

孙政委看着不对头,当即开会重申:基地是国家禁区,不允许外人进入;根据军委规定,部队不准开展“四大”。他还特别强调,要严格遵守文物法规,保护古建筑、古代艺术。傍晚,批判孙政委讲话的大字报又贴了出来。营区外的戈壁滩上,响起喧天的锣鼓声、口号声,一车车的青少年,跳下汽车,挥舞铁锹向古庙奔去。

“不好,红卫兵要来拆庙!”捷舟提醒孙政委。

孙政委飞快跑到庙前的石台阶上,伸开双手喊着:“红卫兵小将们,这是一座古建筑,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受国家法律保护,千万不能动!”

“伟大领袖毛主席号召破‘四旧’,谁敢阻拦我们捣毁,就是阻挡‘文化大革命’的步伐。”三个红卫兵跑上前去,一把拉开了孙政委。

警卫排的几名战士冲上去喊:“你们要干什么?”

“破‘四旧’是毛主席的号召,谁敢反对就把他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叫他永世不得翻身!”上百个青少年蜂拥而上,厉声齐喝。

“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几百名红卫兵争先恐后掏出语录本,摇晃着、呐喊着。前面的几人乘势冲进了古庙,见到神像就砸,见到神龛就扒。

外面的红卫兵推倒了孙政委,把几名警卫战士挤到一边,蜂拥而入,神像全部砸碎,扔到了外面。

刚从上级开会回来的靳宝柳跑来看动静,见到捷舟,递上一封信,说这是基地招待所一位专家托带给他的。捷舟打开信,原来是洪诗咏写来的,除了道谢外,还介绍说,现在T研究院也不安宁,许多专家被当作“学霸”、反动学术权威关进了牛棚,造反派天天批斗。前些日子,他听一个还俗的僧人讲,你们老部队住的古庙神殿顶上,藏有两本古籍,有介绍物产的地方志,等有机会了要去一趟。

“啊!这太重要了,说不准有需要的物产资料。”捷舟紧张起来。他挤进人群,发现过沙漠时的红卫兵曾书虹在里边,把他拉出来说,“保护文物的重要性你知道,制止他们吧!”

曾书虹说:“现在大家都处于狂热之中,劝不下,也不敢劝,按计划他们马上要扒墙烧庙了,你们要赶快制止。”

“还要烧庙?这还得了!庙的壁框里有许多古籍,洪诗咏曾讲到它的用途,绝不能让他们烧。”想到这些,捷舟登上高台喊,“这是军营,敢扒墙点火的是罪犯。”

团长赶到庙前,听说要烧庙,马上集中队伍,鸣枪示警。

红卫兵被震住,悻悻地离去。

宫义男兴冲冲地举着“坚决支持革命小将行动”的大字报从办公室出来,甄玉望跟在后边,不情愿地喊着“破四旧、立四新”的口号。因为他们是工作组的,孙政委看了他们一眼,没好说话。

捷舟看到几百年的古庙神像被破坏,心痛得夜里起来好几次,辗转反侧,难以入睡。他索性坐到桌前,写起了建议信,运用大量事实说明,要把文物和“四旧”区别开来,希望上级严令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天亮了,捷舟也伏案睡着了。

带队的师宣传科长刘东海见捷舟没来出操,跑到宿舍,看到了捷舟桌子上的信,他拍了拍捷舟的肩膀说:“这个建议不能提,眼下全国人民都热着呢,这个建议会受批判。”

“我说的都是事实,各地闹成这个样子,总该有人说个真话吧!”捷舟不服气地说。

“多数人心里都是这样想的,但不敢说出来罢了。”刘科长劝说。

“我不怕,说个实话都不敢,还算什么党员啊!”捷舟执拗着。

“你不怕,也得为单位想想啊!我们师来到边防,没出过一件事,可不能给部队找麻烦。”刘科长中肯地开导。

短短几句话,令捷舟想起一万多从东海之滨来到戈壁沙漠的家乡子弟,想到每日辛劳的师长、政委和各级干部,他们忍受着难以想象的困难,在边疆奋斗,希望建功立业。这个建议提出来,上级会指责部队教育不好,管理不严,出了反对“文化大革命”的人物,那时,还不知给领导和部队带来多大的麻烦呢!想到这里,他把写好的东西收了起来,深深叹了口气:“要做到‘实’字太难了……”

捷舟托人捎信给洪诗咏,让他快些来古庙考察。

回到机关,捷舟坐在办公室,心里总觉得憋气。白副政委的审查已结束,回来半个多月了,还是分管宣传、干部、保卫工作。捷舟找到他办公室,想同他诉说心中的憋屈。去了几次,一直有人在里面,这个还没走,那个已等在门口了。尤其黄剑书领着甄玉望,进去后一个多小时没出来。离开时,白副政委特意送到门前,嘱咐他俩:“没事就来!”白副政委望着从门前路过的宫义男,热情地打了个招呼:“小宫,有时间来聊聊。”宫义男若无其事地答应着。

捷舟不明白,黄剑书是怎样和白副政委重新热乎起来的?把甄玉望也带进去了?白副政委怎么又对黄剑书、甄玉望和宫义男这么热情?看来,老乡、老部队、老部下真有点特殊感情。

时间飞快过去,运动急剧变化,肆虐的风沙温和起来。一天,洪诗咏来了,他说:“现在两派群众组织忙于武斗,对我们的批斗放松了,研究院的专家利用这一机会,抓紧科研,我连夜跑来找那两本资料。”

捷舟领他来到老团队,已是傍晚,庙内无人。俩人走进庙里,洪诗咏按僧人的记忆,指点着位置。捷舟两足点地,纵身一跃,蹿上房梁,摸来摸去,终于将两本线装书从顶篷的缝隙中取下。洪诗咏接过来翻了翻说:“就是这两本,太好了!”

捷舟陪他返回师部乘上汽车,洪诗咏从车窗口向捷舟致谢。捷舟急切地说:“盼你们的研究早日成功!”

第三十五节躲动乱专家觅静地

“文化大革命”运动不断发展,部队担负起“三支两军”任务。一天上午,部队接到上级通知,选派一批根红苗正、真正忠于毛主席革命路线的干部,到地方“支左”。

经报上级同意,白副政委带十六名干部到国防科研系统“支左”。宫义男绰号“革命左派”,那是肯定要去的,在甄玉望的一再要求下,白副政委也同意带他参加。

“支左”工作队刚走不久,政治部又接到通知,借调捷舟到指挥部机关帮助工作。

捷舟到指挥部报到,组织安排他到“三支两军”情况组,负责简报工作。头一次外出,就让他到靖西国防科研系统了解情况。

第一站来到宁锡,那里的运动形势风起云涌,到处贴满红红绿绿的标语,两派造反派组织的斗争如火如荼。下午,群众组织“红卫司”在《宁锡报》报社聚集,要求报社发表社论支持他们,报社人员关紧大门,一位领导模样的人从窗口探出头来喊:“伟大领袖毛主席号召我们,要文斗不要武斗,实现两派组织大联合,报社是无产阶级司令部的喉舌,不能支一派压一派。”

广场上的造反派已汇集得人山人海,他们不满意这个答复,反对的口号,声震大地,人群齐向大门拥去,一个匆匆赶来的人也向人群中用力挤着。

“那不是洪诗咏吗?”捷舟跑上去拉住他说,“洪专家,这里太危险了,您向这里挤什么?”

洪诗咏附耳告诉捷舟:“研究院造反派闹得厉害,一些碰头研究会无法进行,报社是党的喉舌,大家觉得这里安全些,最近有几个系统在这里碰头研究,想不到报社也成了冲击的地方,我们撤出去后,发现有个记录本没带,那上面记着我们三天讨论的成果,我自告奋勇回来取,想不到现在围上来的人这么多!”

捷舟听说要找的东西如此重要,脱下军大衣让教授穿上,领着他一起往里挤。冲击报社的造反派看到一个解放军冲在前头,一个跟在后边,以为是两个解放军要进到里边维护秩序,没有阻拦。他俩利用这个机会,在人群中一点点地往里挤着。入夜,俩人累得浑身冒汗,终于挤到了大门跟前,可是铁门紧紧地关着,门上、墙上拉起了带刺的铁丝网,叫喊没人应答。捷舟跃上一棵树,看到一车车解放军正在开来,一名军分区的干部跑过来告诉他,政治部姚吉旺主任去营区传达了“文革”领导小组文件:“‘红卫司’是反革命组织,冲击报社是反动行为,命令部队赶来制止打砸抢,劝他们退回去检讨。”

不一会儿,几支分队坐着隆隆的汽车,从远处开了过来,扩音喇叭不断喊话:“‘红卫司’的造反派,赶快撤离现场,打砸报社是反动行为!”

“不停止反动行为,必然受到惩处!”

造反派推墙砸门的举动暂时停了下来,回身和部队理论。

捷舟一个鹞子翻身,跃入墙内,把铁门上的一个小门拉开,洪诗咏赶忙进去,捷舟把门栓插上。洪诗咏带他来到锅炉房旁的一个仓库,乱七八糟的家具堆了一地,墙角上腾出一块空间,一张茶几,周边七个小凳子,一把竹皮暖水瓶,两个瓷碗还放在那里。洪诗咏从小凳子上拿起一个本子说:“咳!可找到了,就是这个记录本。”

广场上,嘈杂的喊声越来越大,捷舟拉着洪诗咏说:“洪专家,本子找到就好,快走吧!”

洪诗咏留恋地看了看这个简陋的空地,不无遗憾地说:“好不容易找到这个清静地方,谁想也被他们搅了,如果再有一天时间,我们就能把一个课题搞好了。”

“再找地方吧,安全要紧。”捷舟拉着洪诗咏走出库房。

广场上的斗争愈演愈烈,造反派有的砸报社的大门,有的拦部队的军车,他们也弄来广播车,对着部队喊:“解放军同志们,你们要站在无产阶级革命派一边,不要当‘保皇派’,不要当‘走资派’的走狗!”

见解放军不后退,有的冲到车前拉人,有的抢夺部队的枪支,不知是哪里,突然响了一枪,广场上顿时枪声大作,打砸抢逐渐停止,造反派开始后退。最后,像水库溃坝一样,哗地退出了广场。

捷舟拉着洪诗咏回到部队招待所,他建议姚吉旺主任给几位专家找个安静的地方,姚主任听说了他们的任务和处境,感慨地说:“多少年了,我们一直梦想着我国的人造卫星能飞上天。洪专家,你放心,我去向‘支左’的白副政委反映,对造反派要硬一点,不能让他们这样横行下去,如果一时治不住他们,研究的地方,我帮你们找。”洪诗咏正向姚主任表示感谢,一位机关干部跑过来,要姚主任去部队传达文件。

“什么文件?是表扬部队行动的吧?”姚主任问。

“不是!”机关干部说,“‘文革’领导小组又来通知说,‘红卫司’是革命组织,要坚决支持。”

“怎么不到半夜的时间,又成了革命组织呢?”姚主任不解地摇了摇头。在机关干部催促下,他只好再次到部队传达文件。

捷舟陪洪诗咏等着姚吉旺,可是,等了许久不见回来。

“不就是两页纸的文件吗?怎么传达这么长时间?”洪诗咏问。

“可能还要给部队做做思想工作吧!”捷舟宽慰道。

东方发白,姚主任回来了,一只鞋子丢了,领章被扯掉一个,衣服上的扣子也没有了,他一进门就喊:“乱了,乱了,彻底乱了!”

捷舟忙问:“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