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魂牵梦圆:老兵笔下的新中国故事
8937500000048

第48章 兵强于心而非力(4)

孙政委心情沉重地给郑海清指导员打来电话:“捷舟是大比武的尖子,需不需要批评,你们连队支部定。学习毛泽东思想的经验先不要介绍,免得节外生枝,惹出麻烦。”

指导员心里不服,但知道政委的处境,只好尴尬地用武装泅渡训练把这件事先叉开。

浩瀚的东海,碧波万里,海涛撞击着岸崖,卷起白雪似的堆堆浪花,一艘艘军舰在远海劈波斩浪,一架架银鹰组成编队,在蓝天翱翔。全副武装的战士站在海边整装待发。一位老渔民手搭凉棚赞叹:“解放才几年的时间,我们也有了自己的飞机、军舰和坚强的陆军队伍。”

捷舟仰望着蓝天的飞行编队,应和着老人的赞叹,忽然,他看到有只海鸟叼着一根苇秆向深海飞去,有些不解地问:“老大爷,它是叼去海岛上做窝么?”

渔民回答:“孩子,不是的,这是一种少见的海鸟,它能去很远很远的深海,飞累了,它就把嘴里叼的苇秆放到水面,踏上去休息会儿,积聚了劲再飞。你可别看那根苇秆小,海鸟在水中踏着它游走,可少费许多力气呢!”

“啊!多聪明的小鸟啊!”捷舟若有所思地向周围扫了一眼。田头上,社员们秋收后的玉米秸、高粱秆,一捆捆地垛在田头。

一天紧张的训练结束了,晚上,一个战士找到捷舟说:“袁梅卿老毛病又犯了,两个多小时找不到。”

捷舟想了想说:“袁梅卿近日表现挺好的,是不是又遇到什么事了吧?先别向连里报告,我出去看看。”

捷舟走到村口,碰到袁梅卿往回返,他迎上去问:“梅卿,到哪里去了?”

袁梅卿又一次理亏地嗫嚅着,说出了柳如眉家失火后的经过,最后说:“我娘给她送去了医疗费,已同她说好,她要不嫌弃,就嫁给我,娘替我保证,绝不嫌她丑,一生好好对待她,谁知姑娘不要钱。”

“怎么,她不同意跟你?”捷舟着急地问。

“不是!”袁梅卿忙着辩解,“柳姑娘说,婶婶,钱我有,梅卿愿意娶我就行。娘真诚地告诉她,说的是真心话。姑娘说,那可别嫌我丑啊!娘连连说,不会的、不会的,梅卿不图你的容貌,他看中了你那颗对奶奶的孝心。可等到姑娘扯下满脸的纱布,我娘顿时惊呆了。”

“怎么,是不是丑得不成人样了?”捷舟问。

“不是,原来她脸上没伤,柳姑娘的父亲在外花心甩了她妈,多年来她同奶奶相依为命,对男人有了戒心,所以用了这种测试的办法。”袁梅卿解释道。

“如果人丑呢,倒是一段佳话,现在这么漂亮,可就难说了,闲话肯定多得不得了。”捷舟自言自语着,“人啊!真是怪物,面容变个样会有两种议论。”想到这些,有些担心地说,“梅卿啊,条例规定,战士不能在驻地找对象。”

“这我知道,班长。”袁梅卿答道,“这是我最后一个机会了,我可以等到复员后再娶她。”

“那影响也不好啊!”捷舟为难起来。

“那就等部队移防后我再娶,反正我总会复员,连队也不会老驻在一个山村。”袁梅卿恳求着,“班长,我同你啥话都说了,你可要为我保密。”

捷舟想了好一阵说:“先别想那么多,部队条令再严,也不会让一个老兵成为光棍,好好干,要是有机会记个功,说不定还能当个准尉、少尉的,那时就可名正言顺地娶了。”

深夜,疲乏的战士们带着海水的咸味进入梦乡,“嘀嘀嗒嘀嗒”,凌晨四点,营区忽然响起紧急集合号声,战士们迅速起床,打起背包,全副武装地跑步到操场上。

胡连长神色严峻地说:“同志们,刚刚接到通知,国民党派遣特务窜犯大陆,现在已近海岸,上级要我们连组织五个班参加围捕。”一班、二班、六班、八班、九班出列,五个班向前迈出几步,“向右看齐!”随着一声口令,五个班齐刷刷地列成一队。

“向右转,跑步走!”在连长、指导员的带领下,五个班旋风般来到海边。

漆黑的夜晚,整个海面像一个苍茫无际的旷原,只有海浪拍打滩头的潮声在耳畔回响。连长明确了各班的搜索区,下令行动开始。

各班迅速组织下海,六班的战士踏着海岸,着急地催促:“班长,他们都下去了,快些吧!特务被他们抓走,我们可没战果了。”

捷舟扫了周边一眼,喊了声“慢!”他指着大海对全班说,“今天的行动,是为了抓住特务,保卫海防,都跑到前边,特务绕到后边怎么办?除了分给我们的封锁海域外,还要注意几个班结合部的空隙。国民党派出的特务,也都训练有素,现在两军相搏,不要只惦记抢功,要一切为了制敌。”

大家齐声答:“是!”

捷舟说:“不用两个小时,天就亮了,登高才能望远,现在海面波涛起伏,不利于搜寻目标。我们在岸边石壁上设个观察哨,看得会更远。”

大家觉得有道理,捷舟让身体最瘦弱的宗唯俊留下来观察,一旦发现目标,天黑时用手电、天亮后用小红旗引导。他掏出一面小旗交给宗唯俊,又掏出一根绳子,截成十一段,让每人扎上一捆玉米秸或高粱秆,辅助泅渡。

一切准备就绪,六班最后跳入海中,开始泅渡搜索。海面上,各营、各连、各班的战士们,在各自的任务区,排成一个严密的网络,由近而远地在水面上搜索。一个小时过去了,没有发现敌特的影子。这时,起风了,海浪一阵高似一阵,战士们不时被砸到浪下,好一阵拼搏,才重新露出头来,捷舟喊着:“大家要注意,应顺着潮水的势头行动,就像老话讲的‘随波逐流’,千万不要逆着游。”战士们试了一下,果然管用。又是半个小时过去了,不少班的行动速度慢了下来,有的战士体力已渐渐不支。六班战士有秸秆辅助,显得轻松多了,大家随着波涛的起伏忽上忽下,像荡秋千一样从容惬意。

“班长,看,手电筒亮了,红旗摆了!”一名战士透过晨曦,指着岸上喊。

大家抬起头,看到山包上宗唯俊的手电筒向东亮着红光,手中的小旗也隐隐约约地向东边晃动。“向东游!”捷舟喊了一句。

十一名战士,鱼一般向东游去。在六、八班搜索区结合部的水面上,果然有个黑影在晃动。

“跟上去,紧紧咬住他。”捷舟传着口令,全班迎风劈浪向黑影靠近。

六百米——五百米——三百米——,目标越来越清晰,一条橡皮舟欲往深海逃蹿。“再靠近些。”捷舟带着袁梅卿游在前头。

对方拿着望远镜四处观察。忽见一个黑影伸出了一只手,捷舟眼快,“叭叭叭”一梭子打过去,黑影的手垂了下来,另一条黑影跳下了橡皮舟。

“可能打中了!”捷舟向袁梅卿耳语着,“你的步枪射程远,利于精度射击,赶快给橡皮舟来两枪,刚才那个人已受伤了,把橡皮舟打坏,他们才没法跑。”

袁梅卿瞄了瞄,一枪打出去,正好一个巨浪过来,子弹打飞了,捷舟说:“海上射击要抓住两个最佳位置,一个是浪尖,当我们被推上浪巅的时候,正是瞄准的最好机会,抓紧向下开枪;再一个是浪尖下去,第二个浪头还没起来的时候,海面是平的,也是瞄准的好机会,抓紧平射。”